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伟

- 姓名:江东伟
- 别名:字清来,号壶公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开化(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江东伟(1584一?)约公元一六二一年前后在世,明文学家。字清来,号壶公。开化(今属浙江)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人。其友人但宗皋《芙蓉镜寓言序》称他“妙龄夺袍,早上孝廉船”,“偶然有托,遂绝公车想”。中举次年以足疾为由归里,闭门著述。钻研理学,“面壁九年”。但觉“支离附会,堕落坑堑中,疑团不破。”于是摒弃理学,并斥之曰:“吁嗟乎!道学家之作伪也,而容崖然,而口阚然。一则曰正心,再则曰诚意,诚意者,不过门面大话而已矣。”江—生推祟苏轼、徐渭等学者,搜集先秦以来天壤奇书,广泛采集政治、经济、历史、文艺等方面资料,取其所适合的内容。身处明末多事之秋,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他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道学的虚伪为“而容崖然,而口阚然。”所谓“正心”、“诚意”,“不过门面大话而已”(《芙蓉镜寓言序》)!著有《心经注》、《演连珠》、《净土诗》等。于笔记杂著用力最勤,著有《芙蓉镜寓言》、《芙蓉镜韵言》、《芙蓉镜卮言》、《芙蓉镜元言》、《芙蓉镜孟浪言》等。著述之余。江负薪于山,躬耕于田,对长辈尽孝,对兄弟友爱。时人称其:“满腹不合时宜”,“独行胸意,不刀腐头巾”。生平事迹散见其友人潘汝桢、但宗皋《芙蓉镜寓言序》。
江东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归田稿
八卷。明谢迁 (1449—1531)撰。谢迁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 (1475)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在内阁之中与刘健同心辅政,秉节直谅,见事明敏,世人称之为贤相,谥文正。著有《归田稿》八卷。谢迁的诗文全稿毁于嘉靖年间的倭乱之中,此集是他致仕以后及再召时所作,自题为 《归田稿》。因授其子侄而得以保存。此集为康熙二十三年 (1684),由谢迁七世孙谢钟和又复加厘辑,刊刻行世;共八卷。但收录不全,如奏疏,集中所收集的多为晚年陈谢之作,而在朝时嘉谟谠论,均已无存,就连史书中所提到的 《请罢选妃嫔》、《禁约内宫》等奏疏亦不在集中,可见所遗漏之处颇为不少。另外,《明史·艺文志》中载 《归田稿》为十卷,不知据何本著录,今已无存,已无从考稽。其诗文不太出色,大抵词旨和平,惟惓倦寄江湖、魏阙之思,表达了一个老臣退而不忘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他的《早过山庄避暑次陶公韵》则述说了自己归隐生活的情趣。有人评论说:“木斋归田后,专事吟咏,有冲淡闲雅之趣。《山庄》一首,真得陶家情景。”其诗文台阁之气甚重。有 《四库全书》本。
五杂俎
笔记。明谢肇淛撰。十六卷。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除湖州推官,累迁工部郎中,官至广西左布政使。书分天、地、人、物、事五部、按类辑录,每部各卷亦大致以类相从。约成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凡一千七百五十二条,二十三万四千余字。多载明代史事,间有考辨,于天文地理、山川风物、政治历史、社会现象、掌故风俗、轶事琐闻,及草木虫鱼、服饰器物等,均有涉及。 书中对明代政治、 经济、 社会、文化有较多的论述, 并有一些“可资解颐”的故事。
禅林寺宗叡僧正目录
禅林寺宗叡僧正目录,一卷,佚名,编号二一七四B。
天台菩萨戒疏
亦称《菩萨戒义疏删补》。律学著述。唐明旷删补。三卷。系隋智述、灌顶记的《菩萨戒义疏》的删补,是对《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作进一步注释之书。明旷自称,本书“不违先见”,“以天台为宗骨”。注释分作七门:明名体、明宗用、明教摄、明受法、明传译、略料简、随文解释。
十吉祥经
一卷,失译。佛为离垢盖大士说东方十佛之名号功德。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仁王般若波罗蜜护国经、仁王般若经、仁王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册。本经分序品、观空品、菩萨教化品、二谛品、护国品、散华品、受持品、嘱累品等八品。系佛陀为十六大国王说示守护佛果、十地之行,及守护国土之因缘,谓讲说受持此经,则可息灾得福。与法华经、金光明经并称护国三部经。修仁王会时,即用此经。据历代三宝纪载,本经共有竺法护、鸠摩罗什、真谛等三译,大唐内典录以下诸录均依其说。然出三藏记集卷四将此经编入失译杂经录,隋代众经目录(法经录)卷二则将此经编入疑惑录,谓此经非为罗什或竺法护所译。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不空奉诏重译,题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略称仁王护国经、新译仁王经。亦分二卷、八品,文词与旧经略同。罗什译本之注疏有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智顗说,灌顶记)、仁王般若经疏六卷(吉藏)、仁王经疏六卷(圆测)等。不空译本则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三卷(良贲)、仁王经疏四卷(净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