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

- 姓名:丘处机
- 别名:长春子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
- 出生日期:1148年
- 逝世日期:1227年
- 民族族群:
丘处机(1148年—1227年),金元之际全真道的教主与道教领袖。字通密,自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十九岁人道,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非常器重他,死前曾经预言:此人今后地位非同一般,必定是大开教门的英雄。当时,丘处机才二十二岁。王重阳仙逝后,由马丹阳掌教,他觉得,仅凭他一人的力量,要使全真道传遍天下,显然是很困难的,于是提议七大弟子各走一方,分头去传播全真教义。丘处机便来到龙门山(今陕西陇县龙门洞)修道传教,开创了全真龙门派。四十岁时,他已经是北方著名的道教领袖。公元1188年,金朝皇帝邀请他来到燕京(今北京),赐给他道冠,并让他为自己主持生日典礼的宗教仪式。后又下令动用国库,在皇宫中为他修建道庵。这使全真道名声大振,要求入教的信徒一下猛增起来。他在燕京的皇宫中住了半年,然后回到山东继续传教。随后二十多年,全真道借助金朝皇帝与达官显贵的支持,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道教势力。这时,成吉思汗统帅的蒙古铁骑正开始进攻金朝,丘处机敏感地意识到金朝的气数将尽,于是便开始与女真族皇帝拉开距离。金帝多次请他去燕京,都被他婉言拒绝。就连南宋皇帝的邀请,他也同样不予理会。与此同时,远在中亚战场的蒙古皇帝成吉思汗向他发出邀请时,他却不顾自己七十二岁的高龄,挑选了十八位弟子同行,历时三年多,西行万余里,在西域雪山拜见了这位“一代天骄”。关于丘处机万里西行的动机,历来有两种看法:一说是丘处机听说蒙古军队非常残暴野蛮,杀人如麻,所到之处便成废墟,为了拯救中国人的生命,为了全真道免受毁灭性打击,去拜见成吉思汗或许是有益的;另一种说法是,丘处机预感到北方的金王朝和南方的宋王朝的末日就要来临,中国可能将统一于蒙古人之手,所以提前跟未来的统治者拉上关系,对全真道的命运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哪种动机,他这次万里西行,都走对了。据随行弟子李志常所著《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丘处机见到成吉思汗后,颇得蒙古皇帝的青睐,被呼为“丘神仙”。丘处机在回答成吉思汗关于人生、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时,以“清心寡欲”对“长生久视之道”,以“不嗜杀人”对“为治之方”,还多次提醒这位蒙古皇帝,千万不能用血与火的方式去对付中原黎民。成吉思汗虽然并未采纳他的意见,但对这位道教领袖还是恩礼备至,命他掌管天下道教,说:“我已有圣旨文字给你,让你管理天下所有的出家善人。”并下令免除宫观的劳役和赋税。当蒙古铁骑挥戈南下时,他以成吉思汗所赋予的特权,不但使全真道的信徒免遭屠杀或为奴的厄运,而且也拯救过许多百姓。公元1227年6月22日,他听说长安太液池的水干涸了,若有所动,笑着对弟子说:“我也将随之而去。”果然无疾而终,遗骨藏于北京白云观丘祖殿。
猜你喜欢的书
当你老去
《当你老去》伊塔洛·斯韦沃所著小说,艾米利奥和妹妹艾米莉亚过着相依为命的贫苦生活,他们的生活黯淡无光。安吉丽娜的出现,像一道光照亮了艾米利奥,30多岁的艾米利奥坠入了爱河。但安吉丽娜本质上却是个放荡薄情的女人,她一次次地欺骗艾米利奥,辜负他的感情。艾米利奥却深陷其中,在这段感情中心力交瘁,无暇顾及自己的妹妹,妹妹最后因病去世,安吉丽娜与别人私奔,艾米利奥同时失去了妹妹和情人…… 这是文学史上关于“爱情”和“孤独”的一声呜咽。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艾米利奥。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言导引服气、炼丹养生之道。谓混沌之初,元气凝而成水。水为丹祖,乃五行之首,万物之根。炼丹须以此真一之水入于华池,方能交感结胎。又称此水即黑铅,其真精号真铅,长与太阳流珠和合,长养万物。水中生金。号曰白金,是真水银,乃还丹根基。采为丹基,行功进道,按「四季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昼夜百刻」,依法修行导引、吐纳、潄咽之术,即可身安体健,除病延年,「久行者仙道不远也」。
太清五十八愿文
太清五十八愿文,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系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摘录灵宝经戒改编而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内容分三部分。其一为《五十八愿文》,罗列五十八条愿念,如「若见饮酒,当愿一切制于命门,以远祸乱」;「若见恶人,当愿一切弃凶即吉,不犯王法」;「若见帝王,当愿一切奉仰王道,孝如父母」等等。其二为《十善劝》,有劝人礼敬三宝、为人忠孝、写经布施、除嫉去欲等十条戒文。其三为太极真人所说六条格言,劝人忠孝、信道、不杀生、不饮酒、不嫉妒等等。以上愿念戒律,出自《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戒法轮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等早期灵宝派经典。
孔子家语[四库本]
十卷。魏王肃 (195—256)撰。王肃字子雍,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官至中领军散骑常侍。曾遍注群经,不分今古之文,对各家经义加以综合。长于贾逵、马融之学,唯不喜郑玄之说。故杂取秦汉诸书所载孔子遗文逸事,综合成篇;又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诸书中有关古代婚姻、丧祭、郊禘、庙祧等制度与郑玄不同处,借孔子之名,攻击郑学。卷六关于“五帝”之说,实杂采《礼记》、《左传》,而假为季康子问答,以驳郑玄“六天”说。卷七“郑问”关于“郊祀之礼”说,实杂采《礼记》等书假为定公、孔子问对之词以驳郑玄。自称得之于孔子二十二世孙猛,作为所撰《圣证论》的论据。与郑学对立,称为“王学”。带有辑佚性质,也保存了一些古书。如 《问王(玉)》可考见 《文论》遗文,《王言解》可校《大戴礼记》。《孔子家语》,《汉书·艺文志》著录 “二十七卷,周孔丘门人撰”。早佚。今本十卷,四十四篇,系王肃伪托之作。该书经先贤诸子反复考证,其出于肃手无疑。特其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其书至明代,传本颇稀。故何孟春所注《家语》,自云未见王肃本。明代所传凡二本,闽徐火勃家本,中缺二十余页;海虞毛晋家本,稍有不同而首尾完整。今不知徐木存佚。《孔子家语》有《百子全书》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二十二子》本,《四部备要》本等。清孙志祖有 《家语疏证》。1990年和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明覆宋刊本影印。
和菩萨戒文
又题《和戒文》、《祸戒文》。杂言佛家赞文。据各本题记,大多为晚唐年间抄写。作者不详。共十首,北服30列有小标题,分别为杀生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沽酒戒、自说戒、毁他戒、多悭戒、多嗔戒、谤三宝戒,每首均以“诸菩萨”三字发端,在三、三、七基本句式后续七言四句或六句、八句;辞末均有“佛子”二字和声。内容系演述《梵网经》之菩萨十重戒,为佛家劝善之作。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婆薮盘豆造,陈真谛译,二十二卷。婆薮盘豆者世亲之梵名。此论与阿毗达磨俱舍论同本异译,是曰旧论,又云旧俱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