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撄宁

- 姓名:陈撄宁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怀宁县人
- 出生日期:1880
- 逝世日期:1969
- 民族族群:
陈撄宁(1880~1969),现代著名道教学者、仙道养生学家。原名志祥、元善,字子修,后改名撄宁。道号圆顿子,道教龙门派第十九代传人。安徽怀宁县人,世居安庆。自幼熟读儒典,考中秀才。后因患肺痨,跟从其叔祖学医,并开始试做仙道功夫。
1905年,考入安徽政法学堂,两年后因肺痨复发而辍学。此后立志求道,离家访师。他曾遍访佛门高僧,认为佛教修养偏于心性,对于肉体没有办法。于是转而广游道教名山,得到不少丹法口诀。
1912年至1915年,他在上海白云观通读明版《道藏》,进一步认识道家之全体。
1916年起,栖居名山修炼。
1918年,他积累资金,购置药物,准备外丹烧炼。
1922年至1932年,他进行了长期的外丹实验,未果,此后转向精研内丹之学。
1933年,张竹铭医师在沪创办《扬善半月刊》,陈撄宁任“答读者问专栏”主笔,他将道教丹学改称“仙学”,公开向全国读者介绍。
1953年10月,陈撄宁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陈撄宁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1960年,任全国政协委员。
1961年11月,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文革”期间,中国道协被迫停止工作,陈撄宁托病住在北京医院。
1969年5月25日,陈撄宁因病羽化,世寿89岁。
陈撄宁毕身从事道教理论研究和实践,重视道教人才的培养,成绩卓著。他早年撰有 《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功次第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等。晚年他指导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收集和整理道教文献资料,编写了 《道教知识类编》、《中国道教史提纲》、《道教起源》、《教理概述》等。
陈撄宁提倡仙学,提出要划清以炼养为主旨的仙学与道教的关系。
陈撄宁的仙学思想,除了传统道教丹学的仙道贵生、性命双修、重德重师等以外,还有以下特点:
一是把仙学与救国爱国相结合。陈撄宁提倡仙学的时代,正值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横行的时代,因此,他试图通过倡导仙学,以肉体证得之神通,战胜西方的杀人利器,从而复兴中华民族。
二是提倡实修实证。他认为:“仙学乃实人实物、实情实事、实修实证,与彼专讲玄理之事不同。”据此,他对旧的丹道理论进行改革,反对死后成就,提倡今生现得。
三是提倡仙学与科学相结合。陈撄宁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因此认为可以援引科学,以解释和改进仙学; 同时,他又认为科学与仙学相比,尚有许多缺陷,不能像仙学那样解决生死大事。
四是提倡道教改革。认为道教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而改进,否则将被科学作为迷信而打倒,而变传统的道教丹学为仙学,正是他进行道教改革的一种尝试。
猜你喜欢的书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社会学著作。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著。由“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病通论”3编28讲组成。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创始人。深受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影响,从社会有机体组成部分的个人内在的心理结构与具有既定客观强制力量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出发,对人的过失行为梦和神经病,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学分析。认为,人的过失行为、梦和神经病,表面看来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明毫不相干的,仿佛只是与个人心理、个人行为有关,但实际上,它们内在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强制和压抑这一视角,来考察过失行为、梦和神经病的社会原因。着重考察了神经病的起因及其治疗方法,认为,在文明社会中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普遍地受到社会风俗习惯和道德法律的压抑,被压抑的人的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里比多即性能量不可避免地要与文明社会相对立。从历史来看,社会文明越是发展,文明对性的压抑就愈是强烈。认为,由性压抑而产生的性的扰乱,是导致神经病的根本原因。神经病的精神治疗就是试图放松社会文明对性欲的压抑,“在性的放纵和无条件的禁欲之间选取适中的解决”。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1年。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故事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同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该小说宣扬了驯服、顺从是医治病态社会的良方。
傲轩吟稿
元诗别集。胡天游撰。一卷。天游名乘龙,以字行,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 岳州平江(今属湖南)人。当元际乱时隐居不仕。约卒于至正末。其诗兵焚之余仅存十一,收入顾嗣立《元诗选》。计存各类诗一百一十六首。悲怆苍凉,多抒发身逢世乱,才华不得施展之叹。感情真挚。《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传本不多见,主要版本除《四库全书》本(曾影印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还有清抄本(丁丙跋)等。集中的诗是按体裁类编的,但最后1篇为《述志赋》。卷末无附录。其集兵燹之余,篇什散落,存者仅什之一。明弘治间,其七世裔孙湘刻之。嘉靖初八世孙大器复编次重刻。观其诗,大多悲壮激烈,长歌慷慨之中,能发乎情,止乎礼义,身处末季,惓惓然想见太平,犹有诗人忠厚之遗。
清静经图注
混然子王道渊 纂图,水精子增注。清同治十一年余明善重刻本。
孙真人海上方
又名《海上方》、《海上于方》、《海上名方》。方书。托名唐孙思邈撰。一卷。约四千字。思邈有《备急千金要方》已著录。书中列治暑月伤热、伤寒咳嗽、鱼脐疮等百二十一病方,多为单、验方。包括临床各科病证,均编以七言歌诀。概述主症、用药,便于习诵。后附孙真人枕上记、孙真人养生铭两篇,系有关养生内容。隆庆六年(1572)秦王守中重刻。其版本不一,后附内容也不尽相同。其撰者据《郑堂读书记》、《书录解题》记载,当为宋人钱竽撰。有道光十八年(1838)孝友堂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生花梦
章回小说。题“古吴娥川主人编次”。十二回。叙明嘉靖间,温州秀才康梦庚, 路见不平,将恶少屠一门杀死。适逢山东观察 使贡鸣岐赴任,嘉其义,为之周旋得释,因爱其 才,将女许配与康,同至山东。但贡鸣岐之子从 中作梗,康不辞而别,至苏州得遇故参将女冯 小姐,一见倾心,订为婚姻。不久,冯家发生变 故,冯小姐男装出逃,化名马玉,误入山寨。盗 首沈定国,爱其才貌,将妹沈云珠许配与冯,冯 得知康、贡婚事,将贡小姐抢至山寨,并将得中 榜眼、回乡完婚的康梦庚也骗来,命贡与康在 山寨完婚。贡鸣岐奉旨讨寇,沈定国战死,马玉 率众归降,复女装与康完婚,康始知马玉即冯 小姐。本书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不同,反映社 会生活面较为广阔。写才子佳人婚姻的同时融 入了揭露科举弊端、公案、神怪、战事诸多情 节。今存本衙藏板本,序后署“时癸丑(1673)初 冬古吴青门逸史石仓氏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