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列异传
《作者:曹丕》笔记小说。魏曹丕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此集旧题魏文帝(曹丕)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三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卷数同,而撰人则改题张华。《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撰人同《旧唐书》,而卷数则减为一卷,或已有阙失。宋以后未见著录。原书已佚,而晋唐人著述颇引用。鲁迅辑入《古小说钩沉》五十则。今人辑本增《韩凭夫妇》一条,而去其窜入甘露、开始年间曹丕身后事五条,存四十六条。《新唐志》作一卷。宋时亡佚。因书中有记正始、甘露年间事,故宋以后人多以为晋张华撰,然初盛唐人皆不云张华。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云: “意张华续文帝书,而后人合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于两说间不作抉择,惟据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皆有征引,定其为“魏晋人作无疑也。”
-
茅亭客话
《作者:黄休复》北宋黄体复撰。十卷。专记五代前后蜀至宋真宗时蜀中异闻。休复杂录见闻,始于前蜀和后蜀,终于宋真宗时,以蜀中轶事集为是编。其间论烧炼服饵导引之术、胪列道家灵迹者,占全书大半。虽多及神怪,往往借以劝戒。所记史迹、杂事亦足订小说之讹,为清四库馆臣誉为“小说中最为近理者”。内容多涉神怪,尤以道家灵异、炼丹服药和导引之术条目最多。书中尚有关于蜀地社会情况、风俗掌故及文学、艺术等方面材料,可供参考。《郡斋读书志》云: “茅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 谣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属惩劝者,皆录之。”故名。十卷。有穴研斋影宋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四库全书》本、 《湖北先正遗书》本、《择是居丛书》本等。
-
云仙杂记
《作者:冯贽》十卷。旧题唐冯贽撰。冯贽,不知何许人。此书 《新唐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均不载。《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始载之,作《云仙散录》。《四库全书总目》考二者为一书。关于作者,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洪迈《容斋随笔》、赵与时 《宾退录》均认为无冯贽此人。《四库全书总目》据张邦基《墨庄漫录》定为王铚伪作,亦尚无定论。余嘉锡《四库辨证提要》从书中年号先后颠倒,题唐人撰而引宋人书等事,考此书为后人伪作无疑。卷数为后分,书名也是后人所改。其书杂载古今逸事,记事造语颇工,多为词赋家所引用。其书最早版本为明隆庆五年叶氏菉竹堂刊本,后又有稽古堂丛刻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续编影明本、《啸园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均十卷。又有《唐宋丛书》本九卷,《艺海珠尘》本、广四十家小说本、《龙威秘书》本、《说库》本、光绪三十年南陵徐氏摹宋刻本均一卷。
-
开元天宝遗事
《作者:王仁裕》五代王仁裕撰。一卷。仁裕字德辇,后周天水(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以文辞知名,历仕晋、汉、周三朝,入蜀官至翰林学士。蜀亡,仁裕至镐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皆系社会传闻,列一百四十六个标题,每条少则一、二十字,多则二、三百字,全书约万余字。内容以奇异物品为多,如记事珠、游仙枕、辟寒犀、自暖杯、照病镜、警恶刀、龙皮扇,夜明杖等等,均属不实奇物。记人物事迹,亦多与史实不符,然初具故事情节。有些故事具有史料价值。历来版本流传较多。卷数各异。如《续百川学海丙集》、《历代小史》、《五朝小说》、《唐人说荟》、《说库》 等丛书均题一卷。《顾氏文房小说》、《丛书集成初编》均题二卷。《四库全书》题作四卷。《旧小说》只收二则。
-
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明代笔记。8卷。张岱撰。书前有一篇未署名的序。序文说明了该笔记的内容:“兹编载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读者如历山川,如睹风俗,如瞻宫阙宗庙之丽,殆与《采薇》、《麦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诙谐者欤!”这是一部以自觉的忏悔意识创作的笔记。作者通过“梦忆”的形式,反映了个人的生活,展现了晚明社会的风俗,将个人的忏悔与时代的悲慨溶为一体,实是一部饶有文学色彩的散文作品。该书生动地反映张岱早年生活。他上山能打猎,曾在牛首山“极驰骤纵送之乐”,并且获得“鹿一、麂三、兔四、雉三、猫狸七”的战果。他平地会斗鸡,由于他饲鸡得法,故在斗鸡中,“余鸡屡胜之”。他精于饮食,懂得“水辨渑淄,鹅分苍白,食鸡而知其栖恒半露,啖肉而识其炊有劳薪。”他精于茶道,对各种茶品的特性了如指掌,连当时品茶专家闵文水都惊叹:“余年七十、精饮事五十余年,未尝见客之赏鉴若此之精也。”当然,他还不是醉生梦死的公子哥儿,一旦他认识到他所追求的生活并非都有益处,还有自我克制能力:“一旦余阅稗史,有言唐玄宗以酉年酉月生,好斗鸡而亡其国。余亦酉年酉月生,遂止。”他对艺文颇为追求,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从本书中可看出张岱早年活生生的形象。该书还较有特色地展现了晚明的风俗。如端午节的秦淮河,中秋夜的虎丘。作者具体描写了虎丘中秋夜的“更定”、“更深”、“二鼓人静”、“三鼓”时的不同情景,饶有情趣。他如“绍兴灯景”、“西湖香市”、“西湖七月半”等段落,也使人如临其境。至于“扬州瘦马”谈买妾、“二十四桥风月”谈嫖妓等陋习,也使人们对晚明社会可有直观的认识。该书版本较多,有《砚云甲编》本、道光刊本、《粤雅堂丛书》本等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了马兴荣的点校本。
-
西湖梦寻
《作者:张岱》明代笔记。5卷。张岱撰。《四库全书总目》说:“是编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杂采古今诗文列于其下。”集前有王雨谦、祁豸佳、查继佐、武林道隐、李长祥的序,以及张岱自序。其自序说明他为什么运用“梦寻”方式记述西湖:“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余梦与李供奉(白)异。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因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张岱能吸收公安、竟陵两派之长,是 一位写散文的能手。该书文字恰如祁豸佳序所说:“笔具化工,其所纪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清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 一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政在阿堵矣。”书中小序不少是耐读的小品散文。该书有清代康熙年间刊本、光绪年间刊本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马兴荣的校点本。
-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笔记。清沈三白撰。六卷。三白苏州人,有才华,工诗文,余不详。此编记三白与舅氏女陈芸自幼两小无猜,情投意合,互相爱慕,终成眷属。作者以缠绵之思,回忆其婚后夫妇合乐,诗文唱和的幸福生活,后芸娘早逝,三白回忆作此以资纪念。书分六记,首篇“闺房记乐”,次篇“闲情记趣”,三篇“坎坷记愁”,四篇“浪游记快”,五篇“中山纪历”,六篇“养生记游”。《说库》本,未见五、六两记,有目无文。而前四篇记述甚悉,文笔细腻,颇见才情,为言情笔记小说中情操颇为高尚之一种,其写琴瑟之乐,理解之深,互敬之雅,为晚清小说中独树一帜,可与冒辟疆《影梅庵忆语》媲美。有单行本及《说库》本。原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以写家庭生活为主。文笔疏宕轻灵,颇富文学色彩。1923年北京朴社铅印俞平伯校点本,198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出版。
-
太平草木萌芽录
《作者:易翰鼎》十六卷为晚清湖南士人易翰鼎所著笔记,曾在易翰鼎生前,于民国九年(1920)在天津自费铅印出版,全书一套四册十六卷。原名《言馨草堂笔记》,节录出版时方改今名,“期以感一隅之人心,而厚一隅之风俗”。是书记载上自道光三十年(1850),下迄民国九年(1920),时间横跨七十年(部分笔记为追忆)。名曰笔记,实际上是根据其日记整理删削而成,因此有一定的连续性,各条笔记的记载时间亦多半明确可考。据相关资料,《太平草木萌芽录》民国六年(1917)以前各稿皆由好友蔡培劼删繁就简,采录菁华。其自民国七年(1918)以下各稿,则由易翰鼎胞弟易晶鼎、女婿刘善涵续抄,增入各卷中。铅印本《太平草木萌芽录》流传甚稀,国内仅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等少数几家图书馆藏有全帙。
-
古言
《作者:郑晓》二卷。明郑晓(1499—1566)撰。郑晓字窒甫,浙江海盐县 (今地名同) 人。明嘉靖元年(1522)举乡试第一,第二年考中进士。初为职方主事,因而得以日披故牍,尽晓天下厄塞、士马虚实、强弱之数,遂撰《九边图志》。许瓒任吏部尚书后,召郑晓为吏部考功司郎中。因违抗严嵩旨意,被贬为和州(今安徽和县)同知。后又迁官太仆寺丞,南京太常寺卿,不久又官拜刑部右侍郎,旋即又改任兵部,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又因平定东南沿海倭寇有功,召拜吏部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又因知兵事,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不久又拜刑部尚书。郑晓学问渊博,平生著作很多。除前述 《九边图志》 外,还有 《禹贡图说》、《今言》、《古言》等。《古言》一书,是专门记载明以前掌故和评论古人的著作,书首有作者自序。此书因是作者随笔成文之作,因此书中议论时有偏颇,引据也不免疏舛,言辞亦皆高论而不近理,许多论述皆出自一己之好恶,后人参用此书,应不以其议论为限。书收入《郑端简公全集》中,《中国丛书综录》子部杂学类有著录。另有《古言类编》(亦称《郑端简公古言类编》或《学古琐言》)二卷,为郑晓之曾孙婿项皋谟编次,卷上为《易》、《书》、《诗》、《春秋》、《礼记》,卷下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史》、《诸子》、《杂言》。收入《百陵学山》、《盐邑志林》、《学海类编》等丛书之中,另有《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盐邑志林》本。1936商务印书馆据《盐邑志林》本影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
枕函小史
《作者:佚名》四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题无卷数)。明闵于忱(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撰。此书共汇刻书三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分二种:一曰《谭史》,二曰《僻史》。盖其所用内府藏本为不全之本之故)。一为《苏长公谭史》二卷,题“吴兴闵于忱校,东明屠长卿评”。此书原为明郭化所辑,名《苏米谭史》 ( 《四库存目》 卷六十有著录),此书虽然仍附《米史》于《苏史》内,但另标出标题。《米中》之后,为东坡居士《艾子杂说》。闵于忱在《凡例》中说: 其仍附《苏米谭史》之后。二为《癖颠小史》(即《四库总目》谓之 《僻史》) 一卷,题 “闻道人撰,袁石公平”。原书为华淑撰,已收在《清睡阁快书》十种之中,有万历刊本。华淑,字闻修,所以此处称为闻道人。三为《悦容编评林》一卷,题“长水天放生辑,东明屠赤水评,西湖病渴子校。”天放生不知为何人,据梁溪一书生序,称天放生为萝月轩主人,也未著其姓氏。《谭史》有梅敦伦序、郭化序。《癖颠小史》有袁宏道序、汤宾尹序、闻修居士跋。《悦容编评林》有梁溪一书生序、长水天放生序。此书有明闵氏朱墨印本,共四册,现存于北京图书馆之中。
-
清夜录
《作者:俞文豹》一卷。宋俞文豹撰。此书其它书目均不载,惟《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存目。所记皆宋时杂事,叙事次序较为杂乱。而且所叙之事,在其它书籍中多已见到。明陶宗仪《说郛》第三十八卷载有此书,与《四库全书》采进本相比较,仅多出二、三事,所以此本大约是后人从《说郛》中抄出来的,未必是原书。所记以两宋朝廷政事及文人轶事为多。涉及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文人。又多涉及时人诗文创作,如宣和间讽世之谑词、张元昊之名句、范仲淹幕僚求荐之诗等。此外亦评论文学,如赞苏轼之《后赤壁赋》而不同意吕祖谦之评、论制诰之文体而批评“务腴悦而极工巧”之骈文等等,可资参考。其书最早版本是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后又有《历代小史》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广四十家小说本。
猜你喜欢的书
无事生非
喜剧。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作于1599年。阿拉贡亲王带青年贵族克劳狄奥和培尼狄克拜访总督梅西那。克劳狄奥倾心于总督的女儿希罗,并向她求婚。总督有一个侄女名叫贝特丽丝,她生性活泼、俏皮机敏,遇到了狂放不羁、言辞锋利的培尼狄克,互不相让,免不了唇枪舌剑一场斗嘴。阿拉贡亲王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便故意让他们误会各自都在爱恋着对方,从中撮合。亲王有个弟弟唐约翰,此人阴险刻薄,爱施诡计。他忌妒克劳狄奥得到希罗的爱情,便用计让他怀疑希罗不贞,致使希罗在婚礼上受到打击当场晕倒。后阴谋被揭穿,两人得以重新圆婚。这一天,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也结成了伉俪。两人虽已心心相印,可在婚礼上还是互不相让,一个说“因为可怜你才娶你”,一个则说出嫁“是为了救你一命,因为你害着相思病,在一天天消瘦哩”。本剧意在歌颂友谊与爱情,但对于丑恶事物的揭露也占据了重要的篇幅。唐约翰形象的刻划,给希罗与克劳狄奥的爱情蒙上了一层悲剧的阴影,但最后阴谋败露,希罗的冤屈得到昭雪,爱情结局圆满,则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信念。这里,悲剧、喜剧的界限又一次被打破,剧作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除了这一好事多磨的爱情描写之外,全剧精彩之处还在于刻划了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这对欢喜冤家的艺术形象。这是两个独具个性、色彩明朗的喜剧性人物,他们妙趣横生的谈吐,咄咄逼人的话锋,给本来带有浓重悲剧色调的剧作增添了明朗欢快的喜剧色彩。
种族同盟
一个人的不幸往往以细小的事情为契机。对我而言,这件事情发生在东京地方法院的走廊上。我有事走过该处时,遇见了同行的楠田律师抱着一大包东西匆匆忙忙地迎面走来。我们站在那里聊了一会儿。“你好像很忙嘛。”“嗯。我接下太多公诉辩护人的工作了。”楠田律师眼下夹着用包袱布包着的一大包东西。这里面不用说都是一些诉讼文件。
杂病源流犀烛
内科著作。清沈金鳌(1717—1767) 撰。三十卷。金鳌有 《沈氏尊生书》已著录。本书为《沈氏尊生书》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无论何因,而病发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之间,均为杂病,故著此书。博采 《内经》、《难经》、《甲乙经》 及历代诸名医之精华,参以己见,分证述其源流,详辨证,明治法,变杂乱为明晰,故名。成书于乾隆三十八年 (1773)。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分脏腑、奇经八脉、六淫、内伤外感、面部、身形等六门,每门详列若干病证,每病均设“源流”一篇,以述病证原委,说明脏腑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有机联系。每病脉、因、证、治悉俱,理、法、方、药契合,条分缕析,一目了然。使“表里不相蒙,寒热不相混,虚实不相淆,阴阳不相蔽”。除介绍方治外,还附有养生导引之术。全书所论源流清晰,分类明细,辨证论理精到,在杂病著作中颇有影响。对研究中医理论及临床运用,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图书集成印书局《沈氏尊生书》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松邻遗词
民国吴昌绶撰,词集,录自《清代诗文集汇编·782册·松邻遗集》。
南濠诗话
明代都穆撰。都穆 (1458—1525), 字玄敬, 吴县(今属江苏)人。明孝宗弘治年间进士,授工部都水主事,历礼部主客郎中,官终太仆少卿。该书亦称《南濠居士诗话》,一卷,七十多则。书中以记载古今诗人佚诗佚事为主,论诗不专主一家。其诗学见解,一是明确反对崇唐抑宋:“昔人谓‘诗盛于唐,坏于宋’,近亦有谓元诗过宋诗者,陋哉见也。刘后村云:‘宋诗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予观欧、梅、苏、黄、二陈至石湖、放翁诸公,其诗视唐未可便谓之过,然真无愧色者。”可见明中期诗坛,虽是前七子“诗必盛唐”的天下,然宗宋诗者亦自不绝如缕。二是强调写真情实境,反对无为强作:“东坡云:‘诗须有为而作。’山谷云:‘诗文惟不造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予谓今人之诗,惟务应酬,真无为而强作者,无怪其语之不工。”这显然也是针对当时诗坛流弊而发。但总的看来,书中对诗学理论的阐发不多,且往往就前人议论从而发挥之,甚少创见,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见地颇浅”。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法华经玄赞释
佛典注疏。唐佚名撰。一卷。是唐窥基撰《法华经玄赞》的注释书。现仅存一部分,即“第二明经宗旨”至“第六释经本文”的解释。发现于敦煌遗书中,经日本学者校勘后收入日本《卐字续藏》。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