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嵎

薛嵎
  • 姓名:薛嵎
  • 别名:字宾日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温州永嘉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薛嵎[yú](1212-?),宋代诗人。字宾日,小名峡,小字仲止,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师武子。治《书》,历三举,中宝祐四年进士,时年四十五。历官长溪簿。负才不遇,以诗名,所居曰渔村,题咏颇多。晚年,买山范湾营藏地,赋诗有“不知筋力何年尽,看到松杉几尺长”之句。诗宗晚唐,赵汝回为序,称其“恬静不求,本于天性,未易以矫揉学者”。王士禛《香祖笔记》尝称举其“二十里松声,千山雪未晴”(《太白观雪》)、“岩阴常候雨,松色不知春”(《真隐寺》)、“芳草思无际,春风情最多”(《春晴》)、“湖水涵秋霁,风荷动夕阳”(《渔舍》)数联。《山中吟》、《山居》等篇,“笔意古淡”(《历代诗发补遗》卷三○)。今传《云泉诗》一卷,有《汲古阁景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四库全书》本,曹庭栋辑人《宋百家诗存》。《全宋诗》卷三三三九录其诗一卷。事迹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三、《嘉靖福宁州志》卷七。

薛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

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和遗传机制的一本专论。于1944年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48年英文版译出,作为内部发行于1973年出版。全书由6章71节、序言和跋所组成,6万余字。第一章作者着重说明经典物理学和化学同生物学的关系。第二章通过对孟德尔和摩尔根的理论和实验成果的分析,认为基因是遗传物质载体的假说是成立的,第一次提出遗传密码的新概念。第三章,作者借用量子论的量子跃迁来解释突变。认为“突变实际上就是基因分子中量子跃迁所引起的”。并对突变的法则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真正的问题是遗传信息如何被编码,在从一代细胞到另一代细胞的大量传递中如何保持稳定?偶然的变异是如何产生的?第四、五章里,作者修改了德尔布吕克关于基因在世代相传中保存其结构不变的观点。提出基因是由无数较小的异构的单位所组成。由于它们结构上的特殊性质,就可能包含着遗传信息。第六、七章对熵的物理含义和统计学意义进行分析,认为负熵本身是有序的一个量度。认为一个有机体所以稳定在一个相当高的有序水平上,在于它向环境不断地吸取负熵去抵销它在生活中产生的熵的增加,指明产生有序的两种不同的“机制”:“有序来自无序”是“统计学机制”和“有序来自有序”的新机制。他认为通过对生命物质的研究将可能导致新的物理定律的发现。这本书在本世纪40、50年代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重修革象新书

重修革象新书

中国古代全面探讨天文学原理的综合性著作。赵友钦著。原书共5卷,33篇,元时由作者门人章濬编辑出版,收入《永乐大典》。后由王袆删改润色为2卷,改名《重修革象新书》。明清时有多种版本刊印。其“革象”之名,取义于“革卦大象”之文。《四库全书》2种版本并载,其《简明目录》评论曰:“术数主于测算,不论文词之工拙,且儒者之兼通终不似专家之本业,故二本今并存焉。”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明初与宋濂同修 《元史》,官翰林待制。有 《大事记续编》《卮辞》《王忠文公集》等。王氏称《革象新书》芜冗鄙陋,便“为之纂次,削其支离,证其讹舛,厘其次等,挈其要领”。与原本相校,润色者颇多。

茶考

茶考

明代茶书,1卷,陈师撰。陈师,字思贞,钱塘(治今浙江杭州)人。嘉靖间,会试副榜,官至永昌(治今云南保山)知府。有《览古评语》、《禅寄笔谈》等。此书仅见《茶书全集》本,书末有卫承芳万历癸巳(二十一年,1593)序,称此为陈师晚年所撰。卫承芳,字君大,四川达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有清名,事具《明史》卷二二一。《茶考》仅5则,约千字。其中第2则辨山东蒙阴县的石藓,也称蒙茶,这是伪茶,与四川蒙山的蒙顶有天壤之别。末则评论杭俗撮泡茶,作者深致不满,认为味不尽出,泡一次而茶叶弃之是浪费,殊失古人烹煎之意。

篆刻十三略

篆刻十三略

篆刻论著。清袁三俊著。袁三俊,字籲尊,号抱翁,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童时好篆刻。治印师秦汉。作者针对清初印坛在印学上的一些弊病,如傲漫、轻浮、呆板等,从正面立论分成:“学古、结构、章法、满、纵横、苍、光、沉着、停匀、灵动、写意、天趣、雅”13则,故名。文章从“学古”开始,以“雅”结束,别有作者的用意,即强调“学古”为基础,“广搜博览,自有会心”。“雅”则是“胸饶卷轴、遗外势利”,乃是艺术求得高深造诣的关键。全部言之有物,语简意赅。如论沉着云:“沉着者,不轻浮、不薄弱、不纤巧,朴实浑穆,端凝持重,是其要归也。文之雄深雅健,诗之遒炼顿挫,字之古劲端楷,皆沉着为之。图章至此,方得精神”。此说皆为心得之言,颇有精义。此篇曾收入《后知不足斋从书》、《篆学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

汉钟离度脱蓝采和

汉钟离度脱蓝采和

元杂剧剧本。作者不详。仙人汉钟离发现洛阳艺人许坚 (艺名蓝采和) 有“半仙之分”,便下凡度脱蓝采和出家,蓝采和不肯。汉钟离便让吕洞宾化为州官,借口蓝采和“失误官身”,杖责40板。此时汉钟离又来说服,使蓝采和省悟人世间有旦夕祸福,自愿出家。30年后,蓝采和功成行满,与汉钟离、吕洞宾同登仙界。剧本的基本内容是仙人度脱凡人升仙,属神仙道化剧一类。但剧中蓝采和的遭遇和性格,反映了当时社会艺人们的命运。蓝采和有自己的戏班和勾栏 (演出场地)。他热爱艺术,也有一定的水平,在洛阳等地声誉不小。但他的地位仍是低贱的,要迎合观众,屈从官府,否则便要祸事临头。剧本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为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资料。如剧中反映了元代社会中家庭戏班 (也叫行院) 的情况,勾栏外部、内部(如戏报、舞台、观众席等) 的情况,角色分工、戏班中人员职务的情况以及衰落的家庭戏班失去立足的勾栏而在广场演出的情况等。

春秋大义述

春秋大义述

此书系建国后首次出版,作者病《春秋》大义散在各篇,初习者不便阅读贯通,乃取大义比近者类聚而群分之,立文为纲,而以经传附其下。欲令读者每习一章,即明一义,凡得二十九章(篇)。此书承继先圣之述《春秋》,以复仇、攘夷为大义。愤“日人强据我东三省及热河省”,意欲令“诸生严夷夏之防,且复仇之志”,有深意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