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

  • 克里斯蒂娜女王

    克里斯蒂娜女王

    《作者:斯特林堡四幕话剧,剧本核心围绕克里斯蒂娜女王在政治责任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痛苦挣扎。她厌倦了宫廷的束缚和权力的游戏,最终选择放弃王位,皈依天主教,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斯特林堡笔下的克里斯蒂娜并非传统的英雄或反派,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矛盾的个体。她聪慧、理性,又敏感、脆弱,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作为世界现代戏剧的先驱,斯特林堡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象征主义和心理分析的元素。剧中充满了深刻的对话和内心独白,探讨了权力、宗教、性别和存在等宏大主题,使其超越了单纯的历史复述。 这部剧作深刻揭示了一个天才灵魂在世俗框架中

  • 贱民

    贱民

    《作者:斯特林堡独幕剧,完成于 1889 年 1 月 9 日。剧中只有两个人物,一个是考古学家 X 先生,另一个是旅居美国的昆虫学家 Y 先生。Y 先生曾犯过制造假签名罪,但在祖国未受惩罚,而 X 先生在年轻时因偶然失手导致一位年迈的马车夫死亡,他因此受到 Y 的敲诈。不过,X 先生运用美国侦探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作品中侦探所使用的推理法揭穿了 Y,最终取得了胜利。

  • 纽带

    纽带

    《作者:斯特林堡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创作的一部独幕剧。该剧围绕男爵夫人的离婚听证会以及随之而来的孩子监护权之争展开。在法庭场景中,夫妻二人相互指责,在激烈的交锋中,他们婚姻生活中一层又一层的腐朽面被逐渐揭开,两人陷入了越来越恶性的指责循环。这部剧作于斯特林堡人生中痛苦和折磨达到顶峰的时期,剧中时常流露出对人类和自然限制及制度的痛苦抗议。《纽带》是对婚姻这一人类基本制度的痛苦审视,斯特林堡认为婚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丑恶。剧中既体现了他对女权主义机会主义者的厌恶,也包含了对作为母亲的女性的某种程度的肯定,展现了他对女性评价的双重性。

  • 父亲

    父亲

    《作者:斯特林堡三幕自然主义悲剧,写于 1887 年,1888 年 1 月 12 日首演于斯德哥尔摩新剧院。骑兵上尉阿道尔夫和妻子劳拉在女儿贝尔塔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分歧。阿道尔夫希望女儿去镇上学习成为一名教师,而劳拉则希望她留在家里成为一名艺术家。阿道尔夫认为法律支持他的决定,因为妻子在结婚时就放弃了决定权。劳拉则狡猾地暗示阿道尔夫可能并非贝尔塔的生父,并向家庭医生谎称阿道尔夫精神失常,因为他作为业余科学家,声称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另一个星球上的生命。劳拉还拿出阿道尔夫曾写过的一封信,信中他承认自己担心自己会发疯。阿道尔夫陷入了劳拉的操纵网中,变得沮

  • 奥洛夫老师

    奥洛夫老师

    《作者:斯特林堡这是一部五幕散文剧,创作于 1872 年。该剧以十六世纪瑞典宗教改革家奥洛夫・彼得逊为原型,塑造了一位充满理想主义的青年教师形象。奥洛夫老师起初在修道院教书,后受拉斯的激励,投身于宗教改革运动,试图改变社会现状,但在过程中他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境,内心充满挣扎。该剧是斯特林堡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展现了他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 道德的酬报

    道德的酬报

    《作者:斯特林堡短篇小说。瑞典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著。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大学时被认为是天才,人们都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崭露头角。然而,考试通过后,他不得不前往斯德哥尔摩寻找工作,原本计划用来获取博士学位的论文也不得不推迟。由于他雄心勃勃但没有私人财产,于是决定通过婚姻来获取财富。为此,他在乌普萨拉和斯德哥尔摩期间,只拜访那些最富有的家庭,与贵族子弟交往,建立了许多有用的关系。 他曾对一位拥有财产的贵族女士大献殷勤,前景一片光明,可他却突然与一个贫穷的女孩订婚,这个女孩是一个没有任何财产的桶匠的女儿。他的朋友们对此感到困惑不解,而他自己也无法

  • 疯人辨护词

    疯人辨护词

    《作者:斯特林堡是瑞典戏剧家斯特林堡创作于1887—1888年的自传体心理分析小说,原名《狂人辩词》。作品基于作者与首任妻子西莉·冯·埃林的婚姻破裂经历,以第一人称叙事展开情感剖析,小说通过虚实交织的叙事手法,将现实婚恋经历与深层心理刻画相融合,展现婚姻关系中的情感纠葛与精神困境。斯特林堡在创作时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边界,文本既是对个人隐私的自我辩护,也折射出19世纪末知识分子对两性关系的矛盾认知。作品突破传统传记范式,运用现代心理分析技巧,形成独特的自白式风格,体现了其从自然主义向表现主义的转型轨迹。

  • 世界历史沉思录

    世界历史沉思录

    《作者:布克哈特19世纪瑞士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1868-1873年在巴塞尔大学授课讲稿的合集,1905年首版问世,该书基于欧洲三千年文明碎片,系统探讨国家、宗教与文化三大潜能的动态平衡关系。布克哈特打破线性历史观,通过分析六种相互制约关系的演变逻辑,揭示历史进程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织规律。书中采用对话形式剖析历史危机成因与个体作用,主张以美学视角观察典型历史现象,强调诗歌等非传统史料对于捕捉时代精神的价值。全书以片段化认知体系重构历史解释框架,展现了跨学科的文化史研究方法论。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作者:布克哈特瑞士历史学家、美术史家雅各布 ·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著。中译本由何新据伦敦乔治 ·G·哈拉普公司第15版英译本译出,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布克哈特出身于瑞士西北部巴塞尔城的名门之家。1839—1843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和波恩大学攻读历史学和美术史课程。回国后一直担任巴塞尔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绘画手册》(1847)、《君士坦丁大帝的时代》(1852)、《意大利艺术宝库指南》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860年出版,是第一部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进行综合研究和全面考察的文化史名著。全书分为6篇:(1)作为一种艺术

  • 退而不休的皇帝

    退而不休的皇帝

    《作者:米涅法国历史学家米涅(François-Auguste-Marie Mignet)撰写的传记作品,该书基于法国皇家档案及多语种原始史料,聚焦16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从权力巅峰退隐后的晚年生活。 全书以查理五世的政治抉择为主线,剖析其在欧洲宗教改革、王朝争霸背景下主动退位的复杂动因,揭示其隐居尤斯特修道院后仍通过书信干预朝政的矛盾状态。作者结合体质特征、宗教情感与家族关系,还原其军事扩张、权力交接及退隐期间的健康危机,呈现帝王作为政治家和信徒的多重形象。书中详述查理五世与宗教裁判所、王室成员的互动,分析其饮食习惯、疾病治疗与钟表制作等生活细

  • 雅典政制

    雅典政制

    《作者:亚里士多德记述古雅典政治制度的专著。亚里士多德著。有多种文字版本。中译本由日知、力野据英国罗埃布古典丛书拉克汉的英文本译出,1957年三联书店出版。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前384—前322),古希腊雅典人,哲学家、科学家。古希腊学者中最博学的人,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有“学者之王”之称。著作有400多部,一说1000多部,现存40余部。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本书中文本约6万字。共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元前403年以前的雅典政治制度史。其主要内容有:1.塞秀斯的统一运动;2.平民的被奴役

  • 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

    《作者:马斯洛马斯洛在探讨人性能够达到多高境界的新问题时,他深深意识到,传统科学否认人的价值的极其危险性和全部科学非道德技术化的严重后果。他发现传统科学具有太多的怀疑论,太冷酷、非人性。他认为传统科学一直宣称它只关注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一种伦理或一种价值体系,它不能帮助人们在善恶之间作出选择”。当涉及人性对事实的认识时,科学常常表现出一种对潜能、对理想可能性的盲目性。马斯洛要求科学不能排斥价值,要从人性事实的研究中给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和理想。

  • 人的潜能和价值

    人的潜能和价值

    《作者:马斯洛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自己? 怎样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人的潜能和价值》是马斯洛、阿德勒、奥尔波特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人的潜能和价值”讨论的精选论文集,深刻探讨了人的尊严与价值、目标感和意义感以及个体创造力与自我实现等重要话题;只有当人真正认识自我,通过充分实现人的潜在的能力,才能成为独立自由的人,从而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人的潜能和价值》不仅是一本心理学作品,更是一部生命哲学著作,帮助读者重新认识自我,深入发掘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勇攀生命的高峰。

  • 第三帝国的末路

    第三帝国的末路

    《作者:凯塞林第三帝国的末路:凯塞林元帅回忆录。全书以作者军事生涯为主线,分三部分记述早年从军至东线作战经历、地中海战场指挥及德国战败前后的决策过程。通过复盘战役部署与高层决策,呈现二战德军南线作战全景,剖析不列颠空战目标偏差、莫斯科战役延误等战略失误,同时收录纽伦堡审判自辩内容及战后监禁经历。

  • 柏辽兹回忆录

    柏辽兹回忆录

    《作者:柏辽兹法国作曲家埃克托尔·柏辽兹撰写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原书创作于1848年至1864年间,1870年首版发行,该书以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作者从童年到艺术生涯巅峰的经历。涵盖柏辽兹在医学与音乐间的抉择、巴黎求学、代表作《幻想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的创作背景,以及与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等音乐家的交往。书中详述其与莎士比亚戏剧演员哈里特·史密森的婚姻、七月革命的影响,以及罗马艺术学院的见闻 。作品通过个人经历勾勒19世纪巴黎艺术圈风貌,呈现音乐家对艺术的追求及时代洪流下的个体命运。本书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个

  • 经济与社会

    经济与社会

    《作者:韦伯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两卷,1921~1922年出版。英文译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韦伯在书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第一部分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范畴和概念作了详细阐释,统称为社会学的基础。然后分别又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思想。韦伯在书中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和宗教形式纳入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

  • 世界经济常识

    世界经济常识

    《作者:韦伯本书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经典代表作。西方知识界一直将它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提并论。 本书遵循了从工业到商业再到金融货币的论述顺序,论述了原始的农业组织形态——家庭、氏族、村落和庄园制,以及前资本主义等各个时期的经济形态,追溯了资本主义的诞生史,探讨了资本主义在西方产生的特有社会历史条件,用大量篇幅阐述了资本主义之所以产生于西方,不仅仅得益于地中海沿岸优越的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基于其具有资本主义精神这一内在动力。全书内容详实,史料丰富,体现出韦伯对于西方古典经济学和社会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 狄更斯讲英国史

    狄更斯讲英国史

    《作者:狄更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为子女编写的历史读物,原名为《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1851年至1853年连载于《家庭箴言》杂志。该书以公元前50年至1689年英格兰历史为主线,涵盖百年战争、玫瑰战争等事件,涉及亚瑟王、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等人物。狄更斯采用文学化叙事手法,通过诙谐讽刺的语言讲述历代君主沉浮,译本保留原文故事性风格并附详细注解。该作多次再版,曾被英国多所名校选作教材,历史学家大卫·斯塔基评价其语言朴实且讽刺犀利。

  • 情爱论

    情爱论

    《作者:奥尔林·瓦西列夫保加利亚伦理学家基里尔·瓦西列夫所写的关于爱情问题的著作。这本书汇集了著名的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爱情的见解,而且加以恰当的评论。本书勾划了爱情问题的广阔范围:爱情社会表现的多样性,各种矛盾的和谐、情感和知识的相互关系,爱情的美感问题,理想和标准,幸福和悲剧等。瓦西列夫坚决反对弗洛伊德主义的 “精神服从性欲” 的说法。他援引了艺术家和思想家的许多观察和议论,推翻了 “生物社会” 是人的本质的观点。他指出:“激情、生理的欲望并不是爱情。爱情就本质而言,是一种精神状态,只有这种精神状态才使人有

  • 审美教育书简

    审美教育书简

    《作者:席勒成书于1795年。又译作《美育书简》。是一部集中地、系统地表现席勒文艺思想的著作。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的美学著作,包括论美及美育问题书信27封。这些信原为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奥古斯丁公爵的,后经修改增补陆续发表在本人主编的《格蕾丝》上。 《书简》所阐述的美学观点是作者在康德美学思想影响下,在法国大革命后的形势启发下形成的。席勒认为,在法国大革命后来研究审美和美育向题,“不仅关系到这个时代的审美趣味,而且也关系到这个时代的实际需要;人们为了在经验界解决那政治问题,就必须假道于美学问题,正是因为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到自由。” 《书

  • 英雄宝镜

    英雄宝镜

    《作者:葛拉西安《英雄宝镜》一书收录了葛拉西安《英雄》《利刃》《慎思明辨》三部名著中的精髓,其所收录的人生哲理名言及处世谋略至今仍受到世人推崇。书中运思谴词精彩风趣、鞭辟入里、简洁扼要。除收录箴言外,还收录有对话、书信与寓言,内容丰富,意义深远,为道德与精神的完美境界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景象,为个人的自我修持之道指明了方向。

  • 鳄鱼街

    鳄鱼街

    《作者:舒尔茨布鲁诺·舒尔茨小说集,布鲁诺•舒尔茨(Bruno Schulz,1892-1942),20世纪最伟大的波兰语作家和文体家之一,欧洲超现实主义美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舒尔茨出生于波兰外省小城德罗霍贝奇的犹太商人家庭,青年时学习建筑,后在当地高中教授美术课并从事写作。1938年获得波兰文学院久负盛名的“金桂冠”奖。1942年11月19日,舒尔茨在德罗霍贝奇街头被纳粹军官射杀。在这些故事中,舒尔茨以高度的原创性再现了不同寻常的童年回忆,赋予平庸现实以神秘感人的气息。与卡夫卡一样,他使用了大量奇异的超现实主义手法,用瑰丽的语言、令人不安的隐喻和不断延伸的意象

  • 申不害

    申不害

    《作者:顾立雅申不害: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政治哲学家。该书乃顾立雅研究申子二十年的经典之作,始于《申子》文本辑佚、校勘、训诂及英译,后又辨正阐发其义理。鉴于古史论断之误及清人辑佚之失,顾立雅考证《申子》文本流传史与可靠性,分为原书引文与言论引述,考定27则佚文。这27则佚文,堪称目前《申子》之最优本。 该书强调申不害概念思想之独出机杼及于中国历史之举足轻重。鉴于郑之贱臣与韩之国相的执政生涯,与长于政府分工、精于行政管理的郑韩国情密切相关,申不害开启一种早熟的君主统治指南与抽象行政理论。申不害所主刑名,乃名号职责与职务行为参验之义,首创富

  • 孔子与中国之道

    孔子与中国之道

    《作者:顾立雅美国汉学家顾立雅(H. G. Creel)研究孔子的学术著作,全书分背景、孔子、儒学三部分,附录包含对《论语》可靠性的辩证。通过考辨《左传》《史记》等文献,结合殷墟考古资料,探讨孔子生平、弟子群体及儒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书中涉及孔子形象从人到神的演变,分析儒学与西方民主思想的关联,并考察孔子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作者受顾颉刚"古史辨"派影响,持史料审慎态度,提出商代甲骨文中无"道"等字的观点。该研究被评价为美国孔子研究的奠基之作,其文献考辨方法对后续西方汉学研究产生持续影响。

  • 人性的高贵与卑劣

    人性的高贵与卑劣

    《作者:休谟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的散文选集,全书围绕人性本质、道德哲学与社会生活等主题展开,收录《怀疑派》《论艺术和科学的兴起与进步》等篇章,系统呈现休谟对人性复杂性及社会规则的辩证思考。大卫·休谟一贯以“不可知论”哲学家、历史学家、伦理学家的形象示人,但事实上,休谟本人还是一位的散文家、人生哲学专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本性有过多方面精细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休谟的散文对于英国小品文的发展产生过很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随笔

中国现代散文家丰子恺的散文集。1931年出版,内收散文20篇。在集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观察和描写,抨击了世俗中人性的自私与虚伪,表达了对淳朴人性的向往以及企图超越现实人生的思想。作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对于社会生活的庸俗与腐朽进行抨击的作品,像《剪网》、《楼板》、《姓》等篇。作者在这里深刻地描写出了物质利益对人的心灵的束缚,表达了摆脱这束缚的愿望。第二通过描写儿童世界歌颂优美纯朴人性的作品,如《儿女》、《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篇。第三表达人生短暂试图以艺术超越现实获得永恒的作品,像《自然》、《天的文学》、《晨梦》、《艺术三味》等等。散文集在艺术上代表了丰子恺早期的风格特色,它往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以朴素洒脱的语言,灵活多样的形式,表达了真挚自然的感情,有一种淡泊飘逸的风格。

安雅堂集

安雅堂集

元代诗文别集。13卷。陈旅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别题《陈众仲文集》。《安雅堂集》的主要版本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及数种清抄本,传本比较少见。本集卷首有元至正九年(1349)张翥序,至正十一年林泉生序。卷1为赋、辞等及五七言绝句,卷2为五七言律诗,卷3为五七言古诗,卷4—6为序,卷7—9为记,卷10为碑,卷11为碣、墓铭,卷12为墓志铭,卷13为杂文。卷末有明人杨士奇跋等文字。据《元史》本传,陈旅有集14卷。但本集及明入焦竑的《国史经籍志》都作13卷。今存《安雅堂集》13卷系陈旅之子所编,首刊于元末,是流传有绪的善本。陈旅的诗文颇得虞集赏识,《元史》本传说:虞集见到陈旅的文章,“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自谓得旅之助为多。”这一点,也为张翥的《安雅堂集序》所证实。从实际的文学成就与影响而言,陈旅是无法与虞集比肩的。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系综合性医书。19卷,另附1卷。元·危亦林撰。刊于1337年。本书是按元代医学分十三科的顺序编著而成的。危氏世代医家,在临床各科方面都积有丰富的经验,并藏有大量经验效方,复经过十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这部综合性医学著作,故名 《世医得效方》。卷1~10为大方脉杂病科;卷11~13为小方脉科;卷14~15为产科兼妇人杂病科;卷17为口齿兼咽喉科;卷18~19为正骨兼金镞科、疮肿科;后附孙思邈《养生方》节文。全书共有子目280条之多,不仅分类较详,而且选方实用。卷18的正骨部分是继唐代《理伤续断秘方》之后较系统且有影响者,如首次把追加使用曼陀罗的全身麻醉法用于骨科临床,并根据患者之年龄、体质及有无出血等具体情况掌握麻药用量,符合现代医学全身麻醉法的给药原则; 对各个部位的关节脱位及骨折的整复手法记载较详,本书所载的以“悬吊法”治疗压缩性脊柱骨折,是伤科史上的最早尝试。总之,全书编次条理清晰、科目齐全,内容丰富、所选诸方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今流传者有元代至元年间官刊本,明·正德年间重刊本及《四库全书》本等,解放后有精装排印本发行。

本草问答

本草问答

药学著作。二卷。清·唐宗海撰。刊于1893年。本书记述唐氏和他的学生张士让就本草学中的一些问答。书中对于中西医药的不同理论观点,以及中药药性对人体医疗的相互关系等,均作了探讨。在中西汇通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共设问答近60条,重在中医药理讨论。作者采用阴阳五行、形色气味、取类比象等传统说理方法为主,兼述中西药理之异同及短长,时或以西学论证中药。现有初刻本和大量石印本以及《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由门人光深等编,内容包括上堂(二十则)、小参(二则)、茶话(一则)、机缘(五则)、颂古(一则)、印偈(十一首)、杂偈(二十二首)等。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一卷,赵宋法天译。文殊师利赞一百八名之梵颂也。先有偈,次梵赞十九节。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