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
  • 姓名:卡尔维诺
  • 全名:伊塔洛·卡尔维诺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意大利
  • 出生日期:1923年10月15日
  • 逝世日期:1985年9月19日
  • 民族族群: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 1923年10月15日-1985年9月19日),意大利小说家。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的圣地亚哥德拉斯加镇。父亲是意大利利古里亚人,因从事热带农艺学而在拉丁美洲生活多年,母亲是撒丁岛上的植物学家。卡尔维诺两岁时随父母回国,居住在故乡圣雷莫城。他父亲领导该城的一个花卉实验站。他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代。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仔细观察树木花草、昆虫鸟兽,掌握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并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他爱读吉卜林、尼埃沃、斯蒂文森,特别是康拉德的小说。1941年报考了都灵大学农学系,参加过反法西斯游击队的斗争,战后进入都灵大学文学系学习。1946年12月他仅用20天时间,根据抵抗运动的经历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蜂巢小径》,出版后受到好评,获织利乔内奖,一举成名。194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都灵著名的埃依瑙迪出版社工作。1949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最后飞来的是乌鸦》。1952年发表中篇寓言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1956年收集整理、编写出版了两卷《意大利寓言故事集》,1957年发表寓言小说《在树上攀援的男爵》,1959年写成《不存在的骑士》,与《子爵》、《男爵》合为三部曲,是卡尔维诺寓言式小说的代表作品。从1959——1965年,卡尔维诺与维托里尼主持大型文学评论《梅那博》。1964年他迁居巴黎,1980年迁回意大利,定居罗马。1985年9月19日在锡耶纳病逝。卡尔维诺的著作还有写实小说《建筑业投机》、《探索者的一天》,短篇小说集《参战》,寓言小说《马科瓦尔多,或者说城市的四季》、《命运交叉的城堡》,科学幻想小说《宇宙奇趣》、《你和零》等。卡尔维诺是一位从现实主义走向后现代派的作家,他的创作完全出自想象,是超现实的,却又准确地传达出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信息,每一篇故事都浸透着现代人的欢乐与痛苦,表达了他们的追求与希望。卡尔维诺在西方享有崇高声誉。

猜你喜欢的书

幼仪杂箴

幼仪杂箴

幼仪杂箴(《幼仪杂箴》)乃杂著,为明方孝孺所撰。见于《逊志斋集》卷一。《幼仪杂箴》二十首,共列了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二十项,前边有序。在《幼仪杂箴》二十首中则把理学关于修养心性的内容和具体方法归纳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而把此杂箴放在全集第一卷,可见作者对日常修养的重视。

老学庵笔记

老学庵笔记

笔记。 南宋陆游(1125—1210)撰。十卷。游有《陆放翁全集》已著录。陆游晚年书室称老学庵,故名。此编以平时所录趣闻为正续篇,陈振孙称其书“所记见闻,殊有可观”。《宋史·艺文志》入杂史类,《文献通考》入“小说家”。其内容广涉两宋朝野历史掌故、典章制度、民间风俗习惯等。作者晚年退居山阴时所作,内容主要是记载遗闻轶事、考订诗文等,间亦采民间传说。书中对南宋帝王的奢侈、昏庸,权奸秦桧势力之大以及岳飞被杀害后临安人民闻而痛哭等重要历史事实有所反映。作者因长期居蜀,故书中记蜀事颇多。有《稗海》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四库全书》本、涵芬楼校排《宋人小说》本等。 另《续笔记》二卷,今仅存《说郛》本一卷。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李剑雄、刘德权点校本,将《续笔记》附入,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三则。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北宋末上谷总管霍伯玉撰述,其子霍济之刊行,书成于南宋宝祐丁巳年(1257)。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卷首及卷末有序跋,谓霍伯玉从其岳父处得金丹图,后又遇武当山赤脚陈真人授以丹诀,遂合之而撰此书。其子霍济之继承父志,编次刊行。书中有《归根图》、《金丹药物直指图》,据称此图经林灵素鉴定,即陈抟之心书。又有《口诀直指》、《金丹大道指述颂》十二首。图书及口诀颂诗皆叙内丹之道,重点论述药物、火候。其说以人身先天铅汞为仙药之本,使二物交媾合和而归于中,并采天地戊己之气以补自身之不足,然后「便可下手进功,此之谓火候」。火候即人身中五行与天地相会还元之生气,聚散于中道。其丹法应属南宗。

虱

霍桑正背窗吸着纸烟。那挟着雨丝的晓风一阵阵从窗口里飘进来,把烟雾吹得团团地打旋。我从烟雾缭绕中,瞧见他笑嘻嘻地向我说话。
 “包朗,‘五鬼搬运法’的秘密,现在你已经眼见了!你这一次抛弃了笔墨,跟我回苏州来,也可算不虚此行哩。”

楞严经通议

楞严经通议

楞严经通议,十卷,明德清述并序,清谛闲重刻序。附补遗一卷,出梦游集卷四十三,古本卷二十七。本藏甲三二梦游集存目,已见嘉续,今不重印。亦称《首楞严经通议》。佛典注疏。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德清述。是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书前有作者所撰《通议提纲略科》。正文分三分:序、正宗、流通。“正宗”又分为二:初大开修证之门、二曲示迷悟差别。在“大开修证之门”中又设四科:示三观之体、示三观之相、示三观之用、结三观之名。并不详解经文,只在“议其条贯而通其大纲”。书后另有《楞严通议补遗》一文。本书于清光绪二十 年(1894)重刻,被誉为“教苑之司南,禅宗之正眼”。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大般涅槃经义记

大般涅槃经义记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大般涅槃经义记》是今世所存三本注解《涅槃》本之一,较之法朗集解(即指署名为宝亮集解)本经论未大备,法数或不周;灌顶疏本疏专依台教,重在观心。理观虽详,教义或略来说,可谓是文丰义富,集大成之作。就是在他本人所注经论中,《十地经论义记》和《大般涅槃经义记》,也称得上是一家精要之作,其他各疏不过但申己义而已。在释名中,以灭训涅槃,谓有事灭,德灭,应灭,理灭四义,理灭为本。训般为息,标明三意。即一息生死有为之用,趣入无为;二息修契宝,三息化归真;以为涅槃。称南本为多品经,称北本为少品经。在此经第二佛答纯陀请住偈中,列举三本不同,释五十七烦恼,……为法朗集解,灌顶之作所未及。释经十三中二谛义,立四宗,即立性宗,破性宗,破相宗,显实宗。释三归章明一体三归。释高贵德王品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不闻,及生生、生不生、不生生、不生不生,二种四门义,详辨得体。皆为入佛教海之津梁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关于研习涅槃经的参考书,在佛教弘化史上有一定影响。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