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

  • 论生灭

    论生灭

    《作者:亚里士多德共有2卷,第1卷分为10章,第2卷分为11章。《论生灭》第1卷第1~4章区分了实体的生成和毁灭与一般的性质变化。亚里士多德指出生成与毁灭是一种独立的变化类型,不能被还原为主体的性质变化或元素的结合与分离。可感实体是能够被生成和毁灭的,它们的生成与毁灭区别于一般的性质变化,因为任何性质变化都预设了一个持存的主体和在主体之中交替的性质,但是一个实体的生灭是从这个事物到那个事物的整体变化,它的质料和形式都发生了改变,即在生成和毁灭的过程中,主体是不持存的。

  • 气象学

    气象学

    《作者:亚里士多德现存《气象学》分为4卷,由系统不同的两部分编合而来,其一为3卷,以气象学为主题,涵盖大气圈层内的一切现象,也涉及山川河海、地震等地理学和地质学领域的内容;其二为第四卷,叙述物理、化学若干内容,学界倾向于认为此卷由亚里士多德本人撰写,但仍有争议。作者在《气象学》中对于宇宙的认知、风霜雨露的形成机理、灾害性气象的性质和缘由皆有精辟独到见解,就方法论而言,亚里士多德以归纳和演绎并行,将天气现象从经验性描述引领入科学探知领域,促使气象学演变为一门科学。作者也因为《气象学》一书被誉为西方气象学鼻祖。 《气象学》对于欧洲中世纪,尤其是中

  • 君主论(拿破仑批注版)

    君主论(拿破仑批注版)

    《作者:马基亚维利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战败逃亡之后,有人在他的马车座驾中发现了一些书籍文件,其中包括一份手稿。此手稿涉及马基雅维利著作的一些译文片段,然而译文出自何人之手已不可考。这本文集似乎成了波拿巴的政治随记,根据他对书中章节的保留性选择,我们可以一窥他在国家事务方面不可告人的想法。因此,我们不遗余力地对这份手稿展开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到了手稿的一份复本。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这份手稿不仅是《君主论》的新译本,而且页边还标有出自波拿巴之手的评注。本书采取权威的《君主论》英文本和拿破仑批注法文本,两种译文相对照,详细展

  • 前分析篇

    前分析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亦译《分析前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2卷。主要讨论逻辑学中三段论和推论的规则。第1卷46章。阐明该书讨论的主题和范围;纯粹命题的换位;必然命题和偶然命题的换位;纯粹三段论的三个格及其共同特征;三段论的前提的质和量;名辞、命题和结论的数目;每一格中要建立和否决的各种命题;三段论论证式区别;用于一切问题和特殊问题的直言三段论规则;反证法的、假言三段论的和模态三段论的规则;把论证分析为三段论的格和式;矛盾命题的真实型式。第2卷27章。讨论三段论的特性,从同一前提可以得出不同结论;从虚假的前提可以得出真结论;循环论证三段论的变位;三段论

  • 后分析篇

    后分析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亦译《分析后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专门讨论逻辑学中三段论。2卷。讨论的重点,从《分析前篇》的推论规则,转入知识问题。提出什么是知识,如何获得知识,如何确保其真,如何扩大和系统化知识等。第1卷共34章,可分为5组。第1组包括第1—3章,讨论知识和证明。第2组包括第4—15章,讨论证明及其前提。第3组包括第16—18章,分析错误或无知的类型。第4组包括第19—23章,指出不存在无限锁链的指谓;阐明肯定的和否定的证明,都不能开展不受限制的递推。第5组包括第24—34章,比较全称和特称证明及其区别。第2卷共19章,分别讨论:(1)证明和定义(第1—10章):探讨其四种

  • 论题篇

    论题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亦译《正位篇》、《论题篇》、《论辩常识篇》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专门论述推论问题,是其《工具论》中篇幅最长的一篇。主要探讨辩驳双方在辩论中如何避免陷于自相矛盾的方法。全书8卷。第1卷导论共18章。第2—3卷讨论偶有性问题。第4—5卷讨论种和特性。第6—8卷分别讨论定义。在提供若干补充说明后,以诡辩推理的实例的叙述结束全书。中译文由李匡武译,收入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工具论》;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亚里士多德全集》第1卷。

  • 辩谬篇

    辩谬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亦译《论诡辩式的反驳》、《论智者的驳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是其《工具论》六种著作的最后一种,可以看作第五种著作《论辩篇》的第9卷或附录。全书共34章,继承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早期著作中攻击智者派的方法,集中讨论诡辩式的三段论问题。目的是为了获得论证中必需的修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导言,分析真正的推理和反驳同表面的推理和反驳的区别,介绍用对话体裁表达的四种论证:说教的论证、论辩的论证、审察的论证、争辩的论证。是该书的主题。第二部分(第3—15章)驳斥谬误。第三部分(第16—33章)证明谬误。最后第34章总结全书,提

  • 物理学

    物理学

    《作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著。这是一篇以自然界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自然哲学一般原理的讲课稿。始撰于前347年左右,属作者的中期作品,由后人编辑成书。该书是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其基本观点贯穿在他所有其它的自然哲学文献中,成为它们的理论总依据和出发点。这部总论性的作品共8卷,71章。全书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二卷主要论述本原和原因学说,与第一哲学的实体理论关系密切。第三卷至第八卷集中阐明运动学说,也讨论了与运动相关的时空理论。运动学说是全书的重点。在该书中,亚里士多德建立了著名的原因理论,说明了运动的

  • 论天

    论天

    《作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著。它是亚里士多德继《物理学》之后的一篇较为重要的自然哲学方面的文献。该书主要讨论月上的物体以及在构成元素、运动方式等方面与月下物体的区别。全篇共4卷,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二卷论述月上物体,由26章组成。第三四卷阐述月下物体及其构成元素等问题,共14章。由于该书的重点在前两卷,所以被冠以《论天》的标题。作者在书中认为,月上物体与月下物体是不同的。前者由单一而纯粹的元素——“以太”构成,以圆周方式被移动;而后者则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混合而成,以直线方式(即向上和朝下)被移动。所

  • 普罗塔戈拉

    普罗塔戈拉

    《作者:柏拉图《普罗塔戈拉》是苏格拉底亲自讲述的一段经历。它记叙的事件本身很简单。一个名叫希珀克拉底的雅典年轻人听说闻名遐迩的智术师普罗塔戈拉到了雅典,激动不已,一大早敲开苏格拉底的门,要苏格拉底同他一起去见下榻雅典富人卡利阿斯家的普罗塔戈拉,引荐他做普罗塔戈拉的学生。苏格拉底责备希珀克拉底鲁莽,还不认识普罗塔戈拉是怎样的人就冒失地决定把自己的灵魂托付给这人。不过,尽管苏格拉底让希珀克拉底意识到做智术师的学生是丢人的事情,最终还是带他去见了普罗塔戈拉。可是,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的交谈,而非普罗塔戈拉与希珀

  • 会饮

    会饮

    《作者: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著。它的主题是讨论爱情,其中包含着作者丰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这篇对话通过记述苏格拉底等7人在阿伽通家酒宴上所作的对于爱神的7篇颂词,论述了爱的对象、美的本质以及如何认识真正的美等问题。作者假托苏格拉底从麦地那女巫忒阿梯玛处听到的爱情学说,认为“爱就是希望美善永远为自己所有”;而最美之物不是肉体的、生灭变化的东西,而是永恒的东西。因此,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精神性的,而不是物质性的,它必定属于爱智慧的哲学家。要认识真正的美,其步骤是: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美

  • 斐德若

    斐德若

    《作者:柏拉图这篇对话讲述了对修辞术狂热的美少年斐德若与苏格拉底相遇,并同他分享一篇新得到的文章,文章的作者修辞学家莱什阿斯主张:没有爱情的人比有爱情的人更值得被爱。听完斐德若朗诵完这篇文章以后,苏格拉底在神的激励下,另作了两篇关于爱情的文章,一篇与莱什阿斯的观点类似,一篇则与之完全相反。接着,他们以这三篇文章为例,讨论了修辞术的正确使用、书写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关系等问题。

  • 解释篇

    解释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又译为《命题篇》或《论解释》。亚里士多德《工具论》六篇之一。全篇的中心议题是关于命题的解释。在第一至第四章,根据柏拉图对句子分析的观点研究了名词和动词,分别给它们下了定义,论述了它们的种类和用法。亚里士多德认为,独立的思想和语句、语词无所谓真实与否,只有当思想和语词结合在一起时,才有所谓真实与谬误。第五至第七章,讨论命题的定义、结构和种类以及命题之间的关系。从结构上看,命题有简单与复合之分;从命题的性质上看,有肯定和否定命题之分;从命题的量上看,有全称、特称和不定命题之别。从第八章至第十四章,讨论了命题的涵义、命题的时

  • 范畴篇

    范畴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归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名下真伪有争议的著作。主要讨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本体论方面的问题。全书共15章。第1章讨论同名异义的东西,同名同义的东西;由引申得名的东西。第2章讨论简单用语和复合用语的区别,指出本体的第一个标准:本体既不可以用来表述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中的东西。并从肯定和否定方面列出四种情况和四种组合:(1)可以表述一个主体,但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2)存在于主体之中,却绝不表述主体;(3)既可表述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4)既不存在于主体之中,又不可表述主体。第3章讨论不是复合用语的十个范畴:本体、数量、性质、关系

  • 一出梦的戏剧

    一出梦的戏剧

    《作者:斯特林堡《一个梦的戏剧》是斯特林堡于1901年创作的、对20世纪西欧戏剧影响最大的剧本之一。它是以天帝英德拉在这里同他的女儿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要她往地球上走一遭,看着人类为何如此不快乐,以致有了抱怨情绪和哀诉之声,然后返回天庭向他回报。

  • 鬼魂奏鸣曲

    鬼魂奏鸣曲

    《作者:斯特林堡写于1907年,是斯特林堡为自己的因蒂默小剧所写的一部室内剧。剧本写一名有正义感的大学生偶入一所华丽的住宅 (大学生象征纯洁的青年人,华丽的住宅象征罪恶的世界),通过大学生与老人的对话及老人与住宅中其它人物——上校、木乃伊、自己那白发苍苍的未婚妻、仆人约翰逊和本特森及挤奶姑娘 (鬼魂)的相互关系,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登场人物之间几十年间的恩仇纠葛,无情地揭露了他们温文尔雅、花言巧语背后所掩藏的夫妻背叛,朋友互骗,人与人彼此用尽心计,相互倾轧的世态真相;描绘出在一个人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各自利益而尔虞我诈所形成的病态的家庭关

  • 乡村

    乡村

    《作者:蒲宁俄国作家蒲宁的中篇小说。叙述吉洪和库兹马兄弟的生活经历。他们是农奴的后代,一度合伙做小贩,后因生活理想不同而分道扬镳。哥哥吉洪赚钱发了财,买下了杜尔诺夫卡庄园。弟弟库兹马梦想读书写作,流浪十多年后落魄归里,成为杜尔诺夫卡的代管人。小说还通过他们的见闻和感受,描述杜尔诺夫卡农民生活的贫困和精神的麻木,也对周围的村镇城市作了描述,在更大范围内展示了斯托雷平反动统治时期俄国社会悲惨的生活画面。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在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农村的破败,表现了作者对俄罗斯前途的深沉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定的悲观情绪。吉洪是俄国农村小资产

  • 蒲宁短篇小说选

    蒲宁短篇小说选

    《作者:蒲宁本文集收聚了布宁的十八篇短篇佳作,它们创作于不同的时期,篇幅大小不一,但基本包容了作家创作的主要题材,不同的文体与叙事风格。《安通苹果》是作家具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叙事名篇。作家在19世纪与20 世纪之交旧俄帝国渐趋衰颓的历史进程中展现了一个个不无凄凉的贵族庄园日常生活场景,并用细腻、充满诗意的现实主义笔法将发生在俄国地主庄园的点点滴滴的生活印象与遗迹描绘得栩栩如生,使整个故事由简单的叙述逐步完善成具有电影特写镜头效果的场面展示,将一种俄罗斯文学少有的华丽与震撼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使得小说获得了文化观照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价

  • 斐多

    斐多

    《作者: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著。杨绛先生译。属柏拉图中期作品。该对话借苏格拉底在狱中服毒之前与朋友和学生们的话别,阐述了作者的理念论观点,中心问题是灵魂不朽。这篇对话发展了《曼诺》中提出的“回忆”说。柏拉图认为,灵魂是轮回的、不朽的。在人活着时,因受肉体感觉和情感的限制,灵魂不能认识真正的存在,只有摆脱了肉体束缚,它才能认识理念。理念与生灭变化、混杂不纯的事物不同,它是单一的、纯粹的、不变的、永恒的东西。理念是同名事物的根据、原因和目的。譬如,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含有了美的理念。在这篇对话中,作者也叙述了自己“心灵转向

  • 多情客游记

    多情客游记

    《作者:斯特恩《多情客游记》,又译《感伤的旅行》,是18世纪英国小说大师劳伦斯·斯特恩的代表作品。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游记体裁的戏仿,主要目的不是写那种典型的自在逍遥的年轻绅士,而是一个受感情冲动和奇怪念头驱使的堂?吉诃德式的流浪汉。因此,他的“旅行”便更显随意,尤其彰显的是兴之所至、多情善感的情感逻辑——所谓“深切的善感秉性”,是为感伤主义文学的不二经典;而同时在感伤之中又蕴含诙谐幽默,在对情感的褒扬中,嘲笑之声又一直如影随形,暗藏着多面的嘲讽,具有多面而又丰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

  • 古犹太教

    古犹太教

    《作者:韦伯《古犹太教》是《宗教社会学论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研究古犹太教都是从宗教学的角度,以文献考证来看待古犹太民族与现代基督教的关系,而韦伯则用社会学的方法重新梳理史料,把古犹太教放在西方和近东整个文化发展交汇点上审视这一宗教历史的内在理路,从而揭示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对立宗教文明盘根错节的难解因由,从而写出他对犹太教历史发展过程的一家之言。

  •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作者: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为海涅的长篇叙事诗,全诗文笔犀利,嬉笑怒骂,对当时专制横行、庸俗鄙陋、腐朽落后的德国现实进行了深刻批判。《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的重要的政治讽刺诗,这是他于1843年10月回家看望母亲时所写,当时他看见整个德国的统治如同冬天一样冰冷而有感而发。冯至是优秀的抒情诗人,也是杰出的日耳曼学学者,德语文学翻译大家,他一生著述宏富。

  • 红房间

    红房间

    《作者:斯特林堡瑞典作家J.A.斯特林堡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79年。小说以速写的笔法,展示了当时斯德哥尔摩一群青年人的理想、追求及沉浮遭遇,真实地勾画了一幕幕沉痛的生活悲剧。主人公阿尔维德·法尔克曾在某政府机关任职,但喜爱写诗,常常到一个称为“红房间”的咖啡店去与一群慷慨热情的年轻人聚会,争论各种艺术、哲学、社会和人生等问题。然而,生活不是靠空谈所能维持的,后来这些人各自走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法尔克对政府机关的腐败现象不满,因向报界披露了真象而遭解雇,后来作了记者,却只能迎合报社和权贵写些假报道。这使他极度悲观失望,竟至精神失常。经出国治疗

  • 朱丽小姐

    朱丽小姐

    《作者:斯特林堡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作于1888年。1889年他在哥本哈根成立了一座实验剧院,揭幕之日上演了该剧,但只上演了一场。该剧是斯氏成熟期的代表作,反映现实生活和世态炎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残酷无情的关系,受左拉自然主义的影响。因而有人说它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悲剧”。描写伯爵的女儿朱丽小姐,爱上了青年侍从,准备私奔之际,父亲突然回家,她按侍从指点,拿剃须刀溜出自杀。通过朱丽小姐的行为,斯氏对封建贵族的生活作风和思想观念作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该剧曾在柏林、巴黎上演,后在其他国家陆续演出,并4次被拍成电影。

  • 圣安东的诱惑

    圣安东的诱惑

    《作者:福楼拜福楼拜著,译李健吾。《圣安东的诱惑》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1821–1880)的小说代表作,1849年初稿,1856年次稿,1872年三稿,1874年全文定稿正式出版,跨越二十五年,其间福楼拜完成《包法利夫人》《萨郎宝》《情感教育》三部长篇小说,本书的写就几乎贯穿了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 小说取材自圣徒传说,即埃及修道士安东(约251–356)在沙漠中抵御各种诱惑的事迹,西方艺术中有不少以此为素材的作品。1845年,福楼拜的妹妹卡罗琳新婚旅行前往意大利,福楼拜同行,他在热那亚的巴尔比宫看到据说出自荷兰画家老勃鲁盖尔之手的油画《圣安东的诱惑》,获得写作灵感,而少时读过的拜

猜你喜欢的书

疯癫与文明

疯癫与文明

米歇尔·福柯的博士论文。最先由巴黎出版,书名为《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Folieetderaison:histoiredelafolieal’ageclassique)。1965年,该书根据缩写本出版了英译本,在英译本中福柯根据全本中的一章“欲望的超越”缩写的“激情与澹妄”补充了一些内容,因而书名也改为《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Mad-nessandCivilization:AHistoryofInsani-tyintheAgeofReason)。全书共分为11个部分。包括前言、“愚人船”、大禁闭、疯人、激情与澹妄、疯癫诸相、医生与病人、大恐惧、新的划分、精神病院的诞生和结论。书中福柯全面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今天,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所体现的疯癫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力图说明,疯癫是“社会空间”中的一个知觉对象,它是在历史过程中由许多方面建构成的,是由多种社会实践捕捉到的。它不能简单成为思辨理解的分析对象。

与舍弟书十六通

与舍弟书十六通

书信,郑板桥撰。郑板桥写给弟弟是十六封家书。

音论

音论

三卷。《音学五书》之一,清顾炎武撰。《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作,“盖五书之纲领也。”凡三卷十五篇。上卷分三篇:一、《古曰音今曰韵》;二、《韵书之始》;三、《唐宋韵谱异同》。中卷分六篇:一、《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二、《古诗无叶音》;三、《四声之始》;四、《古人四声一贯》;五、《入为闰声》;六、《近代入声之误》。下卷分六篇:一、《六书转注之解》;二、《先儒两声各义之说不尽然》;三、《反切之始》;四、《南北朝反语》;五、《反切之名》;六、《读若》;共为十五篇。

竹斋诗余

竹斋诗余

一名《竹斋词》。词别集。南宋黄机撰。一卷。机字几仲,一说字几叔,东阳(今属浙江)人。主张抗金,曾与岳飞之孙岳珂唱酬,寄词给辛弃疾。此集录词九十八首,编无定例,毛晋以得旧本之先后,陆续付刻而成。《四库全书》曾据安徽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词曲类。此外,传世版本还有《续金华丛书》本、《四部备要》本等。黄机词今存近百首,其中有与岳珂、辛弃疾等人的唱和之作,词风沈郁苍凉,如〔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抒写心中的委屈与归隐之意,颇为真切感人。

爝火录

爝火录

三十二卷。附录一卷。清李天根撰。天根字大本,号云墟散人,江苏江阴人。因南明为明之残余,如同爝火,因以名书。该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记载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永历、鲁监国五王史事。起于顺治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祯之死,终于康熙元年(1662)十一月二十三日鲁王死于金门。通编用清纪年,附南明年号。博采官私史籍及方志、文集、年谱等一百五十余种。首以《明史》及《通鉴纲目三编》所载为准,顶格书写;两书所无者,始采用群书,或删合其文,以求其详;或罗列分说,考其真伪。是书作于乾隆毁禁野史之前,故记明末农民起义及弘光政权事迹较详。有关弘光朝制度、策略、遗闻,间多出于他书。所引重要奏疏、文檄、书牍,有仅见于本书者,为研究南明史之重要史籍。唯于西南抗清史迹记叙较略,间有失误。附录一卷,记郑成功父子事迹,下限止于清统一台湾(1683)。有稿本和《明季史料丛书》本。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亦称《大萨遮尼乾子受记经》、《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萨遮尼乾子经》、《尼乾子所说经》等。佛教经典。北魏菩提留支译。十卷。共分十二品:第一至第三品谓佛说一乘菩萨行方便境界奋迅法门,包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需之十二妙法、十二胜法及关于六度之诸法门;第四品以下讲尼乾子为严炽王说十善业道相应法、治国善恶行法及布施十五功德等。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其卷品开合与入藏本不同,且不分细目。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