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寿亲养老书
《作者:陈直》养生类著作。宋陈直撰。一卷。直于元丰中 (1078—1085) 官泰州兴化(今属江苏)县令。书中论述饮食调治、形证脉候、医药扶持、性气好嗜、宴处起居、戒忌保护等老年养生护持之理,并载四时摄养方、食治老人诸疾方、简妙老人备急方等,凡十五篇二百三十三则,约万余字。其中食治养老益气方,载治眼目、耳聋、五劳七伤、虚损羸瘦、脾胃气弱、泻痢、诸痔、诸风等数十种病证的饮食配方。四时养老方中,前列四时通用男女老人方二十余种,次分叙四时疗疾方药。简明实用,理论简要中肯,论述老人饮食起居、性情嗜好等颇为精当,叙证以食治疗法为突出。梓行后影响颇大。明高濂《尊生八笺》 中四时调摄笺所录诸方药,大致本于此书。传本较多,元代时由邹鈜收入并续增成《寿亲养老新书》。有明万历虎林胡氏 《格致丛书》 本 (题《新刻寿亲养老书》),寿养丛书选钞三种本(题《寿亲养老书》)。
-
类修要诀
《作者:胡文焕》明代胡文焕撰辑。二卷,续附一卷。初刊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书首作者序谓“人之有生孰要哉?要莫过于全此生也。全此生孰要哉?要莫过于修此身也。”因“于暇日采其摄修之法”,编成此书。卷上包括《孙真人卫生歌》、《枕上记》、《养生铭》、《戒怒歌》、《抱一子逍遥歌》、《逍遥子导引诀》、《钟离师八段锦》、《起阳诀》、《散精诀》、《螽斯秘诀》等四十篇;卷下包括《张紫阳金丹四百字》、《吕纯阳三字诀》、《崔公入药镜》、《丘长春真人青天歌》、《李清庵太极颂》等十九篇。卷末《续附》包括《太清中黄胎藏论》、《李真人长生十六字妙诀》等二十篇。编中多采自历代养生学著作,亦有作者自撰者。书中广泛涉及饮食起居、精神调摄以及气功、按摩、针灸等内容。形式以歌、诀、诗、铭、格言警句为多,颇便读者研习和记诵。有《寿养丛书》本。
-
易筋经外经图说
《作者:梁世昌》此《易筋经外经图说》(附八段锦图)是易筋经的重要支流,可用于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此书前半部分是十二大劲,内容与二十二势易筋经第一套十二势一样。后半部分是八段锦,口诀是现代八段锦口诀的蓝本,书前有清末民初梁世昌序。此为清末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易筋经十二大劲》从创立之初,乃是为了训练功力之用,尤其是上肢部位的筋肉功力,人体肌肉的特性为收缩,紧张肌肉,正是由肌肉的收缩来逐渐刺激内里的组织,同时掌、指为人体经筋之余,刺激肢体末端,自然有易筋之效,如上面陈太平先生所言,不能一味求紧,尤其是不能只追求肌肉之紧,否则只能作用于肌肉,且致肌肉劲力僵化而不能快速转换,用于实战武功之基础则殊为可惜。
-
山居四要
《作者:汪汝懋》养生著作。4卷(一作5卷)。元汪汝懋编。汝懋字遯斋, 号桐江野客。寓居浙江鄞县时, 抄录太史令杨瑀 (字元臣, 自号山居道人, 钱塘人)所撰《摄生要览》、《卫生要览》、《养生要览》、《治生要览》 4图, 细心研读, 增广补充, 于至正二十年 (1360) 整理成编。书中详备起居饮食之节, 疾病药饵之宜, 治农治圃治疱之法, 实为居家养生之大全。卷1摄生之要,将起居格式冠于篇端, 附以居宅、避忌、人事、防闲、莅官、警戒等居家养生事宜。卷2养生之要, 载药忌、食忌、杂忌、及辟谷救荒良方。卷3卫生之要, 论述诸风、伤寒、中暑等数十种常见病证治, 所治采用饮食疗法者居多。卷4治生之要, 论12月忌宜、理家接物、居官莅政、及文房必用、行与须知等, 络之以省心法言、警悟世俗等内容, 与卷1又有所不同。此书新镌本附加减13方为卷5, 故后世有5卷本。全书卷帙不繁, 但收罗广博, 内容丰富, 且又条分缕析而不庞杂。论述深入浅出, 多引证前人经验, 于摄生着重于生活起居, 在养生学著作中, 不受佛家与道家的影响, 而以儒家的养生学思想贯穿始终, 故具有一定特色。惜传本中未见杨瑀所绘4图。现有《格致丛书》虎林胡氏会文堂刊本。
-
养生四要
《作者:万全》养生类著作。明万全撰。五卷。全有《万密斋医学丛书》已著录。认为养生须屏嗜好,适寒温,顺翕张,调滋渗,故名。成书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卷一,寡欲。论养生莫过于寡欲,倡坚忍之法,列叙七损八益、肾阴、食伤、酒伤等证治。卷二,慎动。以静坐、调息、气功等法保定其气,列叙五志所伤、五劳所伤等证治。卷三,法时。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并论四时衣、食、行之宜忌,以和于阴阳,使外邪不干。卷四,祛疾。倡治未病、初病,须慎于医药,附部分医案和数十方剂,多为补气养血之剂。卷五养生总论。论心无烦恼,形无劳倦,兼以导引,助以服饵,即可长生,后附五劳七伤诸证治。与医学理论相结合,介绍摄生基本理论与方法、方药,论理清晰明辨,叙述简要流畅。方药详明,随证而附,切于实用。有 《万密斋医书十种》本,《万密斋医学全书》 本。
-
老老恒言译注
《作者:曹庭栋》养生类著作。清曹廷栋撰。四卷,附粥谱一卷。廷栋字楷人,号六圃,嘉善 (今属浙江) 人。贡生,工诗文书画,著述《孝经通释》、《宋百家诗存》等十余种。年七十五岁于病中摘取群书中涉及养生的内容辑成,时乾隆三十八(1773)年。卷一、二载安寝、晨兴、饮食、昼眠、燕居、省心、消遣等篇,详叙日常生活起居之宜。卷三列书室、坐榻、衣帽、杂器等篇,专论老年生活用具。卷四叙卧房、床帐、便器等,专论老年居处备用之要。末附粥谱,专载煮粥方,分上、中、下三品,凡百四十五种,供老年调养治疾之需。书中叙述无微不至,颇切实用。如安寝类中,载有失眠多梦等老年常见病证的防治,并强调寝中对心神元气及头、胸腹、手足的护持。导引类中,专取简便易行方法,分为卧、立、坐功三项,二十法,方便老年习用。书中引据古籍,随文附注。然后专辟引用书目项,列引书三百零七种。全书内容丰富,文辞精练,条理清晰,颇具特色,实俾于老年养生。有乾隆间刻本。
-
勿药元诠
《作者:汪昂》清·汪昂撰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1卷。该书主要论述导引、气功、摄养等防病健身方法,及某些常见病的预防、饮食起居诸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内设“色欲伤”1篇,专论房室太过所致的损伤。指出:“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人二七而天癸至,交合太早,斫丧天元,乃夭之由,男子八八而天癸绝,女人七七而天癸绝,精血不生。入房不禁,是自促其寿算。人身之血,百骸贯通,及欲事作,撮一身之血,至于命门,化精以泄。夫精者,神倚之如鱼得水,气倚之如雾覆渊,不知节啬,则百脉枯槁。交接无度,必损肾元,外虽不涉,精已离宫,定有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返于薪哉!”指出了早婚有害;房事不节、损肾折寿;离宫之精,去而不返,还精补脑,当为妄说。此观点与万全观点基本一致。有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颐身集》铅印本。
-
饮食须知
《作者:贾铭》八卷。元贾铭撰。贾铭,自号华山老人,海宁 (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时曾任万户之职,入明时已经百岁,太祖召见,向他询问养生之法,贾氏把养生之法规之为 “慎饮食”,并献上自己所撰写的《饮食须知》一书给太祖。是书主要内容记载食用食物的用水、火候以及各种蔬菜、果品对人身体的作用。书中特别注明各种食物的反忌,其说绝大部分都是从各家本草中摘录而来。正如贾氏自序中所说的:物性有相反、相忌,本草对各物的注疏皆损益相半,使人无所适从,所以自己专选其反忌汇成一书。但究其内容仍没有超出本草之外,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列为存目。现有《学海类编》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等。
-
养生导引法
《作者:胡文焕》撰者不详,校刊者胡文焕。明万历壬辰年(1592)钱塘虎林胡氏文会堂刻本。胡文焕,字德文,号全庵, 自号抱琴居士,明钱塘(今杭州)人。其对医学、养生颇有研究,著有《素问灵枢心得》、《类修要诀》、《香奁润色》、 《养生食忌》、《应急良方》等。《养生导引法》为导引专著,采用医家导引法体例编辑,全书列病症二十七门。其中二十五门导引法主要选录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方,另二门选自道家著作《云笈七签》等。全书精选了简易、有效的各种防病治病、强身养老的导引方法近120种,按因人、因病而选用的辨证施功传统,对同一病症,列出多种导引方法。由于它较全面、系统地辑收和整理了明以前各家有代表性的导引方法,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导引法文献,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1986年,此书由中医古籍出版社串解出版。
-
外经微言
《作者:陈士铎》养生著作。原题岐伯天师传,陈士铎述,实为后人托名之作。撰者与成书年代已无可考。原书目录始见于《汉书·艺文志》。全书分为9卷81篇,正合《黄帝内经素问》卷篇数。分述养生、经脉、脏腑、阴阳、五行、四时、运气、病因病机及治则等内容。所论与《内经》相承,亦有不同之处。其中有部分养生专篇,如命根养生篇,论述了养生之道首要慎精,精动由于心动,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因此安心才能利精;红铅损益篇,论述了方士采红铅以接命之理;善养篇,论述了调四时则病不生,不调四时则病必作,及养阳而不损于阴,养阴而不损于阳。书中所论,简明扼要,对于中医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有清精抄本,1984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推篷寤语
《作者:李豫亨》养生类著作。明李豫亨撰,清王寿芝节录。一卷。豫亨字元荐,云间 (今江苏松江) 人。幼习儒,喜博览,涉诗文、兵法、养生等,终不得志。隆庆四年 (1570) 始捐举业,以鸿胪谒选,乘舟自苏赴京,途中将夙昔所得汇而成书,共十卷。载测微、原教、本术、还真、订疑、町政、往来论学函牍诸篇。此节录本选自原教、本术两篇。所载与医药、养生有关。凡五十七则,近万字。首载原养生之教,旁征博引,杂谈慎动、慎行、知足知止,忌纵欲、惜自身等摄生之理。次载本医药之术,摘自有关医药方剂的短论,亦为一般性医学常识。论述简捷,文辞精练,具有杂记性质。有民国十三年(1924)杭州三三医社排印《三三医书》本。
-
养生类要
《作者:吴正伦》明代吴正伦辑,吴敖校正。初刊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书分前、后二集。前集以养生预防为主,包括逍遥子导引诀、孙真人卫生歌、陶真人卫生歌、邹朴庵玉轴六字气诀、阴阳烹炼秋石服饵决法四则、三丰张真人进红铅方五则、制玄明粉方二则、养生叙略二则,解饮食诸毒并补益等方四十七则。后集以养生保健方药为主,包括春、夏、秋、冬四时诸症宜忌并合用方药一百七十九则,济阴类方药二十九则,慈幼类方药三十则,养老类方药十六则,均可有选择地应用。惟其中秋石、红铅系童便及室女月经制剂,辑者袭用传说,认为“红铅真阳”,“秋石真阴”,“以阴阳真一之气滋补元气”,“元气凝,寿命延长立可必矣”,其说尚待研究。今存明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年) 吴氏木石山房家刻重刊本。
-
寿亲养老新书
《作者:陈直》四卷。宋陈直撰,元邹铉 (生卒年不详)续编。邹铉,号冰壑,又号敬直,元大德中泰宁 (今属福建)人,出身世宦之家,颇谙养生之道,年七旬身犹健朗。邹铉很推重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但又觉得该书不够完备,于是便在该书一卷基础上,又续撰三卷,合为一编,是为《寿亲养老新书》。此书卷一即《养老奉亲书》内容,卷二至卷四为邹铉所续。卷二首先论述事亲之道,列举历代名贤尊老事亲故事及善言嘉行,并载养生得道传闻轶事等七十二事。卷三论述老年怡情悦性及膳食调理之法等。卷四载修身养性,药食调治,腧穴按摩等老年保健内容,并述及老年常见病医方三十余首,适应老幼妇孺的食治方九十余首。此书内容丰富,征引方药奇秘简便而且适用,对于后世老年养生及食疗保健的研究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载入大量祝寿诗词等,使此书失之繁冗。有元至正二年(1342)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瓶花书屋刊本,1985年广东高教出版社点校注释铅印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猜你喜欢的书
唱论
乐学论著。元燕南芝庵撰。不分卷,共三十一节,每节不标题目。内容除简略地列举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和古典戏曲的主要体制外,大部分是关于宋元两代戏曲声乐理论和歌唱方法。其音乐美学思想,注重歌唱中的抑扬顿挫的格调、停声待拍的节奏,并提出“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美学命题。认为“歌之格调:抑扬顿挫,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丸转,捶欠遏透。”指出歌唱时,高低转折,要圆转自如。要使其声扬,必先使其抑;要使其声抑,必先扬其声;一腔顶着一腔唱,下句起音,要顶着上句尾声唱;行腔时,要讲究有板有眼,不失尺寸;发声落音,应极为厚实,要求在拖长的唱音上加上美的装饰音;要以情感贯注入声调的表达;歌唱时要有圆润如明珠般的格调,使人在听觉的美感中产生视觉美感。又要求歌唱时要注重蓄气吐气,使唱音刚柔如意,长短合度。其歌唱美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有元杨朝英选编的《乐府新编阳春白雪》附录本,元陶宗仪著《南村缀耕录》收录本,明臧懋循编《元曲选》附录本。近人任讷辑《新曲苑》本,《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录。
丽莎的哀怨
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最初在1929年3月至5月的《新流月报》第1至3期上连载,1929年8月1日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发行。蒋光慈自称创作这部小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意图是表现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和灭亡,新的强大的无产阶级力量将代之而起,成为历史舞台的主人。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叫丽莎的白俄贵妇。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她不仅失去了昔日安富尊荣的生活地位,而且要被迫接受无产阶级的专政,时刻都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危险。她随丈夫白根(一个白俄军官)逃离俄罗斯,流浪到了上海。长期的剥削阶级寄生生活,使她在命运发生巨变之际,惊慌失措,连最起码的生活本领也没有。最后堕落为娼,不得不靠出卖色相肉体苟延残喘。小说写出了伴随一场大革命运动必然而来的阶级关系的变化,作品抒情性强,如一曲挽歌,对丽莎沉沦后的痛苦生活与迷惘感伤心理刻划细致,因而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怜悯。小说出版后,在文艺界引起了不同反应。有人认为作品社会认识价值较高,表明了“旧的阶级必然要没落,新的阶级必然要起来的社会进化过程”;在艺术上也摆脱了初期普罗文学的标语口号倾向,是一部“散文的诗,诗的散文”(冯宪章《<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但更多的人则持相反意见,认为作品的主观动机是和客观效果相违背的,客观上“只能激动起读者对俄国贵族的没落的同情,只能挑拨起读者由此而生的对于‘十月革命’的愤感”(华汉《读了冯宪章的批评以后》)。更有人严厉批评作者“代白俄诉苦”、“已流入反革命道路”。
辨疑志
陆长源,字泳之,吴人。曾任汝州刺史,徙宣武节度使行军司马。能诗,曾和孟郊唱和。是书在《中兴馆阁书目》有著录,该书概括其内容为“辨世俗流传之谬”。从仅存的十条佚文来看,它与《冥报记》、《纪闻》等书正好相反,是破除迷信的。它批评僧道犯戒,揭露僧道的欺诈骗人行径,这在当时宗教盛行、志怪蜂起的时代,难能可贵。故是书在唐代小说中可谓异军突起,别树一帜了。中唐陆长源的小说集《辨疑志》,批驳怪诞虚妄之说,是对当时流行的小说志怪主题的否定,但其写作意图又是来源于小说实录"阙史"的传统。是书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太平广记》,今据《太平广记》整理。
两宋名贤小集
宋诗总集。三百八十卷。南宋陈思编纂,元陈世隆补辑。陈思,生卒年不详,或称陈道人,南宋末年临安商贾,曾入仕为“成忠郎缉熙殿国史实录院秘书搜访”(其《小字录》书后题衔)。编刻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苑精华》等。陈世隆字彦龙,又字彦高,钱唐人,思之从孙,顺帝至正中馆于嘉兴陶氏,殁于兵。编纂《宋诗拾遗》二十三卷。此编为北宋、南宋诗人小集之合编,始编于绍定间、前有绍定三年(1230)魏了翁《序》,谓:“予无他嗜,惟书癖不可医,临安鬻书人陈思多为予收揽散逸,叩其书颠末,辄对如响。一日以其所梓《圣宋群贤小集》见寄,且求一言。盖屡却而请不已,发而眎之,球玉琳琅,粲然在目。”至于陈思原编为多少卷,世隆增辑若干卷,今已不可知。所谓朱彝尊之《跋》所云世隆“于思所编六十馀家外,增辑百四十家,稿本散逸,曹溶复补缀之”,纯属无稽之谈。此书本以抄本流传,凡四十二册、三百八十卷,亦为“四库”馆臣所分。今人王重民言陈起曾编诸江湖诗人小集,“陈思继陈起之后继续搜辑,世隆因其家世旧藏,益以元初所出,曾勒为一编。此本虽经明、清人附益传录,其源尚出旧帙”(《中国善本书提要》)。全书所收起自杨亿,终于潘音,共收二百五十六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一百五十七家,误。)书中后部包括《江湖小集》中的绝大部分,其中也有少量与《江湖后集》所录南宋江湖诗人作品相重复。此集搜罗宏富,两宋许多小家诗作赖此以传。每家之前皆有评传,细致而详尽,可资参考。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有清顾修“读画斋”刻本。
于瑟抳沙毗左野陀啰尼
于瑟抳沙毘左野陀啰尼,一卷,梵音,高丽指空译,九七九。
破山禅师语录
二十卷。明代释海明撰。海明,俗姓蹇,字破山,人称万峰老人。原籍渝城后迁徙大竹(今四川省大足县)人。据《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五十七记载:他“生含聪睿,质挺奇标”。十九岁在大持庵依融光尊宿为师落发为僧。后出四川遍游,寻师悟道,学高道深,为明末清初四川双桂福国禅院高僧。《破山禅师语录》即是海明以其字“破山”题写书名的一部语录体佛书。该书主要记载了海明奉佛弘法的言论,以及他学法持戒的心得体会。其中,有不少富于哲理的言论和比较精炼的语言词汇。除此书外,他还撰有《山居诗》、《双桂草诸集》等书。此语录与他的其它书一起参照来读,对于全面了解破山禅师的生平事迹将有补益。此语录对研究明代高僧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康熙庚申嘉禾楞严寺般若坊刊本。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