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奎

贡奎
  • 姓名:贡奎
  • 别名:字仲章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宁国宣城(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269
  • 逝世日期:1329
  • 民族族群:

贡奎(1269—1329),字仲章,宁国宣城(今属安徽)人。十岁能属文,及长,博通经史,起为池州路齐山书院山长。大德六年(1302),授太常奉礼郎兼检讨,大德九年,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大元年(1308),转应奉翰林文字,预修《成宗实录》,迁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入为翰林待制,预修《仁宗实录》。至治元年(1321),以母老乞养归。泰定三年(1326),复起为翰林待制,拜集贤直学士。天历二年(1329)卒,年六十一,谥文靖。平生著述甚多,凡百二十卷,明初永乐间征入秘府,不传。仅存《云林小稿》,其后人据此编为《云林诗集》。吴澄曾跋其文,称“温然粹然,得典雅之体”。他与当时词林名士元明善、袁桷、邓文原、马祖常、王士熙、虞集等相唱和。清四库馆臣认为“奎诗格在虞、杨、范、揭之间,为元人巨擘”,诗多赠送酬答之作,五言古诗朴实无华,但诗味不浓,如他的诗友袁桷一样,喜在诗中议论,王士禛《居易录》批评他的诗歌“境地未能深造”,当是指这类诗而言。戴良《九灵山房集》曾盛赞他的五古《晨坐公堂》和《公馆夜坐》二诗,“甚有陶、韦之风”,读几遍后竟至医好了自己的脾病。律、绝写得明丽爽朗,如《枪杆岭》、《舟中偶题》、《居庸关早行》等,写景抒情能浑然一体。七绝《池州郡斋除夜寄呈家君》后二句说:“不是今生惜今夕,却缘明日是明年。”在近似散文自然平易的语调中蕴含着浓厚的亲情,是贡奎诗中的上乘作品。明弘治间贡奎裔孙贡元礼在《云林小稿》的基础上,又采诸书所载贡奎诗,及遗文二篇,成《云林集》六卷、附录一卷。卷末增载《见妇人》、《偶兴》二首,四库馆臣以为“鄙俚秽亵,必委巷附会之说”。生平事迹见《集贤直学士贡文靖公神道碑铭》(马祖常《石田文集》卷一一)、《元史》卷一八七、《(万历)宁国府志》卷一七、《宋元学案》卷九二、《元诗选·初集》小传、《蒙兀儿史记》卷一二○、《新元史》卷二一一。

贡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晦庵集

晦庵集

又名《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诗文别集。宋朱熹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晦庵集》一百卷,《紫阳年谱》三卷。《文献通考》卷二四○著录同。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王遂搜辑遗文为续集,刊而序之,然序中未言卷数。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黄镛《晦庵别集序》云:建通守余师鲁“搜访先生遗文,又得十卷,以为别集”。建宁府建安书院咸淳元年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此本今存有宋刻、元明递修本,藏北京图书馆等处。又有明嘉靖潘璜等刻本,今存。《四库全书》以康熙年间臧眉锡、蔡方炳刻本为底本收入。正集仍为一百卷,然续集为五卷,别集为七卷。正集卷一至卷一○为诗;卷一一至卷二三为封事、奏札、奏状、申请、辞免等;卷二四至卷六四为书、札子;卷六五至卷七四为杂著;卷七五至卷一○○为序、记、跋、墓志铭、行状、公移等。续集五卷为书。别集七卷分别为书三卷,诗、题跋一卷,杂著一卷,公移二卷。光绪年间,贺瑞麟亦以臧眉锡、蔡方炳本为底本,并参校他本,将此集收入《西京清麓丛书》,名为《朱子大全文集》,正集一百卷,续集五卷,别集七卷,末附有文集正讹一卷,文集记疑一卷,正讹记疑补遗一卷。此外通行者尚有《四部丛刊》本(据明嘉靖本影印)与《四部备要》(据明胡氏刻本排印)本。此二本正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续集、别集之分卷与臧眉锡、蔡方炳本不同,某些篇章之分合与文字亦稍有出入,然所收文章之篇目及顺序则基本相同。

眼科奇书

眼科奇书

《眼科奇书》又叫《眼科宜书》,系清代渝州李氏家传秘本,相传为仙人所授(真实著者不详) 。是书论目病机着眼于风寒,治疗目病力主发散,确与一般眼科专书有异。该书为清代眼科专著,自流传以来一直以奇方奇效著称,颇受临床医家推崇,所提“外障是寒”之说更是一破主流认知。

花柳指迷

花柳指迷

全书计三章,不分卷。美国嘉约翰口述,(清)林东湘译于光绪二年(1836)。主要为当时欧美治疗花柳病的方法级药物。本次据光绪二年羊城博济医局藏刊本进行整理。

我们所应走的路

我们所应走的路

散文集。胡适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批判旧的思想,开创新文化方面有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倡导文学改良、整理国故、民主与人自由、科学与实验精神、新学术新思想等方面有很多创获,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本书对现在的我们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含中集

含中集

诗集。5卷。清汉军旗人李锴撰。此为睫巢集之初稿本,与之多有异同,有《辽海丛书》本。

大云轮请雨经

大云轮请雨经

梵名Maha^ -megha-su^tra 。凡二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大云轮经、请雨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收录请雨时所受持之陀罗尼。卷上列出十种供养云海、降雨之利益及五十四佛名,卷下举示大陀罗尼。佛曾于难陀邬波难陀龙王宫大云道场宝楼阁中对大比丘、诸菩萨、百八十余龙王等宣说此经。本经之同本异译有三种:北周阇那耶舍所译之大云请雨品第六十四、隋代阇那崛多所译之大方等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各一卷、隋代那连提耶舍所译之大云轮请雨经二卷。其中,那连提耶舍所译本,于一八七一年,由英国佛教学者比尔(S. Beal)英译出版。一八八○年,英国佛教学者宾达(C.Bendall)复刊行本经之梵本及其英译本。晚近于新疆吐鲁番所发掘回鹘文字土耳古语佛典中之 Tisastvustik,其内容与本经颇为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