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潜

- 姓名:柯潜
- 别名:字孟时,号竹岩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莆田(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423
- 逝世日期:1473
- 民族族群:
柯潜(1423—1473),明代诗文作家。字孟时,号竹岩。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蛋泰二年(1451)第一人及第,授修撰,累官至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教习庶吉士,李东阳皆是受业者。翰林后堂有二柏,是他亲手所植,号学士柏,间造瀛州亭临之。刘定之渫井于其旁。柯亭刘井,词林至多年以为美谭。他重友情,接人乐易,其诗作不少是朋友之间的题赠之诗,感情较为真挚,如《携琴步月为刘贡士题》:“白发山翁住翠微,萝云长与护柴扉。抱琴无处寻知己,自向溪头步月归。”写得冲淡清婉,颇有亲切之感。它如《题诗送陈公辅归毗陵》、《题李侍御庄上》、《送钱学士使安南》、《题山林图送林伯安还乡》等诗,都有这样特点。他接人是有区别、有是非的,据郑岳《莆阳文献》记载:“邻郡有中贵人,宠冠一时,士大夫欲求速仕者,争趋其门,其人素慕潜文词,屡欲屈致一见,潜卒不往,天下学士大夫,仰之以为异人。”他也善文,写得顺畅整洁,很受时人推重。著有《竹岩集》18卷。
柯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阿尔贝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著。中译本由杨润殷据伦敦梅休恩出版公司1955年第15版译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年出版。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耳姆市。1894年放弃德国国籍。1896年考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1909年接受日内瓦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并担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3年受聘出任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同年当选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积极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进步活动,受到纳粹政权的迫害,1933年迁居美国普林斯顿,应聘为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爱因斯坦是近代自然科学史上地位卓绝的巨人,他创立的相对论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是他对相对论所作的大众化解释,1916年初版。全书包括3部分:(1)狭义相对论,(2)广义相对论,(3)关于整个宇宙的一些考虑。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包括两个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广义相对论包括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价原理。相对论批判了牛顿力学的形而上学体系,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创立了空间、时间和引力新理论,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系千万重
古今中外的重要文学作品,不外发挥以下三种关系:生死、金钱与性,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曾予以详细分析;但是今日的局势则是这三种关系都在进行重大的修订与转变,各种关系丛集交织,令人有无法抽身之感。本书是八十年代为我们引进大历史观点的黄仁宇博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他悠悠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值得再三阅读与深思。 提到关系这一名词,我们就可以立即想到私人关系、家庭关系、利害关系、性关系、金钱关系、外交关系、乡土关系、人知关系、多重关系、双边关系、直接关系、微妙的关系、紧张的关系等等。这是一本随笔,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也渗入了某些“寡人好勇,寡人好货,寡人好色”的成分;不过和作者所著其他书刊有很多接近的地方。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来,今日各种关系丛集,有令人无法抽身之感。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五代后蜀道士彭晓撰。南宋《秘目》、《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彭晓撰《参同契明镜诀》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以此书附录于《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之后,收入太玄部。书中有《鼎器歌》,歌咏炼丹所用鼎器制度。又有《明镜图》,其图由八圈同心圆组成。依次标举八卦、二十八宿、月象、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十二地支及四时、五行之名。旨在图解《参同契》所述,卦爻天象阴阳消长变化之说。
生绡剪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十九回。选辑众作而成。首有“弁语”,题“谷口生漫题于花幔楼”,目次下又题“集芙主人批评,井天居士校点”。全书计有谷口生、篱隐君、铁舫、浮萍居士、白迂、旧剑堂、啸园、一渔翁、不解道人、钝庵、瓮庵子、有砚斋、卷石草庵、无无室、抱龙居士等作者十五人,其生平均不详。成书于清初。其题材内容有表现青年男女婚姻爱情的四篇,宣扬神仙道化善恶报应的五篇,描写公案歌颂清官的两篇,有关社会人情世态炎凉的七篇。
学史
十三卷,明邵宝撰。邵宝字国贤,别定泉斋、二泉,无锡人。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左觿学史》、《简端二余》、《定性书说》、《漕政举要》、《慧山记》、《客春堂集》等。邵宝在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作 《学史》,全书前十二卷如一年中十二个月,余一卷似闰月,每卷中多者三十条,少者二十九条如月有大小,采取这种体例取义于二程所提倡的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 书中记载了自周迄元的史事,分条论列,言简意赅,持论平正,笔力也颇为遒健。该书曾由吴廷举进献给朝廷,现存为明崇祯年间刻本,卷内题有“邑后学曹荃重编刻,冢玄孙澄重较辑”。前有弘治十八年(1505年)作者自序,后有正德十三年 (1518年) 浦瑾跋。《四库总目》所录为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大乘经纂要义
亦称《十善经》。佛教著述。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内容主要宣说应敬礼佛、法、僧三宝,断除十恶,勤修十善。在斯3966号背面有题记二行,文谓:“壬寅年(822)六月,大蕃国有赞普印信,并此《十善经》本流传诸州,流行读诵。后八月十六日写毕记。”则此文原本或为藏文,由赞普下令,颁发各州,令各诵读。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