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 卢忠肃集

    卢忠肃集

    《作者:卢象升诗文集。明卢象升(1600—1639)撰。二卷。象升字建斗,宜兴(今属江苏)人。天启进士。善射,精将略,能治兵。明末抗清将领。崇祯十一年(1638)在巨鹿(今属河北)遇敌,孤军作战,阵亡。明谥忠烈,清谥忠肃。此集其幼子天驭之孙声谐所编,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成书。约二万余字。象升征战一生,阵亡时年仅三十九岁。其诗文多以军中生活为题材。虽其诗多不入格,然所写家书尺牍,忠孝悱恻,忧国忧民,颇为感人。此集原名《忠烈集》,编入《四库全书》时,因清谥号忠肃而改之。康熙二十七年本,《四库全书》本,《乾坤正气集》本。

  • 苑洛集

    苑洛集

    《作者:韩邦奇二十二卷。明韩邦奇撰。韩邦奇字汝节,号苑洛,朝邑 (今陕西大荔)人。正德三年 (1508)进士,累官至吏部员外郎,南兵部尚书。曾因以疏论时政,多次被诬奏怨谤,逮系寺官,屡起屡罢。韩邦奇性情刚直,尚气节,又嗜学,诸经子史及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之学,无不精悉,著有《苑洛集》、《易学启蒙意见》、《见闻考随录》等。此集初刻于嘉靖末年,共二十二卷;其中序二卷,记一卷,志铭三卷,表一卷,传一卷,策问一卷,诗二卷,词一卷,奏议五卷,见闻考随录五卷;集前有嘉靖三十一年(1552)孔天胤序,集后有同年张文龙跋。韩邦奇虽不着意于诗词,但作品能反映现实。如《富阳谣》是其任浙江佥事时所作,用 “富阳江之鱼,富阳江之茶,鱼肥卖我子,茶晋破我家。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的诗句,切中时弊,颇有自己的特色。有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 中峰文选

    中峰文选

    《作者:董玘明代诗文别集。董玘(字文玉)著。为唐顺之所选。先由其子董思近于嘉靖间梓行《中峰文选》6卷、《应制稿》1卷。《文选》中有文5卷,诗1卷。嘉靖末,王国桢又重加诠次,刊刻成《董中峰文选》11卷,其中文9卷,诗2卷。集前有嘉靖四十五年(1566)董束序,末有嘉靖四十年王国桢后序。后序述及重梓原委:“予入闽之明年,予友守寻甸董君约山贻书曰:‘先大夫集,旧刻舛漶已甚,闽善梓者,谨谋君改图之,传诸家塾,幸甚!’是编出唐太史荆川选,兹惟诠次伦类,考正讹谬,仍其名《中峰文选》。”其文醇谨有法度,有时饶有文学色彩,弥足珍贵。其诗五古尚可,以陶韦为宗,雅淡闲逸,但有时过于浅率,诗味不浓。

  • 夏忠靖集

    夏忠靖集

    《作者:夏原吉明代诗文别集。夏原吉著。现存有弘治年间刻本。共6卷。卷1为表颂赋赞,卷2为五言古诗、律诗和排律,卷3为七言古风,卷4、5、6为七言律诗、排律和绝句。末附有公遗事1卷。前有正统八年(1443)杨溥序,后有弘治八年(1495)李东阳、何乔新、王恕跋,弘治十四年钱福、袁经跋。袁跋述其重刻之由,谓“弘冶庚申(十三年)秋七月,予奉明天子命,出按江南,乡友南京通政使司少参夏君廷章,走介持乃祖忠靖公集至姑苏之台署,请予重刻,乃以集畀姑苏郡守曹鸣岐鸠工镂板,置诸祠中”。此刻本,《四库全书》馆臣未见,其所据浙江巡抚采进本,乃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潘宗洛提督湖广学政时得其裔孙之所藏,重为校刊本。是集亦是6卷,附录1卷。四库馆臣评其集说:“前有杨溥序,称其诗文平实雅淡,不事华靡。考原吉以政事著,不以文章著。洪、永之际,作者如林,以原吉位置其间,尚未能并骛中原,齐驱方驾。然致用之言,疏通畅达,犹有淳实之遗风,以肩随杨士奇、黄淮诸人,固亦无愧也。”

  • 竹岩集

    竹岩集

    《作者:柯潜诗文集。明柯潜(1423—1473)撰。二卷,补遗一卷。潜字孟时,号竹岩(一作喦)。莆田(今属福建)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第一。官至詹事府少詹事。邃于文学,性高介。为学士时即于院中构清风亭,植柏两株于后堂,人称为柯亭学士柏,后传为古迹。原集曾于嘉靖中刊版。此为抄本,已多缺佚。嘉靖三十四年(1555)成书。约三万六千字。卷首有康大和、董士宏二人序。正文含五言古诗、七言绝句、表、书、赞、经筵讲章、疏等一卷,序、记、传、志铭、祭文、说、杂著等一卷,补遗一卷,附录三篇,其中有潜门生吴希贤撰《中顺大夫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竹岩柯公行状》。其诗如《烟寺晚钟》、《吟室盆荷》等,多冲澹清婉,不落蹊径。其文如《陈情疏》、《复潘太守》等,则峻整有法度,不失明初先正之风。有《四库全书》本。

  • 竹涧集

    竹涧集

    《作者:潘希曾明代诗文别集。潘希曾(字仲鲁)著。此集是潘希曾的儿子潘徽请求黄省曾于嘉靖二十年(1541)校刻而成。有《竹涧文集》8卷,其中诗4卷,杂文4卷,又《竹涧奏议》4卷,共计12卷。另有附录1卷,墓志、小传之类。集前有东郡苏祐、江阴张衮序。今存此刻本。《四库全书》也以此刻本为底本收录,并在《提要》中说:“核其卷数,与《千顷堂书目》所载相符,盖犹旧本也。”程文德曾撰潘希曾传说:“公仪状秀伟,言辞辨正。平生读书,精思力究,发为文章,隽腴古雅,诗尤清婉,卓然名家。”其诗文评价显然过誉。今观其集,四库馆臣所言较为允当:“集中章奏,语皆剀切真挚,不为粉饰而深中事理,不愧其名。其平时虽不以文章著,而直抒胸臆,沛然有余,亦其刚正之气有不可掩遏者欤。又希曾治河,绩最著,小传称其别有治河录,今已不传。然集中条议修筑诸疏,措置规模,犹见一二,是尤切于实用之文,足以资后来考证者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1)可见其文文学价值不高。其诗有些情韵,但也很难说是“卓然名家”。

  • 荆川先生文集

    荆川先生文集

    《作者:唐顺之诗文集。明唐顺之撰。十七卷,外集三卷。顺之字应德,世称荆川先生,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八年会试第一。学问渊博,留心经济。天文、地理、乐律、兵法、数学等无不精研。晚年曾督领兵船在崇明岛抗击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是集为无锡安如石所编,王慎中为之序。其文章在明代中叶屹然为一大宗,风格平易,流畅生动,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号称“唐宋派”。与前后七子等拟古主义相对抗,辑有《文编》,选录左、史乃至韩、柳、欧、苏、曾、王等古文,由此可窥见其师承及文章法度。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万历元年(1573)重刻本。《四部丛刊》据万历重刻本影印。又有清康熙间唐氏刻本,光绪间江南书局刻本。

  • 重编琼台会稿

    重编琼台会稿

    《作者:邱濬二十四卷。明邱浚撰。邱浚,字仲深,号琼台,别署赤玉峰道人,琼山 (今属山东)人、景泰五年 (1454)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迁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庄。著有 《琼台会稿》、《家礼仪节》等。其集初由门人蒋冕等刻其诗曰《吟稿》。续又裒其记序表奏曰 《类稿》。嘉靖中,郑廷鹄合二稿所载,益以所得写本,厘为十二卷,名曰 《会稿》。天启初,其裔孙欠谷选 《类稿》十之二,增 《会稿》十之三,并 《吟稿》合刻,曰 《重编会稿》。即是此本。虽不及 《类稿》、《会稿》之完备。而简汰颇严,菁华具在,足以代表邱浚之著作。其诗文温润尔雅,虽有时较为浅俗,但终胜于游谈无根者流。在有明一代,亦不得不置诸作者之列。现存有明弘治年间刻本、嘉靖年间刻本、天启年间刻本 (收入 《四库全书》)。

  • 忠介烬余集

    忠介烬余集

    《作者:周顺昌诗文集。明周顺昌撰。三卷。顺昌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文选司郎中。任推官时曾逮税监高寀之爪牙问罪,后因斥责魏忠贤被捕。吴中因此民变。入京后下狱,受酷刑死。崇祯初追谥忠介。顺昌被捕时,著作颇多,仓猝间为友人投火灭迹。后其子茂兰遇片纸只字必抄录之,至其孙靖,复从戚友家搜录成集。故名“烬余”。是集一万八千余字。含纪事公移一卷,尺牍一卷,杂文及诗一卷。顺昌为官,敢惩治贪官污吏,因而得罪权贵,被迫害致死。其文亦反映其为官清廉,有敢与强权争斗气概。虽当时并不以文章见长,然其隐忧国事,忠愤激发之气,时时流露于槠墨间,为时人所赞。有《四库全书》本,《乾坤正气集》本,作《周忠介公烬余集》。

  • 徐文长集

    徐文长集

    《作者:徐渭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人推崇。徐渭所著有《文长集》、《阙篇》、《樱桃馆集》三种,钟瑞先合刻,以成此集。又有商浚所刻,题曰《徐文长三集》,亦即此本。集前有陶望龄、袁宏道所作二传。宏道以为徐渭一扫近代芜秽之习。望龄称“文长负才性,惟不能谨防节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则说“文长讥评王、李,其执论迥绝时流,”其文类宋唐,诗杂入于唐中、晚。”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 庄渠遗书

    庄渠遗书

    《作者:魏校文集。明魏校撰。十六卷。校字子才,昆山(今属江苏)人。其先祖本姓李,居苏州葑门之庄渠,因自号庄渠。弘治进士。曾官南京刑部主事、郎中、兵部郎、广东提学副使,太常寺卿。致仕卒。谥恭简。有《周礼沿革传》、《春秋经世》、《官职会通》等。是集约二十万三千字。含奏疏、讲义各一卷,书二卷,说、序各一卷,谱牒二卷,公移二卷,拾遗六卷。是集文律谨严,不失雅正,考据亦具有根柢。其御礼、问经义诸条多精确。然《四库全书总目》 亦指摘其《郊祀论》有误,称其“欲行周礼于后世,其说颇为迂阔。”有《四库全书》本。另有《庄渠先生遗书》、《六子书》(于孔兼辑)、《正谊堂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分别收其文集、书、选集等。以《庄渠先生遗书》所含为最多(全集十六卷)。

  • 孙宗伯集

    孙宗伯集

    《作者:孙继皋诗文集。 明孙继皋(1550—1610)撰。十卷。继皋字以德,号柏潭,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第一。官礼部侍郎,卒赠礼部尚书。论救诸谴谪言官,无所避讳。陈太后梓宫发引,神宗称疾不送,遣官代行,继上疏极谏,忤旨。及三殿灾,遂致仕去。此集约万历末成书,收入《四库全书》,清咸丰兵焚版毁,光绪间重新排印。约二十九万字。卷首有作者画像,后附徐宏基等五人赞,《四库全书》总目、明史传、行状等。共收各体文五百余篇,诗四百六十首。末有其八世孙祖绳撰《先公伯公集十卷会蒙》。继诗文雍容恬雅,风格近台阁派。有《四库全书》(题名《宗伯集》)本,光绪十六年(1892)鼎元堂本。

  • 虚斋集

    虚斋集

    《作者:蔡清五卷。明蔡清 (1453—1508)撰。蔡清字介夫,号虚斋,福建晋江人。少从朱玭学,以善《易经》出名。成化二十年 (1484)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因忤宸濠,乞致仕,起南京国子监祭酒,命刚下而卒,昭谥文庄。著有《易经蒙引》(已著录)《四书蒙引》、《蔡文庄集》。此集为葛志贞所辑,于正德十六年 (1521)刊刻行世,共五卷;集前有林俊序。林俊序评其诗文特点说:“虚斋平生精力尽用之易、四书蒙之间,梓学宫而行天下矣。至其经义,趣深理到,论策诸作,畅达疏爽,诗文别出体格,掖人心而系教名,卒泽于仁义道德粹如也。”蔡清的文章淳厚朴直,言之有物,语言质朴,不追求华丽词藻,是那些雕章刻镂之流所无法比拟的。《虚斋集》另有蔡清族孙蔡廷魁刻本,此本有补遗、附录,增为八卷,但所增不过手简墨迹,无关轻重,而且将史乘传赞之作也一概附入,尤多冗滥,反不及原本持择有要。

  • 学古绪言

    学古绪言

    《作者:娄坚诗文集。 明人娄坚撰。二十五卷。娄坚字子柔,嘉定(今属上海)人,一说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隆庆、万历间贡生。少从归有光游。工书法。与唐时升、程嘉燧、李流芳号“嘉定四先生”。诗颇清新。是集近二十万字。其文颇得有光之传,而能融会师说,以成一家之言。《四库总目提要》称:“其文沿溯八家而不剿袭其面貌。和平安雅,能以真朴胜人。”王士祯亦极赞其文,尝称其《长庆集序》,“以为真古文。”有《四库全书》本。

  • 宗子相集

    宗子相集

    《作者:宗臣十五卷。明宗臣撰。宗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九年 (1550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吏部文选司、福建参政。官至提学副使。著有《宗子相集》。宗臣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后七子”之一。其诗跌宕俊逸,颇能取法青莲,而意境未深,间伤浅俗。其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日官场丑态有所揭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集初刻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年),由门人林聘中、黄中等人校刊。凡八卷。其中,诗四卷,文四卷。前有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樊献科序。是为闽本。是集乃万历年间,由林聘中、黄中等人重新编辑、校刻,凡十五卷,篇目有所增益。此本前有欧大任撰《宗子相传》,王世贞撰《子相墓志》和《宗子相祠碑》及王世懋、张养性等人祭文。《宗子相集》尚有十二卷本,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书林郑氏云竹斋、万历四十年(1612年)范济宇均按十二卷本翻刻。此外,《宗子相集》还有明天华阁刊刻的二十五卷本存世。

  • 熊峰集

    熊峰集

    《作者:石珤明代诗文别集。石珤(字邦彦)著。其集初由皇甫汸删编为4卷,今仍有传本行世,但《四库全书》编者当时并未见此刻本。清康熙九年(1670)孙光为蒿城知县,得别集、遗稿于其家,为其合而重刊之,后又闻梁清标家有其全稿,乃购得续刊之,故此本卷1至卷4为诗,卷5、卷6为文,卷7至卷9又为诗,卷10又为文,共计10卷。《四库全书》收录本正以此刻本为底本。珤出李东阳之门,东阳每称后进可托以柄斯文者,惟珤一人。所以,《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说:“珤诗文皆平正通达,具有茶陵之体,故东阳特许之。当北地、信阳骎骎代兴之日,而珤独坚守师说,屡典文衡,皆力斥浮夸,使粹然一出于正。虽才学皆逊东阳,而湜湜持正,不趋时好,亦可谓坚立之士矣。”其实,他的诗作颇能自成一体,清音亮节,较有工力,连以苛评著称的王世贞也说,其“诗如披沙拣金,时时见宝”(《艺苑卮言》)。

  • 小鸣稿

    小鸣稿

    《作者:朱诚泳十卷。明朱诚泳撰。朱诚泳,号宾竹道人,明太祖五世孙。生年不详,弘治元年 (1488)袭封秦王。性孝友恭谨,尝铭冠服以自警,建正学书院,又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之秀慧者延师教之,卒谥简。著有《小鸣稿》 十卷。此集为朱诚泳去世后,秦府纪善强晟所编,初刻于弘治十一年(1498),共十卷,卷一至卷八皆为诗,卷九为杂文,卷十为《恩赐胜览录》,乃弘治六年 (1493)他请朝命,养疾于风泉、温泉、汤泉时所作。嘉靖初,朱诚泳之孙定王朱维焯上表,诏送史馆,故其集又称 《经进小鸣稿》。朱诚泳工于诗。朱彝尊《诗话》曾记其十岁时母陈妃以唐诗教之,日记一首,嗣位后日赋一篇,三十年间从不间断。其诗作古体清浅而质朴,近体谐婉可诵,七绝尤为擅长,如《秋夜》中:“霁月满窗明似画,梧桐如雨下空庭。”《山行》中:“啼鸟无声僧入定,半岩风落紫藤花。”大都写得风骨戍削,往住有晚唐风韵。陈田《明诗纪事》亦称其 “诗色丽音婉,不愧日课一诗之目。”

  • 小山类稿

    小山类稿

    《作者:张岳文集。明张岳撰。 二十卷。岳字维乔,惠安(今属福建)人。正德进士。初授行人,以疏谏南巡廷杖,调南京国子监学正。嘉靖初复原官,又以议礼忤张,继忤夏言,忤严嵩父子。官至刑部侍郎,掌都察院事。复出总督湖广、四川、贵州。卒谥襄惠。岳博览群书,工文章 经术湛深,不喜五守仁学。是集约十六万五千字。含奏议五卷,书五卷,序三卷,记文铭三卷,杂著二卷志论一卷,赋一卷。集中奏议皆据历官年月,次第编排,多涉经政之事,颇具史料价值。《草堂学》及诸书牍,则为岳理学之作,大都推阐切至,言之有物。有《四库全书》本

  • 谢文庄公集

    谢文庄公集

    《作者:谢一夔六卷。明谢一夔撰。一夔字大韶,又字襄虞。江西新建人。生卒不详。天顺四年 (1460)一甲第一人。授翰林修撰,升左春坊左谕德,进翰林院学士、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此编首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邑人吴桂芳序文,集后附成化二十三年(1487)丰城李裕所作挽歌。其后似尚有脱叶,但无他本可校,只能存疑。集中策类、疏类一卷、序类二卷、记类一卷、杂著类一卷、古今体诗一卷,共六卷。为一夔卒后,曾孙收集其诗文于家塾刻之。《千顷堂书目》及何乔新所谓古源文集六卷者,即指此本。其诗工顺条畅,寓意深远。文宗欧阳修、苏轼,端丽瑰伟。一夔曾应朝廷之命为纂修官,修《英宗实录》。其据事直书,人所不敢言者亦见于文中。又奉命编纂《读通鉴纲目》。任礼部右侍郎时,制度仪文,多由其裁定。凡此足见其在朝时文章功业之盛。此集有明嘉靖刻本。

  • 襄毅文集

    襄毅文集

    《作者:韩雍十五卷。明韩雍撰。韩雍,字永熙,江苏吴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除御史,擢广东副使,进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成化十一年(1475),以贪欲纵酒被劾落职。正德间,谥襄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其诗作诗味不浓,无甚佳作。著有《苑洛集》。是集凡十五卷。明自正统以后,正德以前,金华、青田流风渐远,而茶陵、震泽犹未奋兴。数十年间,惟相沿台阁之体,渐就庸肤。韩雍当其时,虽威行两广,以武略雄一世,不屑以雕章绘句为工。而英多磊落之气,时时发见于文章。故虽未变体裁,而时饶风骨。其杂文亦高视阔步,气象迥殊。韩愈所谓独得雄直气者,殆于近之。朱彝尊《明诗集》但称韩雍有集而不著集名。所录韩雍诗一篇,又非佳作。其《赐游西苑记》、《日下旧闻》均不载。《静志居诗话》绝无一字及韩雍。殆未见其集。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的书

客亭类稿

客亭类稿

诗文词别集。宋杨冠卿著。十四卷。前六卷,四六编,表、箴、启一百余篇;卷七至卷一○,杂著编,古赋、述赞、序跋等六十余篇;卷一一至卷一三,古律编,各体诗二百三十余首;卷一四,乐府编,词三十六首。冠卿别集,诸家书目皆无著录,但有宋刊巾箱小字本传世,为《四六编》四卷,《杂著编》三卷,《古律编》二卷,《诸老先生惠答客亭书启编》一卷;前后无序跋。清修《四库全书》,馆臣据知不足斋藏宋刊巾箱本抄,又从《永乐大典》中搜辑补缀,析为十四卷。又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补辑诗四首。另有《湖北先正遗书》本,民国十二年(1923)沔阳卢氏慎始基斋据《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影印。

孔子研究

孔子研究

谢无量编订的《孔子》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于1915年,至1926年7次印刷。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是孔子生平纪事,从先世到出生,观周适齐,用鲁去卫,困厄陈蔡,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既简明考证,又扼要对于孔子学说的形成进行说明;第二编是孔子学案,主要介绍孔子思想学说等,从原理的道、中庸礼仁到伦理的义务、孝弟、君子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于这种构建起两千年的文明体系的思想宗旨进行了剖析。

载阳堂意外缘

载阳堂意外缘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卷十八回。不题撰人。据序知为周竹安著。周竹安,号秋斋,江苏毗陵(今武进)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上海书局石印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书局石印本,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排印上海书局石印本。书中描写缙绅子邱树业与金陵富家少妇尤环环相爱相伴至终,死后登仙的传奇故事。情节似脱胎于《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和弹词《三笑姻缘》。中又插入丫环胡悦来、盐商妾南华女史以其侍婢秋容与邱树业的情爱纠葛。多有床第风流(性行为及心态)的直白描写,可见清代言情小说之一貌。今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光绪己亥上海书局石印本《绣像载阳堂意外缘》校点。

精忠旗

精忠旗

明代传奇剧本。明李梅实作,冯梦龙改订。二卷三十七出。今存冯梦龙改本,后辑入《墨憨斋定本传奇》。叙岳飞精忠报国事。古典十大悲剧之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岳珂为岳飞之后,忠心爱国,并立志替先祖翻案雪耻,后取得证据可替岳飞翻案,但为顾全先皇颜面,终以鲜血毁证物。此举感动在任皇帝下旨恢复岳家名声,岳珂继祖志显孝,名留青史。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

凡三卷。新罗僧璟兴撰。又称无量寿经述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西晋竺法护译(今已不存)无量寿经二卷之注释书。全篇内容分为来意、释名、解本文等三门。解说简明,然现存本约有八处脱文。

永嘉集

永嘉集

全称《禅宗永嘉集》,又称《永嘉禅集》、《永嘉禅宗集》、《玄觉永嘉集》。唐代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靖辑。玄觉早年学天台,参拜六祖慧能后改入禅门。本书即以天台止观之旨解释禅宗之禅,揭示禅定的用意及修行历程。全书共分十篇:慕道志仪、戒憍奢意、净修三业、奢摩他颂、毗婆舍那颂、优毕叉颂、三乘渐次、理事不二、劝友人书、发愿文。前三门为序分,次五门为正宗分、后二门为流通分,卷首有魏靖序。此书为融合天台宗、禅宗的最早文献,颇受后世重视。收入《龙藏》、《频伽藏》、《大正藏》、《中华大藏经》。注释书有宋行靖的《永嘉集注》二卷,明传灯的《永嘉禅宗集注》二卷、高丽僧己和的《永嘉集说谊》二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