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

- 姓名:荷马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古希腊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前9世纪
- 逝世日期:前8世纪
- 民族族群:
荷马(Ὅμηρος/Homer,约前9世纪—前8世纪),古希腊诗人。他是古希腊两部宏伟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作者。但由于他的生卒年代、出生地点和两部史诗的由来,缺乏可靠的考证资料,因而引起历代学者围绕“荷马问题”开展了长期激烈的争论,但都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至于荷马这个名字历代西方学者作了大量考证,一是说他的名字含有“人质”的意思,即荷马有可能当过俘虏。二是说他的名字含有“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即荷马的名字是附会出来的。三是说荷马是盲人乐师。这种说法比较普遍,也符合历史背景。因为古希腊的行吟诗人多半是盲人,而荷马其人就是当时著名的盲人歌手。如在《奥德修纪》第八段中纪载一位双目失明的歌手德摩多科斯的形象,显然是荷马其人的化身。有关他的出生地亦众说纷云:一说他是雅典人。二说他是希腊北部人。三说他是小亚细亚人。根据多数文献记载,他肯定死于希俄斯岛。他的两部史诗作为口头文学早就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最早用文字记录下来是公元前6世纪。最后的定本约在公元前3或2世纪之间,由亚历山大城里的三位学者:泽诺多托斯、阿里斯托芬和阿里斯塔科斯校订成本。约在公元前4世纪,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一致肯定这两部辉煌史诗的作者是荷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均由英雄诗体构成。前者共有诗15 693行,后者共有诗12110行,二者都分成24卷。其内容以公元前12世纪特洛亚战争为背景,反映了荷马所处的时代,这是希腊氏族社会解体和奴隶制开始形成的时代,即所谓的“英雄时代”。《伊利亚特》以高超的艺术概括、极为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希腊军队经过十年战斗,终于在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率领下攻破特洛伊城的故事。史诗对阿喀琉斯与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在平原上决战场景的描写,鲜明生动,惊心动魄。由于希腊军中的“智多星”俄底修斯巧设“木马计”,里应外合,最后攻破特洛亚城,使希腊军队凯旋而归。作者赞美英雄业绩,颂扬英雄行为,宣扬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斥责怯懦、背叛氏族的骗子和不敬神的人,体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奥德修纪》记述俄底修斯以“木马计”攻陷特洛亚城之后,班师回乡的故事。俄底修斯整整在海上漂泊十年,以他惊人的智慧战胜了海妖、逃脱了圆目巨人的魔掌、制服了使人变猪的魔女、避免了妖鸟塞壬的蛊惑、摆脱了仙女卡吕普索八年的羁绊等等,终于回到故乡与妻子和儿子团聚。两部史诗的内容异常丰富,为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俗学、人类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它的艺术技巧娴熟,历来为西方作家所借鉴。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马克思和恩格斯称它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企及的范本。”
猜你喜欢的书
二曲集
清初李颙著。李氏号二曲,故名。门人王心敬汇编,凡26卷。清嘉庆15年(1810年)刻,咸丰元年(1851年)重刻。光绪3年(1877年)彭懋谦又将《二曲集》与《四书反身录》合刊为24卷本《二曲全集》。1930年重刊更名《关中李二曲先生全集》,改分46卷。书中崇奉孟子性本善说,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成身,即得天地之理以为性。此性之量,本与天地同其大,此性之灵,本与日月合其明,本至善无恶,至粹无瑕”(《悔过自新说》)。只因“多为气质所蔽,情欲所牵,习俗所囿,时势所移,知诱物化,旋失厥初”(同上),渐陷入恶。故提出以“悔过自新”为立学宗旨,提出“义命廉耻,此四字乃吾人立身之基,一有缺焉则基倾矣。”(《南行述》)要求人们从“日用常行、纲常伦理极浅极近处做起”(《传心录》),通过“悔过自新”的修养而“复其故”(《悔过自新说》),使固有的本性光明而常新,从而达到“安身立命”、“倡道救世”之目的。在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上,则以“明体适用”之命题强调,“识心悟性,实证实修”以明体,“开物成务,康济群生”(同上)以适用,“严义利,振纲常,戒空谈,敦实行”(《四书反身录》),体用兼顾而不偏废。同时主张道德要求应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上,“民有恒产,然后可望其有恒心……衣食足,然后可望其知礼义也。”(《孟子·梁惠王上》)
李商隐选集
唐诗别集选注本。今人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本书精选诗200首,文27篇,逐篇注释、评点,极为细致。书首前言长达67页,详述李商隐之生平与诗文成就,如同一部微型评传。本书以冯浩《玉谿生诗笺注》为主,参考其他各家笺注本、年谱以及辑评和今人选本,广泛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在考辨解析的基础上提出己见。全书以诗选、文选两部分为主体,诗选的编排以冯浩《笺注》本为主而对明显不妥者稍有更动,文选的编排以大多有年可考而按年排刊,无年可考者列后。本书是该社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集”丛书之一,诗文的注解和笺释比较详备。在每篇作品的笺释评说中,能辨析各家旧说,进行总的品评,或对诗意、诗法加以鉴赏。如《锦瑟》诗,作者以其列于卷首有代序之意,肯定钱钟书《谈艺录》之说,然后分别对悼亡说、自伤说、寄托说进行辨析,一一指出其局限,虽尚未成为定论,却富于启示。而对《富平少侯》一诗的解说,又几近一篇赏析文字,作品之内涵与技法,尽在其中。笺说文字往往用笔深广,极富活力。本书前言分“李商隐的诗文”和“李商隐的生平”两部分。“李商隐的诗文”部分又分十个论题,对李商隐的骈文、诗歌艺术进行评述,并对诗歌作分类探讨。
续茶经
论茶专著。清代陆廷灿撰。成书于清雍正十二年 (1734),有寿椿堂刊本。陆氏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县任候补主事,“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凡例),历经数年,创为初稿,回故里后订辑成书。全书约七万字,分上中下三卷,附录一卷,并以陆羽 《茶经》列卷首,依 《茶经》分为十目。上卷续《茶经》的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 《茶经》的四之器。下卷又分上中下:下之上续《茶经》的五之煮,六之饮; 下之中续 《茶经》 的七之事,八之出; 下之下续 《茶经》的九之略,十之图。另以历代茶法作为附录。自唐至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烹饮之器,多有变法。陆氏所续,虽是多种古书资料摘要分录,但征引繁富,颇切实用,补辑考定,足资参考。书前有雍正乙卯年(1734)黄叔琳序及陆廷灿所作凡例。
道门定制
道教斋醮科仪之章典。十卷。题道士吕元素集成,朱陵真隐胡湘龙编校。成书年代不详。撰者生平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该书十一卷。前五卷为南宋道士吕元素撰。元素作书于南宋孝宗时。后六卷为元素门人吕太换所补。太换作书于南宋宁宗时。据考证,该书第五卷中有大元国乡贯字样,殆元代刊刻,并有附益。本书卷首有淳熙戊申吕元素自序。其云至简易者道,而至详备者礼,凡人之所以事天者道也,因事天而起至诚之心者,有礼存焉,此圣人垂世立教之本旨也,然与繁简之间,当有所折衷而不可过也。又云道门斋醮简牍之设,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它表状、文移之属,皆为后世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而增益,设有定式,或者内容详备而失简易之旨,或失之卤莽而使敬事天者,无所考定,不惬其意,故校定编撰,略使适中,使人简易使用。卷六有自序言及校补情况和编校的目的,云定制遗于众醮奉道深信之士,因无善本考校自叹,但因师意不可辞,故爰加参考,与前五卷为全书云云。该书前五章所载皆斋醮中表状文牒及符箓,后五章兼录政和玉音长吟法事、短吟法事及道君自制道词等。每章、表、文、状、牒、简各有定式。如议全箓白简云:简箓功及幽冥不可具述,独张丽华尤为昭著。言诵经至九过,适当忏罪之时,遂简疏,则奏简当在功德成就之时明矣。近有方发奏之时,先取救苦符,尽焚以为亡者出离地狱,义有未安,盖抽魂自有文牒自简,当在传度时宣告,使亡者乘道场所作功德及愿持戒忏悔自新之力,然后奠简告下,十方赦罪释冤。自此方为出离地狱,上登朱宫尔。故经云:九幽地狱,众生闻北帝广为启请,心生悔过,愿求解脱,天尊方为说戒给符,此尤可处。又念咒篆符不为难事,但能篆二十面即可记忆,盖符咒意义相合故也。再如议表状:九皇请表,每位专奏一通,略入事言启事,以某月取某日某时设醮降真,以致望幸之意,不必全入愿意,其它众真中请状并土地三界等牒皆然。盖侍登坛行道,自有章词致祷尔,或醮事止作一通,请诸圣者止用请状为便,若表上列九皇号则不合格式。《道门定制》为宋以前道教斋醮科范之章本,是对宋以前紊乱醮科的审正。在道教科仪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该书收录于《正统道藏》正一部。
周作人书信
书信集。周作人著。青光书局1933年7月初版。卷首以1933年4月17日致李小峰函为《序信》。分2部分。第一部分为“书”,作者称之为“是韩愈以来各文集中所录的那些东西”,21篇,如《山中杂信》(致伏园)、《一封反对新文化的信》(致伏园)、《与友人论性道德书》(致雨村)、《与友人论国民文学书》(致木天)、《乌篷船》(致子荣)等;第二部分为“信”,作者认为“比书意更老实点,因为都是随便写的”,77封,其中致俞平伯35封,致废名17封,致沈启无25封。
惹事
短篇小说集。赖和著。收短篇小说14篇。《惹事》初载于1932年 《南音》 1卷2号、6号、9—10合刊号。收入1979年7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 《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1)》。这篇小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主人公青年知识分子丰,闲来无事,去钓鱼解闷。鱼池小主人不准其垂钓,双方发生争执、动武。丰因惹事被父亲训斥。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干。描写一群威风凛凛的鸡母鸡仔穿街过巷,到菜园啄食蔬菜,毁坏菜园。园主人只敢喝喊、轰赶,不敢动手打,因为这群鸡系衙门大人饲养。衙门大人诬陷一寡妇偷鸡,丰为其鸣冤,却受到大人威胁。小说描写了在殖民主义铁蹄下,敢于抗争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反映了日据时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横暴劣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