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通

蒙文通
  • 姓名:蒙文通
  • 别名:字文通,以字行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盐亭人
  • 出生日期:1894年10月16日
  • 逝世日期:1968年8月1日
  • 民族族群:

蒙文通(1894年10月16日—1968年8月1日),本名尔达,字文通,以字行。四川盐亭人。著名经学家、历史学家。少治文字、目录之学,兼习清儒经解。1911年入成都存古学堂,受业于著名经学大师廖平、刘师培。后又游学南京,从著名佛学大师欧阳竞无习佛法。还问故于章太炎先生。转益多师,终成大家,邃于经学,精研子史,沉潜释老,而归本于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和上古史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掌教职,历教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40年代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兼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并先后任成都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和四川省委委员。生平著作数十种,已公开出版的主要有:《古史甄微》、《经学抉原》、《周秦少数民族研究》、《儒学五论》、《巴蜀古史论述》、《越史丛考》等书及论文多篇,巴蜀书社辑为《蒙文通文集》(1—6卷)陆续出版。创立中国上古民族、文化可分江汉、海岱、河洛三系统,其经济、文化、学术亦因之而互异,就诸子论,纵横、法家乃三晋北方之学;道家如老、庄及词赋如屈、宋并是南方之学;六经、儒、墨之流,则东方邹鲁之学。又论周秦两汉学术之变曰:秦之所行尽法家言也,孔孟所述则周制也,而汉代经师之说,则非周解秦,乃儒生之理想也。(《秦之政俗》)其于佛学,撰著《中国禅学考》、《唯识新罗学》,探讨达摩前二十六祖说之不可信;历考玄奘后,窥基、圆测所传唯识学之不同,皆能寻源究委,深为佛学研究者所赏。又谓墨学渊源于晏子,墨学为东夷之教;儒墨互争,最后竟自合流,《尸子》即墨儒合流之典;三墨即东方之墨、秦之墨者、南方之墨云云,皆发前人所未发。又有《漆雕之儒考》、《浮丘伯考》、《杨朱学派考》、《略论黄老学》、《法家流变考》、《道教史琐谈》诸文,皆能就其一节,详加考辨,宏论独多。自谓五十岁后于象山之学有所醒,而对宋明理学诸多命题,启蔽发微,创获不小,故有《理学札记》及《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等作。其佚言佚行见蒙默编《蒙文通学记》(三联书店1993年版)。

蒙文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增订伪药条辨

增订伪药条辨

《增订伪药条辨》是曹炳章在郑肖岩《伪药条辨》的基础上增补编写的一部集大成的鉴药专著。郑肖岩于1901年著成《伪药条辨》一卷,收载药物110种。曹炳章(1877~1956年),字赤电,浙江鄞县人,出身于商贾家庭,通晓中医中药。1913年在绍兴发起创设“和济药局”,倡导药品改良。先后出任神州医药总会绍兴分会评议,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热心发展中医事业,主编《中国医学大成》,著述亦多。于1927年夏在闽县(今福州市)编写成《增订伪药条辨》,《增订伪药条辨》分为四卷,凝集了两位医学家的智慧与经验,书中共载药110种,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木、石、虫介、兽8部。《增订伪药条辨》于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在国内广泛流传,对药品的鉴别、采集、炮制等进行切合实际的论述,为鉴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提高医药人员鉴别药物能力,丰富药物知识,有着较大影响。

斋戒箓

斋戒箓

《云笈七签》卷37录引。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诫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认为本箓出自中唐。述诸斋。

白话魏书

白话魏书

《魏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北齐魏收撰。天保五年(554)成书。一百三十卷,其中帝纪十四卷,志二十卷,列传九十六卷。载北魏建国(386年)至东魏孝静帝亡国(550年)间一百六十五年历史。此为《魏书》白话文。

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幖帜曼荼罗仪轨

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幖帜曼荼罗仪轨

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幖帜曼荼罗仪轨,一卷,“但咒赞及作法宜视大仪轨内”,唐不空译,略云补陀落会仪轨,尾题补陀落海会诸尊住略出威仪形色。

观音经普门品肤说

观音经普门品肤说

观音经普门品肤说,一卷,清灵耀说并序,有科文。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玄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玄义

自觉圣智。第一义心。非名相之所诠。奚思议之能入。依染净而分五法。法法本真。由迷悟而辨三性。性性无性。因迷中体用差别。立八种识。识若空华。约悟时显理偏圆。称二无我。我同兔角。是以一切佛语。唯传此心。一切佛心。咸印斯语。语即非语。无劳扫空里之华。心亦非心。何事觅波外之水。正法眼藏。统权实以同归。百八句门。彻真俗而不二。穷真俗之致。乃知真俗本融。昧权实之殊。岂达权实一体。悲夫。先哲旣逝。后学肤承。畏堕名。相窠臼。翻为名。相所縳。莫究端倪。喜谈直捷法门。遂为直捷所拘。终成浅陋。旭惭薄怙。未践真修。幸遇上乘。聊窥一线。将申经义。例开五重。第一释名。第二显体。第三明宗。第四辨用。第五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