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客窗闲话
《作者:吴炽昌》笔记小说。清吴炽昌撰。正续集各八卷,共十六卷,一百○五篇。有些篇章各有数则,实收笔记小说一百五十多篇。炽昌号芗厈居士,浙江盐官(今海宁)人。长白山人门生,后放弃科举之途,从事游幕生活。此书自序云:“仆好闲话,与客言言,奇闻轶事,告述连绵。自少而壮,前三十年。所闻所见,已付雕镌。自壮而老,又三十年。投仆所好,搜罗蕃宣,续成八卷,就正群贤。”可见此书写于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至道光末年止,前后经六十年之久。此书所辑多为清代中叶轶事逸闻。描写将军、总督、进士、举人、秀才、州官、小令、幕客、讼师、布贩、米商、农户、车夫、义丐、 卜者、小偷、娼妓、骗子等各种人物形象,还涉及乾隆东巡、嘉庆初年的白莲教起义、道光中的禁烟运动和乡勇在崇明抗击英国军舰等历史事件。如《呆官》、《鸾仙》、《书讼师》、《书安邑狱》等,揭露清代吏治窳败和刑名司法之黑暗;《场外孝廉》、《假和尚》揭露科举制度之弊端,《淮南宴客记》和《查商》反映盐商之穷奢极欲,都有一定深度。亦有神怪故事及迷信成分。叙事简明生动、或诙谐,或辨析,雅俗共赏,文笔遒劲,评者以之与《聊斋》与《阅微草堂笔记》比峙。有道光十九年(1839)初刻本(正集),道光三十年(1850)续集初刻本。光绪间正续集合刊本。今有一九八八年文化艺术出版社正续合集点校本。
-
道听途说
《作者:潘纶恩》笔记小说集。近代潘纶恩著。十二卷,一百零八篇。纶恩,字箨园,著有《箨月山房诗钞》。筠坪老人序谓题材来源于“道听途说”,故名。体例则仿《聊斋志异》,篇末以“箨园氏曰”发议论。内容多为奇闻异事。创作于清代道光中后期至咸丰初年。收录小说一一○馀篇,大多数为情节曲折的传奇体之作。 潘纶恩除了揭露吏治黑暗、民风浇薄,还把笔触伸向家庭这个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单元,广泛地描写了这一社会细胞诸种人伦关系的窳败。 《道听途说》不仅以内容的批判性、揭露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艺术上也有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作为一部主要成书于道光年间的笔记小说,它在清代文言小说史...上标志着创作风气的一种转折。 对《道听途说》这种艺术特色,筠坪老人曾概括为“善道俗情”。 《道听途说》凝聚了潘纶恩的半生心血,也是其传世的唯一作品集。
-
北窗琐语
《作者:余永麟》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余永麟撰。此书《钦定续通考》、 《四库全书总目》均入小说家类,无卷数。今存《砚云甲乙编》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均一卷。全书记述杂事琐闻共五十余则,有些与《明史》记载略同(如所载倭国贡使宋素卿朝贡及日本土俗等),而大都“近于无稽之谈”(《四库全书总目》语),类传统《世说新语》等杂录故事。凡五十四条,一万一千余字。《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书说:“书中叙日本出处、土俗、朝贡三事颇详。其余记载,则颇多失实。如周歧凤以邪术坐罪,而永麟以为豪侠跌宕,力为左袒。又谓明太祖杀徐中山王达夫人,太祖虽猜忌残忍,何至如是?殆近於无稽之谈。至所载淫词琐事,更不足观矣。
-
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笔记小说集。清纪昀作。昀于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间陆续写成《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杂录》五种,嘉庆五年始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共二十四卷。内容多写鬼怪神异故事,间杂考辨,于宋代道学时有排击;有许多封建道德说教。在体裁上极力模仿晋宋笔记小说,尚质黜华,记事简要,有意和《聊斋志异》对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在当时文坛影响很大。有《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和中华图书馆石印本等。近有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
右台仙馆笔记
《作者:俞樾》笔记。清人俞樾(1821—1907)撰。十六卷。 樾有《春在堂全书》已著录。是书为著者六十岁时所作。时夫人新逝,作者于其墓右筑屋三间以居,名之曰“右台仙馆”。仿《搜神记》、《述异记》笔法,集一时见闻成是书。六百余篇,约二十六万八千字。内容虽未脱狐鬼之谈,然较之他书,人事渐多。多取材市井传闻,表现了城市生活的诸方面。有些作品直斥时弊, 如卷一《刑阿金》、《王惠芳》反映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害。卷四的《土四街》揭露恶霸鱼肉乡里的罪行,令人发指。卷十六《李信》考证了李信的真实家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清末志怪小说中较好的一部。有宣统二年(1910)朝记书社石印本,光绪九年(1883)刻本,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铅印本等。
-
埋忧集
《作者:朱翊清》轶事小说集。清朱翊清撰。十卷,续二卷。翊清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书于道光十三年(1833)至二十五年(1845)陆续写成。凡一百○九篇,约十九万字。内容丰富。有歌颂爱国思想的篇章,如《陈忠愍公死难事》、《瞿式耜》、《秦桧为豬》等。揭露统治阶级残暴、贪婪、腐败的篇什及讽刺官场丑恶,科场弊端,士风衰朽的佳作。如《大小》、《考对》、《殿试卷》等。此外,亦有野史逸闻、自然奇观、爱情故事。一般情节引人,语言凝炼。本书多叙世情,略述鬼怪,间杂以异闻考辨,且多辑录各书,尤以唐稗,清代笔记为夥。曰“彼劳山道士者”、“《聊斋志异》言”,或曰“此事已见《子不语》”,足窥其续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尤其《聊斋》的传统,采撷进入近代史前后的中国社会题材入集,以寄幽怀,以销块垒。有同治十三年(1874)杭州文元堂刊本,民国间《笔记小说大观》本、岳麓书社一九八五年铅印本等。
-
芙蓉镜寓言
《作者:江东伟》笔记小说集。明江东伟著。四集。是书全仿刘义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据自序云:“道学家之作伪也,而容崖然,而口阚然。”“则夫正心、诚意云者,不过门面大话而已。”作者对道学颇不以为然。序末署天启丁卯(1627),盖成书之年。书中多抄录旧著,上自上古秦汉,近迄明季稗官,“而《世说》一字不入,何氏《语林》间收十之三”(凡例)。亦有不经见之史料,如“赏誉”门载礼部主事梁焯言:“宸濠反时,朝士归心者十之七,且曰:‘濠必成功。’”与官书有异。“豪爽”门记嘉靖时沈青崖不忿严世蕃之横虐,以酒灌严。又杨顺杀平民报功,为诗刺之曰:“白草黄沙风雨夜,冤魂多少觅头颅。”“或劝公隐默自全。公曰:‘我昔非言官,今非哑子。若辈杀人,欺君要赏,吾誓不与共天。’”冯梦龙《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作沈青霞,其事可互为印证。是书以志人为主,三言两语,往往能传神。末附“壶公”评语。有天启刻本,十卷。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据以点校排印出版。<br/><br />
-
珍珠船
《作者:陈继儒》四卷。明陈继儒,撰。此书杂采小说家言,凑集成编,共四卷。书中所引,概不著所出,只是在卷一中标有《笔谈》、杂录,以及“以上寺塔记”。卷四中标有《因话录》、赵璘等字样,余皆不标明出处。内容既冗杂,也有讹舛。且许多内容甚无意义。现有明刊本、《宝颜堂秘笈》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此书杂采宋明小说,记述传闻,汇集成编。内容大多为志异,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散见于各类旧籍的志异、志怪小说和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故事。 《四库全书总目》贬斥此书: “……不著所出,既病冗芜,亦有伪舛,盖明人好剿袭前人之书而割裂之,以掩其面目。”此虽为明人笔记小说的一大通病,然而也恰恰是笔记随手札录、不拘体例的特点的表现。
猜你喜欢的书
无事生非
喜剧。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作于1599年。阿拉贡亲王带青年贵族克劳狄奥和培尼狄克拜访总督梅西那。克劳狄奥倾心于总督的女儿希罗,并向她求婚。总督有一个侄女名叫贝特丽丝,她生性活泼、俏皮机敏,遇到了狂放不羁、言辞锋利的培尼狄克,互不相让,免不了唇枪舌剑一场斗嘴。阿拉贡亲王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便故意让他们误会各自都在爱恋着对方,从中撮合。亲王有个弟弟唐约翰,此人阴险刻薄,爱施诡计。他忌妒克劳狄奥得到希罗的爱情,便用计让他怀疑希罗不贞,致使希罗在婚礼上受到打击当场晕倒。后阴谋被揭穿,两人得以重新圆婚。这一天,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也结成了伉俪。两人虽已心心相印,可在婚礼上还是互不相让,一个说“因为可怜你才娶你”,一个则说出嫁“是为了救你一命,因为你害着相思病,在一天天消瘦哩”。本剧意在歌颂友谊与爱情,但对于丑恶事物的揭露也占据了重要的篇幅。唐约翰形象的刻划,给希罗与克劳狄奥的爱情蒙上了一层悲剧的阴影,但最后阴谋败露,希罗的冤屈得到昭雪,爱情结局圆满,则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信念。这里,悲剧、喜剧的界限又一次被打破,剧作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除了这一好事多磨的爱情描写之外,全剧精彩之处还在于刻划了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这对欢喜冤家的艺术形象。这是两个独具个性、色彩明朗的喜剧性人物,他们妙趣横生的谈吐,咄咄逼人的话锋,给本来带有浓重悲剧色调的剧作增添了明朗欢快的喜剧色彩。
种族同盟
一个人的不幸往往以细小的事情为契机。对我而言,这件事情发生在东京地方法院的走廊上。我有事走过该处时,遇见了同行的楠田律师抱着一大包东西匆匆忙忙地迎面走来。我们站在那里聊了一会儿。“你好像很忙嘛。”“嗯。我接下太多公诉辩护人的工作了。”楠田律师眼下夹着用包袱布包着的一大包东西。这里面不用说都是一些诉讼文件。
杂病源流犀烛
内科著作。清沈金鳌(1717—1767) 撰。三十卷。金鳌有 《沈氏尊生书》已著录。本书为《沈氏尊生书》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无论何因,而病发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之间,均为杂病,故著此书。博采 《内经》、《难经》、《甲乙经》 及历代诸名医之精华,参以己见,分证述其源流,详辨证,明治法,变杂乱为明晰,故名。成书于乾隆三十八年 (1773)。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分脏腑、奇经八脉、六淫、内伤外感、面部、身形等六门,每门详列若干病证,每病均设“源流”一篇,以述病证原委,说明脏腑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有机联系。每病脉、因、证、治悉俱,理、法、方、药契合,条分缕析,一目了然。使“表里不相蒙,寒热不相混,虚实不相淆,阴阳不相蔽”。除介绍方治外,还附有养生导引之术。全书所论源流清晰,分类明细,辨证论理精到,在杂病著作中颇有影响。对研究中医理论及临床运用,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图书集成印书局《沈氏尊生书》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松邻遗词
民国吴昌绶撰,词集,录自《清代诗文集汇编·782册·松邻遗集》。
南濠诗话
明代都穆撰。都穆 (1458—1525), 字玄敬, 吴县(今属江苏)人。明孝宗弘治年间进士,授工部都水主事,历礼部主客郎中,官终太仆少卿。该书亦称《南濠居士诗话》,一卷,七十多则。书中以记载古今诗人佚诗佚事为主,论诗不专主一家。其诗学见解,一是明确反对崇唐抑宋:“昔人谓‘诗盛于唐,坏于宋’,近亦有谓元诗过宋诗者,陋哉见也。刘后村云:‘宋诗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予观欧、梅、苏、黄、二陈至石湖、放翁诸公,其诗视唐未可便谓之过,然真无愧色者。”可见明中期诗坛,虽是前七子“诗必盛唐”的天下,然宗宋诗者亦自不绝如缕。二是强调写真情实境,反对无为强作:“东坡云:‘诗须有为而作。’山谷云:‘诗文惟不造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予谓今人之诗,惟务应酬,真无为而强作者,无怪其语之不工。”这显然也是针对当时诗坛流弊而发。但总的看来,书中对诗学理论的阐发不多,且往往就前人议论从而发挥之,甚少创见,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见地颇浅”。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法华经玄赞释
佛典注疏。唐佚名撰。一卷。是唐窥基撰《法华经玄赞》的注释书。现仅存一部分,即“第二明经宗旨”至“第六释经本文”的解释。发现于敦煌遗书中,经日本学者校勘后收入日本《卐字续藏》。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