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

- 姓名:丘处机
- 别名:长春子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
- 出生日期:1148年
- 逝世日期:1227年
- 民族族群:
丘处机(1148年—1227年),金元之际全真道的教主与道教领袖。字通密,自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十九岁人道,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非常器重他,死前曾经预言:此人今后地位非同一般,必定是大开教门的英雄。当时,丘处机才二十二岁。王重阳仙逝后,由马丹阳掌教,他觉得,仅凭他一人的力量,要使全真道传遍天下,显然是很困难的,于是提议七大弟子各走一方,分头去传播全真教义。丘处机便来到龙门山(今陕西陇县龙门洞)修道传教,开创了全真龙门派。四十岁时,他已经是北方著名的道教领袖。公元1188年,金朝皇帝邀请他来到燕京(今北京),赐给他道冠,并让他为自己主持生日典礼的宗教仪式。后又下令动用国库,在皇宫中为他修建道庵。这使全真道名声大振,要求入教的信徒一下猛增起来。他在燕京的皇宫中住了半年,然后回到山东继续传教。随后二十多年,全真道借助金朝皇帝与达官显贵的支持,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道教势力。这时,成吉思汗统帅的蒙古铁骑正开始进攻金朝,丘处机敏感地意识到金朝的气数将尽,于是便开始与女真族皇帝拉开距离。金帝多次请他去燕京,都被他婉言拒绝。就连南宋皇帝的邀请,他也同样不予理会。与此同时,远在中亚战场的蒙古皇帝成吉思汗向他发出邀请时,他却不顾自己七十二岁的高龄,挑选了十八位弟子同行,历时三年多,西行万余里,在西域雪山拜见了这位“一代天骄”。关于丘处机万里西行的动机,历来有两种看法:一说是丘处机听说蒙古军队非常残暴野蛮,杀人如麻,所到之处便成废墟,为了拯救中国人的生命,为了全真道免受毁灭性打击,去拜见成吉思汗或许是有益的;另一种说法是,丘处机预感到北方的金王朝和南方的宋王朝的末日就要来临,中国可能将统一于蒙古人之手,所以提前跟未来的统治者拉上关系,对全真道的命运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哪种动机,他这次万里西行,都走对了。据随行弟子李志常所著《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丘处机见到成吉思汗后,颇得蒙古皇帝的青睐,被呼为“丘神仙”。丘处机在回答成吉思汗关于人生、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时,以“清心寡欲”对“长生久视之道”,以“不嗜杀人”对“为治之方”,还多次提醒这位蒙古皇帝,千万不能用血与火的方式去对付中原黎民。成吉思汗虽然并未采纳他的意见,但对这位道教领袖还是恩礼备至,命他掌管天下道教,说:“我已有圣旨文字给你,让你管理天下所有的出家善人。”并下令免除宫观的劳役和赋税。当蒙古铁骑挥戈南下时,他以成吉思汗所赋予的特权,不但使全真道的信徒免遭屠杀或为奴的厄运,而且也拯救过许多百姓。公元1227年6月22日,他听说长安太液池的水干涸了,若有所动,笑着对弟子说:“我也将随之而去。”果然无疾而终,遗骨藏于北京白云观丘祖殿。
猜你喜欢的书
亚森·罗平被捕
勒布朗的侦探小说创作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1903年,有朋友要求勒布朗给通俗杂志《我什么都知道》写几篇侦探小说,但钟情纯文学的勒布朗并不愿接受这样的约稿。最后,迫于无奈,勒布朗勉强动笔,写了一篇作品,名字叫做《亚森·罗平被捕》。之所以一开始就写主人公的被捕,是因为勒布朗懒得让这个故事发展下去。没想到,小说一发表,立即引起轰动。于是勒布朗写了下去,使亚森·罗平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李元宾文编
三卷。《外编》二卷。唐李观(766—794)撰。李观,字元宾,陇西 (今属甘肃) 人。李华之从子。贞元八年 (792)登进士第,与韩愈、李绛、欧阳詹、王涯、冯宿等同榜,时称 “龙虎榜”。九年(793) 又登博学宏辞科,官至太子校书郎。贞元十年(794)二十九岁卒于京师。韩愈为其作墓志,称其“才高于当世而行出于古人”。李观工古文,名重一时,著有《李元宾文编》。此集又名《李观文集》。前卷为陆希声所编,有文二十九篇,陆希声为之作序;后二卷为外编,有诗十四首,乃赵昂所辑。其文过于雕琢艰深,往往不能自达其意。盖与刘蜕、孙樵同为一格,而熔炼之功却不及二人。此书除有《四库全书》(五卷)本外,还有 《唐人三家集》本,题为 《李元宾文编》,包括 《文编》三卷、《外编》二卷、《续编》一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畿辅丛书》本亦作六卷。
写像秘诀
中国画论著。元代王绎撰。不分卷。主要版本有《南村辍耕录》辑本、《佩文斋书画谱》本、《画论丛刊》本、《中国画论类编》本、《中国书画全书》本。全篇共分:写像秘诀、彩绘法、写真古诀、收放用九宫格法四个部分。作者主张肖像画家在表现对象时“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然后再按步骤一一下笔,传写出对象的“真性情”。这是对中国古代“传神说”和“写心说”的继承和发展。在“彩绘法”中就各种肤色如何施色,传授了详尽的技法。“写像古诀”对“八格”,即人面部形状八种式样:田、由、国、用、甲、目、风、申八字和“三庭五配”的人像特征比例均作了科学的发微。《写像秘诀》标志着中国人物肖像画技法理论趋于成熟,也是中国传统肖像画法存世最早的理论著作。
不算情书
《不算情书》是著名女作家丁玲的一部较为独特的创作,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收获.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分析蕴涵在文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欲望,以及在道德压力下,女性欲爱不能,欲罢不止的情爱纠葛.《不算情书》被视为丁玲女士一段独特经历的真实写照,这段独特的情感经历与文本创作之间存在某些微妙关系.
资治通鉴考异[四库本]
北宋司马光撰,司马光等人所撰成的《资治通鉴》,共294卷,共参考正史之外各种杂史著作322种,历经19年最后完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比较各种史料,辨明选定的理由,同时撰写了《考异》一书,作为副产品,共30卷,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与《资治通鉴》同奏于朝。《资治通鉴》的编撰,常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洪迈《容斋随笔》曾指出,其书所用材料,包括《河洛记》、《魏郑公谏录》、《李司空论事》、《张中丞传》、《凉公平蔡录》、《邺候家传》、《两朝献替记》、《金銮密记》、《彭门记乱》、《平剡录》、《广陵妖乱志》等等。所列不过偶举数端,实际数目远不止此。这些稗官野史,往往多记传闻异事,喜造虚言,司马光对比,即多写成考异。考异一方面是对史料的真伪加以辨驳,一方面又以存异的形式保存了有争议的史料,可供读者重新加以研究。《资治通鉴》所参考过的二三百种书籍,大半以上原书已经散失,赖《考异》得以保存,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以往史书的注释,以裴松之《三国志注》最为详善,能详引诸书错落之文,而折衷之以归一是。但由作者在书中自陈材料去取之由的,却无先例。《资治通鉴考异》开创了这一方法,其态度严谨客观,故多为后人所取法,被称为“考异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都承袭这一体例,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该书与《资治通鉴目录》30卷一起,原与《资治通鉴》并行。自胡三省作《资治通鉴音注》,始散入于正文之下,随文而见,目前通行的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治通鉴》标点本即此。单行本仍有刊行,但较为少见,有《四库全书》据明初刻本刊本等。
影响集
影响集,一卷,清量海(尼)著。





![资治通鉴考异[四库本]](/d/file/books/d91dd29f7e82193a2efb70be01c1194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