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

郑晓
  • 姓名:郑晓
  • 别名:字窒甫,号淡泉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海盐武原镇人
  • 出生日期:1499
  • 逝世日期:1566
  • 民族族群:

郑晓(1499—1566),字窒甫,号淡泉。海盐武原镇人。明嘉靖元年(1522)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晓知兵事,日披故牍,尽知天下阨塞、士马虚实弱强之数。尚书金献民令其撰写的《九边图志》,为时人争相传抄,名噪一时。张孚敬执政,拟任郑晓为翰林,郑晓以父亲去世,归里不应。许赞为吏部尚书时,调郑晓至吏部,任考功郎中。因郑晓除去乔佑等十余名与严嵩关系密切的人,又反对严嵩之子严世藩为尚宝丞,引起严嵩不满,被贬为和州同知。不久,调任太仆丞,历任南京太常卿、刑部右侍郎,旋改为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时倭寇进犯江淮,漕运受阻,通州人顾表通倭为奸,郑晓悬重赏捕戮之。又募盐民为兵,在泰州、瓜州等口岸设防,在通州、如皋、海门等地连败倭寇,最后围歼于狼山前后,斩倭寇900余人。以功召为吏部左侍郎,后升为南京吏部尚书。因其通晓军事,改任右都御史,协理军机大事。在兵部尚书杨博出征期间,郑晓掌管兵部。旋任刑部尚书。时严嵩兴大狱,重典宽假,每同郑晓对立。初,在京军民的诉讼状,须先投送通政司,再由法司判决。后因严嵩胡作非为,各司不遵此规。郑晓提出按原规章办,与巡按御史郑存仁发生争论,各不相让。严嵩乘诏未下之隙,假意奏请要让贤引退,激起嘉靖皇帝对郑晓的不满,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四月十九日被罢落职。


郑晓精通经学、术数及国家典故,甚孚时望,因受权贵倾轧阻扼,不能施展抱负。落职还乡后,居百可园,园名取意于汪敬民“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穿着布衣,与乡里父老来往交游。著作有《吾学编》、《徵吾录》、《古言》、《今言》、《郑端简公文集》、《郑端简公奏议》、《史论》、《策学》、《禹贡图说》等。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九月十四日卒,享年六十八岁。卒后葬海盐欤城构塍。隆庆初年,追赠太子少保,谥端简。

郑晓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贞白遗稿

贞白遗稿

十卷。附《显忠录》二卷。明程通撰。程通,字彦亨,斋名贞白。安徽绩溪人。生卒年未详。洪武十八年(1385)贡入太学。二十三年(1390)举应天(今江苏南京)乡试。时方遣诸王将兵,因以封建、策贡士于廷。程通所对称旨,擢第一。授辽府纪善,进左长史。朱棣继位,程通上书数千言,论战守大计。永乐初,锦衣卫都督纪纲发其事,诏械程通诣京师,与二子俱论死。事迹具《明史》本传。所著述凡百余卷,悉毁于官。后十年,其弟赴荆州,辽王以所图程通像及遗稿授之。嘉靖中,党禁渐弛,其从孙长等乃搜访佚篇,裒为六卷。附以辽王并同时诸人赠言及行状、小传等篇,别为四卷。天启中,其裔孙枢及子应阶又集前后建祠请谥之文,为显忠录二卷,附缀于末。即此本。初,程通以祖平久戍陈情乞赐还乡,人称其孝。及建文中,遭逢国难,上防御封事,而卒以是死,人称其忠。今陈情之表具在,而封事独有题无文。盖嘉靖中刻集时,犹有所讳而不敢存。封建二策,乃其受知于太祖,持议颇正。其他诗文,亦俱醇朴有法。虽所存无多,而大节凛然,有不仅以词章论者,固宜与方练诸集并传不朽。本书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二十称东阳章灵民得东晋许翽所书「回元隐道经一卷」,当即此篇。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太上回元谢罪之道」,亦称隐元内观之法。其法以六甲之旬六丁之日,平旦入室,存思八星(太星、元星、真星、纽星、纲星、纪星、关星、帝星)之神及北斗七星之神,向诸星斗之神忏说七祖及自身罪过,求其消除罪愆,解脱死籍。据称行此道法可列名上真,得成仙道。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原不题撰人。约出于北宋,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原书卷上附录北宋尚书右仆射赵普〈进经表〉及无名氏〈遁甲神经出处序〉。内称此经乃黄帝得之于九天玄女,其后陈平、邓禹、诸葛亮、郭子仪、李靖等汉唐将相皆得此书,用于行军破阵,偷营劫塞,可召风雨雷电随时而至,凶神恶煞皆入地回避,不敢阻挡。罗浮山隐士刘罕以此书进献赵普,戒普恭谨而行,「则功不在五子之下」。开宝四年(971)奉旨于秘书阁收藏此书。据此可知,此书当为北宋道士之作。原书上卷为本文,大旨言兵家阴阳遁甲之术。谓佩带此经,斋戒烧香,仰启玉皇上帝、九天玄女、北极真武佑圣真君等神,呼念存想六丁玉女,踏罡念咒。可召请六阴六丁临坛,护佑我身,破敌保国。中下二卷为发挥上卷之作。解说六丁六甲之名号职掌,以及祭祀六丁之醮仪法事。内载法事中所用各种神印、符咒、坛图、表状、指诀及祭品等等。

还乡杂记

还乡杂记

太阳快要挤到晚霞中去了,只剩下半个淡红色的面孔,吐射出一线软弱的光芒,把我和我坐的一只小船轻轻的笼罩着。风微细得很,将淡绿色的湖水吹起一层皱纹似的波浪。四面毫无声息。船是走得太迟缓了,迟缓得几乎使人疑心它没有走。象停泊着在这四望无涯的湖心一样。
“不好摇快一点吗?船老板。”

魏郑公谏录

魏郑公谏录

五卷。唐王方庆撰。王方庆名綝,以字行。咸阳 (今属陕西)人。武后时官至凤阁侍郎平章事,终于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谥号贞。《魏郑公谏录》辑录魏徵生前谏诤及太宗对徵褒奖之事而成。魏徵字玄成,封郑国公。其佐太宗时,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为政之要务全其本,为君之道先存百姓。劝太宗以亡隋为鉴,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慎终如始。本书所录起自谏诏免租赋又令输纳,终太宗临朝诏群臣,共计130条,基本概括了魏徵的谏诤事迹和政治思想。为研究唐初政治、唐太宗及魏徵的重要史料。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记魏徵之事,多以该书为依据。其不采摘者,亦足以与正史相参证。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有明正德二年 (1507) 曾大有刻本 (现存北图)。此外有《四库全书》本、《闾丘辩囿》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本。清人王先恭为本书作校注,又有 《王益吾所刻书》本。

申日经

申日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所译月光童子经之异名,又宋求那跋陀罗所译申日儿本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