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
暖谷生春
冯玉奇著。1949年上海文立书局出版。一册。描绘了秋兰和白萍这对亲密无间的好姐妹的故事。一次外出游玩时,她们邂逅了男主人公乐明,而乐明恰好是秋兰父亲的学生。乐明被朴素纯真的秋兰深深吸引,情愫悄然滋生。然而,白萍也在不经意间对乐明动了心,一段复杂纠结的情感纠葛就此展开。历经生活的种种波折与考验,最终乐明与秋兰携手相伴,白萍则和乐明的弟弟乐天走到了一起。作品不仅以哀婉动人的笔触书写了爱情故事,还巧妙地透过人物的经历与感悟,映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时代风云变幻,更借主人公之口,发出青年应为国家人民谋福祉、反抗列强与军阀欺凌的激昂呼声,具有相当积极的思想意义 。
-
西南联大日记
《作者:郑天挺》全书收录郑天挺1938年1月至1946年7月的西南联大时期日记,缺1941年5-12月等部分时段,记录内容涵盖联大建校至停办的全过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正式建校,1946年7月31日停办,在抗日战争时期教学、研究不辍,保存了重要的学术资源,培养了大批未来的学术骨干。对这一过程,郑天挺先生参与始终,始以教授膺聘,自1940年起担任总务长,主持教务、校务等工作。此期间郑先生坚持记日记习惯,其日记起1938年1月1日,讫1946年7月14日,中阙1941年5月至12月、1943年3月22日至4月10日、1945年11月4日至12月31日。其起讫时间,几与西南联合大学相始终。其中1941年5月至12月是记了不慎遗失了,其馀缺失的是未曾记的。
-
浦江清文录
《作者:浦江清》古代文学研究论文集。浦江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0月出版。该书辑录作者生前发表的11篇论文。大致以类相从,共分5组。第一组两篇,均为考证史实之作。《八仙考》是作者最早的一篇论文,对每一位神仙的传说来历,八仙的会合,以及八仙传说与神仙画、神仙戏的关系,均作了详细考证。《花蕊夫人宫词考证》一篇对世传为五代后蜀主孟昶之妃花蕊夫人所作的《花蕊夫人宫词》进行了辨误。历史上共有两位花蕊夫人,一为五代前蜀主王建之妃,姓徐,称小徐妃,又号花蕊夫人;一为后蜀主孟昶之妃,四川青城人,亦号花蕊夫人。作者根据传世的《花蕊夫人宫词》内证考定宫词作者并非后蜀孟昶妃,而是前蜀王建的小徐妃,即后主王衍的生母。宫词内容多为前蜀宣华宫中的景物和游乐故事。篇末附宫词校定本和诸本次第表。 第二组《词曲探源》、《词的讲解》、《评王著〈元词斠律〉》等篇是讲解词曲之作。《词的讲解》一文对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和温庭筠的14首《菩萨蛮》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笺释和评论,并借此阐述了词的体制、声律的源流演变。《评王著〈元词斠律〉》就曲律学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与王玉章《元词斠律》不同的意见。作者认为,王氏在分正衬等问题上过于拘泥,以至得出一些难以令人信服的结论,并举出许多例子来证明王说之不可尽从。 第三组《论小说》和《谈〈京本通俗小说〉》是两篇探讨古代小说的论文。前者说明“小说”在古代有广狭不同的几种意义,并与西洋的小说概念作了比较。后者援引史书和宋人笔记证明《冯玉梅团圆》、《菩萨蛮》等话本提到的一些历史人物非后人所能臆造,从而证明这些小说确为南宋流传下来的话本。 第四组《逍遥游之话》和《评江著〈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是两篇有关古代宗教、法术和方士思想的论文。第五组是《屈原》和《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前者综论屈原的生平和思想,后者联系屈原生卒年月的推算,探讨了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岁星纪年问题。编校者吕淑湘在本书序言中评论该书时说:“考据论断都有精到之处,可供治文学史者参考。”
-
秋水红蕉
冯玉奇著。十二章。1940年4月上海上海春明书店出版。二册。《秋水红蕉》围绕青年春冰与富家女春水、舞女红蕉的三角情感纠葛展开,体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主题。
-
从金瓶梅到清明上河图
《作者:吴晗》长久以来,历史在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印象,是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是烛照万里的规律概括,是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这样高的历史视角在学术与大众之间设下了一道高大的藩篱。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从一系列罕见的典籍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人们曾经对《金瓶梅》的误读与曲解、《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的历史联系、西王母故事的衍变过程、《山海经》中的古代故事及其系统、明朝胡惟庸党案之真相、咸丰时代王茂荫的币制改革以及建州史中被篡改、伪造和歪曲的李满住…… 历史学家吴晗通过精准解读、严密推理,将这些生动的历史故事转述给大众,让我们在历史中享受推理的乐趣!
-
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
《作者:丘东平》短篇小说,丘东平作于1938年,这篇小说中的连长林青史,是国民党军队的下级军官,抗战的烽火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长期的军队生活又养成了他的“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信念。小说描写了一次激烈的战斗,他带领的一连人陷入日军包围圈,与营部失去联系,但是他们顽强抵抗,终于以巨大的伤亡,换来了胜利,但是这支没有被敌人打垮的连队,却被另一支国民党军队以“来历不明”为由缴了械。林青史一个人跑回营部请求援助,等待他的却是违抗“不抵抗”军令而处死。抵抗有罪,忠而获咎,小说愤怒地抨击了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林青史这个旧军队下级军官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写出了他思想上的矛盾和性格的复杂性。他有爱国理想,不畏强暴,敢于战斗,但是他又看不清旧军队的实质,看不到不抵抗主义的危害,有着旧式军人的盲目服从的愚忠。他并非不知道违抗不抵抗的命令要受军法处置,但是他抱着“成全自己底人格”的宗旨,甘愿领受死刑的处决,因而这个性格中包含着浓厚的悲剧因素。作者曾亲身参加过上海“八·一三”战争,对实际战斗有较深切的感受,因而这篇小说对英勇歼敌的壮烈场面,直插敌阵的曲折遭遇,都写得生动逼真,有着时代的悲壮色调。
-
红花地之守御
《作者:丘东平》 现代短篇小说集。丘东平著。 上海一船书社1940年9月初版。内收《多嘴的赛娥》、《一个孩子的教养》、《红花地之守御》、《通讯员》、《中校副官》、《骡子》、《慈善家》、《朋友之间》、《白马的骑者》、《长夏城之夜》等短篇小说10篇。本集所收的小说都是作者初期或前期的作品。其中《多嘴的赛娥》、《一个孩子的教养》、《红花地之守御》和《通讯员》4篇,是一组最早反映苏区斗争题材的短篇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多嘴的赛娥》描绘了一个饱受生活折磨的童养媳赛娥,在一次为红军传递情报时不幸被捕。但这位被人误解为“多嘴”的农村妇女,为了保守机密,至死仍“坚决地紧闭着嘴”。《红花地之守御》抒写红军战士在一次保卫根据地的战斗中,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通讯员》是作者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作品描写勇敢机智的通讯员林吉,在一次护送战友去梅冷城的途中,因战友的闪失而失利。战友牺牲后,尽管负责人多次加以安慰,但具有责任感的林吉心里“好象起了不可排解的苦痛”,终于由内疚而自责,最后开枪自尽。小说发表后,引起了左翼文艺界的广泛关注。鲁迅和茅盾曾于1934年将它选入《草鞋脚》一书,向国外读者推荐,并在附录《简介》中指出,“在所有现代中国描写‘苏区’生活的小说中,这篇是直接得来的题材,而且写得很好”。
-
唐代佛教
《作者:范文澜》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分为引言、佛教各宗派、禅宗三部分。系从作者所编《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中抽出有关唐朝佛教的章节整理而成。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范文澜先生对中国唐代佛教的看法。范文澜对佛教是持批判态度的,总的看法是,“佛教在唐朝是社会的大祸害”。尽管“它在文化领域内曾作出不少成绩”,“艺术方面有许多值得保护的不朽作品”。但是“佛教利用艺术作贩毒广告,艺术性愈大,流毒也愈大”。他举出了佛教“显而易见的大祸害”有三条:“第一,寺庙林立,宣扬迷信”;“第二,多立宗派,广收徒众”;“第三,麻痹农民,阻碍起义”。他认为“特别是第三条,尤其有辞而辟之的必要”。 本书观点独到,论证清晰,有理有据,启人深思。重点论述了唐代佛教的剥削本质,作者认为,佛教在唐朝是社会的大祸害。
猜你喜欢的书
火星公主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1866年,南方军队骑兵大尉卡特从阿里台那一洞窟中突然飞到了火星。这时的火星,其科学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地球。但是,在火星上,有身材高大而丑陋的四臂绿色人支配的萨克族,也有爱好和平,与地球人十分相象的漂亮赤色人所支配的赫列姆王国等,总之,当时呈现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卡特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行侠仗义,同绝色佳人苏莉丝公主结下姻缘。他在那里度过了十年和平的岁月。但是,为了要从一次突发的事件中拯救火星,卡恃冒着巨大危险亲赴事故现场……
春卿遗稿
宋代诗文别集。蒋堂撰。宋代胡宿《文恭集》卷29所载蒋堂神道碑称“有文集二十卷”,《宋史·蒋堂传》亦称“有吴门集二十卷”。但原集久佚不传。明代天启年间,其20世孙蒋鐄辑其佚作,编为《春卿遗稿》1卷,凡赋1篇、诗39篇、记1篇,卷末附《宋史》本传。《遗稿》之文不及原集十分之一。胡宿撰蒋堂神道碑称:“公有高情,富清藻,多所缀述,尤邃于诗,其间所得,往往清绝。善作尺牍,思致简诣,时人得之藏为名笔。及退居林下,神机日旺,虽饮食寝处未尝忘诗,亦天性然。”《宋史》本传亦称其“好学工文辞,延誉晚进,至老不倦,尤嗜作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虽兴象不深,而平正通达,无雕镂纤琐之习”。如《守会稽日修永和故事作》:“一派西园曲水声,水边终日会冠缨。几年诗笔无停缀,不似当年有罚觥。”
残水浒
《残水浒》是《水浒传》续书之一种,接七十回卢俊义惊梦起,全书共十六回,为中国近代学者、小说家程善之(1880—1942)所著,1933年《新江苏日报》刊行,199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再版,收入“水浒系列小说集成”系列,与《水浒外传》、《水浒中传》结为一册;《残水浒》小说内容结构完善,与《水浒传》前七十回遥相呼应,其结局又应对正史中宋江等三十六人为张叔夜所擒的记载。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全称《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凡六卷八十回。题“五岳山人周游仰止集”、 “靖竹居士王黉子承释”。封面镌“钟伯敬先生原评”、 “古吴麟瑞堂藏板”。有图二十四叶四十八幅。首王黉序,署“崇祯岁在旃蒙大渊献(乙亥)春王正月人日靖竹居士王黉子承父书于柳浪轩”。小说从“盘古氏开天辟地”按史叙至“周武王吊民伐罪”。作者颇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开头竟先抬出释迦牟尼云: “西方世尊释迦牟尼佛大放光明,照见天下万国一大部洲,洪濛久闭而不得升降,天昏地暗,神惨鬼愁,犹人居水火之中,奔溺之状,深为可怜”,乃派座下的一位名毗多崩娑那的菩萨转世,左手执凿,右手持斧,以开天辟地,位置日月。此即为盘古氏。盘古功完行满,即返西天。盘古之后,又有天皇、地皇、人皇“三皇”及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五帝”等继续出世以统治天下,以后则叙尧、舜及夏、殷二代,最后,周武王商郊一战,大败殷兵,纣王不得不于鹿台投火自焚, “太公传令,将淫妇妲己、奸臣费仲碎尸万段,百姓鼓舞大悦,天下一统尽属于周”。本书所叙故事大抵本于史书,汇集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杂以迷信之说。文字比较枯燥,叙述甚为拘束。篇幅虽比同一题材的《盘古至唐虞传》增加不少,但也未能创造出生动形像。
曲论
明·徐复祚撰。一卷。一名 《三家村曲谈》。复祚 (1560—1630),原名笃儒,字阳初、讷川,号谟竹、三家村老等。常熟(今属江苏) 人。徐氏有笔记《三家村老委谈》三十六卷。此书即后人从中辑出有关论曲之语、编次而成。其论曲推崇沈璟,但也有自己的主见。强调作曲应发扬元曲的本色当行,以便于舞台演出,而反对雕章琢句,专在词藻的华丽上用功夫。故赞成何元朗对《瑟琶记》的批评意见,而批判王世贞对这一意见的非议,在评论《西厢记》时说:“《西厢》之妙,正在于 《草堂》一梦,似假疑真,情尽而意无穷,何必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后乃愉快也?”对于当时戏曲创作上才子佳人题材程式化的创作作风,不无积极的针砭意义。有《古学汇刊》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
4卷,宋正觉说,净启重编。卷一,上堂晚参示众。卷二,举古。卷三,颂古。卷四,机缘塔铭铭偈记。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