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 悲愤而后有学

    悲愤而后有学

    《作者:欧阳竟无欧阳渐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佛学思想家和教育家。 作为思想家, 他终生治学求道、 讲经说法,把学问与生命体验、与医民救国结合在一起。作为教育家, 他通过办学以培养整理佛经和阐释佛学思想的人才。他的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讲学和书信中。像梁启超、熊十力、 吕澂等知名学者都曾是他的学生。本书主要根据欧阳渐晚年亲自手订的二十六种著作选编而成,依文章体裁和内容分为八编,如《佛学通论》、《佛典研究》、《儒学通论》、《论儒学书》等。

  • 管子

    管子

    《作者:管仲战国时齐国稷(ji)下学者著作的总集。其中亦有汉代附益的部分,托名春秋时齐国管仲所著。大体成书于战国末期至汉初。共24卷,西汉刘向校定为86篇,今存76篇。该书内容庞杂,包含有儒、道、法、名、兵、农、纵横、阴阳各家思想及天文、舆地、历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但以管仲为代表的齐法家思想为主。书中提出了“水”和“气”是万物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提出“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的观点;认为掌握了自然界的规律,做事就会成功。同时强调法治的作用,把法看作最高准则;认为治民之本,在于治令,“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对井田制也进行了批判,提出实行实物地租和按地质量的好坏分等征税的主张;强调治国的任务是发展生产,提倡发展盐、铁、矿产、森林、商业、水利、土壤等经济事业。该书中的《轻重》等篇是中国古代典籍中阐述经济问题篇幅较多的著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和财政等问题均有所论述,价值尤大。有关《管子》的研究著作主要有:唐贺知章《管子注》、辽刘绩《管子补注》、俞樾《管子平议》、近人章炳麟《管子余义》等。

猜你喜欢的书

四明文献集

四明文献集

宋代诗文别集。5卷。王应麟著。王应麟原有《深宁集》100卷,久佚。此集系明代鄞县人郑真、陈朝辅辑。按郑、陈所辑《四明文献集》原为总集,意在保存四明乡邦文献,后散佚,仅存王应麟此集,遂以别集而冒总集之名。卷1为记、序、跋;卷2为赦文、诏;卷3为表、露布、檄文;卷4为制、祭文、乐章;卷5为诰、墓志、赞、诗。集中共收文章170多篇,制诰居十之七,史料价值颇高,多可与史书相参证。如诏中保存了给江万里、文天祥、李庭芝、张世杰以至贾似道等人的诏书,皆保存了当时事实原貌;文字亦典雅温丽,“有承平馆阁之遗”(《四库全书总目》)。诗仅有《悼袁进士镛》长诗1首,对袁镛为国捐躯深表悲痛,有“忠烈动天地,游魂为国殇”诸句。今存有《四库全书》本,《四明丛书》(第一集)本。王应麟是宋末著名学者、作家。其学术著作尚多有传本,唯其诗文散佚殊甚。辑本除此集外,尚有《两宋名贤小集》辑《王尚书遗稿》1卷,仅收诗5首;清代叶熊辑《深宁先生文钞摭馀编》3卷,皆远非《深宁集》之原貌。

文堂集验方

文堂集验方

验方著作。四卷。清·何京辑。刊于1775年。本书辑录方书中备用成方与单验方。分为中风、风痫、感冒伤风、伤寒等39类临床各科病症。其中有一部分单方验方属于民间效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禅真逸史

禅真逸史

又名《妙相寺全传》、《残梁外史》。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八卷四十回。故事内容据明刊本“凡例”所云,为写齐梁“两朝隆替兴亡”。鲁迅《小说旧闻钞》则以为系“凭空结撰”。前半主叙东魏镇南大将军林时茂的经历,后半主叙其徒聚义起兵的故事。林因得罪丞相高欢之子高澄,弃官为僧,号澹然,奔梁,为妙相寺副主持,旋又受住持钟守净的排挤、诬陷而出逃。几经磨难,因得天书三卷而有异术,遂广结江湖豪杰。大盗苗龙先是为林复仇,火烧妙相寺。其后代杜伏威、薛举、张善相等众小英雄又拜林为师,三人同习武艺韬略。因偷习天书,得异术,义结金兰,聚义造反,树起“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旗帜,攻城略地。只因听从了林澹然的指点,顺时而行,先受招安于梁,复归大唐受封。林澹然也功德圆满,坐化升天。此书有明天启古杭爽阁主人履先甫原刻本,题“清溪道人(方汝浩)编次”。清初有翼圣斋复刻本。光绪上海书局石印本改题《妙相寺全传》,另一石印本则作《残梁外史》。近有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略有删节。

简斋诗集

简斋诗集

诗集,陈与义撰,三十卷。《外集》一卷。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本;《武英殿聚珍板丛书》本。

养正图解

养正图解

蒙学读本。明万历间,焦竑任皇子讲官时,为劝导皇长子朱常洛续封建道统而编撰此书。明焦竑撰,丁云鹏绘图,黄、黄德奇镌刻。明万历二十二年 (1594年) 玩虎轩刊本。二卷,是一部以插图为主的书。图中自“寝门视膳”至 “借事纳忠”为传六十,图亦六十,外各附诗赞。绘图者丁云鹏 (南羽) ,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故所绘的人物、景色,都是古香古色,典雅绝伦,一望即知为上乘之品。刻工黄鏻、黄德奇系歙县虬川黄氏一族,技术高超,刊刻此书时,也细磨细琢一丝不苟,惟恐有失原画的神意,遂使南羽的这部大作品相得益彰,成为完美无疵的艺术作品。出版后即博得很大的声誉。沈德符云:“乙未丙申间焦毅侯竑为皇长子讲官,撰《养正图解》,进之东朝。既而徽州人所刻,梨枣既精工,其画像又出新安名士丁南羽之手,更飞动如生。京师珍为奇货,大珰陈矩,购得数部以呈上览”。(《野获编》卷二十五) 。此书备受清代统治者的赏识和推崇,乾隆帝为其作诗,嘉庆帝为其作赞,光绪帝命将书与御制诗赞一并刊刻颁行。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

一卷,唐慧琳集。说立坛及择地之法。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