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文集

  • 邂逅集

    邂逅集

    《作者:汪曾祺现代短篇小说集。汪曾祺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4月出版。列入“文学丛刊”。收短篇小说《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囚犯》、《鸡鸭名家》、《邂逅》等8篇。本集多以第一人称“我”的经历见闻,描绘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众生相。这里有和尚、复仇者、校警、艺术家、小店主等人物。《老鲁》记叙了一个乡村学校,教师们都穷得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一到假期,学校发不出钱,大家只好吃野菜。这时来了校警老鲁,抓来许多可以吃的蚕豆虫子,下锅用油一炸,给大家开了荤。他不但给公家挑水,还给私人挑水。不过,帮私人做活是要收

  • 晚饭花集

    晚饭花集

    《作者:汪曾祺当代短篇小说集。汪曾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收短篇小说31篇。作于1981至1983年间。本集的小说大都取材于江苏高邮地区三、四十年代的城乡生活,或写古典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或写以市井生活为中心的各类市民。《徙》集中揭示了知识分子的事业悲剧:前清举人谈甓渔饱读诗书,风流一世而身后著作淹没于书箧之中,无人知晓;小学教师高鹏性情耿介方正,不苟合于世,他抗争一生一事无成;高鹏的女儿高雪师范毕业之后,不满足于闭塞狭小的生活天地,抑郁而死。《晚饭花》是以3类不同命运的妇女性格素描为内容的短篇小辑,第1篇《珠子灯》刻划了深受封

  • 凌沧草

    凌沧草

    《作者:王应斗诗文集,明王应斗撰,该集子题材丰富多样,涵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如描绘了明朝末年战乱频仍下百姓的流离失所、社会的动荡不安,也有对政治腐败的批判;还饱含个人情感的抒发,既有对故乡山水的深情眷恋,借景抒情之作展现出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向往,也有对人生坎坷遭遇的感慨,在仕途不顺、历经磨难后发出的无奈与愤懑之叹,还有对亲友的思念牵挂等细腻情感;同时不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品评,以史为鉴,表达对历史的独特见解与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才学与思想深度,艺术风格上兼具慷慨激昂和清新自然之姿,语言简洁明快且用典精当,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 郭沫若小说集

    郭沫若小说集

    《作者:郭沫若辑收郭沫若创作的全部小说,共41篇。所收作品,基本上按照写作时间或发表先后排序(其中历史小说10篇,为保存其独立完整,置于书末,未循此例)。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四川乐山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前开始文学活动。曾参予“创造社”的创建。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小说以浪漫抒情为特点,或追求幻美、张扬个性、人性;或描摹穷愁潦倒,抒泄愤世嫉俗的胸臆;或通过历史人物,借古讽今。抗战时期的小说,则以揭露国统区的腐败黑暗为主旨。在艺术风格上,善于运用意识流和精神分析等。

  • 谨防扒手

    谨防扒手

    《作者:刘半农《谨防扒手》全书按年岁之先后编辑,收录了刘半农二十五年的写作,是一本彻头彻尾的杂文集。有论记,有小说,有戏曲;有做的,有翻译的;有庄语,有谐语;有骂人语,有还骂语;甚至于有牌示,有供状。称之为“杂”,可谓名实相符。刘半农的杂文主要谈的是一些文学现象,如谈诗歌与小说精神的革新、通俗小说的积极与消极教训、作品抄袭等。

  • 多收了三五斗

    多收了三五斗

    《作者:叶圣陶短篇小说集。叶圣陶著。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曾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其中蕴涵的主流价值、精神实质,在革命战争年代给人以力量和勇气,在和平建设时期给人以激励和鼓舞。《多收了三五斗》为题,由北京大学教授、叶圣陶研究专家商金林提供篇目建议,共纳入《夜》《赤着的脚》《冥世别》《某城纪事》《某镇纪事》《多收了三五斗》《我们的骄傲》《皮包》《邻舍吴老先生》《辞职》《春联儿》11篇富有时代意义和革命色彩的短篇小说作品,为“红色经典”的有机组成部分。

  • 梁方仲集

    梁方仲集

    《作者:梁方仲本书主要收录梁方仲先生1949年前后的学术论著,若干经典文献仍予以收录,但对1949年前学术著述有所侧重,旨在彰显梁方仲先生早期及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职期间之学术成就,以体现梁方仲先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之学术渊源。

  • 浮想录

    浮想录

    《作者:陈旭麓《浮想录》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生前在授课、研究之余随时记录下来的片段性学术随想,以及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看法。从1977年7月始至1988年,历时12年,记录有695条,文字简洁、思辨,且多有深刻警句令人拍案叫绝。 陈旭麓先生的“新陈代谢”史学思想影响深远,而《浮想录》对“新陈代谢”有着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多种表述和使用,是这一史学思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此书,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新陈代谢”史学思想的认识。 本次出版《浮想录》,收录了陈旭麓先生的《浮想录》和诗词作品。

  • 曼殊室随笔

    曼殊室随笔

    《作者:梁启勋1948年正中书局出版,梁启勋为中国二十世纪著名词学家。与夏敬观、刘毓盘、吴梅、王易、汪东、顾随、任讷、陈匪石、刘永济、蔡桢、俞平伯、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赵万里等并为朱、况一脉。“曼殊室”是梁启勋位于北京南长街的书斋名,《曼殊室随笔》是梁启勋1926年至1947年间的读书笔记,全书分为词论、曲论、宗论、史论、杂论五卷,内容横跨词学、曲学、史学、哲学、心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民俗学等领域,兼及晚清掌故与民国趣闻,行文活泼不羁,警句迭出。梁启勋学贯中西,书中时常融汇传统儒释道学说与西方思想观念,展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辨精

  • 最后关头

    最后关头

    《作者:张恨水杂文集,张恨水著。1938年1月10日,现代著名通俗文学大家张恨水来到重庆,《新民报》社长陈铭德诚邀加盟。从此,张恨水成为《新民报》核心成员之一,主笔并主编副刊《最后关头》。作为主笔,张恨水在每期副刊上都要写上关头语录,虽寥寥几十字,却是针砭时弊、一针见血。但是,《最后关头》因笔触直接、犀利,直戳当局的痛处、揭露政治的黑幕,受到当局不断地打压,艰难地坚持了3年后被迫停刊。

  • 上下古今谈

    上下古今谈

    《作者:张恨水散文集,张恨水著。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上下古今谈》,全书别具风格,行文冲淡,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真个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让读者在忍俊不禁掩口葫芦中,又感到淋漓酣畅的痛快。

  • 张恨水中短篇小说集

    张恨水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张恨水小说集,张恨水著,收张恨水短片小说12篇,中篇小说10篇,剧本两部。张恨水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 杂感集

    杂感集

    《作者:许地山许地山著。商务印书馆1946年11月出版。系作者遗稿的辑录,由作者夫人周俟松编辑。收入1935年至1940年所写文章15篇,另有周俟松《序》1篇。其中有演讲辞,如分别对北京大学、岭南大学学生作的演讲,强调中华民族必须拥有“维持正义与和平”的“充足的能力”,号召人们能奋起抵御强敌的侵略,从而“拯民众于水火之中”;有为报纸写的时评,呼吁“用血,用铁,用坚定的意志来抗战到底”,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此外,还有一些写景散文。

  • 微神集

    微神集

    《作者:老舍现代短篇小说集。老舍著。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4月初版,列入“晨光文艺丛书”。收短篇小说17篇:《上任》、《牺牲》、《柳屯的》、《毛毛虫》、《善人》、《邻居们》、《大悲寺外》、《马裤先生》、《微神》、《开市大吉》、《歪毛儿》、《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眼镜》、《铁牛和病鸭》、《也是三角》。前有《自序》一篇。 这是作者自编的短篇小说集,经过严格的筛选。这些作品含义严肃,思想深刻,或谴责丑恶的社会现象,或关注普通人民群众的人生命运。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上任》、《牺牲》、《微神》、《柳家大院》等篇。《

  • 写作生涯回忆

    写作生涯回忆

    《作者:张恨水民国三十八年(1949)1月至2月13日,《写作生涯回忆》在北平“新民报”连载。写的就是张恨水的创作过程,里面极少涉及他的家庭生活,可是说都是关于写作的,从他由识字到他写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小说。全书不但列举了他发表了和没有发表过的作品,还贯穿了他读书写作的思想,一个从小就是喜欢看小说的“小说迷”最后成为一个写小说的名家。 书中有一段关于青少年写作的心态,我觉得很真实“当年写点东西,完全是少年人好虚荣。虽然很穷,我已知道靠稿费活不了命,所以起初的稿子,根本不是由‘利’字上着想得来。自己写的东西印在书上,别人看到,自己也看到,我这就很满足

  • 写在人生边上

    写在人生边上

    《作者:钱锺书现代杂文集。钱钟书著。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12月初版。列入“开明文学新刊”。收作者《序》1篇,杂文10篇。钱钟书在《序》中说,“人生是一部大书”,他的杂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零星的随感”。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根据初版本重排,作者作了文字上的修订,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第二辑。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意味深长。这个魔鬼,类似歌德笔下的靡菲斯特,常常在对社会人生的独特分析和批判中,说出一些令人颤栗的“可怕的真理”,如“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你要知道别人,你倒该看他为自己做的传。自

  •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作者:顾颉刚本书是著名学者、史学家顾颉刚的散杂文作品集,其中既有教导青少年立志、读书、为学等做人做事的散杂文,又收录其研究民俗文化、神话传说、历史事迹等方面的随笔。其中,《怀疑与学问》入选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它集思想性、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具有一定学术色彩的普适性读物。

  • 蔡元培谈教育

    蔡元培谈教育

    《作者:蔡元培共收录蔡元培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32篇。前大部分文章均为蔡元培先生以一个教育家身份所撰写的关于教育的心得文章,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美育与人生》《以美育代宗教》《美育》《学生的责任和快乐》等,也包括一些为师生做的演讲稿;后面部分的文章是蔡元培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北京大学、谈文化、他读书、谈孔子等方面的文章。

  • 瞿秋白杂论

    瞿秋白杂论

    《作者:瞿秋白瞿秋白(1899-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瞿秋白,坚持说真话,勇于自我剖析,展示纯真诚挚的心灵,是瞿秋白作品的永存魅力。本书收录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国文与中国人、出卖灵魂的秘诀等散论。

  • 国粹与国学

    国粹与国学

    《作者:许地山许地山著。1946年8月商务印书馆初版。内容涉及宗教、文物、语文等,共十三篇论文。是许地山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撰遗稿,由周俟松整理成集。本书收录了许地山在逝世前一年于《大公报》连载的13篇议论文章,涵盖宗教、文物、语文三个领域。宗教部分主要论述儒、儒学、儒教之间的关系;医学和道教的关系;宗教对妇女的态度等问题。文物部分既有对器物、制度等的考证,对礼俗的议论,也有对香港考古工作的记述。语文部分除《国粹与国学》这篇文章外,主要讨论的是汉字改革问题。《国粹与国学》则提出了作者对"国粹"的定义,并讨论了国学的价值和路向等问题。

  • 对反民主的抗争

    对反民主的抗争

    《作者:邹韬奋1946年7月出版。邹韬奋,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他的书写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段耀眼的新闻出版记事。《对反民主的抗争》收《美国政治顾问与中国政治》、《对苏联的态度问题》、《言论自由与民主政治》、《邓演达先生的精神不死》等27篇。以探讨民主政治为重点,间或论述当时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及国内抗战局势,以及中美和中苏关系。

  • 忏余集

    忏余集

    《作者:郁达夫郁达夫著。上海天马书店1933年2月出版,为小说、散文合集。内收散文《忏余独白》、《钓台的春昼》等4篇,并《迟桂花》等小说。《忏余独白》即代序,回顾了自己各时期创作的动机与心理,并介绍了集内文章貌似隐逸循世、实则曲折释愤的格调之来由。特别是以抒情笔调忆述自幼养成的迷恋大自然、渴望空远与远游的个性,留学日本时期写作小说《沉沦》的背景与心境,十分真率痛切,颇为感人。《钓台的春昼》描绘严子陵钓台清幽颓荒的景观,并于述幽纪胜之中题诗抨击“中央党帝”与汉奸佞臣,品调卓尔不凡。《志摩在回忆里》悼念同学同庚的故友,不作通常的

  • 诗律武库

    诗律武库

    《作者:吕祖谦类书。前后集三十卷。旧本题宋吕祖谦撰。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院编修。是编为祖谦年谱所不载,且祖谦乃一代硕儒,文辞闳肆博辩,凌厉无前,而此书征引故实,大抵习见之事,在类书中最为浅薄,学者以为断非祖谦所作,当出于后人依托。有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洞庭东山郑氏桃源山庄刊本,《金华丛书》本。

  • 关系千万重

    关系千万重

    《作者:黄仁宇古今中外的重要文学作品,不外发挥以下三种关系:生死、金钱与性,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曾予以详细分析;但是今日的局势则是这三种关系都在进行重大的修订与转变,各种关系丛集交织,令人有无法抽身之感。本书是八十年代为我们引进大历史观点的黄仁宇博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他悠悠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值得再三阅读与深思。 提到关系这一名词,我们就可以立即想到私人关系、家庭关系、利害关系、性关系、金钱关系、外交关系、乡土关系、人知关系、多重关系、双边关系、直接关系、微妙的关系

  • 谈修养

    谈修养

    《作者:朱光潜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美学散文重要著作之一,共计22篇散文,并附有6封书信。阐发了人生修养途径,涉及“立志”“处群”“冷静”“学问”“交友”“价值意识”等话题。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蔽障,引导读者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养性”,但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

猜你喜欢的书

历史:终结之前的最终事

历史:终结之前的最终事

本书是克拉考尔晚年关于历史研究的著作,主要思考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比如“自己的未来是有关过去的未来”,另一方面也在思索历史本身(或者说历史现实)与历史学(历史叙事/阐释)之间的关系。为此,他分析了由古至今的历史理论,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探讨历史相比于自然科学的地位,第三章是对历史“当前趣味理论”进行批判。第四章重点强调历史事件的具体性,并讨论历史学家在何种程度克服其主观方法。第五章讨论一般历史与特殊历史之间的疑难。第六章探讨时序时间与赋形(shaped)时间的疑难。第七章处理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最后一章讨论历史与哲学的关联,强调历史学的居间特性,哲学关心终极事物,历史学家忙碌于终极事物之前的那些事。作者更多地将历史视为“现实领域”,关注历史学家作品的艺术与科学特征,给读者提供了对于“历史”的不同见解。

华阳集

华阳集

北宋王珪(1019—1085)撰。四十卷,一作六十卷、附录十卷。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后徙舒(今属安徽)。庆历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朝凡十六年,无所建树。其集原本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编为六十卷,又附录十卷,清内府刊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时,将“其中青词、密词、默词、醮词、齐文、道场文、功德疏,及教坊致语之类,均非文章正轨,谨禀承圣训,既加删削,重编为四十卷。”诗词作六卷,有诸体诗二百四十六首,帖子词、宫词、歌词百六十四首。文三十四卷,奏状三十三篇,札子三十六篇,表百七十一篇,内制文七百二十七篇,外制文二百十一篇,册文、祝文、祭文等七十八篇,问、议、序、启二十三篇,神道碑七篇,志铭、墓记三十二篇,凡一千三百一十篇。其文宏侈瑰丽,多台阁之体。其诗以富丽为主,讲究摛藻敷华,精思锻炼,细润熨贴。《明堂庆成》、《上元应制》诸篇,工丽独绝。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四库全书》本作六十卷,附录十卷。今人栾贵明据残存《永乐大典》与乾隆《聚珍版书》本互校,又辑得十六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易冒

易冒

十卷,清程良玉撰。《系辞传》说《易》能冒天下之道,故其书命名《易冒》。因作者是一位职业卜者,所以《周易》“四尚”,此书集中发挥“以卜筮者尚其占”。全书介绍和讨论的占法基本不同于《春秋》内外传所载古占法,多秦汉之后乃至明清以来卖卜先生所传之法。卷一至卷十共列九十一个细目,前三卷是占卦的基本知识,如干支、成卦、成爻、变互、飞伏、归游、升降、岁君(太岁)、月将(月建)、日主(日月配爻象)、时辰、月破(六气之反)、旬空等。后六卷基本上是分事论占,大者如占国事,占军机,占天时,占年运,小者如学业治经之指导,功名前程之藏否,家宅之吉凶,婚姻之好坏,疾病之原因,经济之成败,出入旅行之平顺险阻,词讼之利钝,失物之寻找等等。据康熙三年(1664)自序说,此书先集旧闻,秉承师说,成《筮类》五十篇。康熙三十八年(1699)以后复究先贤阐《易》之书数十种,立法四十一篇。年四十以后,因疽发于背,杜门谢客,历三年勤成九十一篇,由友人胡介出资梓行于世。

葬法倒杖

葬法倒杖

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後往来於虔州。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然其书乃为世所盛传。《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各为之说。《疑龙经》上篇言幹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附以疑龙十问,以阐明其义。《葬法》则专论点穴。有倚盖撞黏诸说,倒杖分十二条,即上说而引伸之。附二十四砂葬法,亦临穴时分寸毫厘之辨。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有《疑龙经》一卷,《辨龙经》一卷,云吴炎录以见遗,皆无名氏,是此书在宋并不题筠松所作,今本不知何据而云然。其《撼龙》之即《辨龙》与否,亦无可考证。然相传已久,所论山川之性情形势,颇能得其要领,流传不废。亦有以也。旧本有李国木注并所附各图,庸陋浅俗,了无可取。今并加刊削,不使与本文相溷焉。

陈清端公年谱

陈清端公年谱

二卷,丁宗洛撰,陈瑸年谱。陈瑸,字文焕,又字眉川。清广东海康人。曾任福建古田、台湾知县,刑部主事、员外郎,兵部郎中, 四川学政。

救护身命经

救护身命经

又名《救护身命济人疾病苦厄经》、《护身命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经文叙述释迦牟尼临入涅槃告诉阿难,五浊恶世时,将有各种恶魔恶鬼残害众生,受持流布此经,则可免于灾难。经中宣说了过去七佛及六神的名号。谓持诵这些名号,众恶疫气不得前来。又谓文殊将率领二十五菩萨,凡念诵此经者,皆蒙佑护。最早见录于隋《法经录》,判为疑经。《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在入藏录及疑经目录中,各著录一本《救护身命经》。则其时有两种《救护身命经》传世。《开元录》在《疑惑再详录》中载有《救护身命济人病苦经》,一卷。谓:“与《救疾经》文势相似,一真一伪,将为未可。”在《伪妄乱真录》中又载有《救护身命济人病苦厄经》一卷。谓:“亦直云《救护身命经》、亦云《护身法》。右此经更有一本,题云《大佛顶陀罗经经》,初云婆罗门三藏流支译。加咒一首,余文大同。”智昇又注云:“经题流支,未详何者。若其流支再译经,语与旧全殊。今乃咒异余同,未能令人除惑。推寻无据,不可妄编。故依旧录,列之于此”。则智异时亦有两种《救护身命经》,真伪难分,未能作出最后结论。今敦煌遗书中亦有二种《救护身命经》,中村不折藏本(已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为一种,题作《护身命经》;余两件为一种。两者内容同少异多,且两种均无咒语,故尚难断定此两本何者为智昇当年所见之本。S.4456题名作《护身经七佛六神名》,系摘录此经七佛六神之名号。文尾附有咒语《七佛咒》,并谓:“诵此咒者,得免四重五逆。若有苦疾患之日,常应诵念此咒,皆悉除愈。”对考证此经之真相或有助。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收入其中之一种。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