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 姓名:苏辙
- 别名:字子由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 出生日期:1039年3月18日
- 逝世日期:1112年10月25日
- 民族族群: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洵子、轼弟。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自由沉静好学,博览群书。嘉祐二年(1057),与兄轼同榜进士及第而名动京师。嘉祐六年(1061),兄弟二人同举制科,传为佳话。但二十余年沉沦下僚,仕途坎坷。初除商州军事推官,知制诰王安石不肯撰词,于是奏乞在京侍父。治平二年(1065),出任大名府推官,次年父卒,扶丧回蜀。熙宁二年(1069),服除还朝。辙上书神宗,即日召对,除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因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批评新法,自请去职三年,张方平知陈州,辟为教授六年,改齐州掌书记九年任满返京,上书要求废新法,又出任南京留守张方平的签书判官。元丰二年(1079),坐兄轼乌台诗案,贬监筠州盐酒税七年,移官淮南绩溪县令元丰八年,苏辙被召,任校书郎,未至都门而擢为右司谏。元祐元年(1086),又擢起居郎、中书舍人,后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御书中丞、尚书右丞、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元祐更化期间,苏辙扶摇直上,从县令一路攀升为副相。哲宗亲政,政局大变,苏辙“岁经三贬”:于绍圣元年(1094)三月落职知汝州六月,降三官知袁州九月,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远谪化州别驾,雷州安置次年,移循州。徽宗立,始遇赦北归,寓居许昌颍水之滨,杜门谢客,度过了12年闲适的幽居生活。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观苏辙平生所学,以儒学为主,兼收百家,尤其倾慕孟子。他一生大部时间为官,最擅长政论和史论,但总起来讲,成就不如其父兄。在政论中,他纵谈天下大事,颇有见地,针砭时弊,也能一针见血。嘉祐六年殿试时,他的文章就曾“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言仁宗“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惊”;“近岁以来,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歌舞饮酒,优笑之度,坐朝不闻咨谟,便殿无所顾问”,而且指责仁宗在“海内穷困,生民愁苦”的情况下,大手大脚的赏赐,“所欲则给,不问有无”。险些因出言不逊而见黜。其史论佳作亦多,且多以史为鉴,暗喻时政,《六国论》、《三国论》就是这类的名篇。苏辙的散文、诗、赋也颇具特色,尤其是散文,纡徐曲折,绕有情致。如《黄州快哉亭记》寓意深刻、气势非凡,将写景、抒情、叙事、议论完美结合,读起来音调铿锵,朗朗上口。而《武昌九曲亭记》也写得情趣盎然。刘大谟在《栾城集序》中谈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诗作,特别是晚年诗作像《秋稼》、《南斋竹》等,有一定的深度,艺术水平也尚可,反映出晚年的隐居生活,进一步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从而使他的诗歌创作更臻成熟。他的《墨竹赋》写得细腻而有诗意,可谓赋中佳品。
辙一生著述宏富,有《栾城四集》凡76卷,《诗集传》20卷、《春秋集解》12卷、《古史》60卷、《龙川略志》10卷、《龙川别志》8卷、《老子解》2卷等。其文立意允当,结构严谨,行文简洁流畅,语言朴实淡雅。其诗自然朴实,清新淡雅,一如其文。仕途失意在诗中表现得委婉蕴藉,哀而不伤,还写了许多咏景物、交游、题画诗。《栾城集》在宋代已有建安、麻沙、蜀本、家藏本等,可分为两个系统,以有无《应诏集》和章疏有否删削为区分标准。今曾枣庄等校点上海古籍社版《栾城集》和中华书局本《苏辙集》虽各具特色,但均称善本。其生平事历见苏过《斜川集》卷六《祭叔父黄门文》、《栾城后集》卷一二《颍滨遗老传》、孙汝听《苏颍滨年表》(附点校本《栾城集》后)、曾枣庄《苏辙年谱》等。苏辙的《论蜀茶五害状》、《乞废官水磨状》、《乞差官与黄廉同体量蜀茶状》、《再乞差官同黄廉体量茶法状》、《申本省论处置川茶未当状》等奏疏,是关于宋代茶史研究的极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其论事详明,说理透辟,足成一家之言。其《和子瞻煎茶》、《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宋城宰韩秉文惠日铸茶》、《梦中谢和老惠茶》、《茶花二首》等茶诗写来情韵盎然,体现了他很深的茶学素养。《送周思道朝议归守汉州三绝》之一:“早缘民事失茶官,解印重来十二年。美恶一周还自复,始知东里解言天。”对周表臣的宦途失意、茶法得失表达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和坚定不移的立场。
猜你喜欢的书
借镜杀人
简·马普尔、范·赖多克、卡里·路易丝很久之前,在她们都还是小姑娘的时候一起在佛罗伦萨的寄宿学校里度过了一段青葱的岁月。20多年间,马普尔经常见到赖多克,而赖多克也常常拜访路易丝,赖多克就像他们之间的纽带似的。今天,马普尔又和赖多克见面了,可这次赖多克显然有心事,她谈到了最近的一次对于卡里·路易丝的拜访。她强烈感觉到了一种罪恶正在卡里的那个庄园中蔓延,似乎不幸的事情就快要发生了,因此她恳请对人性有着深刻理解的马普尔去卡里的石门庄园探个究竟。
乐全集
宋代诗文别集。40卷。张方平著。《宋史·艺文志》著录《张方平集》40卷,又《进策》9卷;王巩作张氏《行状》也说他有“文四十卷,号曰《乐全集》;内外辞制杂著二十卷,曰《玉堂集》。”其遗集世上流传甚少,而《进策》、《玉堂集》已亡佚。《四库全书》所据之本首尾颇完善,从避“慎”字讳推测,当系据宋孝宗时刊本抄存。其书凡诗4卷,颂1卷,《刍尧论》10卷,杂论2卷,对诏策1卷,论事9卷,表状3卷,书1卷,笺启1卷,记、序1卷,杂著1卷,祭文、碑志6卷。卷首又补录苏轼原序以存其旧貌,卷末附录《东都事略》所载王巩撰《行状》。集名“乐全”,据卷3《题乐全堂》诗题注云:“庄子云乐全之谓得志。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苏轼序称其诗文“皆清远雄丽”。本集有宋刻本(残存18卷)及明清抄本多部传世。
东牟集
诗文别集。又称《王东牟集》、《王东牟先生集》、《东牟文集》、《右史集》。十四卷。宋王洋撰。周必大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序其集,为三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十九卷。《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五册;《箓竹堂书目》卷三同。《国史经籍志》同《宋史·艺文志》。其集,清高宗乾隆(1736—1795)年间修《四库全书》时,已久不见,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十四卷:卷一至卷六,收赋一首、五古五十二首、七古八十三首、五律八十七首,五言长律二首、七律二百五十七首、五绝四首、六绝三首、七绝二百二十四首,共七百十二首;卷七至卷一四,收各体文三百五十九篇。今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上海图书馆有抄本,凡五卷。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五古诗一首、各体文五篇。
天下名山记
提新安吴秋士西邨选,汪立名西亭校订。七卷,摘录了历代名山游记,收入《重刊道藏辑要》,成都二仙庵版刻,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住持阎永和、新津彭翰然重刻,贺龙骧校订。全书按二十八宿顺序排列。收道书二百九十一种,其中新增道书一百零九种,皆为明《道藏》未收的典籍。
Dismeryer先生
短篇小说,彭家煌著,《Dismeryer先生》写了一个失业的德国年轻人酸楚的遭遇,Dismeryer先生变卖了自己几乎所有的财产,却终于难以生存下去,自尊和自强的性格也使他杳然不知所终。同样有着争强好胜性格的H先生是冯至作品中比较独特的一个典型,不同于伍子胥等传统中国文化形象,H先生提供了一个“西方”想象,他拼命地教书,拼命地挣钱,到头来却一无所有,悲惨地死去。
论语类考
二十卷,明陈士元著。考证《论语》名物典故,该书考证《论语》名物典故,分天象、时令、封国、邑名、地域、田则、官职、人物、礼仪、乐制、兵法、宫室、饮食、车乘、冠服、器具、鸟兽、草木十八门,又各系子目,计四百九十四条子目。于《论语集注》不为苟同,每条必先列旧说,而蒐讨诸书,互相参定,加以“元案”二字,对一切杜撰浮谈,悉为纠正。在明代有关《论语》的注解中,是最有根底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