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亨

- 姓名:李豫亨
- 别名:字元荐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松江(今属上海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豫亨,明医生。字元荐。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幼习诗书六艺,博通医卜星相。隆庆四年(1570年)撰《推篷寤语》,其《原养生之教》、《本医药之术》两篇,讨论医理,时有卓见。后王兰远为之节录,刊入《三三医书》。
李豫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邪不压正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威县冀南新华书店1948年11月初版。作品以下河村中农王聚财的女儿软英的婚事纠葛为线索,描写从1943年到1947年间的土改斗争,表现了农村各阶级在这个运动中的各种变化。美貌的软英由地主的走狗、流氓小旦作媒被迫与地主刘锡元之子、死去妻子的刘忠订立婚约。八路军来到后,刘锡元在斗争中气死。但王聚财因恐时局有变,抱着“看看再说”的态度,不敢贸然退婚。在土改运动中,小旦混入积极分子队伍,他与农会主席小昌一起以“挤封建”为名,扩大打击面,侵犯了中农的利益,王聚财也以与地主联姻的罪名遭到斗争。私心较重的小昌又企图通过小旦逼迫王聚财将软英嫁给自己14岁的儿子小贵。软英因想到小昌势大,小贵也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假装情愿而应承下来。幸好上级派来工作团,纠正了下河村土改中的“左”倾错误,软英才得以与自己心爱的小宝结婚。作者在《关于〈邪不压正〉》中谈到,作品的写作“意图是想写出当时当地土改全部过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使土改中的干部和群众读了知所趋避”。
神童诗
蒙学读本。一卷。北宋汪洙撰。成书时间已不可考。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属浙江)人。元符三年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谥“文庄”。据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载:汪洙九岁能诗,自称神童。世人收其五言诗为《汪神童诗》,以教蒙童。在流传过程中,遂直称《神童诗》,又称《幼学诗》。今传本《神童诗》共收五言诗34首。采用按诗的内容分类编写的方式,首选“劝学”诗14首,继选“状元”、“言忠”、“帝都”、“四喜”、“早春”、“春游”、“暮春”、“寒食”、“清明”、“纳凉”、“秋夜”、“中秋”、“秋凉”、“七夕”、“登山”、“对菊”、“冬初”、“季冬”、“除夕”等十九类二十首(其中“帝都”2首)。包括了劝学、得第、为官以及四季景物、节日礼仪的描写。篇幅短小,诗味浓郁、格律严谨,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情趣盎然,易于背诵。《神童诗》的内容有些反映了当时士子的苦读情形,如《秋夜》:“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秋凉》:“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但也有相当多的诗以高官厚禄引诱蒙童就学,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之类,不仅为现代人而且也为古人所非议。应该指出,今本《神童诗》并非汪洙一人之作,也非尽为儿时作品,其中至少有两首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还有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的诗。《神童诗》坊间刻本甚多,流传很广。后有人杂采历代诗作,增补至数千首,仿作中以《千家诗》影响最大,甚至超过《神童诗》。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是朱东润具代表性的作品,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全书以确凿可信的史料描述了张居正的一生,他从一个普通家庭起步几经沉浮,终位极人臣。面对弊政,他不惧难关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扭转了明朝后期的颓势。作品不仅刻画了这样一位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形象,也揭示了封建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张居正 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 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是,为了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也曾经使用过不光彩的手段,其个人生活也难说检点。生前,他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否定了张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国,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两汉博闻 [四库本]
史钞著作。北宋杨侃编。12卷。侃字子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避真宗旧讳,更名大雅。端拱进士,历官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是编摘录《汉书》、《后汉书》,不依篇第,不分门类,惟简择其字句故事列为标目,而节取颜师古、章怀太子之注于其下。凡《汉书》7卷,《后汉书》5卷。间有疏失舛误,然所录注文中可资补阙、考证者颇多。乾道八年(1172)胡元质删削后刻版印行,已非杨氏之旧。有《粤雅堂丛书》、《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般若心经疏诒谋钞
般若心经疏诒谋钞,一卷,宋智圆撰,日本智空刊行跋。
大使咒法经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大使者毗那夜迦之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