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特

- 姓名:卡波特
- 全名: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新奥尔良
- 出生日期:1924年9月30日
- 逝世日期:1984年8月25日
- 民族族群:
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英语:Truman Garcia Capote,1924年9月30日-1984年8月25日),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美国作家。生于新奥尔良,1942年迁居纽约市,常为《纽约人》周刊撰稿,后来成为职业作家。他早期的作品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方的哥特式文学作品有雷同之处,但他不承认自己是南方作家。他后来的作品模式和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顺乎时代潮流的结果。但是,以霍桑和詹姆斯等人为代表的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传统对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例如,他的作品象霍桑的作品那样,集中写善与恶,写光明与黑暗主题。当代评论家倾向于把他的小说分成两种模式:黑夜小说和白天小说,或叫黑暗小说和光明小说。光明小说象《草竖琴》(1951)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公开的世界上,展示了咄咄逼人的社会秩序,它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口语化的语言中蕴藏着诙谐,并用第一人称口吻进行叙述,如《在蒂法尼的早餐》(1958)。而夜间小说有明显的梦魇色彩,孤立地用第三人称的口气叙述,着重剖析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象在《别的声音,别的房间》(1948)中就多次运用了超现实主义手法。卡波特笔下的人物经常沉湎于自我陶醉之中。要找到真正的自我是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中,由于作者描写了超自然现象,一个人物往往得面对他自己的另一个自我。《草竖琴》中的树房子成了实现人物夙愿的地方,成了为消灭社会中的伪善行为而藏身的地方。卡波特还试写了非虚构小说。《缪斯们受人倾听》(1956)用报道的方式真实地记述了美国国务院支持的美国民间歌舞团访苏情况。~《凶杀》(1966)是他的最成功的非虚构小说,记述了两个四处流浪的精神变态者杀害一个德高望重的堪萨斯农民家庭一家人的事件,在凶手被处决之前,作者访问了他们,根据录制的材料写成了这部轰动一时的新型小说,以探讨美国人的内心世界。卡波特还写过剧本和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爱玛
长篇小说。奥斯丁著。作于1816年。女主人公爱玛聪明自负、爱做媒人,把邻近的一个私生女哈里特置于自己保护之下,诱说她拒绝罗伯特·马丁的求婚,而为她与牧师埃尔顿撮合,后来发现埃尔顿追求的却是自己,于是计划成为泡影。接着爱玛又给哈里特挑选了翩翩少年弗兰克,但弗兰克早与品貌双全的简·费尔法克斯私订终身,哈里特私下倾心于地方长官奈特利,而奈特利爱的却是爱玛。经过一番周折,三对新人举行了婚礼。作者通过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表明了她的婚姻观:既要趣味相投,又要门当户对,才能各得其所。小说被认为是作者艺术上和思想上最为成熟的作品,与其他小说相比,现实主义成分增多,戏剧性的夸张减少,结构更为严谨,技巧更加娴熟。
豳风广义
三卷。清杨屾撰。杨屾,字双山,兴平(今陕西兴平县)人,平生从未出仕。杨屾从《诗经·豳风》中的诗出发,认为陕西一带古时曾养过蚕,顽固坚持陕西气候条件不适合养蚕的看法是错误的。杨屾为了求得实证,遍求养蚕方法,用十余年的时间进行试验,试验效果颇佳。杨屾在初步印证自己观点之后,开始著书立说,于乾隆五年(1740)完成《豳风广义》一书。作者在有理有据的条件下,竭力讲述了陕西一带可以养蚕的事实,又由 “衣帛”取系到“食肉”,谈了一些家畜的饲养、治疗方法。另外,书中还附有一少部分关于园艺方面的文字。《豳风广义》有文有图,文图结合,通俗、生动而又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平实的内容、简明易懂的风格,对于它自身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它的出现无疑开扩了农民的眼界,极大地鼓舞了农民投身一个新的生产领域。《豳风广义》现存乾隆五年(1740)宁一堂刻本,约在乾隆七年 (1742) 正式刊行,后有 《关中丛书》本,被收入《四库全书》当中。196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郑辟疆、郑宗元校勘的 《豳风广义》。
仙苑编珠
三卷。旧本题王松年 (生卒年不详)撰。王松年,唐末五代人,天台山道士。撰有《仙苑编珠》三卷。古来记述神仙事迹者,常以 “仙传”、“真记”等为题目,王松年则以《仙苑编珠》为题。据王松年自序所述,他撰《仙苑编珠》是依刘向 《列仙传》、葛洪《神仙传》、陶弘景《登真隐诀》、《真诰》、以及《元始上真众仙记》(即《枕中书》)等书,又取当世接触闻见者一百三十二人记述其事迹。因记传文繁难录,所以他仿《蒙求》之体,以四字比韵。即以四言韵语为正文,每两句一条,共有正文一百五十五条。每条之后附注释,是为笺注,引古籍仙传,略述正文所列神仙事迹。所引古籍除《神仙传》等道书外,兼及道、儒、释三家之说以及王松年当时所见所闻。全书所记自元始天王、天皇、伏羲氏、盘古而至唐末五代神仙故事。书中保存了许多有关神仙故事资料,是后世学者研究神仙族系的可参考之作,为许多研究有关神仙传记的学者所采用。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历代公私藏书目录大都予以著录,或为一卷,或作二卷。今作三卷,当为后人所析,而其内容并不因卷数差异而不同。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汪启淑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
《灵宝中盟经目》第四十一种著录《灵宝众简文》,为六朝灵宝经。陆修静撰。述受灵宝真文之投简科仪。
咸同朝将相琐闻
洪军既踞武昌,遂乘势东下,步骑夹岸,旗蔽野,帆樯如云。诸王皆衣黄袍,侯以下衣红,绣龙织凤,间以云物及麟狮鸾鹤之属,冠亦如之。时据船楼上置酒会饮,悬灯张彩,夜半照耀如火龙。后舱则鸣金擂鼓,丝竹间作,如世俗之戏十番者。长江数千里,仅于老鼠峡、东梁山两遇官兵,未及交绥而退。总兵恩长陈胜元中炮落水死,而两江督陆建瀛,缩首金陵矣。建瀛之初出师也,中军以下属橐将弁整队伍,敬候大帅祭旗,而建瀛久不出,则与爱姬执手涕泣,不忍遽别也。
禹贡说断
四卷。宋傅寅撰。寅字同叔,两浙路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南宋学者。少时尝从唐仲友学,仲友以益友称之,寅学识渊博,于天文、地理、封建、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之类,无不悉心研究,订其讹误,每事各为一图,题为《群书百考》,寅隐居不仕,又不治生产,晚年家境贫寒,学者称“杏溪先生”,工诗,诗风闲远古淡。该书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有宋刊本杏溪傅氏《禹贡集解》二卷,瞿氏谓“东阳乔行简序,首列《山川总会》及《九河》、《三江》、《九江》四图,序首行题曰杏溪傅氏《禹贡集解图》,后又题曰《尚书诸家说断》”。今北京图书馆藏宋刻元修本,与瞿氏《目录》着录本同,是该书原本二卷,书名为《禹贡诸家说断》。《永乐大典》题为《禹贡说断》,《通志堂经解》题为《禹贡集解》,并非宋本旧名。《四库全书》采用《永乐大典》所题该书书名,并将该书析为四卷,愈失其真。该书博引众说,断以己意,具有独到见解,如论《孟子》“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为古沟洫之法,尤为前儒所未及。该书传本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元修本为最善,《通志堂经解》本多有缺误,另外还有《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经苑本、《金华丛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