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

- 姓名:韦庄
- 别名:字端己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 出生日期:约公元836年
- 逝世日期:公元910年
- 民族族群:
韦庄(约公元836年-公元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四世孙。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放旷达,不拘小节。屡试不第,辗转于长安、洛阳、越中、江西及湖南、湖北等地,长达十年之久。中和三年,在洛阳,作《秦妇吟》,人称“秦妇吟秀才”。乾宁元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四年,随昭宗在华州,时李询为西川宣谕和协使,辟为判官,奉使入蜀。光化三年,擢为左补阙。是年,编选唐一百五十人诗为《又玄集》成书。十二月,奏请追赐李贺、皇甫松、陆龟蒙等进士及第。天复元年,入蜀依王建,为掌书记,遂终身仕蜀。三年,奉王建命出使,修好于朱全忠。天祐三年,王建立行台于蜀,承制封拜,以庄为安抚副使。次年,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蜀之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多出其手。前蜀武成元年,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二年,为吏部侍郎平章事。三年八月卒,谥文靖。庄工诗,其诗多怀古伤世,离情感旧之什,缘情而发,内容较充实。故其弟韦蔼称其诗“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虑,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愁之文,一咏一觞之作”(《浣花集序》)。其部分诗作师学杜甫,亦具杜诗风概,故清人余成教谓其《忆昔》、《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题姑苏凌处士》诸诗“颇似老杜笔力”(《石园诗话》)。诗风凄婉哀怨,情调低沉,时有真切动人之篇。其七绝怀古诗《台城》,尤为脍炙人口。《古离别》、《焦崖阁》、《江行西望寄友》、《赠进士》等诗亦向推名作。《秦妇吟》乃现存唐诗中最长之叙事诗之一。此诗虽有诋毁黄巢义军之辞,然亦能揭露唐军之暴行,颇能反映当时动乱之社会现实。尤善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词多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亦时寓身世之感。其中《女冠子》、《菩萨蛮》、《荷叶杯》、《谒金门》诸词最为人所称诵。善用白描手法,语言自然,词风清丽。周济称其词“清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月柳,使人想见风度”(《介存斋论词杂著》)。其词虽无温庭筠词之浓丽含蓄,而清丽流畅,亦能独树一帜。故陈廷焯评云:“词至端己,语渐疏,情意却深厚,虽不及飞卿之沉郁,亦古今绝构也。”(《词则》)所著有《浣花集》,乃其弟韦蔼编其诗所成。此书卷数各书录所记不同,《崇文总目》载为二○卷,《郡斋读书志》著录为五卷,《直斋书录解题》则记为一卷。今传本为一○卷。《崇文总目》尚记其《幽居杂编》一卷。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又著录《韦庄笺表》一卷、《谏草》二卷、《蜀程记》一卷、《峡程记》一卷,今皆佚失。《全唐诗》编其诗为六卷,见卷六九五至卷七○○,卷八九二又录存其词五二首。《全唐诗补编·补全唐诗》及《续补遗》卷一三又各补其诗一首。文三篇,见《全唐文》卷八八九。此外,庄尚选录王维、杜甫等人诗为《又玄集》,今传。生平事迹见《蜀檮杌》卷上、《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校笺》卷一○、《十国春秋》卷四○本传。近人夏承焘著有《韦端己年谱》。
猜你喜欢的书
诸神的复活:列奥纳多达芬奇
《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的第二部,列奥纳多·达·芬奇,佛罗伦萨公证人塞尔·皮埃罗的私生子。早年跟随画家、雕塑家韦罗基奥学画。1482年开始在米兰公爵的宫廷任职,先后完成了祭坛画《岩间圣母》、大型壁画《最后的晚餐》。1503年为佛罗伦萨的故宫绘制大型壁画《安加利之战》,他的名画《蒙娜·丽莎》也创作于这个时期。米开朗琪罗和拉菲尔这时在罗马取得辉煌成就,达·芬奇受到冷落。在六十五岁那年接受法兰西国王弗兰西斯邀请到法国,度过一生中最后三年。
翠微南征录
宋代诗文别集。11卷。华岳著。该书为作者因得罪韩侂胄而被流放建宁时所作。《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第一卷开禧元年上皇帝书,请诛韩侂胄,语最抗直。余诗十卷,率粗豪使气”。华岳的诗歌创作以直率坦白为特色,不受江西派和江湖派的影响。如《和戎》:“纳币求成事已非,可堪函首献戎墀。一天共戴心非石,九地皆涂血尚泥。反汉须知为晁错,成秦恐不在于期。和戎自有和戎策,却恐诸公未必知。”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表示了强烈的不满。集中也有关心民间疾苦的作品,如《田家》:“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织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此外,部分诗作富于浪漫色彩,如《弦月》:“人间离别最堪怜,天上嫦娥恐亦然。昨夜广寒分破境,半奁飞上九重天。”本书较常见的版本有清康熙三十年(1691)郎遂还朴堂刻本。
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18卷,唐人林宝撰。本书用206韵,排比诸姓,各记其得姓由来和诸家谱系,关于唐人世系更为详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林宝)《唐书》无传,其名见于《艺文志》,诸家书目所载并同,惟《唐会要》称王涯撰,盖以涯曾作序而讹。……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于《世本》、《风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不传于今者,赖其征引,亦皆班班可见。郑樵作《氏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但宝以二十句而成书,援引间有伪谬。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时代,悖谬显然,其他可知。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然于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宋邵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40卷(有《守山阁丛书本》),其体例与《元和姓纂》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特为精核”,亦可参考。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黄居真撰,约出於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诗史阁诗话
记录了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时期古典诗词的概况和一些重要的古体诗人,对研究当时的国学现状和创作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贞陵遗事
令狐澄编撰的《贞陵遗事》和柳玭编撰的《续贞陵遗事》均记载唐宣宗轶事,是唐代两部具有小说性质的杂史,在《资治通鉴》中曾被采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惜均已亡佚。详考相关文献可知,令狐澄是令狐楚之子,曾为浙江西道观察使、中书舍人。柳玭是柳仲郢之子,曾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后贬为泸州刺史,卒于北归途中。二书佚文在《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考异》、《唐语林》等宋代书籍中有所保留,钩稽考订,前者可得佚文17条,后者5条,前书已为全璧,后者亦过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