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以

郭廷以
  • 姓名:郭廷以
  • 别名:字量宇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南舞阳人
  • 出生日期:1904年1月12日
  • 逝世日期:1975年9月14日
  • 民族族群:

郭廷以(1904年1月12日-1975年9月14日)字量宇,河南舞阳人。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生。幼年入本乡初等小学。1915年转入乙种蚕桑学堂。1918年入开封省立第二中学。1920年转入南京高等师范附中。1923年入东南大学,1926年冬毕业于东南大学历史系。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编史局秘书,继任中央党务学校编译部编译。1928年秋,任清华大学历史教员,一度任国民政府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司长。其后又任河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中央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及训导长,中央干部学校教授。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5年1月应聘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筹备处主任及所长。1968年7月当选爲“中央研究院”院士。1969年8月应邀前往夏威夷大学讲学。1972年12月退休。后相继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讲学及研究。并任哥大东亚研究所客座高级研究员。1975年9月14日在美国纽约病逝。终年72岁。著有《太平天国历法考订》、《太平天国史事日志》、《近代中国史》、《台湾史事概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近代史概要》、《近代中国史事日志 (清季)》、《郭嵩焘年谱》等。

猜你喜欢的书

平斋文集

平斋文集

诗文别集。一作《平斋集》。三十二卷。宋洪咨夔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洪集。《宋史》本传但言有“外内制、奏议、诗文行于世”,未云集名。《宋史·艺文志》未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二部,一为九册,一为八册,均注残缺。其书传世不广。《四库全书》所收的《平斋文集》,虽为三十二卷,然无诗;卷一至六为讲义,卷七至八为故事,其馀各卷收各体文四百五十多篇。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洪氏晦木斋为校勘刊行之,并附录《拾遗》,计收赋一篇,诗四十八首、词四十三首,各体文三十四篇。然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本仍在,国内亦有影宋抄本(残),藏瞿氏铁琴铜剑楼。1934年,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为影印问世,收入《四部丛刊》续篇。《丛刊》本卷一为赋,凡四篇;卷二至卷八,为编年诗,凡一千零四十多首,卷九至卷三二收各体文八百六十多篇。以《四部丛刊》本较《四库全书》本,可见后者“编次分卷,颠倒脱漏”(张元济跋),《丛刊》本远胜四库本。然晦木斋本辑佚诗文,亦间有出《丛刊》本之外者。

古城集

古城集

诗文集。明张吉(1451-1518)撰。六卷,补遗一卷。吉字克修,号翼斋、默庵、怡窝,晚自号古城,余干(今属江西)人。成化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学诸经及宋儒,以陆象山为正宗。有《陆学订疑》。是集约十一万字,卷首有《御题张吉古城集》。正文含疏、书、序等四卷,诗二卷,补遗一卷。此集第二卷即《陆学订疑》,为其宗陆学之代表作,以笃实着称。其诗文则以平正通达见长。《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吉“兢兢守先民矩矱。高明不及王守仁,而笃实则胜之。才雄学富不及李梦阳、何景明,而平正通达则胜之。”又谓“以刚正之气发为文章,固不与雕章绘句同日而论矣。”有《四库全书》本。

费绳甫先生医案

费绳甫先生医案

医案医话类中医著作,成书于1913年。本书上卷列经络病、湿热病、吐血、脱肛、遗精等十九类病案;下卷列心悸、不寐等八类病案,另附费氏验方。本书病案均先列症状,次列处方,加以辨证分析。方中对生地、麦冬、石斛、沙参等养阴、清热、生津之品应用颇多。

胡惟庸党案考

胡惟庸党案考

《胡惟庸党案考》是著名史学家吴晗学术方面的扛鼎之作。正是1932年发表于《燕京学报》的这篇独具创见的学术论文,令很多学问大家对吴晗刮目相看,也由此奠定了吴晗在明史界的学术地位。《胡惟庸党案考》通过挖掘丰富的史料,条分缕析,经由缜密的考证和推论,揭示了明朝著名大案——“胡惟庸党案”的真相,首次还该案以历史本来面目。本书除《胡惟庸党案考》外,还收入了吴晗18篇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其中既有他在明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他在元史领域的研究所得;既有普通读者感兴趣的明朝政治史的考察文章,也有吴晗对明朝社会史和经济史方面的学术观察。

婆薮槃豆法师传

婆薮槃豆法师传

全一卷。南朝陈·真谛译。婆薮槃豆,为梵语vasubandhu 之音译,又作婆薮槃陀、筏稣槃豆、婆修槃驮等。婆薮译为天或世,槃豆译为亲;意即天亲、世亲。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此书内容记载:古代北印度富娄沙富罗国国师憍尸迦有三子,皆称为婆薮槃豆,长子别称阿僧伽(译为无著),第三子别称比邻持跋婆,中子(世亲)独以通名而著称。三兄弟皆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后无著、世亲转宗大乘,而成为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之创始人,本传主要为无著、世亲之传略。

金刚三昧经论

金刚三昧经论

新罗元晓著述的书。共3卷1册。这本书是对《金刚三昧经》的注释,在元晓写这本注释书之前,尚没有人论及该经。在《宋高僧传》第4卷《元晓传》里,说明了著述《论》的缘起:原来元晓起名叫《疏》,但唐朝的翻经三藏们把疏称为“论”,因此在中国、日本、朝鲜人阐述佛教的书籍中,以“论”为题名者,这是唯一的一本书。《金刚三昧经》包罗了从中国南北朝时代到唐初为止中国佛教所提出过的空思想、华严、在家佛教等的全部教理,而且混合在一起。不靠元晓的《论》,这个经很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