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斗

- 姓名:王应斗
- 别名:字天喉,号北垣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湖北崇阳县
- 出生日期:1594.7.15
- 逝世日期:1672.1.14
- 民族族群:
王应斗(1594.7.15——1672.1.14),字天喉,号北垣,别号万松居士,路口镇下岩村后岔畈大屋王家人(今湖北崇阳县),1615年(明万历四十二年),乙卯科举人。1622年(天启二年),壬戌文震孟榜进士,授鄱阳令。1628年(崇祯元年),考选云南道监察御史。1630年(崇祯三年)被诬陷入狱百天,后奉旨获释回家。1642年(崇祯十五年),上谕起天下废臣,讹传已死,遂不得召。南明加授在籍老臣任冲边巡抚。1648年(永历二年)秋,任兵部侍郎,总督湖北山寨义旅,因路阻末赴任。自鄱阳令离任40多年后,士民仍思之,入鄱阳名宦。
王应斗,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七月十五生,下岩村后岔畈大屋王家人。聪慧灵敏过人,邑内有他不少的逸事传奇。七岁在紫龟寺读书时,他就能答对吟诗。一天,有个不懂诗文的张木匠到学馆修桌椅,钟先生硬要木匠对“张木匠打桶,走肖”的对子,强诺:“对上了,工钱加倍,对不上,工钱少半”。王应斗与一伙同学到木工房去玩,见木匠不做活干坐着一个劲地摇头叹气,便上前问其原委后劝道:“师傅莫急,我替你对”,随即附在木匠耳边说出对子。木匠连忙去找先生,“有对子了,‘钟师傅吃饭,叉草’”。先生听后,勃然大怒。立即把学馆里的学生都叫来跪在面前,大发脾气:你们这些畜生,是谁教给木匠对的对子?快点站起来说!不说每人打五十板子!先生举鞭就要打同学,王应斗便赶紧站起来,说是他对的,并伸手让先生责罚。先生不信,要他以紫龟寺为题,头句为七个字,二句是五个字,三句三个字,四句只能一个字,当着同学的面吟诗一首。王应斗想了想,随即念道:“紫龟寺里一面钟,挂在殿前厅,打一下,哼!”先生幸得奇才,对王应斗对对子的事就不追究了。
明朝自始至终把科举与学校紧密相连。学校是科举的必备阶梯,科举是学校的唯一出路。明王朝从朱元璋南京从容登基,到李自成北京匆忙称帝,历史演进了277年,也是科举成效卓著的277年。明朝的科举,尽管沿袭的是唐宋两朝的旧制,但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兴盛。王应斗以两举卓异入仕晋职。据《崇阳县志(同治五年)》载:“丁卯江闱同考首取熊维典,后为名都谏。试童子,首录贺登选,为名御史,时称知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壬戌文震孟榜进士。因其相貌才学名噪朝野,据传殿试时皇上有意询探其老家风水,王应斗禀道:站在白羊山颠鸟瞰诸山环水,其状若“仙虾戏水”。廷考官见龙颜凝重,灵光闪动:“仙虾戏水,吉凶在土,黑土当活,红土必死。”随即问其山土颜色,知为红色,遂喜禀皇上:这是只死虾!龙颜大悦。天启三年(1623年),任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知县。
崇祯元年(1628年),王应斗考选为云南道监察御史。初入侍班,即以诗明志:“九域正多事,三缄非此官;谁能似蝉翼,先露怯秋寒”。在御史任上,屡屡上疏直言,有追论岛帅糜饷跋扈疏,被皇上嘉纳。为安定云南边陲,他体恤民情,嫉恶如仇,与贪官污吏斗智斗勇。在法场上,以其子王士葵为人质,许诺在三日内查明真相,为鸣冤叫屈的“奸杀犯”力争缓刑,使县令不得不刀下留人。王应斗以神探般的胆识,三日内不仅将此案的奸杀真凶查获,还将县令伙同知府私加漕粮,私营官盐,抢劫生辰纲与卖国通敌的滔天之罪查个水落石出。赢得了为民伸冤刚正不阿清正廉明的口碑!
明末国势日益衰乱,境内天灾人祸引发的农民起义风浪滚滚,境外地广粮裕崛起的满清扩张虎视眈眈。对朝内正直派与邪恶派廷臣深陷的争斗和内忧外患交困的局势,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回天乏术。崇祯三年(1630年),封疆失守,袁崇焕蒙冤被杀,魏忠贤的遗党邪恶派权臣趁机驱逐异已,借封疆诬陷言官。同年八月,王应斗与御史毛羽健、毛九华同时入狱,百天后的十二月二十九日真相大白,王应斗奉旨获释,在离京归家时写道:“野店三更月,孤臣万里心;不知从此往,何以答高深。”王应斗的入出狱与苏东坡狱中百日的情景惊人相似。宋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东坡受诬下狱,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释贬黄州,在寄给其子的诗中有句“百日归期恰及春”。东坡先生是王应斗所景仰之人,面对千古之一人,可望不可及,以狱中百日笑作《纪归诗》: “百日归期恰及春,此诗千载却如新。平生学古全无得,独有今朝似古人”。在他们之间,历史开了一个长达五百余年的玩笑,这个玩笑可谓意味深长,给人的不只是时与事的巧合。
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即帝位,正式建立清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死于沈阳清宁宫,清皇室为皇位顿生风波。此时的明朝,对外错失趁清廷内乱收复关东失地,对内反将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烈火扑得更旺。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崇祯帝最终在景山自缢,引火烧身。为红颜冲冠而怒的吴三桂急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仓促领军从北京弃城西撤。清军旋即追击。明朝湖广总督何腾蛟料定李自成“势必窥楚”,立即飞檄道臣“联络乡勇以待”。湖北各地的地主豪强便率乡勇纷纷筑寨修堡,狙击李自成的农民军。南明授在籍老臣为冲边巡抚,王应斗在崇阳封任冲边巡抚。永历二年(1648年)秋,任兵部侍郎,总督湖北山寨义旅,因路阻末赴任。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明太祖朱元璋主张“国可灭,而史不可灭”。元朝灭亡二年后,便修成《元史》。明朝亦重视当代史事的记述,嘉靖以前除官修的的各朝《实录》外,个人著述的野史亦多。明未虽然社会动荡,但为存史留鉴,私家作史之风盛行。清代史学家全祖望有 “明季野史,不下千家”之说。王应斗以才学高深,笃性至孝,雅量容人,光明俊伟,深得邑人敬重。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清康熙九年(1670年),因明代的最后一届县志《天启年志》散失于明末战乱,致使崇阳八十五年无志。知县高景之委托王应斗,汪际炱、邑博刘体仁续修《康熙庚戌志》。这是崇阳在清朝的首次修志。高景之在序中说:“与邑博刘君商谋始事,……又得岁选汪君……,寻质之王中丞(应斗)汇正焉。”王应斗序云:“国有史,邑有乘,其义一也。……八十年人物凋谢,宦于斯、产于斯者,姓名罔载。惧千载而下,悉沦于荒草寒烟,令人怀古销魂耳!此集一垂,则莅兹土者胪列毕具。”
县志与宗谱,是王应斗暮年倾心所做的两件事,也是留给后人的两笔弥足珍贵的财富。任鄱阳县知县时,就不忘对家族世系进行考证。在“世谱自序”中说:“世谱者,俾世世子孙相承勿替也。……余宰鄱暇日亲诣祖居,阅旧谱所载……,适与中山小谱所载相符,则吾族之源于豫章,一徙而分宁,再徙而中山,三而徙高枧,四而徙钦上里,……钦上里始祖云泗公,迄今垂十四世矣。”在高枧东山村太祖王公真四(又名云泗,法号庆泗)的墓碑上写道:“今应斗等欲立碑于云泗之墓,垂记后人,是仁孝之极思根本之至论也。数百年瞻像拜礼,一日得亲其墓,欢踊百倍,太祖在天之灵当亦首肯矣。”依五行相生,应斗公推定钦上里白羊王氏宗祠世系派根:“士(26世,应斗公之子的派根)图曾廷镇、源材耀至锡,治极炳在钧,浩业照时录,法植灿佳铭。”
为士者,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身。心系明朝的王应斗,比不食周粟的偏激遗臣,愈见其理性柔顺。身在清朝,心乃遗臣,对于清廷的征召,以年老托辞不出。明末与清初,奉旨获释的王应斗居家竟达几十年,安贫乐道,治学教子,寄情于崇山邑水,赋诗于岩洞寺祠,修文于阁庙桥陂。崇阳的千古风物沧桑世事,在其诗文里得以歌之吟之,记之叹之,敬之伤之。即事咏物,时与景交至;陟登佛刹,诗与禅同一;寄托深藏于潇洒,神韵相衬,含放自如。清康熙六年丁未(1667年)四月二日夜,天城十字街火烧一百二十家,百多只遍身为红色的人头鸟从大火中腾飞而起。王应斗将此灾以诗记之叹之:“莫是穷民万点泪,因风化作血痕飞。” 王应斗曾在三峰寺(又名宝界寺)读过十年乡学,作《过寺诗》云:“三峰遥带雨痕青,信马如云旧所经。万里烟霜萦独梦,十年灯火对疏星。存亡幻迹同飞电,隐见浮名类转萍。何似春风能耐久,庭花不改别时馨。” 暮年仍手不释卷,所著诗文疏集有《晴雪轩制艺》、《湛辉阁草》、《凌沧草》、《续凌沧草》、山居诗集《怡云草》等。
人生百年,空似轻烟缕缕,草活一春,色若满月盈盈。清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正月十四,王应斗病逝,享年79岁。葬下岩后岔畈,墓门镌有自题联:“世间不老唯山水,吾辈长留赖子孙。”
王应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龙牙
在好莱坞跑龙套的年轻女孩克丽,一天突然被告之,自己与素未谋面的表姐将共同成为千万遗产的女继承人,条件就是继承人必须而且将永远是单身。克丽接受了。然而当她与表姐住进富翁卡德摩斯的大庄园时,却接连遭遇致命袭击……当她决定放弃财产与恋人结婚的当晚,恋人失踪,表姐遇害,她成了杀人凶手……
拾遗录
一卷。 明胡爌撰。此为杂考训诂之书。共分六类,一论语,二孝经,三孟子,四小学,五经说,六俪考。援引采辑,颇有根据。如其小学类中,据参同契证急就篇之老复丁。据诅楚文在秦惠文王二十六年,知小篆非韧自李斯。……其俪考类中,论文考古,亦多可采。原书刻于明季,分为十卷,后版毁于火,其书遂亡。其裔孙得残缺旧本,加以考订复印,只为一卷。
幼科切要
儿科著作。清 王锡鑫撰。
素问
全称《黄帝内经素问》,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医学著作。它汇集了各家的医论,是着重论述基础理论的中医学著作。其书阐述阴阳、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等丰富的医学原理,其中不少论述,至今仍广泛指导着临床实践,是祖国医学的一部重要典籍。相传是《黄帝内经》的一个部分。《素问》非一人一时之作,是一个学派在较长时期内写成的,大部分成于战国时代。81篇,原缺7篇。《天元纪》以下7篇《大论》,是东汉到南北朝时人所作,为唐代王冰所补入。它假托黄帝所作。王冰根据其师“张公秘本”,补入《天元记》、《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要》等七篇大论,宋·林亿等疑此属《阳阳大论》之文。
柳永词集
词集,柳永著。本书主要收集了柳永的《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玉女摇仙佩·飞琼伴侣》《雪梅香·景萧索》等诗词作品。柳词中最富于反封建传统思想的是那些后人所谓的“淫冶讴歌之曲”,它们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争取恋爱自由和个性自由的要求。宋初词人们同五代花间词人一样有许多描写男欢女爱的作品,未曾受到统治者的指责。柳永的这类作品一再受到指责的原因,便在于表现了反传统的倾向。柳词中所描绘的不少市民妇女形象都是不受封建道德规范限制和妇德约束的,不同于传统诗词中温柔贤惠、逆来顺党、听天由命的妇女,它本身即具有反封建意义,故能深深感动市民群众。
经咫
一卷。清陈祖范(生卒年不详)撰。祖范字亦韩,又字见复,常熟(今江苏常熟)人。雍正举人,会试中试,因病未得殿试。乾隆中荐举经学,特赐国子监司业衔,卒于家。其着作除此书外,尚有《掌录》、《司业文集》、《司业诗集》。此书皆其说经之语,名“经咫”者,取《国语》晋文公“咫闻”之意。祖范膺荐时,曾以此书稿录呈御览。后其门人归宣光等刊行。包括《易》、《书》、《诗》、《春秋》、《礼》、《论语》、《中庸》、《孟子》各若干条,列有关礼义的杂文八篇于《礼》后。祖范论《书》不取梅赜,论《诗》不废小序,论《春秋》不取义例,论《礼》则不以古制达人情,表明他对诸经颇有己见,虽只有一卷,却发前人所未发,或考正前贤之误,多有独创,又辞意和平,繁略得中,正如原书序中所谓“文不离乎六经四书,说不参乎支离怪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