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

- 姓名:石评梅
- 别名:
- 性别:女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山西省平定县城姑姑寺人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28
- 民族族群:
石评梅(1902-1928),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山西省平定县城姑姑寺人。原名汝璧,笔名评梅、漱雪、波徽、冰华。自幼聪颖好学,在父亲熏陶下,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尤其爱读苏轼诗词。先入太原师范附属小学读书,毕业后直接升入太原女师;因参加学潮,被学校除名,终因才学超众,才未成事实。1919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音乐系学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经常写诗和散文,当时即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称。1921年在山西《新共和》12月12日第一卷第一号发表处女诗作《夜行》,翌年发表剧本《这是谁之罪》(《晨报副刊》1922年4月1日—4日),同时在北京《国风日报》、《学汇》副刊发表散文《葡萄架下的回忆》、诗歌《疲倦的青春》、散文诗《春之波》,在《新共和》发表诗歌《一瞥中的流水与落花(子兴投寄)》。1923年和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山西同乡高君宇相识相恋。从女高师毕业后任教于师大附中,担任女子部主任兼体育和国文教师。其后又先后在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和北师大等校担任过教员和讲师。毕业时在《晨报副刊》发表诗歌《我愿你》、《残夜的雨声》和五万字的长篇游记文学《模糊的余影》,在《学汇》上发表散文《心之波》。1924年与大学同窗陆晶清等编辑出版《京报》副刊《妇女周刊》,得到鲁迅的支持。1925年3月5日,高君宇病逝于北京,其身心受到严重打击,连写多篇血泪交织的散文,怀念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五卅惨案”发生,她又参加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和陆晶清创办《世界日报》的《蔷薇周刊》。是年,段祺瑞执政府制造镇压爱国学生的“三·一八惨案”,她参加了遇难同学刘和珍和杨德群的追悼会,发表诗文《血尸》、《痛哭和珍》(《京报副刊》1926年3月22日、3月29日)和评论《再读〈兰生弟的日记〉》(《语丝》第104期)。不久送鲁迅南下。1927年在《晨报副刊》和《蔷薇周刊》相继发表小说《祷告——婉婉的日记》、《红鬃马》、《白云庵》、《流浪的歌者》及后期代表作《匹马嘶风》。其后,又发表过《噩梦中的扮演》、《原谅我,这是偶然》、《毒蛇》和《偶然来临的日子》等。最后一篇作品是小说《林楠的日记》。逝世后,根据其生前的遗愿,被埋葬在北京陶然亭高君宇的墓旁。1929年,其挚友黄庐隐和陆晶清编辑出版她的小说散文集《偶然草》(北平华严书店)和散文集《涛语》(上海神州国光社),还编了一本《石评梅日记》。近半个世纪以后,又引起读者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先后出版了《石评梅选集》(屈毓秀、尤敏编;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和《石评梅作品集》(三卷本)(杨扬编;1983——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以及描写她本人的传记文学《风流才女》(柯兴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和多集电视连续剧《评梅女士》(中央电视台)。
猜你喜欢的书
拜占庭帝国史
自拜占庭城建立讲起,以拜占庭帝国的创立、发展、衰落直到灭亡为主线,为人们描绘了前后近两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作为城市,拜占庭是如何被建立的?又是如何转变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哥特人是如何进犯拜占庭帝国的?又为何最终转战欧洲?西罗马帝国如何覆灭?尼卡暴动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查士丁尼一世如何拓展拜占庭帝国版图?他和贝利撒留的关系又是怎样?波斯帝国如何覆灭?斯拉夫人怎样威胁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又是如何崛起?席卷拜占庭帝国的毁坏圣像运动的起因是什么?十字军东征的起因又是什么?拜占庭帝国为什么会衰落?十字军又为什么要毁灭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如何重新建立?最终又如何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本书中将一一为您解答。
多产集
短篇小说集。周文著。列入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除《序》外,收1934年至1936年所写短篇小说15篇,附录2篇。其中《红丸》描写警察查获一罐烟土(红丸),在上交过程中,经手的巡警、传达、科长、督察员、局长等都想从中获利;《健康比赛》描写王奶妈奶养的主人的孩子肥胖康健,自己的儿子却骨瘦如柴;《第三生命》描写西南旧军队以鸦片烟枪为第三生命的腐败情形;《茶包》描写由内地往康藏背运茶包的农民的困苦生活。另外11篇是《山坡下》、《山坡上》、《俘虏们》、《三等车上》、《诊》、《不俗的一群》、《名》、《那首诗》、《陈司事》、《病马》和《退却》。《多产集》短篇小说集收入作者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间的短篇小说十四篇和散文《第三生命》、《茶包》两篇,一九三六年二月由作者本人亲自编定,一九三六年八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此文集将两篇散文编入第三卷“文论·杂文”卷。
论文杂记
文论著作。近代刘师培著。原载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日(1905年2月23日至11月16日)《国粹学报》(上海)第1期至10期,正文前有作者《自序》。一卷。共二十四则。所论诗文上自先秦,下迄清末,涉及各种文体。其论力主“文笔说”,推崇骈文,与桐城派主张迥异。所论作家按《汉书·艺文志》所列先秦诸子的“九流十家”分类,如论魏晋南北朝诸家时即指曹植诗温柔敦厚近于儒家,陶渊明诗澹雅冲泊近于道家,谢灵运诗琢磨研炼近于名家,左思诗雄健英奇近于纵横家。论唐宋诗时称李白为纵横家之诗,杜甫为儒家之诗,孟浩然、苏轼为道家之诗,王维、储光羲为农家之诗,黄庭坚为法家之诗。以时代论,则谓西汉文多阴阳家言,汉魏文多法家言,六朝文多道家言,隋唐文多小说家言,宋代文多儒家言,明末文多纵横家言,清代文多名家言。所论虽有牵强之处,却也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他如判明文学著作与实用文字之区别,倡导“文言合一”,以为文学是进化的等论述都有积极意义。然亦有门径狭窄,过于趋尚古奥之弊。原载1905年《国粹学报》,1928年印行单行本,1934年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将其与《中古文学史》合为一书标点出版,1962年又将其收为郭绍虞、罗根泽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种。
趼廛诗删剩
《趼廛诗删剩》,三十七题八十四首。署“南海吴沃尧趼人著,仪陇蒋庚繇紫侪选”。连载于《月月小说》第4号、第5号、第7号,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1907年1月28日)至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1907年4月27日)印行。首冠作者自序(无序题),末署“趼人氏识”。又收入《趼人十三种》,宣统元年七月(1909年8月)上海群学社出版。本卷据《月月小说》连载本点校收入。
坡门酬唱集
二十三卷。宋邵浩编。邵浩字叔义,浙江金华人。生平仕履均不详。前有张叔椿序云:岁己酉,朅来豫章。机幕邵君实隆兴同升,出示巨编,目曰 “坡门酬唱”,总成六百六十篇。命工锓木,以广其传。末题绍兴元年 (1131)五月二十四日。又有邵浩自作引云:绍兴戊寅(1158),浩年未冠,肄业成均。隆兴癸未(1163),始得第以归。因取两苏公兄唱弟和,及门下六君子平日属和两公之诗,摭而录之,曰“苏门酬唱”。淳熙己酉 (1689),浩官豫章,临江 (今四川忠县)谢公为之作序,且更曰 “坡门酬唱”,末题绍兴庚戌四月一日。考癸未为孝宗隆兴元年 (1163),己酉为淳熙十六年(1689),上距高宗绍兴元年辛亥(1131)已五十九年。且庚戌为建炎四年(1130),亦不得题绍兴。二序纪年显然有误。案淳熙己酉,孝宗为禅,次年庚戌,即光宗绍熙元年。则序内绍兴必绍熙之讹。特据浩引所言,叔椿序当先成,乃浩引题四月,叔椿序反题五月,亦为舛误未合。殆传写既久,或经后人所妄改。前十六卷为轼诗,而辙及诸人和之者。次辙诗四卷。次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等诗三卷。亦录轼及诸人和作,惟李廌为缺。其不在八人之数,而别有继和者,亦皆附入,为注以别之。其诗大抵同题共韵之作,比而观之,可以知其才力之强弱,与意旨之异同。较之散见诸集,易于互勘,谈艺者亦深有裨益。至于本集所有,《山谷外集》所载次韵子瞻书黄庭经尾付蹇道士,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补之又有和子瞻种松、赠杜舆秀才三首,今坡集载坡诗止二首,而此集均未编入。是为小疵。有 《四库全书》 本。
何耶揭唎婆像法
全一卷。译者佚名。为密教有关马头观音之仪轨。又称贺耶揭哩婆仪轨。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何耶揭唎婆,为梵语Hayagri^vah! 之音译,意译作马首,即指马头观音,为密教八大明王之一。本经内容叙述马头观音之画像法、咒诅法,并宣说疗病、乞食之印明及缚鬼、消除淫、护身之咒。此外,同类经轨尚有: (一)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二)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法印咒品,全一卷,阿地瞿多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