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作者:佚名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法林菩提光明宫殿,大功德所造,能令见者生大欢喜。无量功德莲华之像师子高座,佛在其上,正遍知意清净,无等正行,到诸佛等法心无障碍,到不退法,不舍无边佛事,安住不可思议,向无相法,三世平等,身满世界知法无疑,一切智身智慧无量,诸大菩萨之所受持,已到诸佛无等禅那,究竟满足得解脱智,大慈大悲转于法轮,究竟无边有色身。 及余比丘众六万二千,其名曰: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葉、阿[少/兔]楼驮、须菩提、迦旃延、摩诃劫宾那、离婆多、难陀、那提迦葉、伽耶迦葉、分那弥多罗尼子、伽梵钵底、周利般特、蹋腊骠末利至、迦提罗尼伽、准陀、摩诃俱絺罗、罗睺罗、阿难陀,如是等六万二千众,一切定一切行,等入诸法性,无住无依,度诸烦恼,入佛法界,随从一法,向一切智,不舍一切智道,乐一切智不退,已到毗婆舍那第一波罗蜜,已生诸方便境界行处。

猜你喜欢的书

容春堂集

容春堂集

明代诗文别集。邵宝(字国宝)著。初刻于正德年间,题名为《容春堂前集》20卷、后集14卷、续集18卷、别集9卷。集前有李东阳序、正德九年(1514)浦瑾序、正德十二年王鏊序。《四库全书》收录本正是以此刻本为底本。嘉靖十三年(1534)慎独斋刊刻《容春堂集》,为66卷本。前集20卷,除王鏊、浦瑾序外,还有邵宝自序,林俊的后序。卷21起接别集,凡9卷。卷30至卷66,不再分后、续2集。此集较正德4集刻本多出5卷。据《千顷堂书目》记载,邵宝除4集本外,还有《勿药集》14卷,此集今存有正、嘉间刻本,但书藏在台湾,目前还无从与正德4集刻本、嘉靖66卷刻本相互比勘。《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今统观四集,其文边幅少狭,而高简有法,要无愧于醇正之目。《明史·儒林传》称其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其文典重和雅,以李东阳为宗,而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殆非虚美。其诗清和淡泊,尤能抒写性灵。顾元庆《夷白斋诗话》极称其《乞归终养上疏不允》一篇,谓其感动激发,最为海内传诵,盖其真挚不可及云。”陈田《明诗纪事》亦评其诗说,其“诗格平衍,其蕴藉入古处,则学为之也。在茶陵诗派中,不失为第二流”。

童子礼

童子礼

《童子礼》,明代屠羲时所撰。 从《礼记·少仪》始,记录儿童举止言行的规条的书很多。屠羲时在前人提出的规条的基础上,总结加工,提出了“检束身心之礼”、“入事父兄、出事师尊痛行之礼”、“书堂肄业之礼”三方面的要求,文字比较浅显,也比较易行。清代注意世风民俗的学者陈弘谋认为此书“不前诸条更为切近,童子所不可一日无者也”。正因为如此,对后来颇有影响。 今天我们审视这些规定,固然有僵化死板的一面,但也有从小就培养文明礼貌的一面。此书中自有可取之处,应进行分析,以区别对待。

秘传大麻疯方

秘传大麻疯方

方书。清佚名撰,蒋抡元校订。一卷。约二万字左右。首载三十六种大麻疯症神效方,继详论疠风病症、辨验方法、禁治法、不治症及各种治疗方法:如静养、食疗、洗浴、汗、泻等。后有药性简汇及药品炮制和预防麻疯方黑虎丹。对麻疯病之辨证、立法、处方及预防论述较详,皆为经验所得,所用药物除蛇、蝎一类以毒攻毒外,多用大枫子,据病症不同而份量稍殊。为后世治疗麻疯病提供了宝贵经验。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本经疏证

本经疏证

《本经疏证》,本草著作,26卷。清代邹澍(润安)撰。约成书于道光十二年至二十年(1832~1840年)间。作者“取《本经》、《别录》为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为纬”,交互参证,阐释药性理论。全书又分《本经疏证》、《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三部分。其中《本经疏证》12卷,收药173味,分上、中、下三品,以张仲景之医理方药,疏证《本经》药物;《本经续疏》6卷,收药142味,取后世常用药,亦分上、中、下三品,予以阐解。此两部分“例则笺疏之例,体则辨论之体”,以辨析药性理论及介绍临床用药为主旨。《本经序疏要》8卷,采用《证类本草》序例及“诸病通用药”体例,以病为纲,将药物予以归类,颇类于临床用药手册。三书总以《本经疏证》为名。搜集资料较富,广参汉唐医方及明清诸家(如卢子繇、刘若金等)有关论述,作者将《本经》等书所载药性功治与古方实际运用相结合,剖析入微,颇具特色。书中亦多邹氏个人治验。

福贵

福贵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福贵》叙述了一个破产后迷入下流社会的青年农民的经历和遭遇。福贵本是个正派青年,庄稼活“各路精通,一个人能抵一个半”,又是民间戏班中的好角色。只因娶亲和安葬母亲,他借了地主王老万30块钱,被迫到王家做长工抵债,但是,所欠的债还是一年比一年多,到第四年,连本带利滚到了90多块钱,最后他的四亩地和三间草房也被地主盘剥去了。福贵成了游民无产者,到处流浪,并沾染了赌博和偷盗的不良习气。然而,他那时挣了钱,还要拿回来补助家庭,赌输了,绝不回家剥削妻子。后来王老万借口他当吹鼓手玷污了本族的清白,要把他“打死”、“活埋”,逼得他背井离乡,逃亡在外七八年。后来这个地区成了根据地,抗日政府组织改造流氓、懒汉、小偷,福贵被组织到难民组开荒,获得了新生。不久,他回到家乡,找区干部和农会主席诉说自己的经历,在群众会上,他控诉了王老万对他的剥削和迫害,说明自己背上坏名声完全是地主阶级和旧社会所逼迫的结果。作者在《对〈金锁〉问题的再检讨》一文中写道,“我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作农村工作的人怎样对待破产后流入下流社会那一层人的问题。这一层人在有些经过土改的村子还是被歧视的”,“我写《福贵》那时候,就专为解决这个问题”。

现观庄严论略解

现观庄严论略解

现观庄严论略解,四卷,法尊法师译。全称《般若波罗蜜多优波提舍(教授)·现观庄严论》。藏传佛学以此为“弥勒五论”之首,各教派均极重视,而汉传未译,弥勒五法中未列此论。系略摄二万五千颂般若经之纲要。组织为三智、八事、七十义。极为简要地概括了一个凡夫循序修持以达到成佛境地之全部过程,共272颂。分为八品:(1)一切种智品;(2)道智品;(3)一切智品;(4)一切正等现观品;(5)顶现观品;(6)次第现观品;(7)刹那正等现观品;(8)法身品。前三品令遍知一切智性、次四品为令于一切智性得自在而说加行,终品说由加行可达到佛果。三智为:基智、道智、一切种智。七十义为三智三十法,四加行三十六法,法身四法。印度依据此论而注释般若二万五千颂之著作甚多,藏文《丹珠尔》中收有二十一种,其中以圣解脱军和狮子贤的诠释为最权威;藏文的注释更多,其中以宗喀巴的《善说金鬘疏》为最著名,汉文有法尊(1902—1980)的译本及略解,详细研究的著作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