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戏曲

  • 湖上的悲剧

    湖上的悲剧

    《作者:田汉独幕话剧。田汉著。原载《南国半月刊》第5期(1928年)。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4月出版。主要内容是一个叫杨梦梅的诗人与一个叫素萍的小姐自由相爱,却遭到素萍父亲的反对。素萍为了反抗封建包办婚姻,逃出家门跳湖自尽。但她又被人救起活了下来,之后她隐名埋姓,改叫白薇,幽居在西湖边上,三年后杨梦梅来到这个素称闹鬼的湖上别墅,他以为素萍已死,所以正在写记录这爱情悲剧的小说,白薇读完梦梅三年来为她写的这部小说,然后再次自尽。

  • 苏州夜话

    苏州夜话

    《作者:田汉独幕剧。田汉编剧。发表于《南国》1930年第5、6期合刊。写一个老画家的悲剧。画家刘叔康13年前因军阀混战而和妻子离散,13年后他带着学生到苏州写生,遇到一个卖花姑娘,从她的身世中得知原来她就是自己13年前失散的女儿,她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而改嫁,一年前在抑郁中死去。刘叔康从女儿的辛酸哭诉中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感慨和悲愤,使自己从纯艺术世界中清醒过来。剧本通过军阀战火毁灭老画家家庭的悲剧,揭示了艺术的遭遇与社会命运的一致性。作品线索单纯,情节在巧合中显示时代的必然性,富有抒情气息,是作者早期“为艺术而艺术”思想转变的征兆。

  • 南归

    南归

    《作者:田汉现代独幕话剧。田汉著。初载1929年7月《南国月刊》第1卷第2期,后收入1930年现代书局版《田汉戏曲集》第五集。剧本描写一个流浪诗人被一场战乱弄得家破人亡,他所爱恋的一个牧羊姑娘也嫁了别人忧伤死去。于是他又流浪到了南方,寻找一向钟情于他的农家少女春姑娘。春姑娘在流浪者离去后一直痴情地眷恋着他,每天念着他在树皮上刻下的诗句,每晚枕着他丢下的破旧的鞋子。当流浪者梦影似地重来时,春姑娘如获至宝,不肯舍掉他;流浪者也疲于幻影的追求,表示要永远与春姑娘相守。不幸的是,在流浪者归来前的一刻,春姑娘已由母亲作主许给了一个农村少年

  • 江村小景

    江村小景

    《作者:田汉现代独幕话剧。田汉著。原载《田汉戏曲集》第4集,现代书局1931年4月版。1927年,江苏龙潭,江边的一个小村。母女二人在家中议论世道艰难。母亲说起二儿子在蒋介石的军中;女则提起孙传芳的部队这几天打过江南来,大哥出门16年了在北方军中当兵,如果回家来不知能否认得。因二哥要回家吃晚饭,女出门购物,下场。一穿军装男子上,这是长子崇佑,现为孙传芳军中的一个排长,现随军到江南而返家。母子相认,崇佑说起16年来的经历,尽是盲目地参加一场场的军阀混战,并展露脸上、身上一处处的伤疤。母亲欲出门为他借一身便衣,但崇佑不以为然,说:“咱们过了江,世界就是咱们的

  • 古潭的声音

    古潭的声音

    《作者:田汉现代独幕话剧。田汉著。初载《南国周刊》1卷1期(1928年9月)。1929年修改,增加一个人物,再发表于《南国月刊》1卷2期(1929年6月1日),这个剧,从剧名看一种诗意(甚至是禅意)的象征,其主题是作者由读日本诗人芭蕉翁的诗句“古潭蛙跃入,止水起清音”得来的。整个剧给人的感觉只是这个从远方漂泊归来的诗人在赞美他从“尘世的诱惑”中救出来的舞女,给一个肉的迷 醉的人以灵魂的醒觉。在这里田汉表现了“灵与肉”的主题。在剧中,“鞋”和“潭”的意象是一种女性的意象,具有原型的意味。在剧中,诗人见舞女留下的高跟丝履,取一只来玩,“你看她还穿这双鞋!这要算

  • 长江集

    长江集

    《作者:贾岛十卷。唐贾岛撰。贾岛,字阆仙,又一字浪仙,号碣石山人,范阳 (河北涿县)人。早年屡次应考进士不第,遂削发为僧,法名无本。据何光远《鉴戒录》载,贾岛在长安曾为韩愈赏识,授以文法,并令其还俗。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被任命为遂州长江县主簿,因而人称“贾长江”。贾岛是中唐时期与孟郊并称的苦吟诗人,苏东坡还用“郊寒岛瘦”四字来概括他们的作品,一直被后人沿用。与韩愈、姚合、王建、张籍、雍陶等均有交往。著有《长江集》。是集共十卷。收诗三百七十八首。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贾岛有 《长江集》十卷,又 《小集》三卷。而 《郡斋读书志》

  • 张司业集

    张司业集

    《作者:张籍八卷。唐张籍撰。张籍字文昌,世称张司业,祖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和州乌江县 (今安徽和县)人。贞元进士,诗人,官至水部郎中、国子司业。博学有识,善于文,晚年与韩愈齐名,世称“韩张”。著有《张司业集》。张籍继承了 《诗经》、汉乐府以至盛唐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在文艺观点和文学主张上和白居易志同道合。其诗深衷浅貌,语短情长,耐人咀嚼,形成一种精悍警策、简朴清淳的独特风格,卓然于韩白之外自成大家,开晚唐之一派。关于张籍作品,生前未编刊成集,后经唐季五代战乱,大部分已散失。张洎花费二十多年时间,辑得张籍诗歌

  • 江汉渔歌

    江汉渔歌

    《作者:田汉京剧剧本,44场,田汉著。1938年10月作于武汉,原名《渔父报国》,10月10日首演于汉口大舞台;1939年6月于桂林改编为大型作品,更名《江汉渔歌》,7月,由平剧宣传队首演于桂林金城大戏院。1939年12月、1940年1月连载于重庆《抗战文艺》第5卷第2、3期合刊和第4、5期合刊,后又多次修改。1940年4月,上海杂志公司出版单行本。50年代被改编成通俗小说,60年代被改编成连环画。故事是得自《汉阳志》。宋时金兵南犯,汉阳空虚,太守曹彦约起用民间豪杰许卨、赵观、党仲升等,联络江汉渔民数万,大破金兵,汉阳赖以转危为安。作为抗战救亡之剧,在阐扬:“今日吾人欲取得胜利必须全

  • 名优之死

    名优之死

    《作者:田汉现代戏剧家田汉早期的多幕话剧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29年。剧中的京剧名艺人刘振声老板,把“玩意儿(艺术)”看得比生命还贵重;他把演戏和做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其信条是“演正派戏,做正派人”。老旦刘凤仙从小卖给人家当小丫头,挨打受气,吃尽苦头。一次失手打碎了她太太的一个玉钏子,惊恐之际逃到外面。刘老板看他可怜,收留了她,替她出钱请师傅教她学戏,还亲自点拨她,为她耗尽了心血。刘凤仙演戏与做人是脱节的,她的名声倍增,她的好虚荣的意识也随之膨胀。当地流氓恶霸的代表、衣冠禽兽杨大爷,垂涎于她的美貌及苗条的身段,抓住其喜欢让人“捧”

  • 获虎之夜

    获虎之夜

    《作者:田汉独幕话剧。田汉著。初刊1924年1月上海《南国半月刊》第二期(未刊完)。初收1924年12月上海中华书局版《咖啡店之一夜》。剧本描写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的一幕爱情悲剧,反映了青年男女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与反抗精神。莲姑同黄大傻深深相爱,但遭到父母蛮横的干涉和反对,硬将莲姑许配给大户人家。莲姑性格倔强,坚不屈从,曾不惜以死进行抗拒。黄大傻父母双亡,被迫流落在破庙中,虽然他无法抗拒莲姑父亲的打骂,但仍每晚到深山中遥望魏家窗户上的灯光。黄大傻在深山中误中猎枪生命垂危,被抬到魏家抢救时,莲姑的父母仍不许女儿同他在一起,强行将莲姑拉至

  • 兰雪集

    兰雪集

    《作者:张玉娘一卷。元张玉娘撰。玉娘生卒年未详。松阳(今属浙江)人。明慧知书。少时许配给沈佺。后父母有违言。玉娘不从。时沈佺有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也忧郁而死。明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是为作传以表其事。诗格浅弱,不出闺阁之态。卷首题张献集录,疑其为玉娘族孙。《四库全书》列为“存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孔继涵家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宋人集丙编、民国九年 (1920) 南城李之鼎宜秋馆辑刊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均题名《张大家兰雪集》。另有清道光沈作霖刻、光绪修订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

  • 竹斋集

    竹斋集

    《作者:王冕诗集。三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明王冕撰。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曾游大都 (今北京),泰不花荐以翰林院官职,不就。归隐九里山,卖画为生。相传朱元璋攻下婺州 (今浙江金华),授为谘议参军,旋卒。工画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行笔劲健,生意盎然;或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亦擅竹石。兼能刻印,相传以花乳石 (青田石 一类) 作印材,自他创始。作诗多描写隐逸生活,部分作品也能反映民间疾苦,语言

  • 寇忠愍公诗集

    寇忠愍公诗集

    《作者:寇凖诗别集。宋寇准撰。三卷。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曾官巴东知县、枢密院直学士,判史部铨。参决政事,正直敢言,为太宗所信重。景德元年(1004)任宰相,力主抵抗契丹军南侵。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复职,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封莱国公,后贬死雷州,谥忠愍。准知巴东时,尝自选诗作百余篇,为《巴东集》。后河阳守范雍辑其作,编为是集。卷首有范雍序。正文含诗三卷,收各体诗二百余首。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亦为晚唐派。其五律《冬夜旅思》等,情思凄婉,有贾岛诗风。其七言绝句意新语工,

  •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宋组诗。七绝。范成大作。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诗前小序云:“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与“冬日”五组,各十二首。组诗结合作者观感,从多方面表现南宋江南农家的生活,诸如自然环境、节令气候、风情民俗、耕耘稼穑以及悲欢离合,均有真切生动的再现。如歌咏田园风光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描述农民辛勤劳动的:“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 长离阁集

    长离阁集

    《作者:王采薇诗集。清王采薇撰。一卷。采薇一名薇玉,字玉珍,江苏武进人。王光燮女,太史孙星衍妻。有《玉珍集》已佚。此编孙星衍编,成书于嘉庆间。有孔广森、叶观国序,何森林弁言。末有龚庆识,王光燮撰传,孙星衍撰行状,袁枚撰墓志铭。收诗七十一首,词一首。有嘉庆十年(1805)《平津馆丛书》本,光绪间吴县朱氏槐庐翻刻本。

  • 竹素山房诗集

    竹素山房诗集

    《作者:吾丘衍元诗别集。3卷。吾衍撰。吾衍一作吾丘衍。《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集中的诗未按体裁分类,似是吾衍自辑。《武林往哲遗著》本《竹素山房诗集》有一些增补,并在卷末附有《补遗》及附录。附录所收都是有关吾衍的诗文。《四库全书总目》评吾衍诗集说:“其诗颇效李贺体,不能尽脱元人窠臼。然胸次既高,神韵自别,往往于町畦之外逸致横生。”他留给仇远的绝笔诗未收入集中,被附在《补遗》之中,诗中说:“刘伶一锸事徒然,蝴蝶飞来别有天。欲语太玄何处问,西泠西畔断桥边。”尽管他轻生而死,这首诗也可看作他对自己一生的反省。

  • 解嘲

    解嘲

    《作者:扬雄西汉赋。扬雄作。据《汉书·扬雄传》:“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文章以主客问答体写成,假设有客嘲笑他不善仕进,于是他加以辩驳。作者引征大量史实,反复解释比较,论证世异事变的道理,说明战国之世,群雄争霸,“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士人能够“矫翼厉翮,恣意所存”,而今天下一统,“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皋陶”,庸夫在位,排斥异己:“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步而投迹”,士人根

  • 两都赋

    两都赋

    《作者:班固班固著。见《班兰台集》,收于《文选》。作者在序文中说,长安父老,怨都洛邑,冀复都长安,故作此赋以明都洛邑之宜。赋中假设西都宾在东都主人前夸耀西都长安之形胜,建都后之繁华,四郊之富盛,宫室之壮观,特别夸耀昭阳殿之盛况;接写百寮官署、离宫苑囿之隆,又及武帝之求仙与羽猎、水嬉之愉悦。东都主人则指斥西都宾之惑于事理。他先述西汉建都于长安乃一时之计,后遇王莽作乱,光武帝方承古帝之功业遗制建都于洛邑;及于明帝,俭而不侈,一应礼仪以至田猎皆循制而已,唯重教化,致使德治之盛,无与伦比,四夷宾服,天下洽治。西都宾闻而慑服。最后,东都主

  • 幽通赋

    幽通赋

    《作者:班固汉赋。东汉班固作。这是一篇骚体述志兼抒情的作品。始见于《汉书·叙传》,萧统收入《文选》,又略见于《艺文类聚》,都未曾标明此赋有序。惟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录用了卫灵公驱逐太子之事,作为该赋的序,似显牵强附会。班固自叙此赋主旨是“致命遂志”,即极言人间吉凶命运,进而表明自己处世态度。其妹班昭曾为之作注,李善注《文选》时每每称引之。此赋开篇从班氏始祖颛顼写起,再历数先辈的光辉业绩及由楚迁晋,尔后仕汉的历史,自己梦想着同祖先一样去建功立业:“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同时作者从大

  • 雌木兰替父从军

    雌木兰替父从军

    《作者:徐渭简名《雌木兰》。杂剧剧本。明徐渭著。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以此剧入“妙品”,说:“腕下具千钧力,将脂腻词场,作虚空粉碎。汤若士尝云:‘吾欲生致文长而拔其舌。’夫亦畏其有锋如电乎?”明王骥德《曲律》说:“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木兰》之北,与《黄崇嘏》之南,尤奇中之奇。”又说:“客问今日词人之冠,余曰:‘……于南词得二人:曰吾师山阴徐天池先生——瑰玮浓郁,超迈绝尘。《木兰》、《崇嘏》二剧,刳肠呕心,可泣神鬼。惜不多作!”明徐复祚《曲论·附录》说:“村老曰:‘余尝读《四声猿》杂剧,其《渔洋三挝》,

  • 女状元辞凰得凤

    女状元辞凰得凤

    《作者:徐渭简名《女状元》。杂剧剧本。明徐渭著。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以此剧入“妙品”,说:“南曲多拗折字样,即具二十分才,不无减其六七。独文长奔逸不羁,不骫于法,亦不局于法。独鹘决云,百鲸吸海,差可拟其魄力。”明王骥德《曲律》说:“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木兰》之北,与黄崇嘏之南,尤奇中奇。”又说:“客问今日词人之冠,余曰:‘……于南词得二人:曰吾师山阴徐天池先生——瑰玮浓郁,超迈绝尘。《木兰》、《崇嘏》二剧,刳肠呕心,可泣神鬼。惜不多作!”明徐复祚《曲论·附录》说:“村老曰:‘余尝读《四声猿》杂剧,其

  • 子渊诗集

    子渊诗集

    《作者:张仲深元诗别集。6卷。张仲深撰。原书久已亡佚,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6卷。卷首有4篇序:1,至正十六年(1356)郑奕夫序;2,至正十二年危素序;3,后至元五年(1339)单弘序;4,至正十六年杨彝序。据杨彝序中所说“今其友会稽王良与编集子渊之诗若干卷,以刻诸梓”,《永乐大典》所收《子渊诗集》应为至正十六年刻本。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五言排律,卷6为五、七言绝句。本集第1个诗题,即《古意三章》,受到危素称赏,认为“托兴深远,忠贞之心盖莫可掩”(《子渊诗集》序)。所谓《古意》,是仿陈

  • 追昔游集

    追昔游集

    《作者:李绅唐诗别集。三卷。唐李绅撰。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 (今属江苏)人。少年好学,有诗名。曾以 《古风》诗求知于吕温,吕温大加称赞。元和元年 (806)举进士。补国子助教。元和三年 (808)授校书郎。长庆元年 (821)为右拾遗、翰林学士、知制诰。次年拜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宝历元年 (825),被贬为端州司马。改为江州长史,后迁滁、寿二州刺史。大和七年 (833)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历任浙东观察使、河南尹、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会昌二年(842)召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封赵郡公。出任淮南节度使。李绅主张仁政。

  • 竹斋诗集

    竹斋诗集

    《作者:裘万顷诗别集。三卷,附录一卷。宋裘万顷撰。万顷在当时不以诗名,宋、元目录书中亦无其诗集著录。南宋诗人合集如《南宋群贤小集》、《南宋六十家集》、《江湖小集》以及四库馆臣采撰而成的《江湖后集》等书中皆不见收录。刘克庄集中有《裘元量司直诗跋》,称“其犹子南昌理掾应材携竹斋遗墨古律诗三首、其季元龄又手录四十二首。其言若近而远,若淡而深;近而淡者可能、远而深者不可能。为人自贵重,耻表襮,惟诗亦然。世知竹斋者多,而见其诗者绝少,理掾盍锓诸梓,与同志共之”(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见当时尚无刻本。宋末陈思编《两宋名贤小集》

  • 自怡集

    自怡集

    《作者:刘琏明诗别集。刘琏(字孟藻)著。现存有明初刻本,传本甚稀,弥足珍贵。前有洪武十三年(1380)秦府纪善同邵黄伯生序,后有前翰林园史院编修同郡吴从善哀词。诗1卷。另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赵氏竹影庵抄本,《四库全书》本似也以一种抄本为底本。刘琏是刘基长子,为胡惟庸所胁,堕井死,文名不甚彰显。其实,其诗作尚有一定功力。《四库全书总目》评论:“今读其诗,惟七言律诗颇涉流利圆美,不出元末之格。然仅三首,盖非所喜作。至于五言古体,居集中之太半,皆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殆于驾两宋而上之,以继《犁眉》诸集,可谓不愧其父。而明人罕称道之者,殆转以

猜你喜欢的书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校订者周履靖(明)明万历间刊本,占卜类书籍。此法相传自于战国时期的黄石公,算时不用筹度,只要望空信口起一时辰,即于此时下寻断,无弗应验。此法不用筹数,与诸葛孔明所传马前课相类,即以月、日、起子位,月上起日然后从日上逆数当下之时辰,落於何位即求对应出断语。

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

小说。钱彩编次,金丰增订。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作者根据前代民间传说、杂剧、小说进行再创造而成。从岳飞的出生、学艺写起,记叙他抗击金兵、屈死风波亭的一生经历,还写其子岳云继承遗志,终于直捣黄龙,完成抗金扶宋的大业。作者歌颂了岳飞的爱国热情,揭露了统治者卖国求利、屈膝投降的丑恶嘴脸。作者目的在于借南宋史实悼念明末爱国将士,谴责汉奸外寇,同时也宣扬了忠孝等封建伦理道德。作品较成功地塑造了岳飞、牛皋、宗泽、梁红玉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浓笔重墨,性格鲜明,充满了传奇色彩。

鼓掌绝尘

鼓掌绝尘

四集四十回。题 “古吴金木散人编”,其真实姓氏不知。孙楷第据临海逸叟叙推断:“刻书者为书林龚某,撰小说者为吴某,当亦选家者流。”该书为小说集,分 “风、花、雪、月”四集,每集演一篇故事,共四篇。每集又分十回、回有偶句题目,回数又累记承接,如第二集(花集)第一回标“第十一回”,似长篇小说体例,实际各集独立。所谓“风花雪月”各集名,亦与内容不相关涉,任意附缀而已。其风集、雪集所叙为才子佳人恋爱故事;风集叙杜萼、康汝平两书生分别与韩相府歌妓韩玉姿、韩蕙姿恋爱故事;雪集叙姑苏书生文荆卿与李若兰恋爱故事。都是以诗词题咏唱和相慕,私订终身,约期幽会,终局是男主人公登第得官,有情人终成眷属,情节模式不出明清同类小说俗套。花集叙公子娄祝、俞祈为友,有几番意外得宝奇遇,穿插骗子夏方的故事,结局是奉旨征西,俞阵亡,娄封侯。月集叙浪荡子张秀一生事迹,结合叙述杨员外儿子、富商陈进及其子陈珍故事,涉及魏忠贤事。花、月二集人物较多,但线索凌乱,失去主脑。该书叙事追求传奇性,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但在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书有明崇祯间本衙藏板本,日本内阁文库和大连图书馆有藏。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 《明末清初小说选刊》出版校点本。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亦有校点本出版。

燕京乡土记

燕京乡土记

民俗丛书,邓云乡著。该书分为岁时风物略(上、下)、胜迹风景谭、市廛风俗志、艺苑风烟四个部分。全书以叙风物乡俗为主,包括衣食住行、岁时节令、人情往来、士仪物产以至各种风味小吃、技艺杂谈、庙市商情、小贩的叫卖、北京特有的景致等京城习俗的各个方面。叙事翔实,笔墨爽利,记述中多联系历史变迁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所运用的小品笔调富有情致,引人入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乡土民俗读物,对于京都民俗的研究也极有其价值。

大日经义释

大日经义释

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简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义释》、《毗卢遮那经义释》或《大日经义释》等。佛典注疏。唐开元十三至十五年(725-727)一行述记。十四卷。是作者协助善无畏译《大毗卢遮那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书前有温古序称,《大日经》译出后,一行“尚虑持诵者守文失意……又请三藏(指善无畏)解释其义,随而录之”,使读者不致惑于经文中之“隐伏”。现存本后有日僧慈勇于宝历六年(1756)重刻跋文,称本书传至日本已有八百多年,“现行印本差脱颇多,错谬不鲜”,故与多种善本校雠后,重加订正,校勘记随文附见。此外,据本书后日僧圆珍记录,本书尚有十卷、十一卷、二十卷本,其书名又称《义记》或《疏》,然内容大同小异。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阿毗昙甘露味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译失三藏名。布施持戒品第一。界道品第二。住食生品第三。业品第四。阴持入品第五(持即界也)。行品第六。因缘种品第七。净根品第八。结使禅智品第九。三十七无漏人品第十。智品第十一。禅定品第十二。杂定品第十三。三十七品第十四。四谛品第十五。杂品第十六。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