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

黄侃
  • 姓名:黄侃
  • 别名:字季刚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北蕲春人
  • 出生日期:1886年4月3日
  • 逝世日期:1935年10月8日
  • 民族族群:

黄侃(1886年4月3日—1935年10月8日),字季刚,又字梅君、禾子、季子、季康,别署运甓、奇谈、不佞、信川、病蝉、病禅、乔鼐、量守居士等。湖北蕲春人。父云鹄(祥云)精于经学,久宦四川。黄侃生于成都。自幼秉承家学,从父读《千字文》、《说文解字》。光绪二十九年考入湖北文普中学堂,因湖广总督张之洞与其父有旧,选送日本留学。翌年因故回国。继而再赴日本,拜章炳麟为师,专攻文字声韵之学,学业大进。同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助章炳麟编辑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且在该刊发表《专一之排满主义》、《哀贫民》等文。光绪三十四年因母疾回国,母卒,守制,并组织爱国团体孝义会。因官府严拿革命党人,遂再度赴日本。宣统二年(1910)回国,在河南教书。次年六月,返家途经汉口,《大江报》主编詹大悲以同乡之故,设宴款待,黄侃撰《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一文。詹以社论刊布于《大汉报》,以致报馆被封,詹大悲与编辑何海鸣被捕下狱。同年八月,黄侃闻武昌起义讯,赴汉口,投奔汉口军政分府主持人詹大悲,参加守卫汉口之役。事败,回乡暂避。1912年赴上海,任民社机关报《春声日报》主编。同年由柳亚子、叶楚伧、陈陶遗介绍加入南社,又加入国学保存会和思辨社。同年冬应袁世凯政府国务总理赵秉钧聘,任国务院秘书长,因见赵陷害革命党人,毅然辞职。1913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5年,“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刘师培曾拉其入会,婉谢。1919年创办《国故》月刊。师事刘师培,习“三礼”之学。同年秋辞去北大教授,改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教授。1921年应山西大学之聘至太原,因病返回武昌。1923年7月任佛教暑期讲习会讲员。1926年再任北京大学教授。从1927年8月起,历任东北大学、金陵大学国文教授,中央大学国文副教授。其间于1932年1月应聘为国难会议会员。1935年10月25日病逝,终年五十岁。


黄侃能诗文,尤精经学、音韵、文字、训诂之学,被公认为近现代国学大师。著有《量守居士诗集》、《量守居士词集》、《量守庐日记》、《黄侃论学杂著》、《文心雕龙札记》、《诗品注释》、《音略》、《声韵通例》、《集韵声类表》、《集韵声类》、《说文古韵》、《尔雅略说》、《三礼通论》等。生平事迹见黄念田《先君子事略》(《安雅》第一卷第十一期)、章炳麟《黄季刚墓志铭》(《国立中央大学文艺丛刊》第三卷第一期)、汪东《蕲春黄君墓表》(同上),贺觉非《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黄侃》(1982年10月中华书局出版)等。

黄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禅的思想

本书系统梳理了禅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原理,既有原汁原味的禅的思想精髓,又有对生活体验的意见和建议,可作为了解东方禅学思想的入门之书。 本书按照知、行、问答的顺序编撰而成,分为禅思想、禅行为、禅问答三部分。通过解说达摩遗作、禅宗史书和古代韵文著作中的禅意,揭示出“二入四行观”“安心法门 ”“信心铭”等禅学思想的内涵及“无功用”“超个我”等禅学行为原理,进一步引导读者从知行合一的角度理解“禅是什么”。 铃木先生在本书中对一些参禅趣事的描绘细腻生动,增添了书稿的新鲜感,无形中也发挥了抚慰人心、启迪智慧的作用。

灾难之城

莱特镇原本是个安详和睦的市镇,并以莱特国家银行总裁约翰·莱特为首的家族为中心,直到莱特家族出现了崩毁…… 莱特二女儿诺拉与银行积极上进、独立自主的银行首席出纳员吉姆·海特有了婚约,约翰特地送给小俩口一栋新装潢的房子,作为结婚礼物,吉姆却在此时无声无息的离开莱特镇。婚礼取消,小屋也不住人了,其他住进小屋的人也都心脏衰竭致死,因而被冠上“灾难之屋”的称号。 埃勒里·奎因来到莱特镇,租下“灾难之屋”,也踏进莱特家族的生活,甚至偷偷喜欢上莱特家的三女儿帕特里夏。就在此时,吉姆回来了,诺拉欣喜若狂,在众人怀著既惊讶又喜悦的纷杂心情下,两人当众决定立刻结婚。悲剧的开幕铃声响起了……

九个明天

九个明天(Nine Tomorrows)是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集,选录九篇科幻小说。本书最早的名称是“退件书”(Rejection Slips),1959年首次在美国发行,1963年在英国出版。收录的小说中有阿西莫夫最喜爱的两篇小说《最后的问题》《丑小孩》。

知非堂稿

元代诗文别集。何中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将《知非堂稿》6卷编入别集类,但这6卷全是诗。6卷本《知非堂稿》卷首有元至顺二年(1331)吴澂序,元延祐七年(1320)何中自序。自序中提到除《知非堂稿》之外,尚有《知非堂外稿》16卷。6卷本《知非堂稿》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及排律,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七言律诗及排律,卷6为七言绝句,但《四库全书总目》已指出:顾嗣立《元诗选》所选载《知非堂稿》为17卷,王士禛《居易录》中提到的《知非堂稿》为16卷,卷数均与6卷本不一致,或许是由于后人传写时曾合并其卷数。然而16卷、17卷的《知非堂稿》都未流传到今天,已难于判断它们与6卷本的关系。今存何中文集,尚有清道光、咸丰年间刊行的《何太虚文集》10卷,其中1—6卷全同于6卷本《知非堂稿》,另收有《知非堂外稿》4卷。此外还有11卷本《知非堂稿》行于世,今仅见有清抄本,卷首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德民序、延祐七年何中自序、元统二年(1334)揭傒斯序。其中1—6卷也是诗,7—11卷是文。据以上情况可知6卷本《知非堂稿》是不全的本子。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通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1卷。为六朝上清经。述斋法十戒、玄都法难五戒、受法戒高上科及五种斋格。
  

拳王

豫西四五月的天气比较炎热,常下大雨。靠近汝南府一带,地势较低,雨水一大,常时淹没田野,附近河川再要决口,往往数十百里都成泽国。道路之上泥泞甚深,加上大车往来,所留辙迹纵横交错,最深之处竟达尺许以上,无论车马步行,遇到这等天气都是烦恼已极,加上土匪刀客常有出没,稍有灾荒发生,往来行旅便视为畏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