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

- 姓名:席勒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马尔巴赫城
- 出生日期:1759年11月10日
- 逝世日期:1805年5月9日
- 民族族群: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德国杰出的诗人、戏剧家、狂飙突进运动和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生于符腾堡公国的马尔巴赫城,父亲是个外科医生,后来在卡·欧伊根公爵军队里任下级军官。母亲是一个面包师的女儿。1768年,席勒进入拉丁语学校学习,准备将来进神学院。1773年毕业后,不得不进入军事学院。在那里他先学法律,后改学医。席勒在这里被禁锢了8年之久。这时,歌德以及其它狂飙突进诗人的作品、莎士比亚、卢梭的作品已在学生中广泛传播。席勒深受这些作品思想的影响,同时,开始了他的创作活动,并着手剧本《强盗》的创作。
1780年,席勒从军事院校毕业。1781年,《强盗》出版。剧本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大声疾呼,热情讴歌了一个以“反抗暴君”为己任的向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青年。剧本扉页上写着:“德国将成为一个共和国,罗马和斯巴达与之相比,都不过是些尼姑庵。”“药不治者,铁治之;铁不治者,火治之。”这句名言成为贯穿全剧的战斗口号。《强盗》1782年初次在曼海木上演时,象干柴见了烈火,立即唤起了人民反抗暴政的激情,引起整个社会的轰动。他青年时代最杰出的作品是《阴谋与爱情》(1784)。作品以两个不同阶级的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题,展示了德国18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冲突。《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的成功,使席勒成为狂飙突进运动的著名作家。
1785年,席勒发表了名诗《欢乐颂》。这首诗后来由贝多芬谱曲作为第九交响乐的主题歌而闻名于世。1787年,席勒发表了剧本《堂·卡罗斯》。随后便转向历史研究,写了《尼德兰独立史》(1788)、《三十年战争史》(1791—1793)。由歌德推荐,从1789年起担任耶那大学的历史学教授。1791年,他开始研究哲学与美学,发表了一系列美学论文。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审美教育是使人民获得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1794年以后,席勒与歌德共同合作,相互启发,将这一时期的德国文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他的巨著《华伦斯坦》(1799)。这是以德国30年战争为题材的历史剧。后来又发表了《奥里昂的姑娘》(1801)和《威廉·退尔》(1804)两个剧本。
席勒一生不断与贫困和疾病进行斗争,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十几部剧本和许多不朽的诗篇,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
猜你喜欢的书
三茅真君加封事典
三茅真君加封事典,南宋上清派道士张大淳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卷首有丁卯年(1267)作者自序,内称:宋理宗时,道士司徒师坦乞请加封三茅真君,理宗允之。于淳祐九年(1249)加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君东岳上卿司命冲君」;中茅君为「定禄右禁玉道冲静德佑真君」;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微妙冲慧仁佑真君」。司徒师坦死后,弟子张大淳继承师志,编成此书,以记述此次加封事件始末。书中辑录有关加封三茅真君的告敕、表状、省札、祝文、所赐仪物名单,以及礼醮科仪、谢表、进碑表等。元朝刘大彬编《茅山志》,采录此书所载敕文。
道德真经解
二卷。宋陈象古撰。宋人研究《道德经》者,有的主张道德分别,有的主张道德混一。陈象古认为道包于德,德和于道,没有分别,主张道德一体。他认为百姓受情欲所牵,巧伪万端,失道德之本,不能全生,不能救死,“太上悯于苦趣,为者真文,以谓道非己生,百姓咸有,惑于障蔽,遂失自然。”(见卷首自序。)陈象古在解说《老子》时,不分章设名,并多以《易经》、《尚书》等儒书释道。其注 “而贵食母”句时,妄加 “求、于”二字,与唐玄宗注本相同。后世学者认为此书的注疏合儒道学说为一炉,虽非首创,也自有所见。虽不无虚妄之语,但瑕不掩瑜,其书对于研究《老子》,仍有可参之处。现存明《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易纬通卦验
旧题东汉郑玄注。二卷。《四库全书》本。又称《通卦验》。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易纬通卦验》,马端临《经籍考》及《宋史·艺文志》俱载其名。黄震《日抄》谓其书大率为卦气发。朱彝尊《经义考》则以为久佚,今载于《说郛》者,皆从类书中凑合而成,不逮什之二三。盖是书之失传久矣。《经籍考》、《艺文志》旧分二卷,此本卷帙不分。
案中案
侦探小说,程小青著,讲述了著名侦探霍桑侦破一起离奇案件的故事。故事中,霍桑接到了一桩看似普通的凶杀案,但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案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随着调查的深入,霍桑逐渐发现这起凶杀案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秘密和犯罪动机。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推理和调查,最终揭开了真相,将罪犯绳之以法。
明史钞略
原名《明史辑略》,清初庄廷鑨撰。庄廷鑨为南浔富商,从其邻人朱国桢家购得有关明史未刊稿,延请文人宾客编辑,并补入崇祯一朝史实,成为是书,冠以己名。庄廷鑨死,其父将该书刊行,书中有“建夷”、“夷氛”、“夷寇”等辞,触怒清廷,酿成大狱,书板焚毁,不可复得,故不知其内容卷帙。后吕葆中(吕留良之子)所存节抄本出,遂付石印,近人张元济定名为《明史钞略》,并与章炳麟先后为之跋,已编印于《四部丛刊》三编之中,分三册,内容计有《显皇帝本纪》、《贞皇帝本纪》(后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哲皇帝本纪》,《李成梁、戚继光、刘綎、杜松传》以及《开国以后释教传》等篇。每篇后附有史论,题“庄廷鑨曰”者有两处。而书中“夷氛”、“夷寇”、“奴酋”诸辞俱在,特别是《李成梁传》中称努尔哈赤为成梁所豢养,此皆清廷所忌讳之事,可见其确为庄氏之残稿。
毛诗陆疏广要
二卷。三国吴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文章冠世,曾任吴国牙门将。太康末入洛阳,与弟云以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着有《辨之论》、《吊魏武帝文》、《文赋》等。原有文集,已佚,后人辑为《陆士衡集》。明毛晋(1598-1659)注。晋原名凤苞,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晋家富图籍,世所传影宋精本,多所收藏。又喜刻古书,汲古阁版至今流布天下。此书为晋所自编。陆机原书二卷,每卷又分二子卷。因晋储藏丰富,采摭既多,故异同滋甚,颇须辨难考订。如“南山有台”一条,则引《韵书》证其佚脱;“有集维鷮”一条,则引《诗辑》证其同异。考订亦颇不苟。由于嗜异贪多,每伤支蔓。如“鹤鸣于九皋”一条,后附《焦山瘗鹤铭考》一篇,蔓延及于石刻,于经义无关。然虽伤冗碎,究胜空疏说诗之家。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