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

- 姓名:雨果
- 全名:维克多·雨果
- 性别:男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贝桑松
- 出生日期:1802年2月26日
- 逝世日期:1885年5月22日
- 民族族群:
维克多·雨果( 英文名: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19世纪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文艺理论家。生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父亲是位共和主义者,曾在拿破仑军队当将军;母亲信奉天主教,是个保皇主义者。雨果的一生漫长而又曲折,他几乎跨越了整个19世纪,亲身经历了欧洲和法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写下了浩瀚的作品。他是法国人民的儿子、浪漫主义的旗手、人道主义的代表。雨果童年跟随父亲到过风光秀丽的意大利和西班牙。11岁随母亲和两个哥哥回到巴黎。母亲要他攻读工艺和工业学校,然而他对数学、诗歌、文学颇感兴趣,尤其崇拜作家夏多布里昂。14岁开始了他漫长、曲折而又光辉的创作生涯。1814年至1826年是他创作的第一阶段。在创作上以夏多布里昂为楷模,歌颂保皇主义和天主教,作品中具有明显的拥护波旁王朝的思想倾向。代表作为《文学保守人》和《颂诗集》。1826年他的《短歌行和民歌集》问世,标志他脱离保皇党,转向积极的浪漫主义营垒。1827年至1848年是他创作的第二阶段。浪漫主义宣言书《克伦威尔序言》发表,向古典主义宣战,雨果本人因此而成为浪漫主义的领袖。代表作《一个死囚的末日》,抨击了残酷的法律制度,要求废除死刑,展示出他人道主义思想的萌芽。1830年剧本《爱尔那尼》问世,提出了浪漫主义归根结蒂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的精辟论断,导致古典主义的惨败和浪漫主义的彻底胜利。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秋叶集》、《心声集》以及《光与影集》。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强烈的民主思想和高昂的反封建的战斗精神。1845年他被选为贵族议员,路易·菲力普授予他“法兰西世卿”的称号,致使他在文学上的声誉下跌。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了菲力普王朝,提出建立共和国的口号,雨果才回到共和国的立场,被选为制宪会议的议员。1815年他转向左派阵线,反对波拿巴第三反动政变宣布帝制,因而被波拿巴放逐,长达20年之久。1851年到1885年是他创作的第三阶段。他在布鲁塞尔、大西洋中英属杰西岛和盖纳西岛过流亡生活,同拿破仑三世展开不调和的斗争,写下许多富有战斗性和人道主义的作品:《小拿破仑》、《一个罪行的始末》、《惩罚集》、《默想集》、《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1870年拿破仑三世垮台,雨果凯旋式地回到巴黎,以高昂的爱国热情参加了国民自卫军,投入普法战争。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雨果愤怒地反对刽子手屠杀公社社员。写出了《凶年集》。最后,他以长篇小说《九三年》结束了他的文学生涯。1885年这位文学巨人病故于巴黎。法国举国致哀,他的遗体安葬在伟人墓—先贤祠。雨果几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以及《九三年》,都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贯穿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其中《九三年》是一部人道主义的典型作品。《巴黎圣母院》是他第一部大型的浪漫主义小说。《悲惨世界》最能代表作者的思想与艺术风格。小说中提出只有通过仁慈、宽恕、博爱的道德力量才能改革社会,杜绝邪恶。雨果坚信,严刑峻法只能使人性愈益败坏,只有道德感化才是医治社会弊端的灵丹妙药。雨果的创作长达60年之久,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总共79卷之多。作品中洋溢着他人道主义的理想和仁爱、善良、正义等精神;为贫苦人民与革命者仗义直言。正如他在临终前总结自己的创作时所说:“我在我的小说、剧本、散文和诗歌中向权贵和铁石心肠的人呼吁,替小人物和不幸的人鸣不平,恢复了小丑、听差、苦役犯和妓女的做人权利。”梅里美(Merimee, Prosper 1803—1870) 法国小说家。生在巴黎一个画家家庭。曾在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取得律师职称。1834年被任命为历史古迹监察员,曾多次在法国和科西嘉岛作旅游视察,并撰写纪行。1844年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在大学里,他就对文学颇感兴趣。1822年他与斯丹达尔相识,确立了他的艺术观。他的创作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注重人物的典型化和细节的描写。1825年发表了由8种短剧汇成的《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内容抨击了封建教会与贵族。1828年历史剧《雅克团》问世,描写14世纪法国农民起义。接着受司各特的影响完成长篇历史小说《查理九世时代轶事》,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1829—1830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塔曼果》,描述贩卖黑奴的船上的奴隶们奋起反抗,与奴隶贩子白人同归于尽的故事。其他象《马特奥·法尔哥内》和《攻克堡垒》也相当出色。这些作品结构严谨,既有现实主义风格,又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情调。此外,还有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高龙巴》和《嘉尔曼》。前者描写科西嘉岛一个家族复仇的故事,后者写吉卜赛女郎嘉尔曼在爱情中宁死不肯受男子的摆布的故事,表现了她热爱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梅里美的作品文字酣畅流利,情节离奇曲折,富有地方色彩和异国风情,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猜你喜欢的书
玻璃球游戏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主人公约瑟夫·克纳西特是个孤儿,被卡斯塔利恩宗教团体收养。他聪明、刻苦,后来被送进卡斯塔利恩最高学府——瓦尔特泽尔学院,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专心从事学术研究,掌握了历史上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的精华——玻璃球游戏的真谛,最后当选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是克纳西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地位的提高,逐渐不满足于这个脱离现实的精神王国里的生活。他认为在这样的象牙之塔里不可能为人民做出贡献,于是决定离开卡斯塔利恩,到现实中去用教育来改造世界。可是他刚刚向新生活迈出第一步,就和他的学生一起在湖水里淹死了。小说批判了资产阶级知识界脱离现实的倾向,但克纳西特新的理想并无科学依据,他的死象征这一理想的破产,作者无力为改造世界提出切实可行的途径。
文渊阁书目
杨士奇等撰。20卷。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本书为明朝宫廷藏书册籍,据书前序文说,正统六年(1441)杨士奇等奉旨“逐一打点清切,编置字号,写完一本,总名文渊阁书目”。所收各书不著作者、卷数,仅留册数,以《千字文》开头五句20个字为序,每个字下再分若干厨,每厨包括若干号(一号一册),略计总目约合50厨,7300号(册)。本书收入《四库全书》,嘉庆庚申(1800)鲍廷博录出,补入所缺宋朝文集200余种,将家塾旧藏本各书所注“完全”、“残”、“缺”字样转录于官本各书之下,又按《千字文》20个字改官本4卷为20卷成为今本。明朝文渊阁藏书早已散失殆尽,据本书尚可略见明代宫廷所藏典籍。对目录史和考古有参考价值。
世说旧注
《世说旧注》一卷,明杨慎撰。杨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即位改充经筵讲官,嘉靖初因议礼案充军云南永昌卫(今属大理)。是书摘取刘孝标注《世说》加以编纂,共十五条,内容广泛,涉及经史诗传等所撰,以求证补。本书有《函海》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标点整理。
龙砂八家医案
医案。清姜成芝编。一卷。姜成芝,生平履历不详。作者辑录乾隆、嘉庆年间龙砂镇(今属江苏)八家临证医案,成书于光绪十五年(1889)。近二万言。其中载戚雪门医案九十二则,于叙述症因脉治中详于病因病机分析,精于辨证;王钟岳医案二十二则,引经据典,叙案明辨;贡一帆医案三则;孙御千医案十二则,为自记原本,叙案细腻,按语精详;戚金泉医案五则;叶德培医案八则;姜学山医案十则,并附姜宇瞻医案二则;姜恒斋医案六则。因有附案二则,故实为九家。载案以时症和内科杂病为主,分证辨治,各具特色。或具胆识,或谨慎精细,用药变化不拘一格。且载案多始末完备,利于临床参考。有一九三六年世界医书局铅印 《珍本医书集成》本。
集外诗存
新诗集。穆旦著。本辑共收入作者创作于1934年至1976年间的诗作八十五首,其中若干组诗如《时感四首》、《诗四首》、《饥饿的中国》等,均以一首计。
梁公九谏
宋代讲史话本。今存《梁公九谏》卷首有一篇佚名序文,略云: “世有《梁公九谏词》者,即赵歧所谓外书也。传述既久,旧本多谬,与本传互有异同,观者不能无惑。今三复参考,订其讹而补其缺。”据此,知今传本《梁公九谏》是在唐五代以来流传的《梁公九谏词》的基础上改订而成的。当成于北宋仁宗明道二年 (一○三三) 以后。宋元以来向无刊本,公私藏家目录亦未见著录。清初钱曾《读书敏求记》及《述古堂书目》始见著录。讲述武则天废东宫太子为庐陵王,贬房州,欲立侄武三思为储君,诸大臣尽皆拜舞称贺,惟宰相梁公狄仁杰不图富贵,冒死直言,屡为劝谏,终于使武则天感悟,复立皇太子。所述故事与史书互有出入。今有《士礼居黄氏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