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辕

- 姓名:李辕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辕,明诗人。字公载。钱塘(浙江杭州)人,家于永康(今属浙江)。李晔子。明初曾任宜纶县丞。有诗名,能继其家学。不幸早卒,为士林所惜。存诗仅二十余首,诗风与其父相近。著有《筠谷诗集》,附载于其父《草阁诗集》之后。生平事迹见《草阁诗集》卷首宋濂序。
李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淡水厅志
地方志。作者陈培桂,广东高要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任淡水同知。淡水设厅,始自1723年(雍正元年),但久无“厅志”。道光年间,台籍人士郑用锡辑有初稿四卷(即《淡水志略》);1867年,淡水同知严金清聘福建林豪续成志稿十四卷,但均未刊行。此志乃据上述二稿增订修辑而成。
鹤山笔录
一卷。旧题南宋魏了翁 (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 《周易要义》。此书卷末有悔馀老人跋,称“竹坨自粤游回,钞鹤山笔录一卷见示,予意必陈腐满纸,漫不省也。近因笺注苏诗,试取检阅,则见辨核纪录,皆有真趣,卓乎不说名家。毛氏《津逮》既镌其题跋而不及此,想汲古阁中亦无此藏本也。”悔馀老人为查慎行别号,竹坨不知为何人。四库馆臣修《四库全书》时考证,朱彝尊《曝书亭集》无此书跋,而查慎行补注苏诗亦无一字引此书,跋中“辨核纪录,皆有真趣”二语,文义不通,怀疑其书不出查慎行之笔。陆煊将其书刻入《奇晋斋丛书》时,又作跋语云,“《唐宋丛书》曾刻魏了翁《经外杂钞》二卷,此才及十分之三,大段相类,而互有异同。”其实,《鹤山笔录》就是节录 《经外杂钞》,杂记经史文化诸事,并注以自己的见解。《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怀疑当时书贩所为。但其节录 《经外杂钞》之文,具有参考价值,可供治文史者参证。今有《奇晋斋丛书》、《函海》、《学海类编》等丛书本。
周易参同契发挥
三卷。释疑一卷。宋俞琰撰。宋代丹家众多,都以魏伯阳《参同契》为丹经之王。研究 《参同契》的道学者,多以彭晓注本承继相传。但各家注本又体例有别,所言不一,使《参同契》一书有失原貌。俞琰作《周易参同契发挥》主要参阅彭晓本和朱熹本。俞琰指责彭晓使《参同契》原文阙裂颠倒,批评朱熹之后注释者都削去《赞序》而不录,于是他又合蜀本、越本、吉本、钱唐诸家本,互相雠校,并作《周易参周契发挥》以为定本。
女开科传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虎丘花案逸史》、《花案奇闻》、《女开科》,又名《万斛泉》、《花阵奇》。十二回。题“岐山左臣编次,江表蠡庵参评”,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康熙末年至乾隆初年。书叙苏州名妓倚妆、文娟、弱芳结社吟诗。才子余梦白、梁文昭、张眉见而敬之,并相爱慕,誓约终身。梦白等仿朝廷科举节仪,约众妓入场试诗,作“女开科”、琼林赴宴游戏。事被恶少告发,察院纠捕,三秀才逃走,三才女投水,后得救。梦白等几经波折,考中进士,然恪守前约,不娶名门闺秀。后余与倚妆、梁与弱芳、张与文娟各结良缘。有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名山聚刊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目》载:“曾见一本,书名《新采奇文小说全编万斛泉》,插图版式与名山聚刊本同。坊间有《花阵奇》六回,改题‘雪山柴臣编次’,实即此书。”日本宝历甲戌《舶载书目》有何必居梓行本,书名《女开科传》,未见。
朝鲜王朝实录[景宗修正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景宗修正实录]。《景宗实录》经历了5年多的岁月,于英祖8年(1732)时编纂完毕。正祖初期,在编纂《英祖实录》的过程中,发现了《景宗实录》里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展开了修正作业。在位不过4年的《景宗实录》的编纂之所以拖了这么久,其原因在于英祖初期发生了戊申之乱(李麟佐之乱)等复杂的政治动乱。正因为《景宗实录》是在英祖初期复杂的政局之下编纂而成的,所以,正祖初期在编纂《英宗实录》时,《景宗实录》的问题开始暴露,最成问题的就是对景宗即位初期的所谓“辛壬狱事”(或“辛壬士祸”)所作的叙述。该事件指的是景宗即位后,少论派掌握政权。之前,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等老论四大臣曾促使延礽君(日后的英祖)被册封为世弟并代理听政。对此,少论派心怀不满,从而诬告并肃清老论四大臣。日后,英祖当上国王,就这一事件,站在老论派一边,制定了明确的评判基准。而关于英祖所下的这一处分,《景宗实录》中的记载却没有将其如实地反映出来。因此,正祖初期对“辛壬士祸”的记述部分进行了修正,之后印刷出来的便是《景宗大王修正实录》(5卷),该书同《英祖实录》一起共印刷了5件,分别收藏在春秋馆和地方的四大史库里。负责编纂《英祖实录》的黄景源、蔡龙臣、赵、李命植等人参与了《景宗大王修正实录》的编纂。
玉耶女经
一卷。失译人名。佛对玉耶女说女人十恶五善三恶之法,分别七种之妇。玉耶女闻教悔过,为授十戒。给孤长者儿妇,不行妇礼,长者请佛,为说女人十恶。又说五善三恶之法。分别七种妇之差别,乃悔过,求受十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泆。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恶骂。七不绮语。八不嫉妒。九不瞋恚。十者信善得善。此优婆夷所行戒。亦出增壹阿含非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