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元吉

- 姓名:韩元吉
- 别名:字无咎,号南涧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 出生日期:1118
- 逝世日期:1187
- 民族族群: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郡望颍川(今河南许昌)。门下侍郎韩维四世孙。绍兴二十八年(1158)知建安县(《宋史翼·韩元吉传》),三十一年除司农寺主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二)。隆兴元年(1163),为司农丞(《南涧甲乙稿》卷二二《赵君墓表》),二年为枢密院检详,除度支郎中(张孝祥《韩元吉除度支郎中制》),因王之道论罢(《永乐大典》卷一九九八一韩元吉《辞免建宁府劄子》)。乾道二年(1166)自公府掾为江东转运判官(《四老堂记》),四年改知建宁府,又改知江州,均未之任,还朝任大理少卿(《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三》)。七年(1170)权知吏部侍郎。八年十二月试吏部尚书,被遣贺金主生辰(《宋史·孝宗纪》)。淳熙元年(1174),知婺州,又知建宁府(《宋史翼·韩元吉传》)。三年(1176)除权吏部尚书。五年再知婺州(《万历金华府志》卷一一)。七年(1180),提举太平兴国宫,退居南涧(《安人卢氏墓志铭》)。十四年(1187)卒于南涧(陆游《闻韩元咎下世》诗注)。“元吉本文献世家,……其学问渊源,颇为醇正。其他以诗文倡和者,如叶梦得、张浚、曾几、曾丰、陈岩肖、龚颐正、章甫、陈亮、陆游、赵蕃诸人,皆当代胜流,故文章矩矱,亦具有师承。”(《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南涧甲乙稿提要》)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谓其“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淳熙九年(1182),他把平生所作词检阅一遍,将不满意且“未免于俗者,取而焚之”,而焚余之作,编为《焦尾集》,淳熙九年(1182)自序云:“国朝名辈数公所作,类出雅正,殆可以和心而近古,是犹古之琴瑟乎?或曰:歌词之作,多本于情。其不及于男女之怨者少矣。以为近古,何哉?夫诗之作,盖发乎情者,圣人取之。以其止于礼义也。”“予时所作歌词,间亦为人传道。有未免于俗者,取而焚之。然犹不能尽弃焉。目为《焦尾集》,以其焚之余也。”(《南涧甲乙稿》卷十四)。惜其《焦尾集》已散失。今所传韩元吉词,《南涧甲乙稿》卷七所收64首。《甲乙稿》本为70卷,已散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22卷,故收词亦不全。《彊村丛书》本《南涧诗余》收词80首,较《甲乙稿》多16首。《全宋词》中韩元吉词,前64首录自《甲乙稿》,后16首据《全芳备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阳春白雪》、《截江网》等辑补,并以《南涧诗余》校勘,亦为80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补录2首。元吉现存词实82首。其中多有与陆游、张孝祥、辛弃疾唱和之什。其《霜天晓角》题采石峨眉亭最著名,元吴师道以为“未有能继之者”(《吴礼部诗话》)。黄苏评其《水调歌头》(今日俄重九)是“清雅不俗,有俊拔自喜之概”《蓼园词选》)。
猜你喜欢的书
论再生缘
《论再生缘》是陈寅恪“红妆”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在书中,陈寅恪不但表达了对才华横溢的女子如孟丽君、陈端生等人的欣赏,也对一些品格低劣的男性文人提出了批评。其实,“红妆”研究是陈寅恪完整的学术世界的一部分;陈寅恪的表扬或者是贬抑的态度,都是以“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为中心。这一准则,贯穿于陈寅恪一生,乃是他为人治学的态度,也是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阐释。
走马疳急方
又名《走马疳真方》、《走马急疳真方》、《走马疳治疗奇方》。五官科著作。宋滕伯祥撰。一卷。伯祥号乐善老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书成于德祐元年(1275)。对走马疳以及多种疳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护理等方面作了论述。论述简明,切合临床实际,如对走马疳的治疗,提出:“必先以压舌,压定其舌,以杖子挑起上腭,务细观其咽喉中有无,次及下腭、舌底、齿根。”强调细心诊断,视其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并主张治疗走马疳用内外兼治的综合疗法,颇有见地。有一九三九年中原书局印本,一九三九年至一九五四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
虎爪山王
《虎爪山王》为民国武侠小说名家还珠楼主所著的小说之一,该书一集四回4万字。1947年9月起在上海《永安月刊》连载五期,略有删节;12月由正气书局出版单行本,全一册。
癸巳孟子说[四库本]
宋张栻解《孟子》义理之书。凡7卷。书序称为《孟子说》,因书成于宋孝宗乾道九年 (1173年) 癸巳,故《四库全书》题《癸巳孟子说》。他书著录有称《南轩孟子说》或《孟子解》者,系著录者所题。本书与《癸巳论语解》为姊妹篇,集中反映张栻理学思想,主旨以二程性理之学为依归,分章串解义理。认为天命是理的本然状态,性是理在人身上的体现,提出 “同体异取” 的命题。其说曰: “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立于性为心。天也,理也,心也,所取则异而体则同。”(《癸巳孟子说》卷7) 认为理在事先,“有是理则有是事,有是物”(同上书,卷4) 。折服孟子的性善说,曰: “所谓善者,盖以其仁、义、礼、知之所存,由是而发,无欲之私乱之,则无非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矣。” (同上书,卷2) 。于王霸义利之辨,服膺孟子的仁政说,认为 “王霸之分,德与力也” ,“以力服人者,特以力不赡之故,不得已而服之,而其中心固莫之服也。至于以德服人,虽无意于人人之服,而人将中 心悦而诚服” (同上书,卷1) 。因此,认为人主不可有血气之怒以逞霸称能;但不可不有义理之怒,“周平王不怒犬戎骊山之事也,故东周卒以不振; 晋元帝惟不怒刘聪青衣之耻也,故神州卒以沦亡”(同上书,卷1)。其辞感愤,显为宋室南渡偏安而发。通行有《丛书集成》本。
温室经义记
佛典注疏。隋慧远撰。一卷。是东汉安世高译(经录一般称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简称《温室经》)的注释书。本经所说澡浴之法,即用七物,除七病,得七福。六朝至唐代信奉者多依而行,影响较大。此书判本经为“大乘菩萨藏收”,是渐教,以“福德檀行为宗”。疏解经文分序、正说、流通三分。此书不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月上女经
梵名Candrottara^ -da^rika^-paripr!ccha^ 。凡二卷。阇那崛多译于隋代开皇十一年(591)。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印度古代毗耶离城长者毗摩罗诘之女‘月上’受记之经过。月上出生未久,忽而如八岁童女,姿容端丽,各方求婚者众。月上女遂宣告七日后将选夫婿。届期月上女凌空向大众说偈,大众闻偈而止贪欲。后遇舍利弗,与之问答深义;复诣佛所,与文殊师利等菩萨谈论,屡现神变奇瑞,并转女身成男子,随即出家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