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

  • 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

    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

    《作者:埃斯库罗斯《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收集了罗念生先生翻译的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波斯人》《七将攻忒拜》《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

  •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

    《作者:索福克勒斯本卷收集了罗念生先生翻译的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拉特》《特剌喀斯少女》《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

  • 论灵魂

    论灵魂

    《作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认识论和心理学专著。许多学者认为是亚里士多德晚期著作,属于生前不公开发表供一般人阅读的一类。本书共3卷。第1卷探讨了灵魂学说的地位及其研究方法,批判了前人关于灵魂的几种论述,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第2卷前3章论述了灵魂的定义。认为灵魂是形式,肉体是质料,两者不能分离;灵魂随身体死亡而消失;灵魂是肉体的动因;灵魂包括理性、感觉和营养机能3部分。后9章集中论述了感觉问题,是此书的核心所在。首先肯定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的事物,感觉是认识的起源;5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对象分别是颜色、声音、有味事物、元素的性质等;断

  •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

    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

    《作者:欧里庇得斯作者是[古希腊]欧里庇得斯,译者是罗念生。本卷收集了罗念生先生翻译的欧里庇德斯悲剧五种,包括:《阿尔刻提斯》《美狄亚》《特洛亚妇女》《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酒神的伴侣》。

  • 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

    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

    《作者:阿里斯托芬[古希腊] 阿里斯托芬著,罗念生译。本卷收集了罗念生先生翻译的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包括:《阿卡奈人》《骑士》《云》《马蜂》《地母节妇女》《蛙》。

  • 大地

    大地

    《作者:赛珍珠长篇小说,1931年首次发表。讲述农民王龙为获得土地而辛勤劳作,最终从农民变成地主的故事。小说伊始,雇工王龙从黄地主家娶回厨房丫头阿兰为妻。从此,夫妻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家境逐渐兴旺起来。他们遭遇旱灾荒年时,逃难至南方城市乞讨生活。一次抢大户,得到不少珠宝。王龙携全家返回故里,购置田地,雇用长工,开始发迹。王龙的三个儿子中,老大做乡绅,老二经商,老三从军。老年王龙仍然离不开土地,并告诫儿子土地是一家人的命根子,千万不能卖地。赛珍珠在《大地》中以同情的笔墨,塑造了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形象。主人公王龙作为中国农民的代表,表现出强烈的

  • 儿子们

    儿子们

    《作者:赛珍珠《儿子们》是赛珍珠"大地三部曲"系列小说的第二部。该书创作于1932年,延续前作《大地》的故事脉络,聚焦王氏家族第二代成员王虎从绿林小卒成长为草莽司令的历程。小说通过三个儿子分家卖地、权力争夺等矛盾冲突,展现20世纪中国乡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剧烈变革,反映传统农耕文明与军阀混战时代的碰撞。

  • 分家

    分家

    《作者:赛珍珠长篇小说“大地三部曲”包括《大地》《儿子们》《分家》,反映了王氏家族三代人的生活浮沉,《分家》为第三部,于1935年问世,主要讲述留学生王源成长为眷恋故土的知识分子的故事。时局动荡,王龙的儿孙四散东西,各奔前程。王源却一时不知何去何从。他要挣脱父亲王虎代表的陈规旧习的束缚,又不认可堂兄盛和妹妹爱兰的西化新生活,也难以完全认同堂弟孟所投身的革命事业;留洋期间他钦羡外国文明的种种发展成果,又忍受不了传教士对祖国落后一面的描绘,也无法接受白人少女玛丽热烈奉献的爱情——挣扎在新与旧、异与同之间,究竟能否获得内心的安宁?

  • 论生灭

    论生灭

    《作者:亚里士多德共有2卷,第1卷分为10章,第2卷分为11章。《论生灭》第1卷第1~4章区分了实体的生成和毁灭与一般的性质变化。亚里士多德指出生成与毁灭是一种独立的变化类型,不能被还原为主体的性质变化或元素的结合与分离。可感实体是能够被生成和毁灭的,它们的生成与毁灭区别于一般的性质变化,因为任何性质变化都预设了一个持存的主体和在主体之中交替的性质,但是一个实体的生灭是从这个事物到那个事物的整体变化,它的质料和形式都发生了改变,即在生成和毁灭的过程中,主体是不持存的。

  • 气象学

    气象学

    《作者:亚里士多德现存《气象学》分为4卷,由系统不同的两部分编合而来,其一为3卷,以气象学为主题,涵盖大气圈层内的一切现象,也涉及山川河海、地震等地理学和地质学领域的内容;其二为第四卷,叙述物理、化学若干内容,学界倾向于认为此卷由亚里士多德本人撰写,但仍有争议。作者在《气象学》中对于宇宙的认知、风霜雨露的形成机理、灾害性气象的性质和缘由皆有精辟独到见解,就方法论而言,亚里士多德以归纳和演绎并行,将天气现象从经验性描述引领入科学探知领域,促使气象学演变为一门科学。作者也因为《气象学》一书被誉为西方气象学鼻祖。 《气象学》对于欧洲中世纪,尤其是中

  • 君主论(拿破仑批注版)

    君主论(拿破仑批注版)

    《作者:马基亚维利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战败逃亡之后,有人在他的马车座驾中发现了一些书籍文件,其中包括一份手稿。此手稿涉及马基雅维利著作的一些译文片段,然而译文出自何人之手已不可考。这本文集似乎成了波拿巴的政治随记,根据他对书中章节的保留性选择,我们可以一窥他在国家事务方面不可告人的想法。因此,我们不遗余力地对这份手稿展开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到了手稿的一份复本。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这份手稿不仅是《君主论》的新译本,而且页边还标有出自波拿巴之手的评注。本书采取权威的《君主论》英文本和拿破仑批注法文本,两种译文相对照,详细展

  • 前分析篇

    前分析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亦译《分析前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2卷。主要讨论逻辑学中三段论和推论的规则。第1卷46章。阐明该书讨论的主题和范围;纯粹命题的换位;必然命题和偶然命题的换位;纯粹三段论的三个格及其共同特征;三段论的前提的质和量;名辞、命题和结论的数目;每一格中要建立和否决的各种命题;三段论论证式区别;用于一切问题和特殊问题的直言三段论规则;反证法的、假言三段论的和模态三段论的规则;把论证分析为三段论的格和式;矛盾命题的真实型式。第2卷27章。讨论三段论的特性,从同一前提可以得出不同结论;从虚假的前提可以得出真结论;循环论证三段论的变位;三段论

  • 后分析篇

    后分析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亦译《分析后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专门讨论逻辑学中三段论。2卷。讨论的重点,从《分析前篇》的推论规则,转入知识问题。提出什么是知识,如何获得知识,如何确保其真,如何扩大和系统化知识等。第1卷共34章,可分为5组。第1组包括第1—3章,讨论知识和证明。第2组包括第4—15章,讨论证明及其前提。第3组包括第16—18章,分析错误或无知的类型。第4组包括第19—23章,指出不存在无限锁链的指谓;阐明肯定的和否定的证明,都不能开展不受限制的递推。第5组包括第24—34章,比较全称和特称证明及其区别。第2卷共19章,分别讨论:(1)证明和定义(第1—10章):探讨其四种

  • 论题篇

    论题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亦译《正位篇》、《论题篇》、《论辩常识篇》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专门论述推论问题,是其《工具论》中篇幅最长的一篇。主要探讨辩驳双方在辩论中如何避免陷于自相矛盾的方法。全书8卷。第1卷导论共18章。第2—3卷讨论偶有性问题。第4—5卷讨论种和特性。第6—8卷分别讨论定义。在提供若干补充说明后,以诡辩推理的实例的叙述结束全书。中译文由李匡武译,收入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工具论》;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亚里士多德全集》第1卷。

  • 辩谬篇

    辩谬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亦译《论诡辩式的反驳》、《论智者的驳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是其《工具论》六种著作的最后一种,可以看作第五种著作《论辩篇》的第9卷或附录。全书共34章,继承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早期著作中攻击智者派的方法,集中讨论诡辩式的三段论问题。目的是为了获得论证中必需的修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导言,分析真正的推理和反驳同表面的推理和反驳的区别,介绍用对话体裁表达的四种论证:说教的论证、论辩的论证、审察的论证、争辩的论证。是该书的主题。第二部分(第3—15章)驳斥谬误。第三部分(第16—33章)证明谬误。最后第34章总结全书,提

  • 物理学

    物理学

    《作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著。这是一篇以自然界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自然哲学一般原理的讲课稿。始撰于前347年左右,属作者的中期作品,由后人编辑成书。该书是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其基本观点贯穿在他所有其它的自然哲学文献中,成为它们的理论总依据和出发点。这部总论性的作品共8卷,71章。全书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二卷主要论述本原和原因学说,与第一哲学的实体理论关系密切。第三卷至第八卷集中阐明运动学说,也讨论了与运动相关的时空理论。运动学说是全书的重点。在该书中,亚里士多德建立了著名的原因理论,说明了运动的

  • 论天

    论天

    《作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著。它是亚里士多德继《物理学》之后的一篇较为重要的自然哲学方面的文献。该书主要讨论月上的物体以及在构成元素、运动方式等方面与月下物体的区别。全篇共4卷,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二卷论述月上物体,由26章组成。第三四卷阐述月下物体及其构成元素等问题,共14章。由于该书的重点在前两卷,所以被冠以《论天》的标题。作者在书中认为,月上物体与月下物体是不同的。前者由单一而纯粹的元素——“以太”构成,以圆周方式被移动;而后者则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混合而成,以直线方式(即向上和朝下)被移动。所

  • 普罗塔戈拉

    普罗塔戈拉

    《作者:柏拉图《普罗塔戈拉》是苏格拉底亲自讲述的一段经历。它记叙的事件本身很简单。一个名叫希珀克拉底的雅典年轻人听说闻名遐迩的智术师普罗塔戈拉到了雅典,激动不已,一大早敲开苏格拉底的门,要苏格拉底同他一起去见下榻雅典富人卡利阿斯家的普罗塔戈拉,引荐他做普罗塔戈拉的学生。苏格拉底责备希珀克拉底鲁莽,还不认识普罗塔戈拉是怎样的人就冒失地决定把自己的灵魂托付给这人。不过,尽管苏格拉底让希珀克拉底意识到做智术师的学生是丢人的事情,最终还是带他去见了普罗塔戈拉。可是,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的交谈,而非普罗塔戈拉与希珀

  • 会饮

    会饮

    《作者: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著。它的主题是讨论爱情,其中包含着作者丰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这篇对话通过记述苏格拉底等7人在阿伽通家酒宴上所作的对于爱神的7篇颂词,论述了爱的对象、美的本质以及如何认识真正的美等问题。作者假托苏格拉底从麦地那女巫忒阿梯玛处听到的爱情学说,认为“爱就是希望美善永远为自己所有”;而最美之物不是肉体的、生灭变化的东西,而是永恒的东西。因此,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精神性的,而不是物质性的,它必定属于爱智慧的哲学家。要认识真正的美,其步骤是: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美

  • 斐德若

    斐德若

    《作者:柏拉图这篇对话讲述了对修辞术狂热的美少年斐德若与苏格拉底相遇,并同他分享一篇新得到的文章,文章的作者修辞学家莱什阿斯主张:没有爱情的人比有爱情的人更值得被爱。听完斐德若朗诵完这篇文章以后,苏格拉底在神的激励下,另作了两篇关于爱情的文章,一篇与莱什阿斯的观点类似,一篇则与之完全相反。接着,他们以这三篇文章为例,讨论了修辞术的正确使用、书写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关系等问题。

  • 解释篇

    解释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又译为《命题篇》或《论解释》。亚里士多德《工具论》六篇之一。全篇的中心议题是关于命题的解释。在第一至第四章,根据柏拉图对句子分析的观点研究了名词和动词,分别给它们下了定义,论述了它们的种类和用法。亚里士多德认为,独立的思想和语句、语词无所谓真实与否,只有当思想和语词结合在一起时,才有所谓真实与谬误。第五至第七章,讨论命题的定义、结构和种类以及命题之间的关系。从结构上看,命题有简单与复合之分;从命题的性质上看,有肯定和否定命题之分;从命题的量上看,有全称、特称和不定命题之别。从第八章至第十四章,讨论了命题的涵义、命题的时

  • 范畴篇

    范畴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归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名下真伪有争议的著作。主要讨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本体论方面的问题。全书共15章。第1章讨论同名异义的东西,同名同义的东西;由引申得名的东西。第2章讨论简单用语和复合用语的区别,指出本体的第一个标准:本体既不可以用来表述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中的东西。并从肯定和否定方面列出四种情况和四种组合:(1)可以表述一个主体,但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2)存在于主体之中,却绝不表述主体;(3)既可表述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4)既不存在于主体之中,又不可表述主体。第3章讨论不是复合用语的十个范畴:本体、数量、性质、关系

  • 一出梦的戏剧

    一出梦的戏剧

    《作者:斯特林堡《一个梦的戏剧》是斯特林堡于1901年创作的、对20世纪西欧戏剧影响最大的剧本之一。它是以天帝英德拉在这里同他的女儿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要她往地球上走一遭,看着人类为何如此不快乐,以致有了抱怨情绪和哀诉之声,然后返回天庭向他回报。

  • 鬼魂奏鸣曲

    鬼魂奏鸣曲

    《作者:斯特林堡写于1907年,是斯特林堡为自己的因蒂默小剧所写的一部室内剧。剧本写一名有正义感的大学生偶入一所华丽的住宅 (大学生象征纯洁的青年人,华丽的住宅象征罪恶的世界),通过大学生与老人的对话及老人与住宅中其它人物——上校、木乃伊、自己那白发苍苍的未婚妻、仆人约翰逊和本特森及挤奶姑娘 (鬼魂)的相互关系,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登场人物之间几十年间的恩仇纠葛,无情地揭露了他们温文尔雅、花言巧语背后所掩藏的夫妻背叛,朋友互骗,人与人彼此用尽心计,相互倾轧的世态真相;描绘出在一个人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各自利益而尔虞我诈所形成的病态的家庭关

  • 乡村

    乡村

    《作者:蒲宁俄国作家蒲宁的中篇小说。叙述吉洪和库兹马兄弟的生活经历。他们是农奴的后代,一度合伙做小贩,后因生活理想不同而分道扬镳。哥哥吉洪赚钱发了财,买下了杜尔诺夫卡庄园。弟弟库兹马梦想读书写作,流浪十多年后落魄归里,成为杜尔诺夫卡的代管人。小说还通过他们的见闻和感受,描述杜尔诺夫卡农民生活的贫困和精神的麻木,也对周围的村镇城市作了描述,在更大范围内展示了斯托雷平反动统治时期俄国社会悲惨的生活画面。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在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农村的破败,表现了作者对俄罗斯前途的深沉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定的悲观情绪。吉洪是俄国农村小资产

猜你喜欢的书

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随笔

中国现代散文家丰子恺的散文集。1931年出版,内收散文20篇。在集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观察和描写,抨击了世俗中人性的自私与虚伪,表达了对淳朴人性的向往以及企图超越现实人生的思想。作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对于社会生活的庸俗与腐朽进行抨击的作品,像《剪网》、《楼板》、《姓》等篇。作者在这里深刻地描写出了物质利益对人的心灵的束缚,表达了摆脱这束缚的愿望。第二通过描写儿童世界歌颂优美纯朴人性的作品,如《儿女》、《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篇。第三表达人生短暂试图以艺术超越现实获得永恒的作品,像《自然》、《天的文学》、《晨梦》、《艺术三味》等等。散文集在艺术上代表了丰子恺早期的风格特色,它往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以朴素洒脱的语言,灵活多样的形式,表达了真挚自然的感情,有一种淡泊飘逸的风格。

安雅堂集

安雅堂集

元代诗文别集。13卷。陈旅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别题《陈众仲文集》。《安雅堂集》的主要版本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及数种清抄本,传本比较少见。本集卷首有元至正九年(1349)张翥序,至正十一年林泉生序。卷1为赋、辞等及五七言绝句,卷2为五七言律诗,卷3为五七言古诗,卷4—6为序,卷7—9为记,卷10为碑,卷11为碣、墓铭,卷12为墓志铭,卷13为杂文。卷末有明人杨士奇跋等文字。据《元史》本传,陈旅有集14卷。但本集及明入焦竑的《国史经籍志》都作13卷。今存《安雅堂集》13卷系陈旅之子所编,首刊于元末,是流传有绪的善本。陈旅的诗文颇得虞集赏识,《元史》本传说:虞集见到陈旅的文章,“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自谓得旅之助为多。”这一点,也为张翥的《安雅堂集序》所证实。从实际的文学成就与影响而言,陈旅是无法与虞集比肩的。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系综合性医书。19卷,另附1卷。元·危亦林撰。刊于1337年。本书是按元代医学分十三科的顺序编著而成的。危氏世代医家,在临床各科方面都积有丰富的经验,并藏有大量经验效方,复经过十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这部综合性医学著作,故名 《世医得效方》。卷1~10为大方脉杂病科;卷11~13为小方脉科;卷14~15为产科兼妇人杂病科;卷17为口齿兼咽喉科;卷18~19为正骨兼金镞科、疮肿科;后附孙思邈《养生方》节文。全书共有子目280条之多,不仅分类较详,而且选方实用。卷18的正骨部分是继唐代《理伤续断秘方》之后较系统且有影响者,如首次把追加使用曼陀罗的全身麻醉法用于骨科临床,并根据患者之年龄、体质及有无出血等具体情况掌握麻药用量,符合现代医学全身麻醉法的给药原则; 对各个部位的关节脱位及骨折的整复手法记载较详,本书所载的以“悬吊法”治疗压缩性脊柱骨折,是伤科史上的最早尝试。总之,全书编次条理清晰、科目齐全,内容丰富、所选诸方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今流传者有元代至元年间官刊本,明·正德年间重刊本及《四库全书》本等,解放后有精装排印本发行。

本草问答

本草问答

药学著作。二卷。清·唐宗海撰。刊于1893年。本书记述唐氏和他的学生张士让就本草学中的一些问答。书中对于中西医药的不同理论观点,以及中药药性对人体医疗的相互关系等,均作了探讨。在中西汇通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共设问答近60条,重在中医药理讨论。作者采用阴阳五行、形色气味、取类比象等传统说理方法为主,兼述中西药理之异同及短长,时或以西学论证中药。现有初刻本和大量石印本以及《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由门人光深等编,内容包括上堂(二十则)、小参(二则)、茶话(一则)、机缘(五则)、颂古(一则)、印偈(十一首)、杂偈(二十二首)等。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一卷,赵宋法天译。文殊师利赞一百八名之梵颂也。先有偈,次梵赞十九节。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