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
红楼梦评论
《作者:王国维》近代王国维著。五章。第一章《人生及美术之概观》,第二章《红楼梦之精神》,第三章《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第四章《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第五章《余论》。作者从叔本华哲学观出发,认为“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惟有文艺能减轻人的痛苦,“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红楼梦》的主题便在于宣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而“解脱之道在于出世”。作者指出《红楼梦》的悲剧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为“人生之所固有”的“悲剧中之悲剧”,因而可称“宇宙之大著述”,具有最高的美学价值。作者还对“索隐派”的观点提出批评,认为文学艺术所反映的“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也”,惟文学艺术“贵具体而不贵抽象,于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故不宜穿凿比附。其见解多涉及美学原理而越出文学批评之外,为自来评《红楼梦》者所未曾有。初载光绪三十年(1904)第八至十三期《教育丛书》,光绪三十一年收入《静安文集》。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中国近代文论选》及1963年中华书局排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均收入此文。
-
近百年湖南学风
《作者:钱基博》思想史著作。钱基博著。全书9篇,为作者抗日战争时避兵湖南所作。在第一篇“导言”中追溯了屈原、周敦颐、王夫之对湖南学风之影响。在第2~8篇中,分别介绍了汤鹏、魏源、罗泽南、李续宾、王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刘蓉、郭嵩焘、王闿运、阎镇珩、邹代钧、罗正钧、谭嗣同、蔡锷、章士钊等17人的思想。其特点是突出强调各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如作者在第9篇“余论”中所云,这17人中“其人有文人、学者、循吏、良相、名将,不一其人,而同归于好学深思;其事涉教育、政治、军谋、外交、欧化,不一其术,而莫非以辅世长民”。作者写作此书之宗旨也是为了激励今人:“张皇湖南,而不为湖南,为天下;诵说先贤,而不为先贤,为今人。”抗日战争时期由兰田袖珍书店和安化桥头河求知书店印行,1985年岳麓书社将此书与李肖聃《湘学略》合刊重版。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作者:傅斯年》《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收藏整理了傅斯年先生关于“战国子家”和《史记》的珍贵讲义资料,前者概括了诸子百家的源流和特点,后者则开创了现代《史记》研究的先河,两部分内容都是傅斯年巅峰时期的精华之作,至今仍为学界所推重。
-
白马湖之冬
《作者:夏丏尊》夏丐尊著。作于1933年12月,收于《平屋杂文》,见《中国现代散文》下册。五四运动落潮后,作者于1921年返回浙江上虞家乡,怀抱着教育理想在白马湖畔创办春晖中学。由于此地环湖绕山,只有北首有一空隙,故冬天多风而特大。一刮风,天未夜,“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到了大风寒时,“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文章通过写白马湖的冬景,反映出作者当年参与创建春晖中学的艰难和寂寞的情怀。一家人“从热闹的杭州移居于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之中。”松涛如吼的夜晚,作者“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移情于景,情意真切感人。
-
犬窝谜话
《作者:吴克岐》五卷,辑录了其所作灯谜之精萃。除吴氏自制谜作外,在第一卷中还介绍了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周效璘的《慧观室谜话》、张起南的《橐园春灯话》、孔剑秋的《心向往斋谜话》、《两般秋雨盦随笔》、陈应禧的《正心书斋谜稿》、顾震福的《跬园谜稿》、《霭园谜剩》等书中的灯谜内容以及当时谜坛的见闻。其第二卷为《红楼梦》专题谜,可谓是其红学研究之又一成果。第三卷分别介绍了沈起凤、薛宜兴、鲍恩绶、张起南、顾震福、唐景崧、奚燕子等制迷名家的谜作,其中薛宜兴的谜作大多是《凡民谜存》所未收录的。第四卷着重介绍灯谜的历史与逸闻。第五卷则广泛搜罗章回小说中所载的灯谜,特别是《红楼梦》以及《红楼梦》各种续本书中的灯谜。洋洋大观,凡十余万字。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作者:钱穆》钱穆著。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史家。字宾四,江苏无锡人。1930年以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讲授中国上古史、先秦史、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中国通史等课程。1949年去香港,翌年创办新亚书院并任院长。1967年迁居台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述较多,主要有《先秦诸子系年》、《老子辨》、《孟子研究》、《朱子新学案》、《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等。该书共14章,其中第1章为《引论》,其余各章均以人物名篇,或一人,或多人,或附论其他学者。第2章至第14章依次为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李塨,阎若璩,毛奇龄,李绂,戴震,章学诚,焦循,阮元,凌延堪,龚自珍,曾国藩,陈澧,康有为。书前有作者自序,书后附学术史年表。书眉并标有提要式的标题。该书的特点,是能够具体论述各家学术渊源宗旨,撮录其主要学术观点,并详细引证各家记述及评论。内容精湛翔实,绝非空论,且层次分明。如第3章论王夫之,首记传略,次记学术大要,次记政治思想。于政治思想中据其《读通鉴论》等著作,具论其法贵因时,法贵因情,泥古非今之害等主张,与其尚简论,孤秦陋宋论等思想,并论宋学与韩学的关系,都十分具体。此外,该书的目的亦在于表明作者自己关于近代学术史的独到见解和理论,申明一家之说。如作者《自序》所说:“亦将以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求以合之当世,备一家之言。”作者所持的观点,是崇宋学,贬汉学。故该书之首章《引论》中,专论两宋学术,以及晚明东林学派,意在表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应以宋学为其开端与正途。认为明清之际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诸家治学,尚多东林遗绪,即使对宋明曾有抵斥,亦皆有闻于宋明之绪论。又批评乾嘉以后的汉学说:满清对中华文化的政策,最为狡险,从我者尊,逆我者贱,治学者皆不敢以天下治乱为心,而相率逃于故纸丛碎中,足以坏学术毁风俗贼人才,终不免于大乱。见解极为深刻。该书原为作者在北京大学讲授“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稿。草创于1931年,至1937年成书,前后经历5年之久。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在学术界曾产生较大影响。1986年中华书局据1980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所出第7版影印出版,全2册。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作者:梁启超》近代梁启超著。梁启超(1873~1929),近代著名学者和政治家,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二十四年(1898)入京参加维新变法运动。博通经史,又善于吸取西方思想和学说,在当时曾影响了一代青年。生平长于史学,尤长于学术文化史的研究。著作尚有《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等多种,后汇编为《饮冰室合集》。该书共包括《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清代经学之建设》、《清初史学之建设》、《程朱学派及其依附者》、《实践实用主义》、《科学之曙光》、《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等16篇。又附表多种。此书主要论述明末至民国初年近300年间的中国学术思想及其变迁。其中《反动与先驱》、《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等节,概括了这一时期学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舍空谈,而趋实践的经世治用之学;由厌倦主观冥想,到倾向于客观考察;是对宋元明三朝道学的批判,和开辟未来新时代的先驱。此后又发展为乾隆嘉庆时期脱离时政的考据学,又发展成为道光咸丰以至晚清以变法维新、经世治用、托古改制为特点的近代今文经学。在《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等书中,比较详尽地评述了清代学者在经学、小学、音韵学、校注古籍、辨伪书、辑佚书、史学、方志学、地理学、传记及谱牒学、历算学及自然科学、乐曲学等方面的成就。对黄宗羲、唐甄的民主启蒙思想,颜元、李塨的经世致用思想,王锡阐、梅文鼎的历算学成就等颇加赞许。称乾嘉学派为“科学的古典学派”,希望世人用其治学方法转治自然科学。并兼论辨伪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对经学、文字学进行史学和社会学研究、对《水经注》进行实地勘察研究、设立国家图书馆和国家音乐学校等建议和设想。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其中许多见解可与《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书相互发明。该书原为作者在清华大学等校演讲的讲义,后整理成书。1926年由上海民志书店出版。有1926、1929年民志书店本,1943年重庆中华书局本,1985年北京市中国书店据1936年中华书局版影印本,1985年复旦大学《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本。
-
小说旧闻钞
《作者:鲁迅》古代小说研究资料汇辑。鲁迅编撰。是作者1920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时裒集而成。据作者《再版序言》说,此书是“取关于所谓俗文小说之旧闻,为昔之史家所不屑道者,稍加次第,付之排印”。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1935年联华书局再版时,增录《癸辛杂识》、《曲律》、《赌棋山庄集》3书。该书汇集《大宋宣和遗事》、《三遂平妖传》、《蟫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40余种通俗小说的资料,如作者的轶事、故事源流、版本考订及对有关作品的褒贬评价等。与蒋瑞藻《小说考证》等同类著作相比,该书并非一味罗列有关资料,而是不时添加按语,辨别真伪,如《红楼梦》条,录《随园诗话》一则,中有“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等语,鲁迅加案语说:“曹寅字楝亭,雪芹之祖也,此误。”有些案语是转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则是编者本人的精辟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又有《源流》、《评刻》、《禁黜》、《杂说》4篇,分别汇集前人对有关小说的发生、发展、评点汇刻、及统治者禁黜等情况的言论,与前列40余种作品的情况交互参证,可使读者对中国通俗小说的发展面貌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作者:林徽因》本书精心选取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因其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清新凝练,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化的讲述之中,既可以看做资深建筑学家的学术文章,也可以当成著名散文家有关建筑的优美篇章。
猜你喜欢的书
媚药
《媚药》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30年。《媚药》的副标题是“仿席尔瓦·玛拉佩尔塔的意大利文作品”,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查出席尔瓦·玛拉佩尔塔是何许人。看来也许是作者的杜撰。莱昂诺尔十五岁上嫁给了比她大三十岁的富翁唐古铁埃。她对他没有爱情。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他们逃亡法国,莱昂诺尔受到一个马戏演员的勾引欺骗,但是她明知他是个骗子,仍然爱着他。是什么原因呢?莱昂诺尔说也许他给她吃了媚药。媚药只是古代的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作者认为西班牙女人的性格天真、正直,在爱情上忠贞、热烈;一是烦闷,正如法国军官利埃旺说的:“您那位老丈夫什么地方也不愿意带您去,跟着他您会闷死的。这一点在我眼里为您进行了有力的辩护。”
蛤藻集
小说集。老舍著。1936年11月由开明书店初版,共收入《老字号》、《断魂枪》、《且说屋里》等6个短篇和1个中篇,都写成于青岛。作品大都描写了旧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灰暗的角落,反映了由于封建经济长期受到帝国主义资本经济侵略的破坏,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都起了剧烈的变化,人们在无情历史面前的无能为力和精神上所受到的沉重创伤。有的小说还揭露了汉奸卖国贼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和丑恶的灵魂。作者善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和生活氛围的渲染,从中闪现出时代变动的投影。文笔轻松幽默,写来酣畅淋漓,讽刺处泼辣恣肆,描画精细深刻。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五代后蜀道士彭晓撰。南宋《秘目》、《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彭晓撰《参同契明镜诀》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以此书附录于《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之后,收入太玄部。书中有《鼎器歌》,歌咏炼丹所用鼎器制度。又有《明镜图》,其图由八圈同心圆组成。依次标举八卦、二十八宿、月象、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十二地支及四时、五行之名。旨在图解《参同契》所述,卦爻天象阴阳消长变化之说。
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
灵宝天尊为法解真人述三涂五苦八难和三业五毒八行,劝人注想、称扬寻声救苦天尊尊容、名号,燃灯树旙,济贫散经,先度九玄七祖父母亡灵。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一卷,唐善无畏译,日本超然题记,慈忍题记,快道题记,略云佛顶尊胜心破地狱三种悉地,尾题佛顶尊胜心破地狱法。
宿命智陀罗尼经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称宿命智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系叙述释尊对阿难说,若有众生闻此宿命智陀罗尼,受持之,可灭极重罪业;终身不断受持者,可知七俱胝劫间之前生事。继之列举陀罗尼文。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