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宅

李安宅
  • 姓名:李安宅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北省迁西县人
  • 出生日期:1900年3月31日
  • 逝世日期:1985年3月4日
  • 民族族群:

李安宅 (1900年3月31日-1985年3月4日),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宗教学家。1900年3月31日生。河北省迁西县人。现任四川师范学院教授、副教务长和外语系系主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北京西藏佛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顾问,中国民族研究学会理事、顾问,中国人类学会顾问,四川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29年于燕京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1934年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人类学研究院读书。曾到美国中部祖尼母系社会作调查,写出《Zuni:SomeObservationsandQueries》(1937年,美国人类学杂志出版)。翌年,进耶鲁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读书。同年夏,赴墨西哥考察少数民族区乡村教育。1936年回国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1938年至1941年赴甘肃夏河县拉卜楞藏族区,对喇嘛生活和寺院制度,藏族宗教的历史概况、典藉教派、教义、重要寺院、主要神佛等作了详细的记载。同时,对藏族区的历史、地理、文化、教育、政治、经济情况进行了研究。将研究所写论文在当时的《新西北》、《蒙藏月刊》等刊物上陆续发表。1941年至1947年,任华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创办华西边疆研究所,还于1943年到西康南北两路考察过藏族寺院。1947年,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任名誉讲师,讲授“藏族文化”。在此期间,编写成《藏族宗教之实地研究》(后因回国未能发表)。1948年赴英国考察。翌年回国仍任华西大学教授。解放后,于1950年至1955年参加解放军进驻西藏,先后任昌都解放委员会文化组组长、拉萨解放军藏文藏语训练班教育长等职。1956年调西南民族学院任副教务长兼民族政策教研组组长。1961年调四川师范学院任副教务长兼外语系系主任。将在美国写的《藏族宗教之实地研究》英文稿译成中文出版。1985年3月4日在成都去世,享年85岁。主要著作有《美学》(1934年,世界书局出版)、《意义学》(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英汉对照社会学辞汇》(合编,1938年,北平友联社出版)、《社会学论集》(1938年,燕京大学出版部出版)、《人生、家庭、社会》(1944年,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社会科学与真知》(1944年,中华书局出版)。主要论文有《由北平谈起》(1939年《现代评坛》第12——15期)、《西藏系佛教僧教育制度》(1940年《海潮音》第21卷)、《拉卜楞寺的僧官及各级职员的类别》(1940年,《债善》半月刊第1卷第2期)、《拉卜楞寺概况》(1941年,《边政公论》,第1卷第2期)、《论信仰与宗教》(1942年,《华文月刊》,1卷1期)、《回教传入中国与“回族”问题》(1943年,《华文月刊》,第2卷第2、3期)、《喇嘛教育制度》(1943年,《大学月刊》,第2卷第8期)、《西康德格之历史与人口》(1946年,《边政公论》,第5卷第2期)、《论创化教育》(1946年,《大中》杂志,第1卷4期)。主要译著有《交感巫术的心理学》(原著者:弗兰柔,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知识社会学》(1944年,中华书局出版)。

李安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我怎样读书

我怎样读书

《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面向青年讲授怎样求学,怎样读书,怎样生活,怎样谋职,以及关于健康、婚姻的种种问题,共十九章,丰富多彩。撰著人王云五,一个几乎未受过正规教育而成了胡适的老师、孙中山秘书的人,成了主持商务印书馆达四十年之久的人,成了一位对中国现代文化有杰出贡献的学问家、发明家。他将自己“怎样读书”、“如何读书”的经验,在《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详尽实用,一一道来。每一章都让人感到可亲、可信。它对希望成为有用人才的青年,特别是对走出了学校围墙都还需要充电的年轻人,的确具有学习方面的指导作用。无论你是在校求学,还是已经走出校园又想继续充电的年轻人,《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都具有学习方面的指导作用。

梼杌近志

梼杌近志

清末民初人撰,杂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以来诸朝官场轶闻、市井态。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

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

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

书有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法讳,知本书撰于明初。述文昌司禄宝箓之神讳、符图、灵验、授受,包括文昌谱系及梦应等。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黎靖德编。是朱熹讲学语录的汇集。又名《朱子语录》。一百四十卷。朱熹一生从事讲学,门人对他的讲话和答问各有所记。朱熹死后,门人对这些记录进行汇辑刊刻,有多种版本,详略不一。其中主要有建州、饶州、池州所刊三种《语录》,徽州、眉州所刊两种《语类》,称为三录二类,同时流行。然互有出入,未尽完善。南宋末年,黎靖德参校以上五种书,除去重复谬误1151条,然后以类相附,名为《语类大全》。分为《理气》、《性理》、《鬼神》、《学》等二十六门,对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等均有论述。对《乐》、《礼》、《春秋》、《孝经》、《诗》、《书》、《易》、《四书》也有解说。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史学等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资料。该书集中论述了朱熹“理在气先”的世界观,认为“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卷一)。还论证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观点,指出“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卷四)。着重强调“天理人欲之辨”,鼓吹二程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的道德说教,“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卷十二)。书中还有不少辩证法思想,把一分为二表述为一个无穷的过程。还揭示了矛盾对立的普遍性,认为天下之物,“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嘿(默),有动便有静”(卷九十五)。此书内容十分丰富,虽不是朱熹所定,但反映了朱熹学说的“大要”及基本思想。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刘氏传经堂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大笑崇禅师语录

大笑崇禅师语录

大笑崇禅师语录,清崇说、空情录。三卷。卷首收序,卷上收住夔州府万县观音山宝积寺语录,卷中收小参、茶话、佛事,卷下收颂古、书问、杂著、行实。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宝生陀罗尼经

宝生陀罗尼经

全一卷。又称宝生经。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先引述陀罗尼,后阐明其功德,谓若诵此陀罗尼而满七日,能得天眼清净;又有人耳闻此陀罗尼,并常忆念不断,则可证得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