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

卡夫卡
  • 姓名:卡夫卡
  • 全名:弗兰兹·卡夫卡
  • 性别:
  • 国籍:奥地利
  • 出生地:布拉格
  • 出生日期:1883年7月3日
  • 逝世日期:1924年6月3日
  • 民族族群: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代表。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犹太血统,父亲是百货批发商。他从小受德语教育,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后在半官方的工伤保险公司工作。他从中学开始爱好文学,后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不幸,性格上充满矛盾,有很多弱点,这就使他难于从压抑和麻痹着他的处境中解脱出来。他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但看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他一生处于孤独、苦恼、傍徨、自怨自艾的矛盾之中,他把自己的创作视为“我梦幻般的内在生活的描述”。他曾受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恺郭尔和尼采美学思想的影响,也接受中国的老庄哲学。他去世前曾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稿全部焚毁。但他的挚友马克斯·布洛德却把他的著作陆续全部整理出版,30年代出了6卷集,50年代出了9卷集。这些作品发表后,在世界文坛上引起巨大反响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在研究者中引起热烈的争议。西方读者从卡夫卡的小说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所谓“现代人的困惑”;他们也从卡夫卡小说的多解性中,去认识自己和人类社会。卡夫卡流传下来的短篇小说共有78篇,其中著名的有《判决》、《变形记》、《在苦役营》、《乡村医生》、《中国长城建造时》、《饥饿艺术家》等。从主题思想上看,这些小说可分为4类:(1) 揭示社会现实的荒诞、非理性,人的自我存在的痛苦和原罪感。(2)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在重重迫害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致“异化”的现象。(3) 描写资本主义社会里,中小资产阶级(许多是小人物)找不到出路的孤独、苦闷情绪和无能为力的恐惧感。(4) 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反对异族侵略,在某些方面还反映了对祖国、对犹太民族的失望情绪。卡夫卡的三部长篇小说,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揭示了一个无形中折磨着人的“异化”世界。《美国》写一个名叫卡尔·罗斯曼的青年,因受中年女仆的引诱而被父母逐出家门,来到美国。他处处受人利用,又被人抛弃,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总是个孤独者。《诉讼》(一译《审判》)是“卡夫卡式”小说形成的标志。主人公约瑟夫·K突然被宣布逮捕,但是没有罪行和罪名,并且仍让他上下班,依然自由行动。K决定不去理睬这桩案子,但事实上他总不能忘怀,内心压力越来越重,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负罪感。他打听消息、托人情,请律师写申诉,精神几乎到了病态的地步。后来教堂神甫给他讲了个“在法的门前”的寓言,他最后低头服从,被人处决。小说通过荒诞的情节和K的命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人道本质,及其“异化”现象。 《城堡》最富有卡夫卡的特色。主人公K是城堡请来的土地测量员,但城堡近在咫尺,他就是进不去。他用尽各种手段和办法,甚至把跟他联系的那个官员的姘妇也勾引过来,还是达不到目的。最后在弥留之际,城堡传谕,准许K在村中居住,但已无济于事。这部小说的解释很多,它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中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诸如封建专制压迫,社会等级森严,官僚腐化荒淫,机构庞杂无度,人间世态炎凉,等等,不过,它是通过“卡夫卡式”的形象塑造和多层含义的隐喻来表现的,小说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梦魇般的气氛。卡夫卡的小说具有象征性、荒谬性、冷漠性和意识流;在荒诞的框架下富有真实的细节,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他的创作同现代主义许多流派都能攀上亲缘关系。卡夫卡除了小说外,还写了大量日记和书信,也非常有特色,既是研究作者思想和生活的文献资料,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闪光的氰化物

闪光的氰化物

罗斯玛丽,美好的名字。 拥有这个名字的美丽少妇在生日宴会上惨死,警方认定为服用氰化物自杀。 罗斯玛丽又有迷迭香的意思,而迷迭香的花语是爱的回忆。 痛失爱妻的乔治一日都未曾忘记那一晚。一年过去了,他决定在同一天、同一家餐厅、同一张桌子,邀请同一批人,为亡妻罗斯玛丽祈福。当然,这只是表面借口。 六个人围坐在七人座的晚餐桌前,哪一个才是真凶?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王羲之书法著作

雅道机要

雅道机要

五代时期诗论著作。1卷。徐寅著。书的前半部实际上是对齐己《风骚旨格》的阐发,多处抄录《风骚旨格》的内容。但其中也表达了徐寅的一些观点,如“明联句深浅”中指出诗的句法须有高度概括力,“明势含升降”中认为诗中之“势”是诗力的表现。《雅道机要》也较多地接受了皎然《诗式》的论诗方法。以为“凡为诗须搜觅”,“辞体若淡,理道深奥”、“意在象前,象生意后”、“放意深远,体理玄微”,皆有理趣。有《吟窗杂录》本、《诗法统宗》本、《诗学指南》本。《雅道机要》一书,最早著录于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作《雅道机要论》,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著录《雅道机要》二卷,云:“前卷不知何人,后卷称徐夤撰。”

御定内则衍义

御定内则衍义

十六卷。清爱新觉罗·福临亲定。是书冠以御制序文及恭进皇太后表。内容以《礼记·内则》篇为本,论述妇道,并援引经史诸书以佐证推阐之。分八纲三十二子目:一曰孝之道,分事舅姑、事父母;二曰敬之道,分事夫、劝学、佐忠、赞廉、重贤;三曰教之道,分教子、勉学、训忠;四曰礼之道,分敬祭祀、肃家政、定变、守贞、殉节、端好尚、崇俭约、谨言、慎仪;五曰让之道,分崇谦退、和妯娌、睦宗族、待外戚;六曰慈之道,分逮下、慈幼、敦仁、爱民、宥过;七曰勤之道,分女工、饮食;八曰学之道,分好学、着书。是书旨在疏通经史,修明阃教,以端人伦、正风俗,推行封建礼教。是书有《四库全书》本。

梁启超说佛

梁启超说佛

梁启超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国学大师,集政治家、学者于一身,以激情澎湃的开风气文章,为那时处于转折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他留下的一千余万字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史学、哲学、法学、佛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佛家所说的叫做‘法’。倘若有人问我法是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就是心理学。’不信,试看小乘俱舍家说的七十五法,大乘瑜伽家说的百法,除却说明心理现象外,更有何话!试看所谓五蕴,所谓十二因缘,所谓十二处十八界,所谓八识,哪一门子不是心理学!又如四圣谛八正道等种种法门所说修养工夫,也不外根据心理学上正当见解把意识结习层层剥落。”

成唯识论略疏

成唯识论略疏

成唯识论略疏,6卷,日本 普寂撰,《大正藏》第6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