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
  • 姓名:修昔底德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古希腊
  • 出生地:雅典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460
  • 逝世日期:前400
  • 民族族群:

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400),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其父名叫奥罗拉斯。他们都是雅典公民,家庭在色雷斯沿海地区拥有金矿开采权,属于富裕贵族。修昔底德青少年时代是在雅典度过的,受过良好的教育。当时正值雅典文化和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伯里克利的政治演说、三大悲剧作家的戏剧、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智者学派的哲学,他都有所了解。公元前431年开始,为了争夺希腊的霸权,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断断续续地进行了长达27年的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的爆发,强烈地震动了修昔底德,他认为“这次战争是希腊人历史中最大的一次骚动。同时,也影响到大部分非希腊人的世界,可以说,影响到几乎整个人类”;修昔底德相信,“这次战争比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任何战争更有叙述的价值”,所以,战争一开始,他就留心搜集资料,着手撰写一部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公元前424年,他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指挥七艘战舰,驻扎在色雷斯附近的塔勃斯岛。同年,他指挥战舰救援安菲玻里城,但失败了。雅典当局认为他贻误军机,有通敌之嫌,被判放逐。此后二十年里,他大部分时间住在色雷斯,致力于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了解战争的实际情况,他曾亲往各地观察,采取客观的立场,搜集交战双方材料。公元前404年,战争以雅典的失败告终,他受到特赦。公元前403年返回雅典,继续撰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为这部杰出的著作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公元前400年,修昔底德在雅典溘然去世。修昔底德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色诺芬、老加图、塔西佗等人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他的影响。历代史学家都高度评价修昔底德对史学的伟大贡献。


修昔底德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分为8卷,第1卷回溯希腊远古的历史,通称为修昔底德的述古篇;第2、3、4卷记述战争第1至9年的事情(自前431年开始),每卷记述3年,作者亲历的安菲波利斯事件就在第4卷之内;第5卷记述第10至16年的事情,如尼基阿斯和约、米洛斯事件等;第6、7两卷记述第16至19年的历史,主要是对西西里的远征;最后一卷记述第19至21年的历史。这种分法显系出自后世编者之手。


关于这部历史的写作,修昔底德称战争一开始就有了记述这次希腊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战争的想法。公元前424年被逐出雅典之后,他开始置身于交战双方之外,采取更加客观的立场,从旁观察战争的进程。从书的内容看,似乎作者想写战争的全过程,但写到公元前411年就因作者的死亡而中断。另外,书中某些地方只起过渡和衔接作用,明显带有尚未最后加工完成的痕迹。


修昔底德虽然只比希罗多德年轻20岁左右,但他写的史书同希罗多德相比,却可以说代表了另一个时代。从严格的史学观点来看,希腊真正的历史作品只能从修昔底德的史书算起。希罗多德还没有完全脱出只纪录史实的窠臼,他的史书是由许多传说、故事拼合而成;而修昔底德则一开始就有一个完整的计划,而且把历史的真实放在首位。他把一个国家的内部斗争同历史发展联系起来,努力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不像希罗多德那样强调诸神和妇女等外因的作用。在历史事件的叙述中,修昔底德严格遵守史家的直笔,既不轻易相信传闻的材料,也不因个人的好恶歪曲事实。他很少出面作结论,而是让读者从他的记述中自行作出判断。他既不因被伯里克利放逐而对他有所怨恨,也不因身为雅典公民而对雅典人有所偏袒。由于他记述的是当时发生的事情,所以一般不存在史料问题。对于他的叙述,凡是后来的研究者能用史料检验的部分,都证明是可信的。因此,他的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有关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一手的最早也是最翔实可靠的材料。


修昔底德文笔简练而直截了当,有的地方甚至是平铺直叙。他避免用讲故事的记叙手法描写史实,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些历史人物的演说辞,他认为这样做旨在供人阅读而不是朗诵,是为后代留下历史而不是为了博得眼前人的喝彩。


修昔底德这部史书在发表的当时就受到高度的重视。据古希腊作家卢奇安的说法,希腊著名演说家狄摩西尼曾把此书抄写8次。古希腊历史家阿里安诺斯,罗马历史家萨卢斯提乌斯、塔西佗都对他的作品有所借鉴。在近代,从1502年它的第一个编订本问世以来,它的译本在不少国家已成为古典读物。1960年,中国出版了此书自英译本转译的中文译本。

修昔底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皮埃尔和卡蜜儿

皮埃尔和卡蜜儿

讲述了这么一个悲伤的故事。主人公卡蜜儿天生失聪,本来就已经够不幸得了,但是由于她的父亲德·阿尔西骑士由于陷入极度的忧伤之中而将其苦难来源归于自己的女儿身上,骑士一直就无法接受自己的女儿卡蜜儿。虽然他试图努力接受,但失败了,文中这样写道:“......抱过女儿,用双臂举着满屋走;然而,可怕的思绪又不由自主地袭上心头,瞻念将来,眼看这沉寂无声、这发育不完全、感官封闭的孩子,还有为世人拒绝、厌恶、怜悯、鄙视,等等,都使他不堪重负。他面失血色,双手颤抖,又把孩子还给母亲,转过身去偷偷流泪。”这段话将骑士抱起卡蜜儿那一瞬间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栩栩如生,也侧面反映了骑士懦弱逃避责任的性格,为后面导致卡蜜儿母亲发生意外埋下了一个导火索。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方书。又名《续本事方》。10卷。宋许叔微(知可)撰。为许氏《普济本事方》之续编,体例一如《普济本事方》。作者分类汇编各科效验方剂,分为治诸虚进食血气并论、治诸积热等疾、治诸风等疾、治诸冷等疾凡22门,共录方300余首。每方列述主治、药物、剂量及用法,间述方剂“本事”,即有关该方的治验和辑录原委。现存日本享保二十年(1735年)向井八三郎刊中正堂训点之与《普济本事方》合刊本,内题《普济本事方及类证普济本事方》;日本元文三年(1738年)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长门赋

长门赋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文选》见载。赋序说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失宠,幽居长门宫,遂以重金请司马相如作赋,希图感动武帝,武帝读赋后复宠阿娇。古今一些学者据序中“孝武皇帝”谥号之起期晚于作者卒年,及“陈皇后复得亲幸”不符史实等,推断此赋为他人托名所作;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赋序或为托名者作,而赋的正文则“非相如不能作”(张惠言《七十家赋钞》)。文章首先推出一位精魂踰佚、形体枯槁的弃妇形象,点明因夫君恩爱转移和自己过于痴情造成了这位美人独居的悲剧。继而具体描绘其内心痛苦:她“登兰台而遥望”种种自然景观,将雷鸣误作君王车声,将风动误作牵帷人;她“下兰台而周览”深宫,更是触景伤情,“怅独托于空堂”;她又在洞房清夜抚琴抒怀,历数己过,于睡梦中与君王重逢;及至醒后伫望星空,终以“不敢忘(君)”煞尾。赋题取《长门》,固与陈后失宠有关,但并不囿于历史故事,而是概括了众多宫女的遭遇与痛苦,并寄予深切同情。朱熹《楚辞后语》曰:“此文古妙,最近楚辞。”赋仿楚辞之遣词造句与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以悲为美”的特征。尤善刻画心理,以实写虚,利用景物特征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委婉曲折,悲悽动人,在抒情小赋中别具一格,更不同于大赋的夸诞恢廓。此篇对后代宫怨一类题材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民国奇闻

民国奇闻

湘人李子荣宾凤阳;陈嘉言宾玉瓒;王香余宾燕敖等,为百岁老人宾纬斋先生发出征诗启云:
“衡岳老人宾纬斋,先生今年百岁矍铄如常,慈善性成,且耽吟咏。兹特录其自寿百岁七律四章,如承赐和,请交省垣土硝总公司,或直交衡山南城震益恒转寄,以便汇刊成帙,藉博鸿词。以彰人瑞。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

梵名Sarva -buddha^n%gavati^-dha^ran!i^ 。全一卷。又称诸佛集会经。唐代提云般若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记述佛陀怜悯众生怖惧生死,而于恒伽河畔集十方诸佛,共说息灾延命之咒及坛法。

理门论述记

理门论述记

《因明正理门论述记》,简称《理门论述记》。佛典注疏。唐神泰撰。一卷(未完)。是古印度陈那著、唐玄奘译《因明正理门论》的注释书。初释题名及造论者,后释论文,分三部分:序述发起分、辨释正宗分和所为契真分,并逐句详释。本书是《因明正理门论》注释书中惟一见存者,但文欠完整。见载于日本《大正藏》及《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