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柳宗元
  • 姓名:柳宗元
  • 别名:字子厚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773年
  • 逝世日期:公元819年11月28日
  • 民族族群: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少时精敏绝伦,写得一手好文章。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二年后,授太子校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年轻有为,名声很高。贞元十七年(801),授兰田尉,留京兆府主文书,十九年(803)升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柳宗元任礼部员外郎,为“永贞革新”领袖人物之一。他积极参加决策谋议,施展着革新济世的抱负,执掌章奏,发挥了盖世超群的文才。革新失败后,先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途中又加贬为更为偏远的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谪居十年。宪宗元和十年(815),改迁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四年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永州时,名为官吏,实为“系囚”,连生活都无着落。政治上长期遭受沉重打击,但斗志不减。结交处境相似的有识之士,深入下层社会了解民众疾苦,把理想和愤懑投入到撰文赋诗中去,并致力于古文运动。永州十年,成为柳宗元创作的一个丰收时期。晚年被贬柳州,当地更加荒僻,他发布一系列政令,引导民众发展生产,并逐步扭转了当地典卖奴婢的陋俗,很快使社会安定繁荣,落后面貌大为改观,因政绩显著,又有“柳柳州”之称。他和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完善并发挥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杨评事文集后序》等文集中表达了他进步的文学主张。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非〈国语〉》、《封建论》等,表现出杰出的唯物思想。他的游记散文有《永州八记》等30余篇传世,形神兼备,情文并茂,对我国山水游记文学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他写下70余篇传记文学,不少取材于社会底层,思想深刻,生动形象。《捕蛇者说》、《种树郭橐砣传》、《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等历代传诵。他的寓言散文,托物虚构,针砭时弊,抒发愤懑,于幽默、讽刺之中显现沉郁悲愤的情思。经他大量创作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三戒》、《罴说》、《蝜蝂传》、《骂尸虫文》等多有名篇。他的诗今存约140余首,题材广泛,思想深刻,情景交融,明彻简峭,古今各体皆有佳篇。刘禹锡编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猜你喜欢的书

诸史夷语音义

此《诸史夷语音义》是明代陈士元为了方便当时阅读史籍中的汉译夷语内容而编写。全书共四卷,其内容收录历代史书(从史记到元史)中的少数民族语言(夷语)词汇进行标音和释义,也收录了一些与外族相关的汉语词。此为明万历十八年序写刻刊本。诸史夷语音义叙(甘雨撰)、诸史夷语音义序(陈士元撰)、 卷一: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 卷二:魏书、北齐书、后周书、隋书、北史、唐书、五代史 卷三:宋史、辽史 卷四:金史、元史 诸史夷语音义后序(祝以豳撰)

走马疳急方

又名《走马疳真方》、《走马急疳真方》、《走马疳治疗奇方》。五官科著作。宋滕伯祥撰。一卷。伯祥号乐善老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书成于德祐元年(1275)。对走马疳以及多种疳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护理等方面作了论述。论述简明,切合临床实际,如对走马疳的治疗,提出:“必先以压舌,压定其舌,以杖子挑起上腭,务细观其咽喉中有无,次及下腭、舌底、齿根。”强调细心诊断,视其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并主张治疗走马疳用内外兼治的综合疗法,颇有见地。有一九三九年中原书局印本,一九三九年至一九五四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

原乡人

短篇小说。钟理和著。收入1976年11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钟理和全集(卷二)》。小说真实具体地抒写了“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的爱国情愫。它着重叙述主人公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幼年时他从奶奶那里得知自己是原乡人,从大海那边的原乡,坐船来的。在现实生活中,他发现原乡人都神奇、聪明、坚毅、沉着,令人钦慕不已。年事渐长,他从经常到大陆去经商的父亲那里得知,原乡就是中国,原乡人就是中国人,原乡和台湾一水之隔,他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根。他从倾慕祖国的二哥那里受到真正启发;了解到原乡的真实情景。那里有美不胜收的古老文化,有赏心悦目的名山大川,还有决心抗战到底的父老兄弟。二哥回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他在二哥的召唤和鼓舞下,也踏上了回归原乡的征途。这篇有长篇小说架构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它细致地描写了台湾人民的觉醒过程,自然亲切,层次清晰,质朴感人。作家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原乡人”的群象。以日本人的凶残剽悍、来反衬“原乡人”的善良淳朴,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1980年台湾文艺界把小说《原乡人》改编成传记影片,以纪念钟理和先生在文学事业中“震烁的,撼人心弦”的卓著贡献。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

乾隆二十九年(1764)允秘等奉敕撰。6卷。表1卷,详列封爵世系。传5卷,第1、2卷为亲王,第3卷为郡王,第4卷为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第5卷为获罪诸王及贝勒。记载有勋劳者31人,又附传21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完竣。四十六年(1781)国史馆奉敕改纂,12卷,卷1、2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王、铺国王及以罪黜宗室贝勒,卷3至7为亲王10人,卷8为郡王3人,卷9为贝勒9人,卷10为贝子10人,卷11为镇国公、辅国公11人,卷12为以罪黜宗室贝勒5人。对研究满族贵族的活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京都琉璃厂刻本等。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义疏

湛山倓虚大师述,夫佛法本旨,毫无别事,唯了生死而已。然生死本无,乃众生妄自计度为生死也。若生死果是真实,虽释迦及诸佛亦不能了。何以故。以真则不妄,实则不虚。既不虚妄,何能破除得了。是因本无生死,妄自执着。但能破此执着之性,而生死即了。故我佛唯自能破执情,名曰了脱生死。又以善巧方便导众生,亦了此生死也。

法华经演义科

法华经演义科,一卷,清广和标科并序,吴郑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