茨威格

茨威格
  • 姓名:茨威格
  • 全名:斯蒂芬·茨威格
  • 性别:
  • 国籍:奥地利
  • 出生地:维也纳
  • 出生日期:1881年11月28日
  • 逝世日期:1942年2月22日
  • 民族族群: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德语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到西欧等地游历, 在巴黎结识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 深受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发表了反战的诗体悲剧 《耶米雷亚》 (1917), 并和罗兰一起从事反战活动。1918年后长期隐居萨尔茨堡, 埋头写作。他以诗歌创作开始其文学活动, 早期受印象主义及里尔克等人影响, 但主要成就在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重要的传记如写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三位大师》 (1920) 及 《罗曼·罗兰》(1921)、为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作的《同精灵的斗争》(1925),还有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等人作的传记《精神疗法》(1931)。他对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学说颇感兴趣, 在创作中进行了细致的性格、心理刻画。他主要的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恐惧》 (1925)、《感觉的混乱》 (1927)、《人的命运转折点》 (1927) 及 《象棋的故事》(1941)等。他的中短篇小说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遇及他们为不可知的命运和神秘的力量所左右而毁于某种热情, 著名的如《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茨威格曾于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4年被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籍。1940年又移居巴西。他在新环境中感到越来越孤独和失望,于1942年2月22日与妻子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双双自杀。他的遗作, 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及未完成的传记《巴尔扎克》 (1946) 都先后得以出版。

猜你喜欢的书

语文零拾

语文零拾

语文零拾,收文14篇,其中书评8篇,译稿4篇,读书笔记2篇,前有作者自序,1948年4月上海名山书局出版。

太玄八景箓

太玄八景箓

《太玄八景箓》,早期上清派符箓,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内文提到此经乃元始天尊授金阙后圣帝君和无极道君,内载八景符箓。所谓八景者,即人身上中下三部各有八位真神,分别治理人身上中下三元之生气。本书详载此三部八景神之灵符、姓名、服色、咒词及其统辖仙官乘骑之数额,又载三部云箓真文各三十二字、青赤黄白黑五灵魔王之姓名符书。据称修道者依法思神服符,则三部八景真神自然现形,千乘万骑运致景云,载人飞升上清。

周易观彖

周易观彖

清李光地撰。十二卷。《李文贞公全集》本。此书用孔颖达《周易正义》本,大旨在阐述《易》理,兼参《易》象。《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光地尝奉命纂修《周易折中》,请复用朱子古本;是编乃仍用《注疏》本,盖成书在前也。其《语录》及《榕村全集》所载,颇申明先天诸图;而是编则惟解《说卦传》‘天地定位’一章,附举此义,然亦不竟其说。余皆发明《易》理,兼证以《易》象,而数则略焉。盖亦谓邵子之学为《易》外别传也。他的语录和《榕村全集》所载,偏重于申明先天诸图。而此书则只是说解《说卦传》“天地定位”一章,附举此义,亦未竟其说。其余均是发明易理,兼证易象,于数学则略而不谈。

金丹就正篇

金丹就正篇

书共3篇,其要旨在阐述成大丹必须阴阳双修的观点。认为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予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则生人,逆之则成丹」。同时指出男子修丹,必须得先天其一之气方成,而真一之气必须向外求之,这进一步阐明阴阳双修才为内丹之正统。

景善日记

景善日记

景善为清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读、内阁侍读学士、户、工、礼、吏部侍郎。光绪二十年(1894)以“原品休致”,在京家居。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被其子推入井中溺死。日记始于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00年1月25日),止于次年七月二十一日(1901年9月3日),记述此期间北京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清政府内部的纷争以及宫廷矛盾等。关于此本日记的介绍及英译本首见于宣统二年(1910)出版的英人濮兰德(J·O·P·Bland)和白克浩司(E·T·Back-house)合著的《慈禧外纪》第十七章中。据介绍, 日记原稿系八国联军入京搜劫景善住宅时,落入白克浩司之手,现存大英博物馆。曾一度被中、外史界视为信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亦曾收入。但自三十年代起,即有英人刘逸生(William Lewisohn)、荷兰人戴文达(J·J·L·Duyvendak)、英人特雷福尔一罗泼(Trevor-Roper)以及中国学者程明洲等从日记中的史实错误、文笔、发现经过以及白克浩司的为人等方面,证实《景善日记》系出于白克浩司的伪造。近年来,我国史学家丁名楠曾去英国访问,在伦郭看到日记的原稿及其它有关文献,著文论证《景善日记》是白克浩司在中国人帮助下伪造的,其发现过程亦是虚构的。

唐梵文字

唐梵文字

原名《唐梵两国言音文字》。梵文学习词典。唐全真撰。一卷。系梵汉对照本,约编撰于唐开成三年(838),书前有全真自序。全书收汉字一千一百个,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约收八百字,基本内容抄自义净的《梵语千字文》,体例也与之相同,上列梵语,下标汉字;后半部分约收三百字,大多为密教内容的字词。此书在国内久已失传,唐开成年间(836—840)传入日本,书名见录于圆行的《灵岩寺和尚请来法门道具等目录》。现见载于日本《大正藏》第五十四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