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

- 姓名:梁思成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日本
- 出生日期:1901年4月20日
- 逝世日期:1972年1月9日
- 民族族群: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著名建筑学家,古建筑专家,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广东省新会县人。1915~1923年于北京清华学校学习。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于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31年。1931~1946年还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72年。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委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梁思成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古建筑专家,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大量的调查研究。他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其学术著作主要有:
古建筑调查报告18篇,其中解放前在营造学社汇刊上发表的有《蓟县独乐寺山门考》、《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土殿》、《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赵县大石桥》、《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解放后发表的有《广西容县真武阁的“杠杆结构”》(《建筑学报》,1962年7月)等。
关于古建筑的专著和教材,有《清式营造则例》(商务印书馆出版,1934年)、《宋营造法式》(建工出版社出版)、《中国建筑史》(教育出版社油印版,1953年)、《中国艺术史雕塑篇》(正在整理准备出版)。
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建筑史、建筑理论、建筑艺术、科普文章及其它杂感短文等约90余篇,其中重要的有:《古建筑序论》(《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3月)、《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10月)、《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学报》,1954年第1期)、《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建筑学报》,1954年第1期)、《北京一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新观察》,1951年,2卷7、8期)、《祖国的建筑》(1954年)、《从“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谈到“传统与革新”》(《建筑学报》,1959年9月)、《曲阜孔庙》(《旅行家》)、《中国的佛教建筑》(《清华大学学报》、《建筑学报》,1961年7月)、《日本唐招提寺与中国唐代建筑》(《鉴真纪念集》,1961年)、《人民首都的市政建设》(1952年)及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建筑和建筑的艺术》、《拙匠随笔》(一)至(五)等。
此外,还有若干篇用英文介绍中国建筑的文章。其中《中国建筑与艺术》曾在美国百科全书上发表过。
梁思成教授还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
梁思成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作,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美国1972年出版的名人录上曾介绍过他的成就。他的著作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梁思成文集》正在整理中,不久即可问世。
梁思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
没有一个艺术家平日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是艺术家的,艺术家创造的重要的一切,恒久的一切,总是只在罕有的充满灵感的时刻完成的。我们视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家的历史亦复如此,她绝不是不息的创造者。在这歌德敬畏地称之为“上帝神秘的作坊”的历史里,平淡无奇、无足轻重之事多如牛毛。这里,玄妙莫测、令人难忘的时刻至为罕见,此种情形,在艺术上、生活上也是随处皆然。她往往仅仅作为编年史家,漠然而不懈地罗列一个个事实,一环又一环地套上那纵贯数千年的巨大链条。因为绷紧链条也要有准备的时间,真正的事件均有待于发展。
嘉定镇江志
南宋地方志。宁宗嘉定六年(1213),知镇江府事史弥坚修,卢宪撰。原书30卷,今存22卷。镇江府治今江苏镇江。卷首为《郡县表》。分卷叙地理、风俗、攻守形势、田土、赋税、宫室、僧寺、道观、学校、古迹、公廨、刺守、宰贰、人物、祥异、杂录等内容。该志成书之后,其后历代目录书都较少著录该志。《嘉定镇江志》原本三十卷,现仅存二十二卷,附卷首一卷。
前夕
现代长篇小说。靳以著。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9月初版。全书分为4部。这是一部8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后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没落大家庭中20多个成员不同的经历遭遇,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生活。作者在《序》中说:“在这一个长篇里我企图描写的并不只是琐细的家事,男女的私情,和在日趋没落的一个大城市的家庭中一些哀感。我希望我的笔是一个放大镜,先把那些腐烂处直接地呈现出来,或是间接地衬托出来。”作品着重描写了女青年黄静玲终于走出旧家庭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成长起来的经历。她的父亲黄伶之思想偏于保守,但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保持了民族气节。他们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积极力量。作品也刻画了众多的时代落伍者,较有意义的是在唯心论哲学严重影响下的个人主义者静纯,游戏人间的享乐主义者静珠。虽然作品缺少经过精心构思而提炼的典型情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欠深刻,在表现抗战前夕社会各阶级的变化和动态上也显得较散漫,但作品表现了一部分旧中国知识分子走上新生道路的矛盾和心态。
芳兰轩集
诗别集。一作《徐照集》、《芳兰轩诗集》。宋徐照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二○著录,凡三卷。据《水心集》卷八《徐师垕广行家集定价三百》诗,照集有家刻单行本,此本或即《直斋》著录之本。宋时尚有《永嘉四灵诗》丛刻本,收照及徐玑、赵师秀、翁卷之诗。其本,明末钱谦益藏于绛霎楼,楼遭火,仅存前半部,后归汲古阁毛氏,已佚。其后以钞本流传。本集幸在残存的前半部中,凡甲、乙、丙三卷,总诗二百五十六篇。本集尚有另一流传系统。明潘是仁刻《宋元名家诗集》,收本集,凡诗一百零五首。顾修据潘本收入《南宋群贤小集》,又自《瀛奎律髓》等书补诗十二首,乐清郑氏本因之。1915年,冒广生《永嘉诗祠堂丛刻》本据《东瓯诗存》增诗一首,上海医学书局丁氏聚珍本因之。1928年,永嘉黄群校勘本集,收入敬乡楼丛书铅印本中。其本以影钞《永嘉四灵诗》为底本,卷末自顾氏本补《莫愁曲》、《三峡吟》、《李夫人》三首,共诗二百五十九首,照诗皆备于是。常见者有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之《永嘉四录诗集》本。
一个女人的自传
本书是杨步伟前半生的回忆录,记录了一位新时代的新女性在激荡变革的年代,勇于追求自由、知识、事业的经历。杨步伟出身南京望族,自幼性格果敢,勇于任事。她敢于反抗俗世成见,顶住压力辞退婚约,追求婚姻自由;二十岁左右担任女子学校的校长,有原则,有担当,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后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医,留学归来后,她在北京开设医院,正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遇到年轻有为的学者赵元任,也由此开启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念佛超脱轮迴捷径经,一卷,即淨业日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