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

  • 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选

    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选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奥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对于我国广大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他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同为俄国文学卓越的代表作。他走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独具特色,在群星灿烂的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着十分特殊的一席。

  • 卡夫卡短篇小说集

    卡夫卡短篇小说集

    《作者: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集》作者卡夫卡。本书收集的既有卡夫卡生前发表过的经典性短篇小说,如《变形记》《判决》《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也有从他的遗作中选出的《修建中国长城的时候》《地洞》《女歌手约瑟芬或鼠众》《单身汉的不幸》《一只狗的研究》等公认的佳作。另有为数不少写得诙谐、幽默而简洁的速记式“小小说”。

  • 奥德赛

    奥德赛

    《作者:荷马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另一部史诗。作品叙述了希腊联军在特洛伊战争中得胜后,伊塔刻岛国王奥德修斯乘船回故乡过程中,用智慧战胜各种灾难,最后胜利回家大团圆的故事。奥德修斯和他的伙伴在归途中先攻下了喀孔涅斯人居住的王城,再来到吃迷莲的人住的国土;吃了这种迷莲就会忘记家乡。他们又漂流到独眼巨怪的海岛,巨怪把他们关进岩洞,吞食了他的几个同伴。聪明的奥德修斯用酒灌醉巨怪,用木棒弄瞎了巨怪的眼睛,逃出了岩洞。此后他们又到了风之国、吃人的莱斯特律戈涅斯巨人国、喀耳刻巫女的海岛、冥土、盘踞着海妖的礁山,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等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茨威格奥地利近代著名作家茨威格心理分析的代表作。小说用书信体,以第一人称内心剖白的叙述方式,描写了一个女子执著地追求爱情的坎坷经历和痛苦的人生。茨威格将自己的理想倾注在这个孤独的女性身上,塑造了一个完美动人的形象。这个纯真善良的女性,牺牲了荣华富贵、少女的贞操、社会的尊敬,一往情深地爱着作家R,这个作家的冷漠、不负责任地放纵,把她推上了绝路。茨威格通过自己的艺术形象,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心灵的摧残,热烈地渴望美好的灵魂给那个荒芜丑恶的社会带来热和美。茨威格是个人道主义者,他珍重人的感情,同情人的命运,强烈地向往真善美的境

  • 恋爱中的女人

    恋爱中的女人

    《作者: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虹》的续集,首次出版于1920年。《恋爱中的女人》围绕两对恋人的情感纠葛展开:女教师厄休拉和督学伯基怀着对生命的热爱,冲破重重阻隔,有情人终成眷属;厄休拉的妹妹葛珍和矿业巨头杰拉尔德则由于双方观念上的巨大差异,经历了无数次冲突后最终关系破裂,杰拉尔德最终在荒芜死寂、风雪迷漫的深谷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道林·格雷的画像

    道林·格雷的画像

    《作者:王尔德描写艺术、道德和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长篇小说。奥·王尔德著。1890年出版。道连·格雷是个美貌的青年,画家霍尔沃德给他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像,企图使他的美貌长在。而格雷本人却在亨利爵士的享乐主义哲学的引诱下,堕落了。他纵情享乐,伤风败俗,甚至犯了罪。18年过去了。格雷一直保持着使人倾倒的美,而他那不道德的生活却在画像上留下了痕迹,使画像上的格雷变得满脸皱纹,面容憔悴。画像成为格雷灵魂堕落的证据,他不能容忍,拿起刀向画像刺去……仆人们听见呼喊声,急忙赶来,只见墙上的画像青春光华依旧,地上却躺着一个丑陋衰老的人,一把刀插在

  •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

    《作者:马克·吐温本书收集了作者的精选优秀小说。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美国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有《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历险记》《卡拉维拉斯县有名的跳蛙》等,其作品以幽默、机智见长,并奠定了美国文学作品的简洁风格,被称为“现代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茨威格本书中收录的是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短篇小说,茨威格初登文坛时,是以抒情诗人的面貌出现的,接着又进行戏剧创作。奥地利作家,不少是诗人、小说家兼剧作家,施尼茨勒、霍夫曼斯塔尔和茨威格均是如此。早在大学时代,茨威格已先后发表了两部诗集《银弦集》和《早年的花环》。茨威格作为作家,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大学二年级时,茨威格到柏林去学习了一个学期,主要时间不是用在课堂里听讲,而是用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柏林之行开阔了茨威格的视野。他生活在富裕的维也纳市民阶层,来往的都是有教养有地位的上层社会男女,何尝接触过被社会唾弃、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 新月集

    新月集

    《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泰戈尔1913年发表的一部诗集,共有诗四十首。它通过对洋溢着纯朴的母爱和充满着生活情趣的儿童世界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愿望和追求光明的理想。由于这部诗集的问世,作者被誉为“儿童诗人”。在这些作品里,作者真切地描绘了天真烂漫美丽无邪的儿童世界,这是一个没有贪婪只有纯真、没有罪恶只有自由的世界:“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孩童之道》)。作者还揭示了自己描写新月、歌赞孩子的原因:“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

  • 飞鸟集

    飞鸟集

    《作者:泰戈尔诗歌集。作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发表于1916年。该诗集共收入短诗325首,其中的一部分为诗人1916年访问日本期间所作的即兴诗,其余为诗人选译自《碎玉集》等几个孟加拉原文诗集。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简炼明快的诗句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抒发了自己的种种感受。整本诗集以格言诗和哲理诗为主,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哲理; 语言凝炼、瑰丽。短小的诗行,犹如芳草小葩,清新秀丽,典雅朴实。

  •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

    《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宗教抒情诗集,是诗人从他的孟加拉文版《吉檀迦利》、《奉献集》和《渡船》诗集中选译成英文的。诗集共收103首,于1912年出版,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吉檀迦利”在印度语中是“献诗”的意思。诗人的诗歌是献给神的,是以敬仰神,渴求与神的结合为主题的。诗集中,诗人歌颂了神的无限的恩赐,无限的爱,无限的意志。诗人渴望与神结合,因为与神的分离,给人生带来痛苦,使现实变得黑暗,一旦与神结合,黑暗就会过去,镣铐也会被打碎,诗人和他的国家将会永享自由和幸福。诗人笔下的神是神秘莫测的,究竟“他是谁”诗人自己也说不出来

  • 泪与笑

    泪与笑

    《作者:纪伯伦散文诗集。作者 〔黎巴嫩〕 纪伯伦,1913年于纽约出版。全书共收散文诗56篇。作者在引言中写道: “我不想用人们的欢乐将我心中的忧伤换掉; 也不愿让我那发自肺腑怆然而下的泪水变成欢笑。我希望我的生活永远是泪与笑……我愿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生。我希望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与美如饥似渴的追求。”作者正是含着泪水,严肃地思考着人生,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在阳光下》,在《废墟间》、《在美神的宝座前》、《在时光的舞台上》,他含着《笑与泪》,面对《时世与民族》,他《展望未来》,叙述着他的《梦》,叙述着纯

  •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

    《作者:荷马相传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它和《奥德赛》一起,称作“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集中地描写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这场战争的第十个年头里二十多天的事情。第十年上,希腊联军的猛将阿喀琉斯的一个美丽的女俘为主帅阿伽门农所夺,阿喀琉斯在盛怒之下退出了战斗。特洛伊人就乘机大举进攻,一直把希腊人逼到海边,眼看连战船都快保不住了。这时,阿喀琉斯的部将帕特洛克罗斯目睹希腊军情势危急,请求阿喀琉斯把盔甲借给他,奔上战场。特洛伊人看到阿喀琉斯的盔甲,以为阿喀琉斯又亲自

  • 幻灭

    幻灭

    《作者: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巴尔扎克著。作于1837—1843年。出身平民的青年诗人吕西安,希望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出人头地,结果在金钱势力的腐蚀下,出卖了自己的才能和灵魂,成为一名无耻文人,后来为了谋取贵族头衔,堕入报业寡头圈套,弄得身败名裂,希望幻灭。另一青年科学家大卫,为人正直、善良、纯朴,刻苦钻研制造廉价纸张,但遭到利欲熏心的戈安得的暗算和迫害,结果成果丧失,身陷囹圄,希望幻灭。作品通过这两个青年的不幸遭遇和幻想破灭的过程,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王政复辟时期法国的社会生活面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毁灭才华、腐蚀艺术的罪恶,暴露了在金钱

  • 沙与沫

    沙与沫

    《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纪伯伦(1883—1930)的散文诗集,收录320余首散文诗。中心内容是抒写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诗人以深邃的眼光,开阔的胸怀,站在哲学高度,对人生作缜密的观察和精妙的议论。作品中观察、议论的人,不是具体的你或我,而是普遍的人,整个人类。作品中描述的人的世界,是充满罪恶的世界。自私、骄傲、贪婪、妒忌、仇恨、伪善、压迫、战争等,使世间成了一座监狱,“我们都是囚犯。”面对如此世界,人生该怎么办?作者苦口婆心,多方指引,希望把人们引到一个自由的光明世界。他指引的路径是:追求真善美。在这个痛苦黑暗的世界上,并不是

  • 采果集

    采果集

    《作者:泰戈尔《采果集》是泰戈尔创作的诗集,与《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和《吉檀迦利》齐名。它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这些诗作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和生机盎然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心。《采果集》(1916年)大部分由诗人亲自从孟加拉文译成英文的两部诗歌选集。主要是1900年以后的作品,此前的诗篇入选的寥寥无几。 《采果集》是一部侧重宗教抒情歌曲的诗歌选集,主要选自《白鹤集》(Balaka,1916)、《歌曲集》(Gitali,1914)、《歌之花环》(Gitimatya,1914)、《奉献集》(Utsarga,1914)、《摆渡集》(Khaya,1906)以及为纪念死去的妻子

  • 游思集

    游思集

    《作者:泰戈尔泰戈尔的《游思集》是一本散文诗集。这本诗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诗十三篇,第二部分选诗二十六篇,第三部分选诗二十七篇,共收集散文诗六十六篇。这些散文诗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数序也不连贯,均为诗人一时即兴之作,是诗人平日将自己倏然而生的思绪随时记录下来而成的。

  • 园丁集

    园丁集

    《作者:泰戈尔印度诗集。泰戈尔作。1913年出版。中译本吴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出版。本诗集共收入85首诗。诗集的主要内容是歌颂爱情。诗人热情地讴歌爱情,细腻地刻画了处于特别情绪之中的女主人公的独特心境,表达了她们爱情的强烈与内心的羞涩的统一,并且还展示了爱情的无限神秘与莫可名状的暗示。如《园丁集》——12,就是表现了爱之丰富的最壮丽的诗篇,在这里,情人的心被比做湖水,他的情妇被邀来装载她的水壶,湖水依恋地环抱她的双足,汩汩地诉说心中的秘密,形象地表现了淹没一切其他感情的强烈爱情。《园丁集》——28,则通过一个男子的自白,讲述

  • 幽谷百合

    幽谷百合

    《作者:巴尔扎克《幽谷百合》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36年。该小说讲述青年贵族费利克斯追求莫尔索伯爵夫人。伯爵夫人的丈夫暴戾,家庭生活缺少乐趣。他的介入,掀起她感情上的波澜。她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对丈夫保持忠贞。费利克斯后去巴黎,经不起贵妇迪特利小姐的诱惑,坠入情网。伯爵夫人得悉,悲痛欲绝,把死当做是天主的恩赐。弥留之际,费利克斯赶到,她在临终时给他的信中吐露了隐衷。《幽谷百合》是巴尔扎克作品中与众不同的一部,它较少涉及社会中各种现实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而将爱情作为浓墨重彩描写和歌颂的对象,作家在作品中铺陈、渲染、精描

  • 驴皮记

    驴皮记

    《作者: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巴尔扎克著。作于1831年。出身破落贵族的青年拉法埃尔,本想用诚实写作的方法在生活中找到出路。后结识了巴黎最时髦的女人福多拉,陷入情网而又遭遗弃,于是变得沉沦、放荡起来。正在这时,他偶然得到近东古国的一张驴皮,上面写着:“要是你占有我,你就会占有一切,但你的生命却属于我……对你的每一个欲望,我将随着你的生命同时缩小……。”凭着这张神奇的驴皮,他得到了金钱、得到了女人、得到了荒淫的享乐,但日益增强的欲望却使得驴皮越来越小,最后终于死在热烈地爱着他的恋人保琳怀中。作品将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剖析和别具一格的幻想

  • 贝姨

    贝姨

    《作者: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法国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后期创作的代表作。是路易·菲力蒲七月王朝整个社会的风俗画,是当时上层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录像。描写资产阶级的糜烂生活,揭露七月王朝的腐朽本质。暴发户克勒凡靠做花粉生意起家,后来混迹于政界和军界,任国民自卫军营长等职。他崇拜金钱,挥霍无度,为几个姘头花费几十万法朗,还专门供养十几岁的女孩,为他日后蹂躏。妻子死后他没有续弦,借口为了女儿,实际上是为自己寻欢作乐的方便。他将女儿嫁给于洛的儿子以后,又借口于洛抢走了他的情妇,对于洛太太由追求而进行要挟。最后与荡妇玛奈弗太太结了

  • 被遗弃的女人

    被遗弃的女人

    《作者:巴尔扎克《被遗弃的女人》是巴尔扎克最有影响的长篇小说《高老头》的续篇,被收入《人间喜剧》第二卷《私人生活场景》。它描述了巴黎贵妇鲍赛昂侯爵夫人遭人遗弃,离开巴黎到诺曼底隐居后,因受到一年轻男爵的追求,再次陷入情网,演出了新的一轮令人震惊的爱情悲剧。《被遗弃的女人》最初于一八三二年九月九日至十六日在《巴黎杂志》上连载。一八三四年收进《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六卷“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私人生活场景”,并增加了给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的献辞。本篇主题在《人间喜剧》中经常出现,但巴尔扎克笔下众多的

  • 交际花盛衰记

    交际花盛衰记

    《作者:巴尔扎克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故事情节错落纵横,人物繁多——巴黎社会各行各业的角色都有:上流沙龙的女主人,底层世界的窃贼妓女,还有“半”上流社会的主要成员——交际花,等等。《幻灭》中的主角之一吕西安,在冒牌的西班牙修道院院长卡尔罗斯·厄雷拉(即逃亡苦役犯伏脱冷)的指点下,决心东山再起,跻身于上流社会。但他不知,他将作为伏脱冷控制巴黎的工具而任人摆布。伏脱冷选中葛朗丽埃夫人作吕西安的未婚妻。为了筹措婚礼费用,他让深爱吕西安的妓女艾丝黛尔嫁给迷恋她的银行家纽沁根,并从他身上捞取百万法郎。艾丝黛尔不愿干这种卑鄙勾当,被迫自杀。吕

  •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作者:德莱塞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女主人公嘉莉是个朴实的农村姑娘,来到芝加哥当女工。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她终日辛勤劳动,却连自己的衣食都维持不下去。当她走投无路,找不到工作时,终于违背自己的良心,当了推销员杜洛埃的情妇。后来嘉莉又受到酒店经理赫斯渥的诱骗,成了他的情妇。嘉莉和赫斯渥出身完全不同,走的是截然相反的生活道路,但结局几乎是相同的。赫斯渥有钱有势,是芝加哥红极一时的人物,可是后来却从资产阶级上流社会里跌落下来,失去金钱和地位,沦为乞丐,最后自杀身死。嘉莉凭着自己的姿色和演戏才能,终于挤进上流社会,享受着豪华的物

  • 美国的悲剧

    美国的悲剧

    《作者:德莱塞西奥多·德莱塞的长篇小说, 1925年出版,1926年被帕特里克·卡 尼改编成剧本。作品故事是以纽约市 真实发生的一件谋杀案为基础写成 的。克莱德·格里菲思出生在美国 堪萨斯城一个贫穷的传教士家庭里, 但他却梦想着要金钱和社会地位。他 离开了寒碜的家庭,到一家旅馆当茶 房,整天耳闻目睹着阔老们过的花天 酒地的糜烂生活,使他开始染上恶习, 逛妓院,玩女人。克莱德在一次郊游 中不幸开车压死了人,为了逃避刑事 责任而浪迹他乡。后来,他巧遇在纽 约州莱科格斯开工厂的伯父,有幸被 伯父安排在厂里当工头。他整天处在 年轻女工的包围之中,内心

猜你喜欢的书

蓝色火焰

在诗人、思想家、时代骄子……这些耀眼的光环外的纪伯伦是谁?他是一个可爱的儿子、一个忠厚的兄长、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痴情的男人、一个老实的学生。纪伯伦身边的亲人、朋友、爱人,更能看到这个巨星更真实细腻的一面,正是这一封封的通信,更直接披露了纪伯伦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心路,打开纪伯伦的内心秘密,不妨就读他和众多亲友的通信。正如他对耶稣的认识,纪伯伦在这里也只是一个“人之子”。更为珍贵的是收入了纪伯伦与从未见过面的爱人梅娅的缠绵书信往来。纪伯伦说:“梅娅,你的节日只是一天,但是,你却是时代的节日。”这一捧蓝色的火焰,象征纪伯伦和梅娅的绝世爱情,这一幅画也是他留给梅娅和世界的最后一幅作品。

鄂州小集

宋代诗文别集。6卷。罗愿著。乾道二年(1166)郑玉为罗愿文集作序称,其集为州佐刘清之编集刊刻,岁月既久,其书罕见,洪斌、鲍元康出资重刊。其后又曾屡经编刊。《宋史·艺文志》著录其书10卷,但现存各本皆为6卷。洪武二年(1369)王祎序赵汸、赵埙重刊本说:罗愿集原为10卷,“鄂人尝以刻板其州,新安郑氏家亦有刻本,岁久皆废轶。今其存者五卷,其七世孙宣明力搜访之,复得杂文若干首附于五卷之末”。以《粤雅堂丛书》本与《四库全书》本相校,前5卷内容基本相同,但第6卷则大异。前者为考、序两类文章,后者则为传21篇。但前者除曹宏斋所作本传,尚在卷首载序文12篇,凡例1篇及诸家评论若干则。卷末所附罗颂遗文之后又附跋3篇。在此集6卷中仅第1卷为赋、诗、词,余皆为文。朱熹《与刘子澄书》称罗愿“文字细密有经纬,可爱”。在其作品中,朱熹、曹宏斋等人对《淳安县社坛记》一文特别推崇。

明道篇

道家著作。1卷,元·王惟一撰,成书于元代。书中阐述:“要在至心诚意,格物致和,去人欲之私,存无理之公,自然见心中无限药材,身中无限火符,药愈探而不穷,火愈炼而不息矣。”等习炼气功的重要问题。

杂体诗三十首

组诗。南朝梁江淹作。关于这组诗的写作动机,诗前序中说:“五言之兴,谅非复古。但关西邺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颇为异法。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仆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今作三十首诗,斅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榷云尔。”关于对这组诗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钟嵘《诗品》说:“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拟古惟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独拟李都尉一首,不似西汉耳。”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江醴陵集题辞》说:“文通《杂体三十首》,体貌前哲,欲兼关西、邺下、河外、江南,总制众善,兴会高远,而深厚不如,非其才绌,世限之也。”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四说:“文通拟古诸篇,刻意描摹,分途异轨,六季文家,似斯兼擅者诚不易得。但规仿百氏,仅得皮肤,至其神旨攸归,曾未细心体味,譬之刍灵象人,略得其貌而已,不足与言优孟衣冠也。”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九说:“吾取江诗,反复细读,如《拟左记室诗》,只是数史中典故,《拟郭弘农诗》,只是砌道书景物,《拟谢临川诗》,只是状山水奇奥,此为神似,吾亦能之,何必五色笔也?若《拟陶征君诗》,气味去之亦远,惟刺取陶集‘东皋舒啸’、‘稚子候门’、‘或命巾车’、‘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浊酒聊自持’、‘但道桑麻长’、‘闻多素心人’诸字句,能为貌似而已,岂独不似李都尉哉?文通一世隽才,何不自抒怀抱,乃为赝古之作,以供后人嗤点。沧浪回护,仍是为古人大名所压。”此组诗模拟自汉代至刘宋时期三十家诗人的名作,颇能显示各家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诗人“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元陈绎曾《诗谱》)的艺术才华,同时也表现了他企图包容众家之长、通达古今之变的艺术追求。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明代杂剧。简名《来生债》。刘君锡撰。《录鬼簿续编》著录。写襄阳富人庞蕴,知友人李孝光欠己债不能偿还而致病,于是当面烧掉借契,又赠以银子,进而将家中所有券契尽焚毁。一夕过马槽,闻驴马作人语,皆言前世少欠庞债,无力归还,今转生为驴马来报答。庞蕴有感于此,释放饲养的牲畜,并将家财装入船上,沉入海底。然后携家入鹿门山修行,靠伐竹编爪篱为炊。庞女灵照去云岩寺山门卖爪篱,遇丹霞禅师孽根未尽,便一言点化,禅师得悟道皈依。后庞蕴闻天乐声,忽见金门玉户,上写兜率宫灵虚殿,一家4口都白日升仙。原来庞家系神佛转世,功成行满,复归天上。剧本虽有宿命论的色彩,但也谴责了金钱的罪恶。描写磨工罗和因有钱而噩梦颠倒,颇为生动,清瘗情庐主将此剧与徐复祚《一文钱》杂剧合并为《一文钱》传奇,其中《罗梦》成为昆曲舞台上著名的折子戏。《来生债》有《元曲选》本传世。此剧有法文译本。

铁眉三巴掌禅师语录

铁眉三巴掌禅师语录,一卷,明铁眉号三巴掌说,性养、性亮录,附文安之巴掌歌。南岳下第二十九世,嗣聚云真。三巴掌,俗姓李,自号三巴掌,赵州柏乡(今属河北省)人。三巴掌自幼聪明,好学不辍。初闻佛号,自觉归佛愿往。少年出家后,钻研佛法尤勤,昼思夜往,颇就疑难求师闻道、自闭独出个人见解。后就平生研习所得,以语录体将其整理成书。书中详载精言妙语,自有独到之处。通过语录之书,大体可了解三巴掌治学精神和所学之长。现见载版本有明代崇祯甲申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