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 暖谷生春

    暖谷生春

        冯玉奇著。1949年上海文立书局出版。一册。描绘了秋兰和白萍这对亲密无间的好姐妹的故事。一次外出游玩时,她们邂逅了男主人公乐明,而乐明恰好是秋兰父亲的学生。乐明被朴素纯真的秋兰深深吸引,情愫悄然滋生。然而,白萍也在不经意间对乐明动了心,一段复杂纠结的情感纠葛就此展开。历经生活的种种波折与考验,最终乐明与秋兰携手相伴,白萍则和乐明的弟弟乐天走到了一起。作品不仅以哀婉动人的笔触书写了爱情故事,还巧妙地透过人物的经历与感悟,映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时代风云变幻,更借主人公之口,发出青年应为国家人民谋福祉、反抗列强与军阀欺凌的激昂呼声,具有相当积极的思想意义 。

  • 西南联大日记

    西南联大日记

    《作者:郑天挺全书收录郑天挺1938年1月至1946年7月的西南联大时期日记,缺1941年5-12月等部分时段,记录内容涵盖联大建校至停办的全过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正式建校,1946年7月31日停办,在抗日战争时期教学、研究不辍,保存了重要的学术资源,培养了大批未来的学术骨干。对这一过程,郑天挺先生参与始终,始以教授膺聘,自1940年起担任总务长,主持教务、校务等工作。此期间郑先生坚持记日记习惯,其日记起1938年1月1日,讫1946年7月14日,中阙1941年5月至12月、1943年3月22日至4月10日、1945年11月4日至12月31日。其起讫时间,几与西南联合大学相始终。其中1941年5月至12月是记了不慎遗失了,其馀缺失的是未曾记的。

  • 敦煌学概论

    敦煌学概论

    《作者:姜亮夫姜亮夫著。1985年10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是作者的讲演录。共六讲,主要是分类介绍敦煌写本与敦煌艺术品的内容,并概说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以及敦煌写本的研究方法。全书以六讲为核心框架,涵盖敦煌学的文化价值、敦煌文献与艺术品的分类解析及研究方法,并附《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节录。通过个人赴巴黎抄录敦煌写卷的经历,结合经卷版本对比(如《道德经》河上公注本与王弼注本)、卷子纸张工艺分析等实例,系统阐述敦煌文献的物质特征与历史意义,同时梳理写卷研究的学术路径。语言平实精炼,兼具学术深度与普及性。

  • 姑嫂情深

    姑嫂情深

    《作者:冯玉奇冯玉奇著。1948年上海大明书局出版。1949年1月上海文粹书局出版。故事起始于一位女子与恋人无奈分别,此后两人各自步入不同的婚姻轨迹。命运弄人,他们在繁华喧嚣的上海滩意外重逢,令人惊愕的是,昔日恋人的妻子竟恰恰是女子的小姑子。这一惊人的发现,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层层涟漪,拉开了主人公充满心酸与传奇色彩经历的大幕。书中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冲突,以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在爱情、婚姻与伦理道德之间艰难挣扎的模样,为读者呈现出一幅鲜活的民国社会生活画卷。

  • 浦江清文录

    浦江清文录

    《作者:浦江清古代文学研究论文集。浦江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0月出版。该书辑录作者生前发表的11篇论文。大致以类相从,共分5组。第一组两篇,均为考证史实之作。《八仙考》是作者最早的一篇论文,对每一位神仙的传说来历,八仙的会合,以及八仙传说与神仙画、神仙戏的关系,均作了详细考证。《花蕊夫人宫词考证》一篇对世传为五代后蜀主孟昶之妃花蕊夫人所作的《花蕊夫人宫词》进行了辨误。历史上共有两位花蕊夫人,一为五代前蜀主王建之妃,姓徐,称小徐妃,又号花蕊夫人;一为后蜀主孟昶之妃,四川青城人,亦号花蕊夫人。作者根据传世的《花蕊夫人宫词》内证考定宫词作者并非后蜀孟昶妃,而是前蜀王建的小徐妃,即后主王衍的生母。宫词内容多为前蜀宣华宫中的景物和游乐故事。篇末附宫词校定本和诸本次第表。 第二组《词曲探源》、《词的讲解》、《评王著〈元词斠律〉》等篇是讲解词曲之作。《词的讲解》一文对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和温庭筠的14首《菩萨蛮》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笺释和评论,并借此阐述了词的体制、声律的源流演变。《评王著〈元词斠律〉》就曲律学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与王玉章《元词斠律》不同的意见。作者认为,王氏在分正衬等问题上过于拘泥,以至得出一些难以令人信服的结论,并举出许多例子来证明王说之不可尽从。 第三组《论小说》和《谈〈京本通俗小说〉》是两篇探讨古代小说的论文。前者说明“小说”在古代有广狭不同的几种意义,并与西洋的小说概念作了比较。后者援引史书和宋人笔记证明《冯玉梅团圆》、《菩萨蛮》等话本提到的一些历史人物非后人所能臆造,从而证明这些小说确为南宋流传下来的话本。 第四组《逍遥游之话》和《评江著〈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是两篇有关古代宗教、法术和方士思想的论文。第五组是《屈原》和《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前者综论屈原的生平和思想,后者联系屈原生卒年月的推算,探讨了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岁星纪年问题。编校者吕淑湘在本书序言中评论该书时说:“考据论断都有精到之处,可供治文学史者参考。”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作者:李劼人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

  • 晏子春秋校注

    晏子春秋校注

    《作者:张纯一张纯一校注,该书以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汇编《晏子春秋》为基础,综合元刻本与清代孙星衍、卢文弨等学者校勘成果整理而成。全书分为八卷,收录《谏上》《谏下》等篇章,系统呈现晏子劝谏齐景公治国、恤民及克己修德的事迹。校注以文字训诂为核心,吸收银雀山竹简等新出文献,逐字审校并疏通文义,兼顾思想阐释与版本考订。附录含校注者张纯一生平简介,详细记载其近代诸子学与佛学研究经历,为该书奠定学术基础。该书延续中华书局古籍整理传统,被纳入《新编诸子集成》体系,成为研究先秦政治思想的重要参考。

  • 秋水红蕉

    秋水红蕉

        冯玉奇著。十二章。1940年4月上海上海春明书店出版。二册。《秋水红蕉》围绕青年春冰与富家女春水、舞女红蕉的三角情感纠葛展开,体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主题。

  • 从金瓶梅到清明上河图

    从金瓶梅到清明上河图

    《作者:吴晗长久以来,历史在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印象,是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是烛照万里的规律概括,是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这样高的历史视角在学术与大众之间设下了一道高大的藩篱。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从一系列罕见的典籍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人们曾经对《金瓶梅》的误读与曲解、《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的历史联系、西王母故事的衍变过程、《山海经》中的古代故事及其系统、明朝胡惟庸党案之真相、咸丰时代王茂荫的币制改革以及建州史中被篡改、伪造和歪曲的李满住…… 历史学家吴晗通过精准解读、严密推理,将这些生动的历史故事转述给大众,让我们在历史中享受推理的乐趣!

  • 春残梦断

    春残梦断

    《作者:冯玉奇冯玉奇著。与邵钧轩合作。八章。1946年6月上海武林书店新二版。一册,《春残梦断》通过少爷仲明与丫头小玉的爱情悲剧展现社会现实。

  • 河间医话

    河间医话

    《作者:章来峰章来峰著。成书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记六淫外感诸病,下卷记杂病诸证。浙江温州章氏医门章来峰、章肖峰、章祖峰祖孙是三代名医。《河间医话》中“话”的部分是来峰公生平治学临证的结晶,也是整部《河间医话》的精华。书中“论”的部分是章肖峰先生对“话”的发挥与提炼,书中“按”的部分是章圣武先生对“话”的感悟与阐释。《河间医话》展现温州章氏医门三代名医理论与临床紧密联系,理法与方药丝丝入扣的学术核心,也是中医传承的成功典范。

  • 柏庄诗草

    柏庄诗草

    《作者:丘逢甲诗别集。近代丘逢甲著。不分卷。凡正编与外编二部分,正编收诗二百五十首,外编收诗三十二首。此集为丘氏早期诗作,均系光绪十八年(1892)家居柏庄时所作。柏庄在台中府台湾县顶八庄大埔厝,诗人辞官归里后所葺。该集为作者早期之作,作者生前以为其手稿已毁于甲午中日战争。其家属也长期未曾见之。直至1980年才在台湾发现。“由丘氏后人重金购得,辗转寄回大陆,经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审定,首次公开发行”。实则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刊《岭云海日楼诗钞》,已将《柏庄诗草》作为附录之一收入该书。

  • 在洪流中

    在洪流中

    《作者:洪灵菲洪灵菲著,包含两篇短篇小说,《在洪流中》和《在木筏上》,《在洪流中》通过农村妇女阿枝遭受地主压迫的遭遇,展现底层人民在革命浪潮中的觉醒历程。《在木筏上》是他后期创作的反映劳苦大众生活的作品之一。作品主动揭发旧时代的黑暗现象,热情洋溢地歌颂工农大众的革命斗争,浪漫主义气息有所淡化。

  • 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

    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

    《作者:丘东平短篇小说,丘东平作于1938年,这篇小说中的连长林青史,是国民党军队的下级军官,抗战的烽火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长期的军队生活又养成了他的“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信念。小说描写了一次激烈的战斗,他带领的一连人陷入日军包围圈,与营部失去联系,但是他们顽强抵抗,终于以巨大的伤亡,换来了胜利,但是这支没有被敌人打垮的连队,却被另一支国民党军队以“来历不明”为由缴了械。林青史一个人跑回营部请求援助,等待他的却是违抗“不抵抗”军令而处死。抵抗有罪,忠而获咎,小说愤怒地抨击了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林青史这个旧军队下级军官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写出了他思想上的矛盾和性格的复杂性。他有爱国理想,不畏强暴,敢于战斗,但是他又看不清旧军队的实质,看不到不抵抗主义的危害,有着旧式军人的盲目服从的愚忠。他并非不知道违抗不抵抗的命令要受军法处置,但是他抱着“成全自己底人格”的宗旨,甘愿领受死刑的处决,因而这个性格中包含着浓厚的悲剧因素。作者曾亲身参加过上海“八·一三”战争,对实际战斗有较深切的感受,因而这篇小说对英勇歼敌的壮烈场面,直插敌阵的曲折遭遇,都写得生动逼真,有着时代的悲壮色调。

  • 红花地之守御

    红花地之守御

    《作者:丘东平 现代短篇小说集。丘东平著。 上海一船书社1940年9月初版。内收《多嘴的赛娥》、《一个孩子的教养》、《红花地之守御》、《通讯员》、《中校副官》、《骡子》、《慈善家》、《朋友之间》、《白马的骑者》、《长夏城之夜》等短篇小说10篇。本集所收的小说都是作者初期或前期的作品。其中《多嘴的赛娥》、《一个孩子的教养》、《红花地之守御》和《通讯员》4篇,是一组最早反映苏区斗争题材的短篇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多嘴的赛娥》描绘了一个饱受生活折磨的童养媳赛娥,在一次为红军传递情报时不幸被捕。但这位被人误解为“多嘴”的农村妇女,为了保守机密,至死仍“坚决地紧闭着嘴”。《红花地之守御》抒写红军战士在一次保卫根据地的战斗中,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通讯员》是作者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作品描写勇敢机智的通讯员林吉,在一次护送战友去梅冷城的途中,因战友的闪失而失利。战友牺牲后,尽管负责人多次加以安慰,但具有责任感的林吉心里“好象起了不可排解的苦痛”,终于由内疚而自责,最后开枪自尽。小说发表后,引起了左翼文艺界的广泛关注。鲁迅和茅盾曾于1934年将它选入《草鞋脚》一书,向国外读者推荐,并在附录《简介》中指出,“在所有现代中国描写‘苏区’生活的小说中,这篇是直接得来的题材,而且写得很好”。

  • 春雨飞花

    春雨飞花

    《作者:冯玉奇冯玉奇著。又名∶单恋。八章。1946年1月上海永康书店出版。1946年4月再版。一册。少妇锦花因不满于父母包办婚姻,婚后与丈夫感情淡薄,由此对表弟雨秋心生爱慕。雨秋为人正派,且有心上人,不愿与有夫之妇的表姐有过多纠缠,锦花由爱生恨,最终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 热血冰心

    热血冰心

    《作者:冯玉奇冯玉奇著。十六章。1939年11月上海广益书局出版。1947年9月再版。一册。《热血冰心》的主人公柳朋寿本是个风流纨绔的多情种子,皆因自己处处留情,一个个红颜知己病的病、死的死、伤的伤,好不凄惨。朋寿自觉罪孽深重,遁入空门,一腔热血,化作冰心。故事哀艳凄绝,荡气回肠,动人肺腑,引人深思。

  • 朱东润自传

    朱东润自传

    《作者:朱东润全书以作者八十载人生历程为主线,分章节记述其早年求学、海外深造、多校任教及复旦大学执教经历。作品突破传统自传书写范式,通过个人视角展现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内容涵盖教育理念、学术研究及传记文学理论探索,体现作者作为现代传记文学奠基人的创作特点。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作者:范文澜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分为引言、佛教各宗派、禅宗三部分。系从作者所编《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中抽出有关唐朝佛教的章节整理而成。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范文澜先生对中国唐代佛教的看法。范文澜对佛教是持批判态度的,总的看法是,“佛教在唐朝是社会的大祸害”。尽管“它在文化领域内曾作出不少成绩”,“艺术方面有许多值得保护的不朽作品”。但是“佛教利用艺术作贩毒广告,艺术性愈大,流毒也愈大”。他举出了佛教“显而易见的大祸害”有三条:“第一,寺庙林立,宣扬迷信”;“第二,多立宗派,广收徒众”;“第三,麻痹农民,阻碍起义”。他认为“特别是第三条,尤其有辞而辟之的必要”。 本书观点独到,论证清晰,有理有据,启人深思。重点论述了唐代佛教的剥削本质,作者认为,佛教在唐朝是社会的大祸害。

  • 郭汝瑰回忆录

    郭汝瑰回忆录

    《作者:郭汝瑰原国民党将领郭汝瑰撰写的个人回忆录,品按时间顺序分为十五章节,详述淞沪会战率旅坚守阵地、利用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身份向中共传递国民党军事部署等经历,包含淮海战役中提供《徐蚌会战蒋方部署》、孟良崮战役前传递整编七十四师动向等关键情报细节。附录收录抗战时期国军战斗序列表及杜聿明《淮海战役始末》摘录,披露蒋军决策层内部运作机制。书中还记录了1949年作者任国民党兵团司令时发动宜宾起义、瓦解蒋介石西南防线的过程。

猜你喜欢的书

火星公主

火星公主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1866年,南方军队骑兵大尉卡特从阿里台那一洞窟中突然飞到了火星。这时的火星,其科学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地球。但是,在火星上,有身材高大而丑陋的四臂绿色人支配的萨克族,也有爱好和平,与地球人十分相象的漂亮赤色人所支配的赫列姆王国等,总之,当时呈现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卡特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行侠仗义,同绝色佳人苏莉丝公主结下姻缘。他在那里度过了十年和平的岁月。但是,为了要从一次突发的事件中拯救火星,卡恃冒着巨大危险亲赴事故现场……

春卿遗稿

春卿遗稿

宋代诗文别集。蒋堂撰。宋代胡宿《文恭集》卷29所载蒋堂神道碑称“有文集二十卷”,《宋史·蒋堂传》亦称“有吴门集二十卷”。但原集久佚不传。明代天启年间,其20世孙蒋鐄辑其佚作,编为《春卿遗稿》1卷,凡赋1篇、诗39篇、记1篇,卷末附《宋史》本传。《遗稿》之文不及原集十分之一。胡宿撰蒋堂神道碑称:“公有高情,富清藻,多所缀述,尤邃于诗,其间所得,往往清绝。善作尺牍,思致简诣,时人得之藏为名笔。及退居林下,神机日旺,虽饮食寝处未尝忘诗,亦天性然。”《宋史》本传亦称其“好学工文辞,延誉晚进,至老不倦,尤嗜作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虽兴象不深,而平正通达,无雕镂纤琐之习”。如《守会稽日修永和故事作》:“一派西园曲水声,水边终日会冠缨。几年诗笔无停缀,不似当年有罚觥。”

残水浒

残水浒

《残水浒》是《水浒传》续书之一种,接七十回卢俊义惊梦起,全书共十六回,为中国近代学者、小说家程善之(1880—1942)所著,1933年《新江苏日报》刊行,199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再版,收入“水浒系列小说集成”系列,与《水浒外传》、《水浒中传》结为一册;《残水浒》小说内容结构完善,与《水浒传》前七十回遥相呼应,其结局又应对正史中宋江等三十六人为张叔夜所擒的记载。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全称《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凡六卷八十回。题“五岳山人周游仰止集”、 “靖竹居士王黉子承释”。封面镌“钟伯敬先生原评”、 “古吴麟瑞堂藏板”。有图二十四叶四十八幅。首王黉序,署“崇祯岁在旃蒙大渊献(乙亥)春王正月人日靖竹居士王黉子承父书于柳浪轩”。小说从“盘古氏开天辟地”按史叙至“周武王吊民伐罪”。作者颇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开头竟先抬出释迦牟尼云: “西方世尊释迦牟尼佛大放光明,照见天下万国一大部洲,洪濛久闭而不得升降,天昏地暗,神惨鬼愁,犹人居水火之中,奔溺之状,深为可怜”,乃派座下的一位名毗多崩娑那的菩萨转世,左手执凿,右手持斧,以开天辟地,位置日月。此即为盘古氏。盘古功完行满,即返西天。盘古之后,又有天皇、地皇、人皇“三皇”及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五帝”等继续出世以统治天下,以后则叙尧、舜及夏、殷二代,最后,周武王商郊一战,大败殷兵,纣王不得不于鹿台投火自焚, “太公传令,将淫妇妲己、奸臣费仲碎尸万段,百姓鼓舞大悦,天下一统尽属于周”。本书所叙故事大抵本于史书,汇集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杂以迷信之说。文字比较枯燥,叙述甚为拘束。篇幅虽比同一题材的《盘古至唐虞传》增加不少,但也未能创造出生动形像。

曲论

曲论

明·徐复祚撰。一卷。一名 《三家村曲谈》。复祚 (1560—1630),原名笃儒,字阳初、讷川,号谟竹、三家村老等。常熟(今属江苏) 人。徐氏有笔记《三家村老委谈》三十六卷。此书即后人从中辑出有关论曲之语、编次而成。其论曲推崇沈璟,但也有自己的主见。强调作曲应发扬元曲的本色当行,以便于舞台演出,而反对雕章琢句,专在词藻的华丽上用功夫。故赞成何元朗对《瑟琶记》的批评意见,而批判王世贞对这一意见的非议,在评论《西厢记》时说:“《西厢》之妙,正在于 《草堂》一梦,似假疑真,情尽而意无穷,何必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后乃愉快也?”对于当时戏曲创作上才子佳人题材程式化的创作作风,不无积极的针砭意义。有《古学汇刊》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

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

4卷,宋正觉说,净启重编。卷一,上堂晚参示众。卷二,举古。卷三,颂古。卷四,机缘塔铭铭偈记。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