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

  • 心理类型

    心理类型

    《作者:荣格“荣格八维”的理论之作,对布里格斯母女影响甚深,直接催生了现在流行的16型人格测试。 《心理类型》初版于1921年,历经心理学家荣格本人8次修订,荣格认为,历史上围绕宗教、学术、文化和世界观而产生的种种争论,都受到各种不同心理类型的影响,因此本书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学、哲学、宗教、美学的角度对人类生活进行了剖析,并从中归纳出了8种心理类型。 在荣格看来,每种心理类型都有自己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阴暗面。承认每个人所属的心理类型的局限性,并愿意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才能让人们和平共处,实现每个人的潜能。

  • 宇宙奇趣全集

    宇宙奇趣全集

    《作者: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自1964年起创作的短篇故事集,收录了《月亮的距离》《恐龙》《零时间》等35篇短篇小说,呈现作者融合农学背景与文学实验的创作轨迹。 全书以现代科学概念为基点,通过Qfwfq等虚构角色的视角重构宇宙图景,将量子物理与神话传说交织。作品突破传统科幻框架,融入莱奥帕蒂诗歌、贝克特荒诞戏剧及博尔赫斯迷宫叙事,结合扑克象征、版画视觉等艺术形式,形成寓言式跨文体风格。其叙事在科学理性与文学想象间平衡,探讨时空本质与人类存在命题。

  • 为什么读经典

    为什么读经典

    《作者: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文学评论集,全书收录36篇评论文章,围绕《奥德赛》《鲁滨逊漂流记》等31位经典作家及其作品展开。作者提出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带来新发现”的文本,剖析《疯狂的奥兰多》的叙事框架、《老实人》的叙述速度等技法,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与卡夫卡的荒诞性特质。通过梳理个人阅读谱系,勾勒跨越地域与时代的文学图景,展现兼容并蓄的文学观与对文本诗意的多维探索。

  • 工作与时日

    工作与时日

    《作者:赫西俄德亦译《劳动与时令》、《农作与日子》、《田功农时》。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著。史诗。分三个部分,反映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生活。内容分别为对农民的道德劝诫,对劳动生活和创造性劳动的歌颂,对耕作季节和日常劳动生活的记叙。作品赞美劳动,把劳动视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和社会的主要美德,“劳动的人才能得到神的爱护。”斥责氏族贵族不劳动,霸占土地和财产,骄奢淫逸。抨击当时社会中的欺骗和暴力、贫困和道德堕落等弊端,留恋原始氏族社会的生活和风尚。对氏族贵族的强权就是力量,暴力就是道德,提出强烈抗议。把“公正”、“正义”作为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

  • 神谱

    神谱

    《作者:赫西俄德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写的一部史诗。记述了关于奥林帕斯诸神的神话,将诸神列成世系,企图将他们归属于同一祖先。这部长诗主要分3个部分:(1)宇宙谱,叙述宇宙的演化过程;(2)神谱,叙述以宙斯和克罗诺斯为代表的神的谱系;(3)英雄谱,叙述半神半人的英雄的谱系。在宇宙演化方面,它将世界的起源和诸神的降生结合在一起阐述,实际上已经以幻想的神话形式,对宇宙的生成和演化作了素朴的猜测,有了对自然现象总体作某些理性解释的萌芽。希腊哲学开始时的自然哲学,除了探讨万物的本原外,主要讨论的就是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等问题;而在神话中却已在讨论这些问题了。不过在神话

  • 法国文明史

    法国文明史

    《作者:基佐本书系作者根据1828-1830年间在巴黎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加工而成,主要论述:法国文化的特征;五至八世纪高卢的行政组织、社会状况、异教和基督教的文学;五世纪、六世纪的宗教社会;关于灵魂性质的讨论;日耳曼人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日耳曼入侵后的高卢状况;中世纪的罗马法律和各蛮族法典的性质;六至八世纪高卢的主教团,西方僧侣的特殊性质;六至八世纪的世俗文学;墨洛温王朝的社会状况;查理曼治下高卢的精神状态;查理曼帝国的分解;法国统一的形成;封建制度的逐渐形成;封建制度下君权的性质,骑士的起源;封建制度的乡村及其人口状况、封建义务;第三等级的起源与各成分的内

  • 摩根信札

    摩根信札

    《作者:摩根内容源于摩根家族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原以遗嘱形式密藏。该书收录金融家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写给儿子的信件,涵盖企业家素养培养、领导力提升及职场策略等主题。书中提出的信用管理、资本积累原则等商业哲学,被可口可乐、通用等企业列为内部培训教材。

  • 古代社会

    古代社会

    《作者:摩尔根副题《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世界民族学重要著作。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1877年在美国出版。共4篇26章。第1编,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概述了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把原始时代按发明发现为标志,分为蒙昧、野蛮时代,又各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阶段,把阶级社会划入文明时代。第2编,政治观念的发展。指出人类社会有两种组织方式:原始时代是以氏族、部落为基础的氏族制度社会组织,文明时代的阶级社会是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即国家。第3编,家族观念的发展。从研究各民族的亲

  • 伦敦夜行记

    伦敦夜行记

    《作者:狄更斯8篇短文均出自《家常话》和《非商务旅客》。这些短文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地展现了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斑驳万象:夜幕下伦敦城中的罪恶与堕落、充满冒险的发财梦、浮躁的下层民众、庞大的海军工业、贫困的伦敦东区、恶劣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诈伪的彩票店、狂热的彩民、铺张的葬仪……不一而足。

  • 建筑的七盏明灯

    建筑的七盏明灯

    《作者:约翰·罗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是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于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撰写的建筑理论著作。该书诞生于美术与工艺运动背景下,以哥特式建筑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建筑保护的核心理念。 全书提出建筑的七大原则:“牺牲”“真理”“权力”“美”“生命”“记忆”与“顺从”,从伦理、美学和社会维度探讨建筑本质。作者认为建筑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延续性,应如实反映建造者的精神面貌与社会境况。书中强调建筑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主张修复应以维护历史真实性为前提 。全书以七章结构展开论述,通过诗性语言与哲理分析交织的写作风格,构建了建筑艺术

  • 论内心生活

    论内心生活

    《作者:肯培《论内心生活》是由德意志修道士托马斯·厄·肯培创作的基督教灵修经典,该书将神学思考与宗教实践相结合,围绕"精神生活的劝言""内心生活的劝言""论内心安慰"三大核心篇章,系统阐述了通过效法基督实现灵性升华的修行路径。作为《伟大的思想》丛书第四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延续了企鹅经典选段编译模式,被视作《圣经》之外翻译传播最广的宗教著作之一。

  • 有效工作与无效劳动

    有效工作与无效劳动

    《作者:威廉·莫里斯19世纪英国作家威廉·莫里斯创作的社会科学著作,作者以工艺美术运动先驱与社会主义者的双重身份,反思工业化社会对劳动本质的异化。该书通过区分创造价值的有效工作与压抑人性的无效劳动,批判维多利亚时代机械化生产对劳动者创造力的剥夺,主张复兴中世纪手工艺传统以实现劳动尊严。莫里斯强调艺术应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各阶层共享的普遍权利,并提出以工艺美术运动重塑社会生产关系,其思想融合了社会主义理想与艺术革新理念。

  • 论人类认识之盲点

    论人类认识之盲点

    《作者:威廉·詹姆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创作的哲学论文集,全书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核心方法论,批判现代文明对自然感知的钝化,揭示人类因抽象思维过度而忽视生命基本价值的认知局限,主张"真实"需通过人类感知和体验确立。“真理是相对的,其性质和它所产生的影响并无二致。”对真理的这个实用理论,威廉·詹姆斯深信不疑。在这种信仰的支持下,他撰写了有关事实和信仰的一系列论文。在这些引人入胜的美文中,他总结了令人赞叹的“真实”理论—“真实”,如果不经过人类的感知和体验,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真实”。

  • 葛底斯堡演说

    葛底斯堡演说

    《作者: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一书辑录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最有代表性的十篇演说。这些演说围绕反对国家分裂、维护美利坚联邦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等主题展开,娓娓道来,逻辑严密。林肯在他的演说中用词质朴精当却又不失生动,深入浅出且充满智慧和幽默。这些篇章永远闪耀着智慧的火花,锻造着美利坚民族团结的基石。

  • 论人类

    论人类

    《作者:霍布斯《论人类》是由英国政治家、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所写的一本具有较强思辨性质的书籍,分为导言、论人类、论国家和论黑暗王国四个章节。书中运用类比等多种方法说明了客观存在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实质,支持了启蒙运动所宣扬的思想,让人们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实物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其中闪烁的理性主义无论对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深远意义。

  • 慰妻书

    慰妻书

    《作者:普鲁塔克普鲁塔克写给因丧女而悲伤的妻子的安慰信,亲密感人,信中关于德行、幸福和制怒的论述优美生动,安慰和激励的话语智慧有力,引导世人至今。

  • 斯大林选集

    斯大林选集

    《作者:斯大林斯大林的主要著作集。1979年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辑出版。这部选集包括了斯大林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着重选收了关于捍卫和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和论述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的论著。选集分上下两卷,上卷是1901—1927年的著作,下卷是1928—1952年的著作。收入选集的著作,大部分是全文,只有少数几篇是摘录。《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的《结束语》,作为附录载于下卷末。每卷正文后附有注释和人名索引。

  • 道德原则研究

    道德原则研究

    《作者:休谟以清晰严谨的形式进行了道德分析,讨论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道德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道德赞美和道德谴责赖以存在的一般原则;善或恶之所以得到赞许或谴责,部分是由于人的同情,部分是由于其社会效用;效用说明了仁爱、正直、友谊、诚实之类美德的价值。 作者主张一切人类行为源于自私的理论是错误的;凡有价值的东西,或是由于其有效用,或是由于其适意。由于正义明显地趋向于促进公共效用和维持公民社会,因而正义这一情感或者导源于我们对这一趋向的反思,大自然为了同样有益的目的而在人类胸怀中植入的一种简单的原始的本能。

  • 人民的主张

    人民的主张

    《作者:米涅作者米涅(1796-1884年),法国历史学家。他于1824年发表此本著作,当时距法国大革命的结束仅不到10年,本书成为后世了解和研究1789年至1814年法国这段历史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为米涅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本书以较近的距离、严谨的态度、丰富的史实和新颖的观点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热月政变、督政府时期、执政府时期和第一帝国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书中,作者明确指出:法国“革命不可避免”。米涅在此书中以阶级斗争观点叙述了法国历史的巨变。他认为中世纪以来的法国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法国革命所经历的时期“就是构成法兰西民族的几个阶级争

  • 王权的覆灭

    王权的覆灭

    《作者:基佐王权的覆灭:1640~1649英国革命史,本书叙述了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回顾了查理一世即位后的反动统治,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的过程;主要叙述了革命的起因、国会内的斗争、第一次内战、克伦威尔的崛起、军队内部的冲突、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等重大事件。1640~1649,短短九年为何会发生如此剧烈的改变?本书会给你一个答案。

  •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

    《作者:卡尔顿·海斯共分十二编,五十一章,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论述人类过去的历史,在美国风行一时,畅销不衰。既是美国大专学校世界史课程的必读著作,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首选入门读物。它将从人类文明产生到二十一世界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阶段:文明的开端、古典文明、基督教文明、近代文明……尤其以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为重点,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简明流畅,常有让人耳目一新之见。这是一般历史书、教科书远远不及的。

  • 帝国的分裂

    帝国的分裂

    《作者:席勒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本书是席勒唯一一部写作完成的历史著作,描写了1618年至1648年欧洲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国际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书中主要围绕德意志民族英雄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描写,并着力展示了三位当时的风云人物——斐迪南二世、瓦伦斯坦和古斯塔夫二世。

  • 马可瓦尔多

    马可瓦尔多

    《作者:卡尔维诺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短篇小说集,于1963年由Einaudi出版社首次出版,1983年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出版其英语第一版。马可瓦尔多亦是该小说主人公。该小说讲述了低级工人马可瓦尔多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追求自然美与梦想的故事,探讨了人的存在与幸福关系的问题,指出回归自然是改善这一关系的途径,但面临重重困难的故事。

  • 情感与认知

    情感与认知

    《作者:休谟本书是由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公元1711年4月26日—公元1776年8月25日)所著,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休谟对于人类理智情感和伦理道德独树一帜的观点,并阐释了休谟的观点如何承前启后,对唯理主义的影响和对经验派的传承。其经验主义,心理学导向的观点为读者在阅读纯理性派传统哲学的同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补充。 本书广泛采用当代政治,哲学,道德生活中的例证,使读者对休谟哲学的现实应用意义有更生动的体会,并会将休谟的思想置于18世纪启蒙运动的框架中讨论,使读者不会觉得乏味,且不仅对哲学,乃至对当时的社会变迁有更

  • 最后来的是乌鸦

    最后来的是乌鸦

    《作者:卡尔维诺《最后来的是乌鸦》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于1945年至194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品以二战末期的抵抗运动及战后意大利社会为背景,收录三十篇短篇小说,分为三条主线:抵抗运动的悬疑冒险、战后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利古里亚海岸的个人记忆叙事。

猜你喜欢的书

疯癫与文明

疯癫与文明

米歇尔·福柯的博士论文。最先由巴黎出版,书名为《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Folieetderaison:histoiredelafolieal’ageclassique)。1965年,该书根据缩写本出版了英译本,在英译本中福柯根据全本中的一章“欲望的超越”缩写的“激情与澹妄”补充了一些内容,因而书名也改为《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Mad-nessandCivilization:AHistoryofInsani-tyintheAgeofReason)。全书共分为11个部分。包括前言、“愚人船”、大禁闭、疯人、激情与澹妄、疯癫诸相、医生与病人、大恐惧、新的划分、精神病院的诞生和结论。书中福柯全面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今天,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所体现的疯癫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力图说明,疯癫是“社会空间”中的一个知觉对象,它是在历史过程中由许多方面建构成的,是由多种社会实践捕捉到的。它不能简单成为思辨理解的分析对象。

与舍弟书十六通

与舍弟书十六通

书信,郑板桥撰。郑板桥写给弟弟是十六封家书。

音论

音论

三卷。《音学五书》之一,清顾炎武撰。《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作,“盖五书之纲领也。”凡三卷十五篇。上卷分三篇:一、《古曰音今曰韵》;二、《韵书之始》;三、《唐宋韵谱异同》。中卷分六篇:一、《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二、《古诗无叶音》;三、《四声之始》;四、《古人四声一贯》;五、《入为闰声》;六、《近代入声之误》。下卷分六篇:一、《六书转注之解》;二、《先儒两声各义之说不尽然》;三、《反切之始》;四、《南北朝反语》;五、《反切之名》;六、《读若》;共为十五篇。

竹斋诗余

竹斋诗余

一名《竹斋词》。词别集。南宋黄机撰。一卷。机字几仲,一说字几叔,东阳(今属浙江)人。主张抗金,曾与岳飞之孙岳珂唱酬,寄词给辛弃疾。此集录词九十八首,编无定例,毛晋以得旧本之先后,陆续付刻而成。《四库全书》曾据安徽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词曲类。此外,传世版本还有《续金华丛书》本、《四部备要》本等。黄机词今存近百首,其中有与岳珂、辛弃疾等人的唱和之作,词风沈郁苍凉,如〔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抒写心中的委屈与归隐之意,颇为真切感人。

爝火录

爝火录

三十二卷。附录一卷。清李天根撰。天根字大本,号云墟散人,江苏江阴人。因南明为明之残余,如同爝火,因以名书。该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记载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永历、鲁监国五王史事。起于顺治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祯之死,终于康熙元年(1662)十一月二十三日鲁王死于金门。通编用清纪年,附南明年号。博采官私史籍及方志、文集、年谱等一百五十余种。首以《明史》及《通鉴纲目三编》所载为准,顶格书写;两书所无者,始采用群书,或删合其文,以求其详;或罗列分说,考其真伪。是书作于乾隆毁禁野史之前,故记明末农民起义及弘光政权事迹较详。有关弘光朝制度、策略、遗闻,间多出于他书。所引重要奏疏、文檄、书牍,有仅见于本书者,为研究南明史之重要史籍。唯于西南抗清史迹记叙较略,间有失误。附录一卷,记郑成功父子事迹,下限止于清统一台湾(1683)。有稿本和《明季史料丛书》本。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亦称《大萨遮尼乾子受记经》、《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萨遮尼乾子经》、《尼乾子所说经》等。佛教经典。北魏菩提留支译。十卷。共分十二品:第一至第三品谓佛说一乘菩萨行方便境界奋迅法门,包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需之十二妙法、十二胜法及关于六度之诸法门;第四品以下讲尼乾子为严炽王说十善业道相应法、治国善恶行法及布施十五功德等。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其卷品开合与入藏本不同,且不分细目。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