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 六桥春

    六桥春

    《作者:冯玉奇冯玉奇著。三十回。1939年锦章书局出版。二册。《六桥春》中一位古道热肠的青年徐延龄邂逅聪明可人的少女谈桂香,对其遭遇心生怜悯,愿意助她重回学堂,同时两人的感情也日渐升温。不料中途却被破坏,徐延龄在误会之下怒走上海。桂香身负血仇,忍辱负重,终于手刃仇人。而延龄也深悔自己误会桂香,两人终成眷属。

  • 征·归·恨

    征·归·恨

    《作者:冯玉奇冯玉奇著,征,八章。后集为《归》。1948年5月上海大明书局出版。1948年10月再版。一册。归,八章。《征》之后集。1948年6月上海大明书局出版。1948年10月再版。一册。恨,八章。1948年8月上海大明书局出版。一册。征·归·恨三部小说的故事,从八一三战事爆发写起,到胜利后结束为止,其中情节形形色色,曲曲折折,写尽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读来令人动容。该小说故事情节生动,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 内科纲要验方类编

    内科纲要验方类编

    《作者:秦伯未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全书分为六淫病和杂病两大部分,六淫病部分论述了伤寒、温病、中风等8种外感病的证治;杂病部分阐述了类中风、虚劳、咳嗽等43种杂病的证治。阐述条理清楚,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选方独到,切合临床实际。

  • 道家养生学概要

    道家养生学概要

    《作者:萧天石又名《道家养生学》。5卷。萧天石编撰于1963年。台湾自由出版社印行,1983年版,收入道藏精华外集之一。该书共分五卷。卷一共十八章,内容有:道家学术旨要;道学源流概述;道藏与道藏精华简述;丹道派修真要旨;道家静坐养生要诀;简述静坐入门法要;仙学指微;谈丹品与丹法;炼丹诀要;九层炼丹法;丹法下手功夫;丹道派养生纲要直指;结丹诀要;玄宗指要;仙传玄机口诀;修真秘旨。卷二共十七章,内容为:丹道门各派要旨简述;文始派修真要旨;北派修真要旨;南派修真要旨;悟真篇提要;东派修真要旨,西派修真要旨;三丰派修真要旨;中派修真要旨;青城派修真要旨;伍柳派修真要旨;三峰派修真要旨;谈自然法派;谈无为法派;谈房中家与房中术,谈左道旁门之术,谈导引乘蹻存思服气之术。卷三共四十章,内容有:炼心诀要;静心诀要;养心诀要;止念诀要;息妄心诀要;守窍诀要;炼性诀要;养性诀要;谈精气神三宝;全真道养生诀要:炼精诀要;炼气诀要;炼神诀要;还虚诀要等等。卷四共十七章,内容为:谈逆字诀、忘字诀、损字诀、息字诀、静字诀、化字诀;谈日用养生工诀;谈养老诀要,行法诀要、立法诀要、坐法诀要、睡法诀要等等。卷五共十二章,内容包括:谈道家修为与人品;谈超凡脱俗;谈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谈看空一切、放下一切;谈行善立德法门;学道要语;修道法语;养生药言;玄门太极长生功等等。

  • 道海玄微

    道海玄微

    《作者:萧天石萧天石著。台湾自由出版社印行,1981年版。收入道藏精华外集之二。全书凡六卷,分开可作六书看。卷一“圣功神化道大乘集”,附图十七幅,内容有:静学与内圣心法概述;道家静坐十二心法;静坐养生的原理和诀法;道家性命双修长生法要;道家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千圣不传之长生睡功诀法;天玄子养生经验谈。卷二“先天道无极门长生丹法”,附图四十三幅,内容有:先天道窍谈;先天道玄旨;全真道长生活法天机;吕祖沁园春丹词秘解;道家三玄显密论;炼丹须识真火候;历代诸真口诀及胎息诀节辑;人类的长生不老术。卷三“道家养生药言辑要(道家养生秘旨)”,内容有:中老年人养生要诀;健康长寿与长生不老的基本问题。卷四“儒家圣脉及其内圣修养心法”,内容有:石屋金言四则;儒家圣功神化之道;王阳明究竟话头之辨;王船山别传之学——丹道与禅道。卷五“道海外集”,附图七,内容有:老子圣义阐微;老子新传——附司马迁老子本传;陈希夷新传及其道法(内附真传睡丹诀);道家白玉蟾真人其人其书;四川活罗汉光厚老禅师佚事(三昧真火秘功);刘止唐与四川刘门道;青城道人李八百长生妙道简述;历世真仙体道秘要;道教旨要概述;道家丹鼎派源流简表。卷六“敦煌秘籍道书真迹(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本)”。【图片参阅PDF版】

  • 春秋左传研究

    春秋左传研究

    《作者:童书业《春秋》学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今人童书业撰。二卷。此书为撰者长期以来先秦史考证成果的汇集,非仅限于《春秋》《左传》。分两部分,一是《春秋左传考证》,为全书的主要部分,包括四项内容:历史(古史传说、西周史、春秋史)、西周春秋制度文化、春秋地理、杂考;二是《春秋左传札记》及其续篇,包括上古至春秋的人物、史事、典制、经济、文化、地理等内容的杂考。全书涉及面甚广,有不少史学上的新论题。一事一考,自为条目,共二百三十五条,大体可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大多征引广博,言而有征,论点中肯;某些观点值得商榷,有的论证不够明晰细密。此书有助于人们具体真切地了解先秦史。

  • 燕剪春愁

    燕剪春愁

    《作者:冯玉奇冯玉奇著。1947年万象书屋出版。一册。本书是一部爱情小说,讲述了两段曲折离奇又有几分荒诞的爱情故事。杨逢春与韦燕士本是至交好友,又面目酷肖,在一次追捕革命党的逃亡中,韦杨二人分别为一对表姐妹所救,并与她们许下终身。此前逢春为帮燕士避难,曾冒燕士之名,不料忘记与救自己的小冬说明,因而引发之后一连串的错乱故事。小冬将真燕士抢回强迫其成亲,逢春本与燕士之妹燕琴有情,不料又被救下燕士却被抢走因而心生怨愤的夏霞缠住,一系列阴差阳错之后方才各归各位,各得其所。小说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命运时时牵挂人心,冲突迭起,引人入胜,堪称民国时期言情小说代表之作。

  • 蛰居散记

    蛰居散记

    《作者:郑振铎散文集。郑振铎著。1951年5月上海出版公司出版。收散文19篇,前有《自序》,后有“附录”《忆愈之》。此书出版时,又有《新序》一篇。八年抗战期间,作者蛰居于上海,胜利后,作者要将蛰居期间的所见所闻,用散记的形式写出来。在开始的《自序》中,说明自己在“劫后余生,痛定思痛”之时,撰写《蛰居散记》的目的,是“可以使将来的史家们仍有些参考”的。《自序》写于1945年8月20日,自此陆续撰写,大多发表在上海的《周报》上。这些文字,有怀念之作,如《悼胡咏骐先生》、《记刘张二先生的被刺》、《韬奋的最后》、《记几个遭难的朋友们》、《记吴瞿安先生》等; 也有蛰居生活的记实,如《最后一课》、《烧书记》、《“废纸”劫》、《售书记》等;还有当时生活的写照,如《暮影笼罩了一切》、《野有饿殍》、《鹈鹕与鱼》、《坠楼人》、《从“轧”米到“踏”米》等等。这本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上海沦陷时期光明与黑暗的搏斗,它歌颂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也使投降侵略者的民族败类毕现原形。这薄薄的一册散记,虽不能作为“千秋龟鉴”,却从某些侧面反映了现实,表现了作者的坚贞乐观的胸怀,表现了他那爱国深情。这一组散记,写于1945年8月至1946年7月,但却迟迟没有出版单行本。直到解放后的1951年,才由上海出版公司印行,被列为“文艺复兴丛书”之一种,并写了那篇《新序》。《忆愈之》作为“附录”,是因为关于胡愈之病故的误传,早已证明为“海外车坡”之谣了。

  • 校勘学

    校勘学

    《作者:钱玄校勘学是一门运用科学的方法订正书籍讹误同异的学问,是中国文献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勘学》是钱玄先生长期从事古籍整理和校勘学校学工作的结晶,系作者为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授课而编写的讲稿,后经充实改写。全书分字句校勘、篇章校勘、句读及标点校勘、补阙、校勘方法、校勘学简史及重要著作等六章,各章节均从分析实例入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校勘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的探讨,是整理古籍和研究校勘学的一部实用的参考书,也适宜作为高等院校文科开设校勘学课程的教材。

  •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作者:蒋礼鸿蒋礼鸿著。1985年出版,咬文嚼字通过《墨子》《韩非子》等典籍案例,解析字形讹误、通假字辨识等古汉语文字考释方法,涉及"饑/飢""鍾/鐘"等形近字辨析。收录薛渔思《河东记》校勘实例,纠正郑樵《通志·艺文略》对《河东记》的类别误判。

  • 目录学与工具书

    目录学与工具书

    《作者:蒋礼鸿蒋礼鸿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本书旨在为进修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在查阅资料和解决疑难方面提供帮助,写法上不同于工具书指南或工具书评介著作,不以系统介绍为任务,而是结合其治学的经验和甘苦,通过生动的实例,传授有关目录学和工具书的基础知识。全书分为序说、目录学和工具书三部分。工具书部分介绍了目录、表谱、地方志、丛书与类书、字书韵书词书、注疏笺注、索引等类型的常用工具书。本书可读性很强,是学习文史的入门书。

  • 国学大纲

    国学大纲

    《作者:汪震《国学大纲》是学者汪震和王正己合著的一部国学论著。《国学大纲》原为民国中学生经典国学教材,其中所含国学常识,条理清晰,不甚艰深,又不失偏颇。文经史哲,皆有涉及;总论分述,各有所长。全书共九章,首章概述国学概念与范畴,后八章分述经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文学等学科发展脉络。内容涵盖《诗》《书》《易》等儒家经典源流,二十四史编纂体系,以及先秦至明清哲学流派演变,兼顾文字学、算学等学科简史。全书采用总分结构,以浅白语言梳理国学多维体系,注重知识广度与框架清晰度的平衡。

  • 杨门忠烈传

    杨门忠烈传

    《作者:高阳北宋初年,宋太宗御驾亲征,欲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汉外结辽国,内恃名将杨业,苦苦抵抗。一番激战之后,辽军败退,北汉灭亡,杨业归降。宋太宗一鼓作气,远征被辽国侵占的燕云十六州。高梁河一役,宋军溃败,太宗仓皇南逃,亏得杨业救主。次年,辽国发兵攻雁门关。杨业奉命镇守,大破辽军。自此,辽军称杨业为“杨无敌”,见杨家军旗号或避或逃。兵精将猛,宋太宗又动了伐辽念想……

  • 内经知要浅解

    内经知要浅解

    《作者:秦伯未《内经》节注本。秦伯未(之济)撰。秦氏邃于《内经》,书名“浅解”,意在深入浅出,由博返约。颇得“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之旨。此编首先对《内经知要》各篇予以题解,使知要领。其语译信达而雅,词解准确有据。于“体会”、“应用”两项着力尤雄。或决千古之疑而独树异帜,或采先哲之善而补救其失。全书着重于对李念莪所著《内经知要》予以浅解,撷取前贤注论多所补正、阐发己见,颇便于读者学习、掌握《内经》之要。195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作者:秦伯未医案著作。不分卷。秦伯未编纂。刊于1928年。秦氏辑成《医案精华》一书后,嫌其为体例所拘,未能详备。爰择清代名医喻嘉言、魏玉璜、张石顽、徐灵胎辈医案以笔记体出之者,凡20家,编纂成书。名曰 《医话精华》,分类体例,前附小传一如前书,所收有未经刊行者。其保存文献,扶精择华,与前书允称双璧。现有上海书局1928年排印本。建国后重印。

  • 刘三秀

    刘三秀

    《作者:高阳刘三秀是清初的一个绝色寡妇;清朝人的笔记中有很多关于她的记载,说她在顺治入关后,被下江南的清兵掳去;豫亲王多铎一见到她就被她的美貌征服,当时正赶上多铎的福晋刚刚去世,因此就娶了刘三秀做嫡福晋。多铎原本无子,娶了刘三秀后,连生了两个儿子。 关于刘三秀的故事,可以在墅西野叟的《过墟志》中找到记载;清史权威专家孟森认为,《刘三秀》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说。 可是,刘三秀所嫁的究竟是豫亲王多铎?还是另一个下江南的端重亲王博洛?只凭《过墟志》的记载根本不够。而且在清朝人的笔记中,大多记录着刘三秀嫁的是豫亲王多铎,那为什么在高阳的笔下却不是这么回事?你能在这本历史小说里找到答案。

  • 石破天惊

    石破天惊

    《作者:高阳孙中山乃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堪称中国开天辟地第一人。革命初期,孙中山发动革命,因清政府追捕而流亡日本,辗转伦敦、误八大使馆后被困,险遭不幸,后为革命党人所救。革命期间,孙中山辗转多国,宣扬革命,几经磨难,虎口脱险,完成了三民主义体系的构建、中华民国的建立,并就任临时大总统。一生的坎坷经历,革命生涯的曲折离奇,孙中山革命生涯精彩再现,为世人留下千古赞叹。

  • 徐老虎与白寡妇

    徐老虎与白寡妇

    《作者:高阳作品以清末扬州私盐治理为背景,描绘盐枭势力与官府的权力博弈。 小说围绕私盐首领白寡妇及其情人徐老虎的抉择展开。二人为保全帮众主动投案,白寡妇设计支开徐老虎独自赴狱,最终死于牢中;徐老虎隐忍追剿叛徒复仇,展现江湖情义与权力倾轧的交织。全书通过官商冲突与帮派纠葛,再现清末江南社会生态,延续作者擅长的历史考据与白描笔法,以简练叙事勾勒复杂人性与时代风貌。

  •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

    《作者: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李达著。1935年北平法商学院首次印行,1937年5月上海笔耕书店出版。1981年2月,被收入《李达文集》第2卷,由人民出版社再版发行。全书40余万字,共分5篇,其标题分别是:唯物辩证法、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的经济构造、社会的政治建筑、社会的意识形态。以教科书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完整深刻的阐述。强调唯物辩证法是社会学的唯一的科学方法,只有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社会历史现象,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因此,李达在书中用了近半的篇幅,系统阐述唯物辩证法原理。首先从人类认识史入手,指出唯物辩证法不是个别天才头脑的产物,而是人类认识史的综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接着,全面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最后,还考察了辩证法与认识论、逻辑学的同一性。其中,特别是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作了深入的阐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指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概括出认识过程的总公式,“实践→直接的具体→抽象的思维→媒介的具体→实践→这是采取圆形运动而发展的。”认识发展的这一辩证过程也就是由相对真理发展到绝对真理的过程。本书还注意历史唯物论问题,并对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关系、历史唯物论的对象、社会发展规律等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说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赞扬李达是“真正的人”。

  • 清史大纲

    清史大纲

    《作者:萧一山萧一山清史研究代表作,于1944年撰成,主要表达了他的“民族革命”观点,因此,这方面的内容占据了全书的一半以上。全书共分为十章四十节,其中第五、七、八、九、十章为关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清政府受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边疆危机、中日关系及甲午战争、列强瓜分中国,以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史事叙述,贯穿了国人自强御侮的“民族革命”主旨。第六章叙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并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其对辛亥革命有“先机之启示”。前四章则简略记述从后金汗国至鸦片战争间二百余年的历史。全书言简意赅,引证精当,充满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经世”目的,可谓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

猜你喜欢的书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儿童教育心理学》基于个体心理学这个理论依据,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儿童教育心理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自我与本我

古典精神分析学基本著作。弗洛伊德著。最初发表于1923年。后编入《弗洛伊德全集》(12卷本)第6卷,1924—1934年在维也纳出版。本书有前言和5章,3万余字。1—5章题目依次为:“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自我和本我”、“自我和超我”、“两类本能”、“自我的从属关系”。书中系统地论述了“三部人格结构”理论和“两类本能”学说。书中把人格或心理区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它是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的,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它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始终力图获得满足。“自我是本我在外部世界的直接影响下通过知觉一意识的作用发生变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性和常识,接受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因此它根据现实原则行事。其大部分精力用以控制和压抑来自本我的非理性冲动。它主张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它通过迂回的途径来满足这种要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它是儿童通过自我作用将双亲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内化的产物。它以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人格的动力学就在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交互作用。书中还认为,储存在本我中的能量就是生和死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即性本能或爱的本能,包括自我保存和种的保存诸种本能。死的本能表现为破坏、毁灭、侵犯等冲动,其任务是“把机体的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的状态”。这两种本能也是自我和超我能量的泉源。本书提出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前期人格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他的理论进入成熟阶段。国际学术界人士认为,本书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的描述不仅是“新颖的”,而且是“革命性的”。至少从使用的术语看,其后发表的所有精神分析著作无一不带有它的烙印。

在路上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该流派的“圣经”,发表于1957年。作者将一卷白纸塞入打字机,不加思索地进行自发性创作。创作前,凯鲁亚克以吸大麻来刺激并培养一种超越真实生活的独特感受。他也曾为了同一目的,浪迹天涯,放荡形骸,此作即他的经历的真实反映和记录。作品以自然主义的笔触,描写几个“垮掉”分子周游全国的生活经历,除了精心描绘主人公萨尔·帕拉戴斯的形象之外,还采用“人像陈列式”结构,刻画了一群“垮掉”分子的形象,如狄恩·邦克尔等。这群近乎狂癫的“垮掉”分子,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流浪,大量吸毒、群居杂交、通宵饮酒、寻欢作乐、追求刺激等等,不一而足。作品表现出对“美国天堂”的失望、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不满、对传统道德的鄙视。作品也宣扬了“看透一切”的人生哲学、人生如梦的虚无主义思想,和空虚堕落的颓废情绪,是战后美国青年精神世界和病态心理的真实写照,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美国社会的腐朽。作为“路上派”小说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小说的结构形式和艺术表现上,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垮掉的一代”作家的艺术追求和风格。小说情节较松散,兴之所至,信手成章。作品质量粗糙,格调低下,只是作为反抗传统道德、不满美国现实、厌恶资本主义文明的美国青年的心声,小说才获得了一定认识价值和思想意义。

百川书志

私人藏书目录。二十卷。明高儒撰。成书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字子醇,号百川子。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明弘治嘉靖间。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父亲高荣,字邦庆,家多藏书。高儒的武艺老师是折桂,字天香,别号月蜜,乃文武全才。高儒在父亲、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虽跻身戎伍,却颇好读书,并锐意访求图书。或抄之于士大夫,或购之于市肆。经辛勤搜求,图书大增,连床插架,难于检阅,故十分重视整理和编目,认为“书无目,犹兵无统驭,政无教令,聚散无稽矣。”遂启家中先世之藏,发自己数年之积,开始编纂《百川书志》。经过六年努力,三易其稿,此书乃成。本书共著录图书二千多种,近万卷,分经史子集四志九十三类:经志十六类:易、书、诗、礼、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经总、仪注、小学、道学、乐、蒙求。史志二十一类:正史、编年、起居注、杂史、史钞、故事、御记、史评、传记、职官、地理、法令、时令、目录、姓谱、史咏、谱牒、文史、野史、外史、小史。子志三十类: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兵家、小说家、德行家、崇正家、政教家、隐家、格物家、翰墨家、农家、医家、卫生术、房中术、卜筮家、历数家、五行家、阴阳家、占梦术、刑法家、神仙家、佛家、杂艺术、子钞、类书。集志二十六类:秦汉六朝文、唐文、宋文、元文、圣朝御制文、睿制文、名臣文、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诗、元诗、圣朝御诗集、睿制诗集、名臣诗集、诏制、奏议、启制、对偶、歌词、词曲、文史、总集、别集、唱和、纪迹、杂集。本书体例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四志没有大序,但各类所著录图书之下均有小序即简明解题,或记撰人小传,或详篇数,或详该书艺术、使用价值,或撰校勘得失、内容介绍,或记著述起止时间,从不同角度予以题解,言简意赅,使用甚为方便。

广嗣纪要

又名《万氏家传广嗣纪要》。十六卷(又有五卷本,前四卷与十六卷本同,末一卷为《小儿全书》。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论述有关广嗣、妊娠及婴儿疾病的病因、证候及治疗方药,并附幼科医案18例。书中还归纳了影响生育的男女生殖器畸形、损伤“五不男”、“五不女”等10种病证内容。

大中国史

《大中国史》是我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通史著作,上起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以时间顺序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为纬,详细记叙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制度沿革、疆域变迁、风俗更易、学术源流等诸多问题,将中国历史抽丝剥茧般层层拨开,向大家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长画卷。《大中国史》观点权威,体例严谨,考证精详,实为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此外,作者不时发一家之言,打破大家固有的历史印象,如讲述汉武帝为穷兵黩武的帝王,王莽为值得景仰的改革家,岳飞为骄横跋扈的地方军阀等等,常令读者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推荐作家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李达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