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

- 姓名:陆贾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汉初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前240年
- 逝世日期:前170年
- 民族族群:
陆贾(约前240年—前170年)汉初政论家。楚人。早年以客的身份随高祖平定天下,有辩士之称。在高祖左右时,常奉命出使诸侯。刘邦称帝后,派他出使南越,说服尉佗接受汉王朝赐予的南越王的封号,称臣奉汉约。回朝后被任为太中大夫。汉文帝即位,又奉命出使南越,劝说尉佗废除黄屋左纛和称制,归附汉朝。惠帝时,吕后用事,欲王诸吕,陆贾自认为不能与之争辩,就称病居家,置田产于好畤(今陕西乾县东)。吕后称制,诸吕擅权,右丞相陈平力不能争,又恐祸及己,乃问计于陆贾,陆贾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后陈平用其计,接纳周勃,陆贾亦周旋于公卿间,联络大臣与宗室,为平诸吕而组织力量。后来终于平定诸吕之乱,迎立汉文帝。陆贾作为汉初政论家,还为西汉王朝的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刘邦即位之初,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称说《诗》、《书》。刘邦骂儒生说:“逎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回答说:“能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向刘邦提出“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的长久之策。并受命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著书十二篇,每上奏一篇,刘邦看后无不称赞,故名其书为《新语》。陆贾认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逾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新语·无为》)。因此治理天下,应倡导儒学,“行仁义,法先圣”,辅以黄老“无为而治”。西汉前期所实行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正是这种无为政治的体现。《新语》是西汉前期的政治指导思想。《汉史·艺文志》载陆贾著录为二十三篇,今多佚。现存《新语》二卷十二篇。
猜你喜欢的书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作者是山冈庄八,该书主要讲述在日本战国中后期,德川家康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的故事。《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它不仅成为商战兵法、政略宝典、兵家必备,更是不朽的励志传奇。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文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时期的医学思想和医学成就。该书为中医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创立了中医理论体系。一般认为该书成书年代在春秋战国时期, 至两汉又略有增损改易。全书共24卷、81篇。内容十分丰富, 详细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预防、养生等内容,突出地反映了阴阳五行的自然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天人相应观念和人体内部高度统一的整体观念。本书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张仲景在撰写《伤寒杂病论》时, 曾以此书为重要的参考书, 所以此书是《伤寒论》重要的知识来源之一。《伤寒论·自序》: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金丹直指
金丹直指,南宋道士周无所住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卷首有淳祐庚戌年(1250)作者自序,自称从张伯端徒裔方碧虚、林自然得金丹之道,证验有效,遂撰此篇。原书前半篇有颂诗十六首,分别颂述内丹玄关一窍、真土、阳晶、玄牝、龙虎、铅汞、真炉鼎、真药物、斤两、抽添,火候、法度、沐浴、工夫、温养。后半篇为〈或问〉,自设问答解释前十六颂。其内丹说虽出自张伯端门派,但以炼性养神为本,以无为清静为要。谓性即命,命即性,性命同出而异名,尽性乃至于命。但能清静无为,湛然若存,则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又称玄关一窍指人念头起灭处,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须不著有无,「丝毫不动露真空,个中便是真宗祖」。又称「真土」乃中道异名,得其中者性命混一,湛然圆明,谓之阳品。念中无念谓之降龙伏虎,擒汞制铅。一念未萌即真炉鼎。外应诸缘,内心无端,即真药材。动静相忘,不静中静,不动中动,却为真火候。乃至工夫口诀,沐浴温养,亦无非清静守中而已。作者又力倡三教合一。认为道家所说无名之道即佛家真空,道家炼丹修性即佛家参禅顿悟。佛道修炼皆悟心养神,其实一致。「神即心,心即道,道即禅也。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三教皆是无为之道,道同而教不同耳。」此说与北方全真派几乎完全相同。
最近官场秘密史
天公著,慧珠校,三十二卷。宣统二年 (1910) 上海新新小说社铅印本,标“社会小说”,有《古沪顾德明在新序》,序文中称著者为“天略先生”。据考证,“天公”即陆士谔,“慧珠女士”则为陆士谔夫人李友琴。此编受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启发、影响,暴露清末官场丑事。艺术成就不高,难与李伯元之作相伯仲。有宣统二年(1910)新新小说社刊本。
义堂和尚语录
凡四卷。又作义堂录、空华录。日本临济宗僧义堂周信(1325~ 1388)撰,中圆、中季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编集海云山善福禅寺语录、瑞龙山太平兴国南禅寺语录、升座、拈香、小佛事、道号、佛祖赞等,及无著道忠之序。
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
宋净源集,通叙缘起第一 劝修利益第二 拣择根器第三 堪任入道场礼忏人。略有三类。一起行入证。二灭业成信。三熏种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