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 唯物辩证法大纲

    唯物辩证法大纲

    《作者:李达哲学著作。李达主编。1961年毛泽东建议李达将30年代出版之《社会学大纲》修改出版。李决定在《社会学大纲》基础上,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全书计划分两册,上册为《唯物辩证法大纲》,下册为《历史唯物论大纲》。《唯物辩证法大纲》于1965年成书,并印成内部讨论稿征求意见。全书共分5篇。继承了《社会学大纲》的逻辑体系,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概括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反映了毛泽东的一些哲学思想。特别是按照毛泽东的观点,认为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最根本的就是一条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以及一系列成对范畴,都是这条最根本规律的“具体的表现形态”(《唯物辩证法大纲》第235页)。毛泽东阅读过该书讨论稿,并在第3章第1章“两种对立的发展观”部分写了一段批语,再次肯定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作用:“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他范畴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发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规律中予以说明。”(《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505页)李达于“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害致死,此书《历史唯物论大纲》部分未能写出,文革后,《唯物辩证法大纲》由其助手根据李达生前意见作了必要修改后,197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 吾志所向

    吾志所向

    《作者:孙中山孙中山著,许仕廉编,本书原文为英文,是20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国际社会宣传孙中山思想的官方版本。本书在内容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编者许仕廉对孙中山的学说及其产生背景的阐释和分析;二是孙中山在政治与社会方面的经典学说原文,包括:孙中山国事遗嘱、孙文学说中“有志竞成”的部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关于五权宪法的演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北上宣言、民族主义六讲、民权主义六讲、民生主义四讲等,几乎囊括了孙中山政治生涯中所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和演讲,是理解孙中山思想与民国政治社会的最佳读物。

  • 东方学术概观

    东方学术概观

    《作者:梁漱溟《东方学术概观》是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可谓“最后的儒家”的最后定论。作者晚年依据毕生经验和体悟撰写本书,对东方学术中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学术予以宏观的阐述,抉发东方学术价值在其为人生实践之学、改造生命之学,叙述力求简明切当,有助于后来的学者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增订本,除精加校勘外,还增加了早年撰写的有关文字,以及访谈、书信中有关儒释两家见解的文字,内容更为充实。<br/><br />

  • 花魁

    花魁

    《作者:高阳高阳根据《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而来,这部小说的男主角是商人,女主角是妓女,取材更加生活化。朱重对美娘的爱恋始于其美貌,美娘决定嫁给朱重是因为他老实诚心,这与以往的“夫为妻纲”、“从一而终”、“忠贞刚烈”等封建礼教主题不同。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市民的实际的爱情观,强调的是生活中的人性和真情,反映了新兴的资本阶层的小市民的爱情婚姻观念和生活理想。

  • 运气学说六讲

    运气学说六讲

    《作者:任应秋该书系统阐述五运六气学说的源流、科学基础、干支甲子知识框架及临床应用方法,重点剖析《素问·藏气法时论》的实践指导价值,附录包含六十年运气交司表等工具图表。全书采用六讲结构: 第一讲梳理运气学说的历史源流与科学价值,比较历代医家对该理论的认知差异。 第二讲解析干支甲子在中医历法中的运用规则,包含天干化运、地支化气等核心算法 第三至第五讲分别论述五运(木火土金水)与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的运行规律,详释平气、太过、不及三种状态的气化特征。 第六讲通过《素问·藏气法时论》案例,演示如何将运气理论应用于疾病预测与辨证施治。 附录部分收录六十年运气交司表,标注各年份司天、在泉之气与主客运关系,被读者评为临床必备参考工具。

  • 宋诗鉴赏辞典

    宋诗鉴赏辞典

    《作者:缪钺《宋诗鉴赏辞典》共收二百五十三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一千零四十题,计一千二百五十三首。正文中作家的排列,大致以生年先后为序,个别情况则依据卒年;生卒年无考者,则以在世年代先后为序。同一诗人之作,凡所收作品较多者,大致以编年顺序排列。《宋诗鉴赏辞典》的赏析文章,大体是每题一篇;亦有一题分数篇者或数题合为一篇者,视撰写需要而定。

  • 诗词自话

    诗词自话

    《作者:邓云乡汇聚邓云乡一生诗词作品,以诗为史、以诗作传。 一代知识分子近一个世纪的所见,所思,所爱。 作者以诗为史、以诗为传,记录了他的社会交游和那个时代的风物人情,可以说是一代知识分子近一个世纪的所思所想。 文史大家邓云乡先生一生诗词作品的汇集。分为诗、词、曲三部分,内容具有史料价值,是研究邓云乡先生唱和交游的重要资料,也是其心灵吉光片羽的留痕。

  • 风尘三侠

    风尘三侠

    《作者:高阳隋朝末年,炀帝荒淫无道,奸臣专权朝政,天下大乱。 侠士李靖欲投身报国,来到长安拜见杨素却险遭杨素毒手,幸得杨府歌妓红拂女冒险搭救,亦有反隋义军首领虬髯客鼎力相助,三人一见如故。虬髯客本意在天下,直到结识了气度不凡的李世民…… 风尘中自有侠义豪情,患难中当见肝胆相照。李靖、红拂、虬髯客三人,在乱世中施展才华,成就一番霸业,后世敬称其为“风尘三侠”。

  • 蒙马特遗书

    蒙马特遗书

    《作者:邱妙津“人生真的没有拯救吗?我不相信。” 一九九五年夏天,台湾作家邱妙津在巴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蒙马特遗书》的二十一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邱妙津的这些文字,记载了她的勇气与奔赴,也记载了她的困惑、碰壁与绝望。她以真切沉痛的身心经验思考并重建爱的法则,思考爱与死、生命与艺术的关系。《蒙马特遗书》提及的大量西方艺术电影与经典文学,构成一条条幽深的秘密小径,展示了邱妙津精神世界的成长谱系,是台湾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映照,透过它,亦可见证深邃的时代风景。 《蒙马特遗书》已成为华语世界一部女性文学经典,对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唯有最真诚的艺术精神才能安慰人类的灵魂。 “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遗书》的赞叹。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

    《作者:彭子益本书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续集,按照原书下篇目录,从彭子益作品的其他版本:《系统的古中医学》、《惟物论的系统医学》、《实验系统医学》中辑录,以补充完善全书,力求全面体现彭子益学术思想体系全貌,并附录部分临床应用论文,帮助读者更好的学习理解本书。

  • 戊戌日记

    戊戌日记

    《作者:袁世凯又名《戊戌纪略》。袁世凯撰(一说张一麐代笔)。记事起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1898.9.14)袁氏奉召进京,止于八月十日(9.25)戊戌政变后荣禄奉召入都前夕,尤详于谭嗣同夜访法华寺情形。是书追记于同年八月十四日,八月二十五日又作《自书戊戌纪略后》一篇。1926年全文在《申报》发表。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 鲧禹的传说

    鲧禹的传说

    《作者:童书业该书初稿源于1935年至1937年间童书业在北京协助顾颉刚进行的古史研究,原与《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等文共同构成古史辨派核心成果。本书讲述了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人物——鲧和禹,通力治水,而命运不同的故事,主要侧重于厘清这一古老传说的来源和形成经过。作者有着深厚的学养和新旧交汇的文字功底,凸显出这本普及读物的一种朴素单纯。本书内容以正史为依据,重点突出,有论有据,文章中加注,有助于读者明确出处。语言平实中不乏生动。是了解这一历史人物的一本比较权威也比较有趣的读物。

  • 蠲戏斋杂著

    蠲戏斋杂著

    《作者:马一浮儒学大师马一浮所著。马一浮,号蠲戏老人,一生著述宏富,在哲学、经学、文学、史学等多领域造诣深厚。​ 书中内容广泛,涵盖对儒家经典的深刻阐释。马一浮凭借对《论语》《孟子》等经典的独到解读,生动展现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为读者打开深入理解儒家思想内涵的大门。在哲学层面,他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深入探讨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等基本问题,形成独特哲学观点,有力推动中国哲学的发展与传承。​ 从文学角度看,《蠲戏斋杂著》尽显马一浮先生的卓越文学造诣。其文章思想深刻,文字简洁流畅又不失典雅古朴,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书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也极具价值,以深厚文化底蕴和敏锐洞察力剖析历史现象,为历史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与观点,助力读者清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自问世以来,《蠲戏斋杂著》成为后世学者研究马一浮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资料来源,诸多学者在儒家思想、中国哲学、文学等研究中频繁引用,从中汲取智慧。同时,它也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研究热情,意义深远。

  • 隋唐史

    隋唐史

    《作者:岑仲勉论述中国隋唐两朝历史著作。岑仲勉撰。195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初版,1980年中华书局再版。岑仲勉(1885—1961),原名汝懋,号铭恕,字仲勉,曾任中国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还有《黄河变迁史》、《突厥集史》、《唐人行第录》等著作。本书共48万字,用文言文写成。全书由隋史与唐史两部分组成。隋史部分9节,另有2附录。主要论述隋的统一及其加强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突厥与隋王朝及西方世界的关系、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三大工程、隋与外界的联系与交往、隋末农民起义等内容。唐史部分分68节,主要论述了唐王朝的统一与贞观之治、唐代的宰相制度、门第与郡望、高宗、玄宗、武则天以及唐的中衰、隋唐漕运、隋与初唐佛教流传及唐代佛教的发展、文学变迁与进士科之流弊、唐代诗词乐律与诗人、府兵、行骑与后期边兵、安史之乱与藩镇之祸、唐代民族关系与中外关系、均田制与两税法;牛李党争、唐末农民起义、唐代职官概论、教官、爵、勋、赐与俸料、地方区域与社会组织、唐代的手工业、商业、交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俗等项内容。全书之后,附有13幅历史地图。本书是建国后较早的一部运用唯物史观研究隋唐历史的著作。在全书结构上既注意到全面反映隋唐的社会历史,从政治、军事到民风民俗都有论及,又注意在重点问题和自己擅长的问题上深入论述,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使该书成为一部较有特色的断代史著作。

  • 苏州格格

    苏州格格

    《作者:高阳该书取材于嘉庆年间史实,写尽朝廷大政,江南吏治,民间百姓之事。 小说以嘉庆二十五年大行皇帝突然驾崩为引子,叙述了宫中为“密建”朱谕,由谁接承大统,群臣妃嫔钩心斗角,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之事。道光二年,宫中选秀女,苏州格格容貌体态出众,善于词令且深识大体,将被指婚为必继皇位的大阿哥,不料事情变卦,急煞了格格的父母亲。书中还描写了历时十二年修建告竣的乾隆实录馆、一扫春闱和殿试颓风、漕粮海运顺利进行、整顿两淮盐务、缉获走私盐犯、查办挖堤重案、平息抢婚案等过程。

  • 安乐堂

    安乐堂

    《作者:高阳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以明代中期英宗、代宗、宪宗、孝宗四朝皇权更迭为主线,通过“土木之变”“南宫复辟”“西苑遗恨”等历史事件,勾勒宫廷权力斗争与人际纠葛。小说穿插对明代安置垂危太监的机构“安乐堂”的史实考据,融合正史记载与传奇叙事手法。高阳延续《胡雪岩》《慈禧全传》等作品的创作风格,在还原历史场景与编排戏剧冲突上形成虚实相生的叙事特色。

  • 青霜剑

    青霜剑

    《作者:冯玉奇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作家冯玉奇创作的武侠小说,作为《大破玉佛寺》的前传,1947年首次由上海福禄书局出版单行本。全书共12章,采用双线叙事结构:前3章以展飞熊复仇为主线,第4章引入白人龙兄妹支线,第5章后主线合并至青龙寨夺剑与江家内斗。作品以青霜剑为关键道具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了民国武侠小说的叙事特色。

  • 唐朝历史的教训

    唐朝历史的教训

    《作者:岑仲勉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其经济发达,疆域辽阔,科学技术领先,是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大国。它开创了“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繁荣景象。然而,也是这样一个辉煌的大唐王朝,在开元盛世之后以不可挽回的趋势逐步走向衰落。安史之乱的爆发,藩镇割据局面的愈演愈烈,吐蕃、契丹之侵略扩张,王仙芝、黄巢之农民起义…… 本书会告诉你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盛世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本书作者作为唐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对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和重要史实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对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深度还原了大唐王朝被人忽略的历史真相。

  •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作者:洪业“诗圣”杜甫何以荣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称号?洪业身处日寇囹圄,欲以杜甫诗晨祷夕诵;自述平生以杜诗慰其大悲大喜。后寓居大洋彼岸,用英文写就《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Tu Fu :China "s Greatest Poet),这部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52年出版的杜甫传记,迄今为止仍是海外汉学领域有关杜甫研究的最重要的著述。洪业的传记书写寄寓个人感情,全书译引杜诗达374首,融合史事,逐一析释,力求考实诗人生平踪迹。

  • 退想斋日记

    退想斋日记

    《作者:刘大鹏民国刘大鹏撰。大鹏,《改修孙家沟幻迹》提要已著录。日记始于光绪十七年(1891)十二月初一日,止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七月十四日,计五十年又八个月,现只存四十一年所记。由于作者的经历,所以日记记载了许多重要史料。其一是记述下层社会、民间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风俗习尚。这些都是正史所不载,而一般读书人的日记、笔记不屑于或没有生活基础来记载的,颇为真实、丰富和珍贵。其二,也记载了不少科举、学堂等实际情况。他在日记之外另有专门记述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日记:《乙未公车日记》、《戊戌公车日记》、《桥梓公车日记》三种。在他的日记中,迷信、私人生活、感慨等占有相当多的部分。除日记外,刘大鹏还有《潜园琐记》六卷(多记义和团运动时期他的耳闻目睹)及诗文集、笔记、《晋祠志》、《晋水志》及其他地方记载多种,都未刊行。

猜你喜欢的书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儿童教育心理学》基于个体心理学这个理论依据,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儿童教育心理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自我与本我

古典精神分析学基本著作。弗洛伊德著。最初发表于1923年。后编入《弗洛伊德全集》(12卷本)第6卷,1924—1934年在维也纳出版。本书有前言和5章,3万余字。1—5章题目依次为:“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自我和本我”、“自我和超我”、“两类本能”、“自我的从属关系”。书中系统地论述了“三部人格结构”理论和“两类本能”学说。书中把人格或心理区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它是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的,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它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始终力图获得满足。“自我是本我在外部世界的直接影响下通过知觉一意识的作用发生变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性和常识,接受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因此它根据现实原则行事。其大部分精力用以控制和压抑来自本我的非理性冲动。它主张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它通过迂回的途径来满足这种要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它是儿童通过自我作用将双亲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内化的产物。它以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人格的动力学就在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交互作用。书中还认为,储存在本我中的能量就是生和死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即性本能或爱的本能,包括自我保存和种的保存诸种本能。死的本能表现为破坏、毁灭、侵犯等冲动,其任务是“把机体的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的状态”。这两种本能也是自我和超我能量的泉源。本书提出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前期人格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他的理论进入成熟阶段。国际学术界人士认为,本书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的描述不仅是“新颖的”,而且是“革命性的”。至少从使用的术语看,其后发表的所有精神分析著作无一不带有它的烙印。

在路上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该流派的“圣经”,发表于1957年。作者将一卷白纸塞入打字机,不加思索地进行自发性创作。创作前,凯鲁亚克以吸大麻来刺激并培养一种超越真实生活的独特感受。他也曾为了同一目的,浪迹天涯,放荡形骸,此作即他的经历的真实反映和记录。作品以自然主义的笔触,描写几个“垮掉”分子周游全国的生活经历,除了精心描绘主人公萨尔·帕拉戴斯的形象之外,还采用“人像陈列式”结构,刻画了一群“垮掉”分子的形象,如狄恩·邦克尔等。这群近乎狂癫的“垮掉”分子,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流浪,大量吸毒、群居杂交、通宵饮酒、寻欢作乐、追求刺激等等,不一而足。作品表现出对“美国天堂”的失望、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不满、对传统道德的鄙视。作品也宣扬了“看透一切”的人生哲学、人生如梦的虚无主义思想,和空虚堕落的颓废情绪,是战后美国青年精神世界和病态心理的真实写照,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美国社会的腐朽。作为“路上派”小说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小说的结构形式和艺术表现上,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垮掉的一代”作家的艺术追求和风格。小说情节较松散,兴之所至,信手成章。作品质量粗糙,格调低下,只是作为反抗传统道德、不满美国现实、厌恶资本主义文明的美国青年的心声,小说才获得了一定认识价值和思想意义。

百川书志

私人藏书目录。二十卷。明高儒撰。成书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字子醇,号百川子。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明弘治嘉靖间。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父亲高荣,字邦庆,家多藏书。高儒的武艺老师是折桂,字天香,别号月蜜,乃文武全才。高儒在父亲、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虽跻身戎伍,却颇好读书,并锐意访求图书。或抄之于士大夫,或购之于市肆。经辛勤搜求,图书大增,连床插架,难于检阅,故十分重视整理和编目,认为“书无目,犹兵无统驭,政无教令,聚散无稽矣。”遂启家中先世之藏,发自己数年之积,开始编纂《百川书志》。经过六年努力,三易其稿,此书乃成。本书共著录图书二千多种,近万卷,分经史子集四志九十三类:经志十六类:易、书、诗、礼、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经总、仪注、小学、道学、乐、蒙求。史志二十一类:正史、编年、起居注、杂史、史钞、故事、御记、史评、传记、职官、地理、法令、时令、目录、姓谱、史咏、谱牒、文史、野史、外史、小史。子志三十类: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兵家、小说家、德行家、崇正家、政教家、隐家、格物家、翰墨家、农家、医家、卫生术、房中术、卜筮家、历数家、五行家、阴阳家、占梦术、刑法家、神仙家、佛家、杂艺术、子钞、类书。集志二十六类:秦汉六朝文、唐文、宋文、元文、圣朝御制文、睿制文、名臣文、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诗、元诗、圣朝御诗集、睿制诗集、名臣诗集、诏制、奏议、启制、对偶、歌词、词曲、文史、总集、别集、唱和、纪迹、杂集。本书体例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四志没有大序,但各类所著录图书之下均有小序即简明解题,或记撰人小传,或详篇数,或详该书艺术、使用价值,或撰校勘得失、内容介绍,或记著述起止时间,从不同角度予以题解,言简意赅,使用甚为方便。

广嗣纪要

又名《万氏家传广嗣纪要》。十六卷(又有五卷本,前四卷与十六卷本同,末一卷为《小儿全书》。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论述有关广嗣、妊娠及婴儿疾病的病因、证候及治疗方药,并附幼科医案18例。书中还归纳了影响生育的男女生殖器畸形、损伤“五不男”、“五不女”等10种病证内容。

大中国史

《大中国史》是我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通史著作,上起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以时间顺序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为纬,详细记叙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制度沿革、疆域变迁、风俗更易、学术源流等诸多问题,将中国历史抽丝剥茧般层层拨开,向大家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长画卷。《大中国史》观点权威,体例严谨,考证精详,实为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此外,作者不时发一家之言,打破大家固有的历史印象,如讲述汉武帝为穷兵黩武的帝王,王莽为值得景仰的改革家,岳飞为骄横跋扈的地方军阀等等,常令读者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推荐作家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李达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