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
安乐康平室随笔
《作者: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6卷,近人朱彭寿撰。成书于1939年,次年排印问世。“安乐康平”4字,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除夕清廷颁赐朱彭寿春联中语,因即以此名其室,并称其书。此书是在《寿鑫斋丛记》成书之后撰纂的一部笔记,据作者自序说,此书“或谈近事,或溯旧闻,或述家风,或抒己见,兴之所至,信笔即书。”这部笔记比《旧典备征》所记题材更为广泛,除朝章典制、人事旧闻外,还兼及诗词、对联、文字音韵、版本目录、古钱币书画等方面的记载和考订。如第5卷中对清朝官撰诸书记事的歧异之处提出质疑或纠谬;第2卷对清代考试制度的某些情况的记述等,都可资考证;第6卷对《清儒学案》一书的编纂过程有详细的叙述,作者自始至终参与此书编撰工作,最后由他总其成,所记述十分可靠。书中有些考据可以增广见闻,如第4卷对某些书名和学者的斋名、堂名的出典进行了考证,谓蒋光煦的《别下斋丛书》语本《困学纪闻》;翁方纲的“复初斋”典出《庄子·缮性篇》;钱大昕的“潜研堂”典出《后汉书·班固传》;魏源的“古微堂”出自陆龟蒙《复友人论文书》;俞樾的“春在堂”则因为馆选时诗中有“花落春仍在”句,受阅卷大臣曾国藩的激赏,所以因事立名,等等。作者一生专嗜收藏、鉴别古钱,所藏颇多精品,第5卷中所列各朝稀见钱币的币值、钱文、收藏情况等等,可以补《泉志》、《泉志补考》等书之阙,也可供古钱币研究者参考。此书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与《旧典备征》合印为1册。
-
新语林
《作者:陈赣一》不佞自少嗜稗官家言,尤酷好刘义庆《世说新语》,肄业学校时,治科学余暇,恒手一篇展玩弗辍。及长,随杨味春表伯于任所,公博通群籍,喜刘氏《世说》单词只语,隽永玄妙,往往举书中人物言行为谈资,谓恨不为魏晋人,日与群彦身亲酬酢。不佞愧未尝学问,读书每有疑难,辄得公片言而解。公弟杏城表叔,于书无所不窥,好宋人语录,视公尤笃,在朝虽日与官书为缘,犹时时省览,退而在野,几靡晨夕不手此一卷自娱。比年先后居京师、津门、沪滨,不佞尝侍侧,每集名流为文酒之会亦间列末座,公谓临翰多得是书之助。尝慨叹今之才人性行与古贤哲不侔,语及士大夫某也贤、某也不肖,品评之公允、论议之乎实无以加焉。不佞饫闻日久,且笔而存之,因不时叩公以时流佚事,公有所知必语,语必详尽,不佞亦必详记。
-
新世说
《作者:易宗夔》近代文言笔记集。8卷1058则。易宗夔著。1918年北京易宅铅印本。卷首有作者《自序》及本书《例言》。卷末有蔡元培《跋》。1982年上海书店据1918年本加以影印。作者《自序》称自幼喜读刘义庆《世说新语》,长而“广交海内贤豪,习闻掌故”。有感于清代轶事作品中“斟酌群言足谐雅俗之作”不多,而且辛亥革命前后的事迹“亦鲜完书”,所以仿《世说新语》的体例,从100多种书籍中收集资料,剪裁繁芜,加以修饰,分为36门,分别记述清初至民国初年一些人物的事迹。所写人物,“品必取其最高,语必取其最隽,行必取其最奇,重事实而屏虚谈,有臧贬而无恩怨”(《自序》)。“持论务趋平允”,对革命者的诋毁之词,“一为廓清之”;对歌功颂德、怪诞离奇、幽冥果报之说,概不采录。并以夹注形式附加人物小传,“注载姓名里居官爵事略”(《例言》)。蔡元培在《跋》中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多与正史相发明”。这是一部较有价值的轶事小说集。
-
绝命辞
《作者:陈天华》陈天华著。发表于《民报》1906年第2号。民主革命的宣传家陈天华曾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后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留日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八千名留日学生为抗议日本政府限止学生从事反清斗争的“规则”,举行停课,陈天华为唤醒同胞爱国心,洗刷日本报纸的污蔑,于12月8日蹈海自杀。本文是作者临死前所写的一封遗书。信中首先分析留日学生的情况,指出大多数学生“以爱国为念,刻苦向学”,国家以后将“转危为安”。但也有少数同学或以留日“为终南捷径,其目的在于求利禄”,或“学问未事,私德先坏”。并指出,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是“剥我自由,侵我主权”,在停课学潮中,希望全体学生团结一致。对于日本新闻界诬蔑学生“放纵卑劣”,作者认为,一要反对,二要引以为戒。接着说明自己决心“身投东海”,目的是为了勉励同学“坚忍奉公,力学爱国”,“养成实力,振兴国家”。最后阐述自己对某些革命问题的看法。全篇充溢着对祖国命运的深情关注,对留日同学的殷切期望,对日本反动当局的蔑视,渗透着悲愤难言的隐痛,字字血泪,读来感人至深。但其中也流露出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
-
寤言
《作者:陈澹然》自新学行,而文字革命之说作。高明之士,辄竞挹东西文术,号召吾华。于是自由革命流血之徒,党派纠纷,睅然鄙吾国数千年圣神建制伦常文字之大原,谓举不足胜东西人之遗唾,尝窃痛之。夫天地之气机流动,至今日极矣。吾中国晚近政教之衰,虽上圣不能不撷异域之菁华,以求吾朔。而东西杰士,渐摩中说,必将认伦常文字尽归吾国,然后环球政教,由然自翕于大同。若谓吾国二千年流积,寝轶古初,举而正之,宜也。必举古圣神建制嶻然殊卓天壤者而自绝之,则乾坤或几乎息。呜呼!庸独非贤者之过欤?蒙少孤贱,独嗜经世古文之术,垂三十年,不敢泥陈说以阏新机,尤不敢僻奇论以摧世本,唯深见伦常心术,为建言治事之根荄,兢兢焉厉此区区,非经世之言不敢道。妄冀远祧孟氏,建一说以求协乎人心世运之自然,病郁悲怆,莫由返视听以成吾说。今诏更科制,大愳英年才俊,惑新说以抉吾中国纲常名教之藩,谬举近着微言,质诸海内知言君子。
-
史讳举例
《作者:陈垣》陈垣著。“避讳”是我国早已存在的现象。《春秋》讳言尊者、亲者、贤者所做的某些有违所谓“礼义道德”的事,这是“春秋笔法”,不算避讳。所谓避讳,则是在语言文字上避称尊者、亲者、贤者的名、字,而用其它方法来代替。史书避讳用例十分繁杂,不仅避人名,连官名、书名、地名、年号等往往也要避讳,而且各代所避之讳不同,避讳方法也不一致。作者阅读了大量宋人、清人有关避讳的著述,收集了100百多种历代典籍中的材料,于1928年写成《史讳举例》8卷,概括了避讳的方法,如改字、空字、缺笔、改音等;归纳了避讳的种类,如改姓、改名、辞官、改官名、改地名、改物名等;并指出了如何把避讳学应用于校勘、考古的方法。此书的出版,使后来的史学工作者及古代哲学、文学研究者在整理、利用古籍时,多了“一门径”,增了“一钥匙”。对于普通的文史爱好者,此书也不失为增长文史知识的重要读物。本书有科学出版社1958年的排印本。
-
訄书
《作者:章太炎》章炳麟著。“訄”(qiu 求)即逼迫之义。“訄书”即为匡时救国所迫而非说不可之言。作者自解其题意为“逑鞠迫言”。为戊戌变法前后所写论文的结集。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在苏州刊行初刻本,共五十篇,另补佚二篇。次年即着手修订,1903年春脱稿,删去主张改良主义的论文十三篇,增加宣传反清革命的论文二十四篇,共六十三篇,另以《客帝匡谬》、《分镇匡谬》二篇为“前录”,于1904年在日本出版重订本。与初刻本相比,重订本的立场由尊清变为反清,主题由宣传社会改良变为提倡民主革命,体系由康有为式的异端理论变为号召“光复旧物”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标志着作者由改良到革命的思想飞跃,清算了康有为改良主义的影响,为正在蓬勃兴起的革命民主派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辛亥前后,作者再事修改增删,于1915年春定稿后,更名《检论》出版,共九卷,六十三篇。《章太炎全集》第三册,收有初刻本、重订本和《检论》三种。
猜你喜欢的书
媚药
《媚药》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30年。《媚药》的副标题是“仿席尔瓦·玛拉佩尔塔的意大利文作品”,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查出席尔瓦·玛拉佩尔塔是何许人。看来也许是作者的杜撰。莱昂诺尔十五岁上嫁给了比她大三十岁的富翁唐古铁埃。她对他没有爱情。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他们逃亡法国,莱昂诺尔受到一个马戏演员的勾引欺骗,但是她明知他是个骗子,仍然爱着他。是什么原因呢?莱昂诺尔说也许他给她吃了媚药。媚药只是古代的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作者认为西班牙女人的性格天真、正直,在爱情上忠贞、热烈;一是烦闷,正如法国军官利埃旺说的:“您那位老丈夫什么地方也不愿意带您去,跟着他您会闷死的。这一点在我眼里为您进行了有力的辩护。”
蛤藻集
小说集。老舍著。1936年11月由开明书店初版,共收入《老字号》、《断魂枪》、《且说屋里》等6个短篇和1个中篇,都写成于青岛。作品大都描写了旧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灰暗的角落,反映了由于封建经济长期受到帝国主义资本经济侵略的破坏,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都起了剧烈的变化,人们在无情历史面前的无能为力和精神上所受到的沉重创伤。有的小说还揭露了汉奸卖国贼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和丑恶的灵魂。作者善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和生活氛围的渲染,从中闪现出时代变动的投影。文笔轻松幽默,写来酣畅淋漓,讽刺处泼辣恣肆,描画精细深刻。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五代后蜀道士彭晓撰。南宋《秘目》、《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彭晓撰《参同契明镜诀》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以此书附录于《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之后,收入太玄部。书中有《鼎器歌》,歌咏炼丹所用鼎器制度。又有《明镜图》,其图由八圈同心圆组成。依次标举八卦、二十八宿、月象、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十二地支及四时、五行之名。旨在图解《参同契》所述,卦爻天象阴阳消长变化之说。
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
灵宝天尊为法解真人述三涂五苦八难和三业五毒八行,劝人注想、称扬寻声救苦天尊尊容、名号,燃灯树旙,济贫散经,先度九玄七祖父母亡灵。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一卷,唐善无畏译,日本超然题记,慈忍题记,快道题记,略云佛顶尊胜心破地狱三种悉地,尾题佛顶尊胜心破地狱法。
宿命智陀罗尼经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称宿命智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系叙述释尊对阿难说,若有众生闻此宿命智陀罗尼,受持之,可灭极重罪业;终身不断受持者,可知七俱胝劫间之前生事。继之列举陀罗尼文。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