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纲

罗尔纲
  • 姓名:罗尔纲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广西贵县人
  • 出生日期:1901年1月29日
  • 逝世日期:1997年5月25日
  • 民族族群:

罗尔纲(1901年1月29日—1997年5月25日),中国历史学家。广西贵县人。生于1901年 1月29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1930年中国公学毕业后,先为校长胡适整理其父遗稿,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考古室、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在南京举办太平天国起义百周年纪念展览会,旋主持南京太平天国史料编纂委员会,筹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他虽于1954年调到近代史研究所,但至1964年方回北京。195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二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罗尔纲初从胡适学考据,学习西方科学方法。继入北大考古室,考订金石,深受乾嘉学派特别是钱大昕精微缜密考据方法的影响。他治学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打破成说。《水浒传真义考》、《李秀成伪降考》、《洪大泉考》、《清朝统治阶级诬蔑太平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考谬》、《太平天国史料里第一部大伪书〈江南春梦庵笔记〉考伪》等名篇,便是由此得来。1937年第一部著作《太平天国史纲》出版,被评为"具备时、地、人条件的好著作"。此后著作日多,而始终自视阙陋,经常检查并欣然改正错误,提出"以我为的",请求批评,为百家争鸣起到了表率作用。


罗尔纲在史学上的贡献主要有:①将现代科学的假设演绎方法同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融合起来,在辩证唯物论指导下,形成了历史研究的新考证方法。②改造中国古代纪传体,创造了以叙论、纪年、表、志、传五部分组成的综合体史书新体裁。③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为解决《李秀成自述》真伪的疑案,提出一种用八法鉴定字迹的新方法,以清除太平天国史中的伪史料。④建立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发掘、编纂太平天国文献和资料,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⑤在他带领下,新一代有创见的史学家开始拓展太平天国史这一领域。⑥论证了太平天国革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遂为近代中国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近百年中国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一个证明。


罗尔纲所著论文四百余篇,著作四十余种,约八百万字。编纂太平天国文献资料,约三千万字。代表作有:《金石萃编校补》、《绿营兵志》、《湘军兵志》、《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十集》、《困学集》、《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太平天国史》、《水浒传原本·著者及其影响》、《罗贯中水浒传原本》等。1986年是罗尔纲从事学术研究六十周年,广西和南京举行了庆祝会,海内外学者也编有《罗尔纲与太平天国史》、《庆祝罗尔纲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年专辑》,为研究罗尔纲的重要资料。

罗尔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翠寒集

翠寒集

元诗别集。1卷。宋无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主要版本有明刊本,3卷;毛晋汲古阁刊本(编入《元人十种诗》),1卷。汲古阁刊本流传较广,《四库全书》底本就是汲古阁刊本。本集卷首有元贞元年(1295)赵孟頫序,延祐七年(1320)冯子振序,后至元二年(1336)宋无自序。明刊本尚有至元三十一年(1294)邓光荐序。卷末有毛晋跋。冯子振序曾摘录出宋无诗中的佳句若干则,对宋无诗评价相当高。宋无的七言古诗纯学李贺、温庭筠,其他各体,也显然受到李贺的影响,如“神娲蹋云去补天,留下一团焦黑烟”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他的某些诗由于刻意出新,反而失之于生涩纤弱。本集所载的诗篇,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较优秀,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则比较逊色。

桂苑笔耕集

桂苑笔耕集

新罗(今朝鲜)人崔致远撰,共二十卷。系作者在入唐留学、进士及第后调任宣州溧水县尉以及后来被诸道行营都统高骈辟为都统巡官期间所撰写的诗、赋、表状文告等公私之作。此书今存,是我们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崔致远四六》一卷,又《桂苑笔耕》二十卷,《四六》已佚。今存《桂苑笔耕集》二十卷,系清道光年间由域外重新引入,有数种传抄本,《四部丛刊》则据无锡孙氏藏高丽刻本影印。

先醒斋广笔记

先醒斋广笔记

成书于1622年。明代缪希雍撰。清道光辛卯年武林涵古堂木刻本,1983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该书约12万字,分4卷。卷1,载有中风、寒、暑、疟、痢、泄泻诸疾。卷2,载脾胃、虚弱、吐血、消渴、妇人诸疾。卷3,载有幼科、肿毒、杂证诸疾。卷4,炮炙大法,选录常用药物433种。后附用药凡例。前3卷主要是作者对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的临床经验、效方、验案,并总结了一些病证的治疗规律,如中风治法大略,伤寒三阳三阴治法总要及治血三要法等。缪氏的治气治血三法丰富了杂病的治疗。所谓治气三法即补气、破气、降气、调气;治血三法包括补血法、清血凉血法及通血法;在中风的论治上挖出了“内虚暗风”之说。后1卷主要介绍各药的性状鉴别、炮制方法、佐使畏恶等。其用药凡例,对丸、散、汤、膏的制法和适应证,以及煎药、服药方法和十八反等内容,辨析尤详,其中常有缪氏的独家见解。该书体现了缪氏的学术思想,也切合实用,对中医药理论研究及临床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海琼问道集

海琼问道集

海琼问道集,南宋白玉蟾撰,弟子留元长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是白玉蟾于嘉定十年(1217)传授留元长。全书收录白氏散文和诗赋八篇。其中《龙虎赋》、《乌兔经》、《玄关显秘论》、《金液大还丹赋》、《金液大还丹诗》、《道阃元枢歌》等篇,分别阐述修炼内丹之理论和功法要诀。《海琼君隐山文》、《常寂光国记》二篇。前者阐述隐居山林逸趣,后者记述游历「大慧明天常寂光国」之经历与见闻感受。常寂光国是作者虚构之理想国境。

复社纪略

复社纪略

编年体史书。四卷。明陆世仪撰。约成书于清初。本书记事,始于天启元年(1621年)陈晋卿等改为知社,终于崇祯九年(1636年)徐怀丹作复社十大罪檄文,按编年体叙述。在正文之前,冠以《复社总纲》,将崇祯元年(1628年)至十六年(1643年)复社主要成员科举、官场之进退以及社中大事,按时间先后分年排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总纲以下分为四卷。

孔子家语译注

孔子家语译注

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久佚。今本为三国魏王肃作,十卷,共四十四篇。王肃《自序》中云:“郑氏学,行五十余载矣,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由此可知,王氏的目的是驳斥郑玄的经学诸论。为此,王氏从《左传》、《国语》、《孟子》、《礼记》、《荀子》、《说苑》等书中,收集了与郑学不同的丰富的事例,批驳郑氏,不仅使该书保存了大量古代佚文遗事,而且由于考证精细,引证详洽,使该书获得历代经学家的高度评价。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中强调:“郑学出而汉学衰,王肃出而郑学亦衰。”明清两代,为之作注者很多。明何孟春有《孔子家语注》八卷,清姜兆锡有《孔子家语正义》十卷。有明末毛晋据北宋本刻印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书》本,《四部备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