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靖

井上靖
  • 姓名:井上靖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07年5月6日
  • 逝世日期:1991年1月29日
  • 民族族群:

井上靖(いのうえ やすし,1907年5月6日—1991年1月29日),日本小说家。生于军医家庭。在大学预科时开始写诗,京都大学哲学系毕业前发表剧本《明治之月》。大学毕业后,在大阪每日新闻社历任编辑及记者,后辞职专事写作。1949年发表反映日本战后社会腐败的中篇小说《斗牛》,获芥川奖,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井上靖多才多艺,除出版诗集《北国》 (1958)、 《地中海》 (1962)、 《运河》(1967)外,他还写剧本、电影剧本及美术评论等,但主要精力还是在小说上,《井上靖小说集》(1949)共32卷之多。他的小说善于选取有社会意义的题材,采取侧写、暗示、间接描写等多种手法,在婉转含蓄中抨击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这样的作品除《斗牛》外,还有《比良山的石楠花》(1950)、《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1950)、《射程》(1956)、《冰壁》(1957)等。进入60年代后,他的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都获得进一步提高,他又创作了控诉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罪行的《城堡》(1964);《榉树》(1970)和《方舟》(1970)则对日本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表示了强烈愤慨。此外,他还擅长写历史小说,主要作品有:《天平之甍》(1957)、《楼兰》(1958)、《敦煌》(1959)、《苍狼》(1959)、《风涛》(1963)、《杨贵妃传》(1963)、《永泰公主的项链》等。其中《天平之甍》最为著名,小说描写了唐代高僧鉴真和尚11年内历尽千辛万苦东渡日本的故事,阐述了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和两国人民友谊历史悠久的积极主题,生动地再现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政治、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井上靖是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多次访问中国,为日中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英国达尔文著。1872年出版。该著是作者继《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之后,从情绪表现方面进一步论证人类和动物心理有连续性的进化论观点的名著。 它使心理学从19世纪研究意识,发展到20世纪初研究智慧起源,进而发展到以研究行为为对象的机能主义心理学阶段,使西方心理学的思想主流进一步脱离哲学的束缚而成为生物科学,同时也使心理学走上生物学化的道路。

嘉定镇江志

嘉定镇江志

南宋地方志。宁宗嘉定六年(1213),知镇江府事史弥坚修,卢宪撰。原书30卷,今存22卷。镇江府治今江苏镇江。卷首为《郡县表》。分卷叙地理、风俗、攻守形势、田土、赋税、宫室、僧寺、道观、学校、古迹、公廨、刺守、宰贰、人物、祥异、杂录等内容。该志成书之后,其后历代目录书都较少著录该志。《嘉定镇江志》原本三十卷,现仅存二十二卷,附卷首一卷。

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

长篇小说。赵树理著。1946年1月华北新华书店初版,标为“通俗小说”。它“不但是表现解放区生活的一部成功的小说,并且也是整风以后文艺作品所达到的高度水准之一例证。”(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全书共16章,以太行山区的一个村庄的几度变迁,反映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山西农村的阶级斗争。作品涉及了抗战以来山西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张铁锁是作品的主人公,他被以李如珍为代表的地主势力害得倾家荡产、流落他乡。后来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家乡组织农民和地主斗争,几经曲折,最后终于惩处了李如珍,得到了翻身解放。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势力凶残狠毒的本质,歌颂了八路军和劳动人民忠贞不屈的品质和斗争精神。作品是中国一个历史时代的伟大变革的真实映照。它显示了中国农村变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预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道路。作品结构完整,情节跌宕交错。表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评书的特点:朴素、简洁、明快;语言是来自群众的口语而又经过加工的文学语言,通俗、生动、形象。“用一句话来品评,就是已经做到了大众化。没有泛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质朴而醇厚,……这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个里程碑。”(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此书曾先后被改编为话剧、曲艺等,并译成几国文字流行于国外。

书诀

书诀

明丰坊著。1卷。是卷分段论述学书之法。即有笔诀书势、笔砚器具、篆法、悬腕用笔之法等等。对书法艺术中筋、骨、肉的产生与执笔、定腕、用墨的关系,论述得精辟,为前人经验之总结,总结了前人书论而归纳出来的两段话,即十六字的笔诀:“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和十九字的论书势:“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可资参考。有《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

孔氏祖庭广记

孔氏祖庭广记

金孔元措撰辑。系孔氏家史,凡十二卷。元措为孔子51代孙,袭封衍圣公。其据孔传所撰《祖庭广记》及孔宗翰所编《孔氏家谱》纂辑增补而成。卷首为图本,有孔子像、尼山、防山、鲁国图等。以下各卷分为《先圣》、《追崇圣号》、《世次》、《崇奉诏文》、《崇奉杂事》、《林庙亲祠》、《学庙亲祠》、《祭祠杂事》、《族孙》、《世系别录》、《泽及子孙》、《姓谱》、《先圣诞辰讳日》、《母颜氏》、《娶亓官氏》、《先圣小影》、《给洒扫庙户》、《乡官》、《庙中古迹》、《庙外古迹》、《林中古迹》、《庙宅》、《庙中古碑》上下、《林中古碑》、《族孙碑铭》等二十六门,凡八百四十事。有《琳琅秘室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群经凡例

群经凡例

不分卷。廖平撰。此书为廖平早期著作,共十八个编目。篇首是《王制义证凡例》,体现了廖平治经的根本指导思想。据廖平之孙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载,廖平35岁时,经尊经同人撰《王制义征》,“以《王制》为经,取《戴记》九篇外,《公》、《榖》传、《孟》、《荀》、《墨》、《韩》、《司马》及《尚书大传》、《春秋繁露》、《韩诗外传》、《纬候》,今学各经旧注,并及两汉经学先师旧说,务使详备,足以统帅今学诸经。”可见《王制》在其治经中的地位。《王制义证凡例》皆述素王(孔子)改制事,廖平以《王制》说《春秋》,因此全与《春秋》名物制度相吻合。《今文诗经古义疏证凡例》以诗本托兴,专主孔子,以“三颂”(《周颂》《鲁颂》《商颂)为三统循环,全诗比属凡例直同《春秋》。《今文尚书要义凡例》强调今古学之分在礼制,不在文字义理。《公羊春秋补证凡例》是廖平极为注重的一篇,自光绪十三年始治《公羊》,尔后数十年补证考订,可谓是其得意之作,因此最为可取。《榖梁春秋经传古义凡例》不用东晋范宁的注解,虽仍以《王制》为准,但通用先师旧说,时而间下己意,或对旧注不完整的地方又加以详细注解。总之,廖氏在治此经时态度十分审慎严谨。《春秋古经左氏说后义补证凡例》,西汉经学博士认为左氏不传《春秋》,清末今文经学家认为《春秋左氏传》为刘歆增益,刘逢禄撰《左氏春秋考证》,排斥《左传》,廖平作《古学考》,也认为《左传》一书出于天汉(汉武帝年号)以后。但后因张之洞笃信《左传》,张在广东督任时致意廖平纂《左传长编》,后在《左丘明考》中竟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因此也招来了世人的白眼,四川提学使赵启霖以廖平《三传》同出于子夏之说,为穿凿附会,令各学堂毋得聘请廖平讲学。《礼记凡例》及《两戴记凡例》,除归本《王制》外,别无新意。《周官考证凡例》谓《汉书·艺文志》有《周礼说》四篇,今其书不传,大概已附入经文之中去了。《易经新义疏证凡例》说六爻分配六经,八卦配九州,四爻配帝王周孔,六十四卦分配八佰五十六卒正,可见其穿凿之至。《论语汇解凡例》,认为《论语》所记,都是弟子后来追录的,虽不是传经的重要依据,但以圣人广大无所不包的“微言大义”,来确立孔子晚年改制的思想,却是廖平治经的根本出发点。也与他后来在《孔经哲学发微》一书里体现的思想是一致的。有尊经书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刻版、《六译馆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