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

荷马
  • 姓名:荷马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古希腊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前9世纪
  • 逝世日期:前8世纪
  • 民族族群:

荷马(Ὅμηρος/Homer,约前9世纪—前8世纪),古希腊诗人。他是古希腊两部宏伟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作者。但由于他的生卒年代、出生地点和两部史诗的由来,缺乏可靠的考证资料,因而引起历代学者围绕“荷马问题”开展了长期激烈的争论,但都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至于荷马这个名字历代西方学者作了大量考证,一是说他的名字含有“人质”的意思,即荷马有可能当过俘虏。二是说他的名字含有“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即荷马的名字是附会出来的。三是说荷马是盲人乐师。这种说法比较普遍,也符合历史背景。因为古希腊的行吟诗人多半是盲人,而荷马其人就是当时著名的盲人歌手。如在《奥德修纪》第八段中纪载一位双目失明的歌手德摩多科斯的形象,显然是荷马其人的化身。有关他的出生地亦众说纷云:一说他是雅典人。二说他是希腊北部人。三说他是小亚细亚人。根据多数文献记载,他肯定死于希俄斯岛。他的两部史诗作为口头文学早就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最早用文字记录下来是公元前6世纪。最后的定本约在公元前3或2世纪之间,由亚历山大城里的三位学者:泽诺多托斯、阿里斯托芬和阿里斯塔科斯校订成本。约在公元前4世纪,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一致肯定这两部辉煌史诗的作者是荷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均由英雄诗体构成。前者共有诗15 693行,后者共有诗12110行,二者都分成24卷。其内容以公元前12世纪特洛亚战争为背景,反映了荷马所处的时代,这是希腊氏族社会解体和奴隶制开始形成的时代,即所谓的“英雄时代”。《伊利亚特》以高超的艺术概括、极为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希腊军队经过十年战斗,终于在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率领下攻破特洛伊城的故事。史诗对阿喀琉斯与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在平原上决战场景的描写,鲜明生动,惊心动魄。由于希腊军中的“智多星”俄底修斯巧设“木马计”,里应外合,最后攻破特洛亚城,使希腊军队凯旋而归。作者赞美英雄业绩,颂扬英雄行为,宣扬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斥责怯懦、背叛氏族的骗子和不敬神的人,体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奥德修纪》记述俄底修斯以“木马计”攻陷特洛亚城之后,班师回乡的故事。俄底修斯整整在海上漂泊十年,以他惊人的智慧战胜了海妖、逃脱了圆目巨人的魔掌、制服了使人变猪的魔女、避免了妖鸟塞壬的蛊惑、摆脱了仙女卡吕普索八年的羁绊等等,终于回到故乡与妻子和儿子团聚。两部史诗的内容异常丰富,为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俗学、人类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它的艺术技巧娴熟,历来为西方作家所借鉴。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马克思和恩格斯称它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企及的范本。”

荷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华阳集

华阳集

唐人顾况(725?—814?)撰。三卷,附补遗一卷。况字逋翁,晚自号悲翁、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进士,曾为校书郎,转著作郎。因诗中讽嘲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阴真逸。原集二十卷,已佚。明万历间辑所佚成书,收诗、赋二卷,文一卷,另附补遗一卷。其诗重内容,不以文采华丽求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皆为讽刺劝戒之作,《彩枝词》为学民歌之作,色彩甚浓。《公子行》、《行路难》等作品艺术风格奇特,为李贺诗风之先声。有《四库全书》本,道光中浙江黄山庄刊本。

紫柏尊者别集

紫柏尊者别集

四卷,为钱谦益所编。其书所采,皆为全集所漏载者。内容有杂文、诗偈、书信、语录等,与全集性质相近。书前有钱氏序,钱氏自署为私淑弟子,对紫柏备致推崇。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传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传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九方传。撰人不详。文中提及『大历十四年』,应为唐代着作。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引唐景龙、大历年号,当撰于唐。述服食菖蒲养生法。

闲暇处才是生活

闲暇处才是生活

在忙碌与疲惫中 / 寻找心灵上的闲暇与自处,匆忙中,悠闲那么可贵。用一颗闲适的心,来应对生活的繁忙与负重;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承担日常人伦的琐碎;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要看得开、看得透;婚姻和家庭也不是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的, 我们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闲暇处才是生活》精选了梁实秋最经典的散文名篇。梁实秋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初看极其平淡、其实字字皆有其用,讲的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愈是简单的道理往往愈难参透。

杀子报

杀子报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敬文堂刊本《杀子报》扉页书影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敬文堂刊本《杀子报》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清廉访案》、《杀子报全传》。六卷二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敬文堂刊本,藏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1920年刊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敬文堂刊本。书叙通州如皋寡妇徐氏与天齐庙和尚纳云私通,为九岁的儿子官保察觉,斥责纳云并将其赶出家门。徐氏嫌官保碍事,欲加杀害。女儿金定知母阴谋,告其弟。官保害怕,告知塾师钱正林。钱不信,亲送官保回家。徐氏当面虚与委蛇,晚上便将官保杀害,且碎其尸,逼金定将碎尸藏入油坛。翌日,钱正林不见官保上学,晚上又梦见官保哭求伸冤,并经金定证实其事,告于官;但因缺乏证据,反被知县诬以讹财不遂,押在监中。官保前去托梦,告以死尸所在,钱又嘱其妻复告。知县遂乔装私访,从王家长工老王等口中得知真情, 终将王徐氏、那云逮捕转解,判处死刑,并释钱出狱。

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释义,一卷,明智旭述,佛学十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