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新食经
《作者:张竞生》《新食经》是中国现代性学奠基人张竞生所著的一部饮食文化著作。该书的创作背景与张竞生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早年因在北大任教时出版《性史》而蒙上恶名,1948 年前后,在家乡闲来无事的他,在汕头的《大光报》上开设专栏,由此撰写了《新食经》。书中内容丰富,涵盖 “食的革命与医药革命”“食与运动及内分泌”“食与性情及色欲”“绝食与精神食法”“饥民食法 —— 盐与水的利用”“素食果食的根本食谱” 等章节,还附录有 “食礼初步”。张竞生站在科学前沿,提出了 “食什么” 和 “怎么食” 的科学饮食主张,强调食物革命能引发医药卫生革命,并且肯定素食是比肉食更科学、更卫生、更经济、更人性的饮食方式。这部著作吸取了当时营养学的新成果,罗列了一些食物的生素(维生素)含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书中文字优美,如赞美素食 “谷粒类其美如珠玉,青菜类有花者、有叶者…… 不但其味清沁肺腑,抑且其色令人魂醉神摇”,不仅呈现了美食,也是美文,其发挥的功能不仅作用于人的物质世界,更滋润着人的精神世界。
-
食经
《作者:张竞生》饮食养生,又名《新法长生术》,张竞生著,主要论述了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如谷粒类、青菜类等,将谷粒类形容其美如珠玉,称青菜类无论是有花者、有叶者、有心者、有芽者、有苞者,人们看之无异茹香餐霞,不但味清沁肺腑,其色也令人魂醉神摇,肯定了植物性食物有利于人体健康与祛除疾病的保健功能。 肯定和论证了我国人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方式,强调以自然主义的素食为主,但也没有完全否定肉食的价值,同时提倡节食。 吸取了当时西方营养学的新成果,提出了 “食什么” 和 “怎么食” 的科学饮食主张,比如还罗列了一些食物的生素(维生素)含量,强调食物的革命能引发医药卫生的革命。 食与生活多方面的关系阐述:《新食经》中有 “食的革命与医药革命”“食与运动及内分泌”“食与性情及色欲”“绝食与精神食法”“饥民食法 —— 盐与水的利用”“素食果食的根本食谱” 等章节,探讨了饮食与运动、内分泌、性情、色欲等多方面的关系,还附录有 “食礼初步”。
-
道家养生学概要
《作者:萧天石》又名《道家养生学》。5卷。萧天石编撰于1963年。台湾自由出版社印行,1983年版,收入道藏精华外集之一。该书共分五卷。卷一共十八章,内容有:道家学术旨要;道学源流概述;道藏与道藏精华简述;丹道派修真要旨;道家静坐养生要诀;简述静坐入门法要;仙学指微;谈丹品与丹法;炼丹诀要;九层炼丹法;丹法下手功夫;丹道派养生纲要直指;结丹诀要;玄宗指要;仙传玄机口诀;修真秘旨。卷二共十七章,内容为:丹道门各派要旨简述;文始派修真要旨;北派修真要旨;南派修真要旨;悟真篇提要;东派修真要旨,西派修真要旨;三丰派修真要旨;中派修真要旨;青城派修真要旨;伍柳派修真要旨;三峰派修真要旨;谈自然法派;谈无为法派;谈房中家与房中术,谈左道旁门之术,谈导引乘蹻存思服气之术。卷三共四十章,内容有:炼心诀要;静心诀要;养心诀要;止念诀要;息妄心诀要;守窍诀要;炼性诀要;养性诀要;谈精气神三宝;全真道养生诀要:炼精诀要;炼气诀要;炼神诀要;还虚诀要等等。卷四共十七章,内容为:谈逆字诀、忘字诀、损字诀、息字诀、静字诀、化字诀;谈日用养生工诀;谈养老诀要,行法诀要、立法诀要、坐法诀要、睡法诀要等等。卷五共十二章,内容包括:谈道家修为与人品;谈超凡脱俗;谈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谈看空一切、放下一切;谈行善立德法门;学道要语;修道法语;养生药言;玄门太极长生功等等。
-
随息居饮食谱
《作者:王士雄》养生学著作。1卷。清·王士雄(孟英)撰。刊于1861年。撰写此书时,正值兵荒马乱之际,“石米八千,齑四十,茫茫浩劫……枵腹无聊,丐得枯道人秃笔一枝,画饼思梅,纂成此稿”。因此,其选材合于民情,切于实用。书中对饮食的概念有所探讨: “水,食之精;谷,食之本也;调味为制宜之具,蔬果亦日用之常也,故曰饮曰食,而考之实,辨之详。羽毛、鳞介不言食,以非人人为常食也”。本书共收录供食疗的药物330种,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7类,对各药的性味及其医疗用途、处方等均有较为详细的说明。对豆制品的推崇及发物的忌口等,均有新的发挥。本书现存最早为清咸丰11年辛酉(1861)刻本。又有《潜斋医书五种》本等。
-
食色绅言
《作者:龙遵》养生类著作。二卷。旧本题明皆春居士撰,不著名氏。后依据明本《瀛奎律髓》考证,其中载有成化丁亥新安守龙遵叙,自称皆春居士,而断为龙遵叙所作。《宝颜堂秘笈》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均题为龙遵叙所作。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二卷,其中一卷为饮食绅言,勉人戒杀。男女绅言一卷,勉人节欲。龙遵叙在书首引言中说:“食色根于所性,淫杀谓之恶业,二者事本粗鄙,而关涉甚大。迹似浅近,而克治为难。儒曰:‘饮食男女为切要,从古圣贤,自这里做工夫。’释曰:‘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玄曰: ‘病从口入,福从色败。子若戒之,命同天在。’ 究心三教而不透此关,未有能得者也。况杀生恣味,好色丧真,机元相因,势更助发。纵欲体瘵,思补肥甘,多食气昏,欲为魔祟、迷则同迷,能甘澹薄。欲火不然,常持净戒,粗粝亦美、悟则同悟矣。鄙人气弱多病,于此尤惧。归田暇日,流览往集,漫拾警语,类记成编,不择醇疵,亦鲜伦次,聊自省鉴,以代书绅云尔,至若入微工夫,诠注所不能及者,孰从而书之也哉?虽然,太上忘形,真心无相,舍置源本而辨清浊于支流抑末矣。……”书末杨廷贵跋中称“养生者诚不可不知”此书。此书所言,诚可为养生家之参考。起初,《饮食绅言》和《男女绅言》分别单行,后才合而为一刊行。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 单行本。另有一卷本《食色绅言》,收入 《由醇录》 中。
-
保生心鉴
《作者:佚名》明代铁峰居士撰,一卷。作者姓氏生平无考。序云作者于弘治十八年 (1505年) 得 《圣贤保修通鉴》,深加契爱,惜其“简而未祥,微而不著”,遂参诸医经、月令等书,正讹补略,并采用《活人心法》,令人缮形摹写,绘图三十二幅,纂为一帙,使有心者保养心元,不致轻耗。书成于正德元年 (1506年)。首为《修真要诀》,主要是选辑《保修通鉴》、《内经》、《运气论奥》等十种古籍中有关著录,并附五运六气枢要、六十年统运、四时气候、主气、客气、脏腑配经络、脏腑配四时等图; 次为《养生总论》及《二十四气导引图》等; 末附朱权的《法人心法》。作者认为,摄生之道以修养为第一,医药为第二,导引为第三,故对保养真元修心养性较为重视。书中所辑养生理法较详,文图并茂,对于研究养生学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太清二十四气水火聚散图》(目录中简称《二十四气导引图象》)等,在后来王圻的《三才图会》、高濂的《遵生八笺》等名著中均有收录,或称为 《二十四气坐功法》,或称为《陈希夷坐功》。有《寿养丛书》本。据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 《猗氏县志》载,明代令狐鎴曾撰有 《保生心鉴》,或即本书。鎴字仲平,山西猗氏县人。
-
调疾饮食辨
《作者:章穆》养生学著作。6卷。书之扉页又题作《饮食辨录》。清·章穆 (杏云老人)撰。刊于嘉庆十八年癸酉 (1813)。全书分六大类,为总类 (包括水、火、油、代茶)、谷类 (包括饭、粥、酒等)、菜类、果类、鸟兽类、鱼类六项,约600多种饮食。每种均以《本草纲目》为主,兼采诸说。作者自述,阅历病情五十余载,见(病者)误于药饵错投者十分之五,误于饮食者也占十分之五,故而饮食亦为医者之需知,至为重要。本书载曾建序言: 章氏 “年订《饮食辨》一书,上穷天文、日星、岁序、历算,下究草木虫鱼、山海珍错。凡五行百产之精,无不源源本本,辨其性之刚柔燥湿与其用之损益斟酌,条分缕析”。作者认为“书中所采诸方,皆极平稳,且极应验。……以此乃医家、病家两用之书。”书后附有《诸方针线》1卷,是按照不同病症编写的本书药方索引。现存最早版本为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刊本。1987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珍本医籍丛刊》铅印本。
-
养生类纂
《作者:周守忠》一名《杂纂诸家养生至宝》,宋代周守忠辑,二卷。书成于宁宗嘉定十三年 (1220年)。首为《总叙部》,次为天文、地理、人事、毛兽、鳞介、米谷、果实、菜蔬、草木、服饵等十部。全书征引历代养生学典籍一百三十余种,是对南宋以前养生学成就的一次系统整理,资料丰富,切合实用,分门别类,便于检索。书中强调保精、调气、养神是长寿的根本。认为“精者神之本,气者神之主”,故须“因气养精,因精养神”,“养其精气神,则性命长生矣。”同时对天文、地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对生活中一些琐碎细节,如涕唾、便溺、愁泣、歌舞、睡眠、叩齿、交合等方面的摄养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有明万历二十年 (1592年) 虎林 胡氏文会堂校梓 《寿养丛书》 本等。周守忠 (或作“中”),字松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儒雅风流,兼通医理,并谙养生。编撰除本书外,尚有《养生月览》、《历代名医蒙术》、《姝联》(又名《姬侍类偶》) 等。
-
锦身机要
《作者:混沌子》养生类著作。3卷。旧题混沌子撰。鲁至刚注,明·胡文焕校。约成书于正德十年(1515)。混沌子姓氏不详,似道家,曾作《采真机要》,因虑学道之士不知锦身(即导引),而复作此书。将锦身之事作成绝句36首,分属3类。卷上12首以锦其龙,包括踏地龙,摆尾龙等12式;卷中12首以锦其虎,为跃山虎、出洞虎等12式;卷下12首以锦其龙虎交媾,亦12式。后附大道修真捷要选仙指源篇,天地总图、火候图、天地之根等七幅图谱,及金液还丹捷径等篇。所载为全套与内功相结合的导引法。书成后授予鲁至刚,请以为注,因此,每章之下释以直指,使其方法步骤叙述清晰,易于领会。全书内容条分缕析,循序渐进,虽然贯穿以道家思想,但其锻炼身体、祛病养生之内涵尚为可取。有明正德十年(1515)平阳府刊《医书六种》本、虎林《格致丛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唱论
乐学论著。元燕南芝庵撰。不分卷,共三十一节,每节不标题目。内容除简略地列举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和古典戏曲的主要体制外,大部分是关于宋元两代戏曲声乐理论和歌唱方法。其音乐美学思想,注重歌唱中的抑扬顿挫的格调、停声待拍的节奏,并提出“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美学命题。认为“歌之格调:抑扬顿挫,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丸转,捶欠遏透。”指出歌唱时,高低转折,要圆转自如。要使其声扬,必先使其抑;要使其声抑,必先扬其声;一腔顶着一腔唱,下句起音,要顶着上句尾声唱;行腔时,要讲究有板有眼,不失尺寸;发声落音,应极为厚实,要求在拖长的唱音上加上美的装饰音;要以情感贯注入声调的表达;歌唱时要有圆润如明珠般的格调,使人在听觉的美感中产生视觉美感。又要求歌唱时要注重蓄气吐气,使唱音刚柔如意,长短合度。其歌唱美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有元杨朝英选编的《乐府新编阳春白雪》附录本,元陶宗仪著《南村缀耕录》收录本,明臧懋循编《元曲选》附录本。近人任讷辑《新曲苑》本,《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录。
丽莎的哀怨
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最初在1929年3月至5月的《新流月报》第1至3期上连载,1929年8月1日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发行。蒋光慈自称创作这部小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意图是表现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和灭亡,新的强大的无产阶级力量将代之而起,成为历史舞台的主人。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叫丽莎的白俄贵妇。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她不仅失去了昔日安富尊荣的生活地位,而且要被迫接受无产阶级的专政,时刻都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危险。她随丈夫白根(一个白俄军官)逃离俄罗斯,流浪到了上海。长期的剥削阶级寄生生活,使她在命运发生巨变之际,惊慌失措,连最起码的生活本领也没有。最后堕落为娼,不得不靠出卖色相肉体苟延残喘。小说写出了伴随一场大革命运动必然而来的阶级关系的变化,作品抒情性强,如一曲挽歌,对丽莎沉沦后的痛苦生活与迷惘感伤心理刻划细致,因而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怜悯。小说出版后,在文艺界引起了不同反应。有人认为作品社会认识价值较高,表明了“旧的阶级必然要没落,新的阶级必然要起来的社会进化过程”;在艺术上也摆脱了初期普罗文学的标语口号倾向,是一部“散文的诗,诗的散文”(冯宪章《<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但更多的人则持相反意见,认为作品的主观动机是和客观效果相违背的,客观上“只能激动起读者对俄国贵族的没落的同情,只能挑拨起读者由此而生的对于‘十月革命’的愤感”(华汉《读了冯宪章的批评以后》)。更有人严厉批评作者“代白俄诉苦”、“已流入反革命道路”。
辨疑志
陆长源,字泳之,吴人。曾任汝州刺史,徙宣武节度使行军司马。能诗,曾和孟郊唱和。是书在《中兴馆阁书目》有著录,该书概括其内容为“辨世俗流传之谬”。从仅存的十条佚文来看,它与《冥报记》、《纪闻》等书正好相反,是破除迷信的。它批评僧道犯戒,揭露僧道的欺诈骗人行径,这在当时宗教盛行、志怪蜂起的时代,难能可贵。故是书在唐代小说中可谓异军突起,别树一帜了。中唐陆长源的小说集《辨疑志》,批驳怪诞虚妄之说,是对当时流行的小说志怪主题的否定,但其写作意图又是来源于小说实录"阙史"的传统。是书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太平广记》,今据《太平广记》整理。
两宋名贤小集
宋诗总集。三百八十卷。南宋陈思编纂,元陈世隆补辑。陈思,生卒年不详,或称陈道人,南宋末年临安商贾,曾入仕为“成忠郎缉熙殿国史实录院秘书搜访”(其《小字录》书后题衔)。编刻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苑精华》等。陈世隆字彦龙,又字彦高,钱唐人,思之从孙,顺帝至正中馆于嘉兴陶氏,殁于兵。编纂《宋诗拾遗》二十三卷。此编为北宋、南宋诗人小集之合编,始编于绍定间、前有绍定三年(1230)魏了翁《序》,谓:“予无他嗜,惟书癖不可医,临安鬻书人陈思多为予收揽散逸,叩其书颠末,辄对如响。一日以其所梓《圣宋群贤小集》见寄,且求一言。盖屡却而请不已,发而眎之,球玉琳琅,粲然在目。”至于陈思原编为多少卷,世隆增辑若干卷,今已不可知。所谓朱彝尊之《跋》所云世隆“于思所编六十馀家外,增辑百四十家,稿本散逸,曹溶复补缀之”,纯属无稽之谈。此书本以抄本流传,凡四十二册、三百八十卷,亦为“四库”馆臣所分。今人王重民言陈起曾编诸江湖诗人小集,“陈思继陈起之后继续搜辑,世隆因其家世旧藏,益以元初所出,曾勒为一编。此本虽经明、清人附益传录,其源尚出旧帙”(《中国善本书提要》)。全书所收起自杨亿,终于潘音,共收二百五十六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一百五十七家,误。)书中后部包括《江湖小集》中的绝大部分,其中也有少量与《江湖后集》所录南宋江湖诗人作品相重复。此集搜罗宏富,两宋许多小家诗作赖此以传。每家之前皆有评传,细致而详尽,可资参考。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有清顾修“读画斋”刻本。
于瑟抳沙毗左野陀啰尼
于瑟抳沙毘左野陀啰尼,一卷,梵音,高丽指空译,九七九。
破山禅师语录
二十卷。明代释海明撰。海明,俗姓蹇,字破山,人称万峰老人。原籍渝城后迁徙大竹(今四川省大足县)人。据《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五十七记载:他“生含聪睿,质挺奇标”。十九岁在大持庵依融光尊宿为师落发为僧。后出四川遍游,寻师悟道,学高道深,为明末清初四川双桂福国禅院高僧。《破山禅师语录》即是海明以其字“破山”题写书名的一部语录体佛书。该书主要记载了海明奉佛弘法的言论,以及他学法持戒的心得体会。其中,有不少富于哲理的言论和比较精炼的语言词汇。除此书外,他还撰有《山居诗》、《双桂草诸集》等书。此语录与他的其它书一起参照来读,对于全面了解破山禅师的生平事迹将有补益。此语录对研究明代高僧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康熙庚申嘉禾楞严寺般若坊刊本。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