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全祖望
  • 姓名:全祖望
  • 别名:字绍衣,号谢山、鲒埼亭长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鄞县洞桥乡沙港口村人
  • 出生日期:1705
  • 逝世日期:1755
  • 民族族群: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鲒埼亭长,学者称谢山先生,鄞县洞桥乡沙港口村人,生于县城月湖西桂井巷。14岁补博士弟子员,16岁应乡试,从刘源父学,继至数家私人藏书楼披阅秘本及古碑,复与名士交游,学识渐博。清雍正八年(1730)入京师,上书侍郎、古文大家方苞,对方所著《丧礼或问》提出不同见解,方惊异,声誉渐著。十年中顺天乡试,内阁学士李绂阅其卷,赞为王应麟、黄震之后又一人。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入庶常馆,授翰林院庶吉士。通过李绂借读内阁所藏《永乐大典》,日尽20卷,凡欲见未见的珍籍佚本,俱予抄录,开清代辑佚学先河。时张廷玉当国,与李绂交恶,移怒于他,次年散馆时置于最下等,归班以知县候选,遂绝意仕途,归里读书著述。家境渐贫,竟至三餐难继,然好学依旧,清廉不改。广收遗闻,以表彰忠义为己任,著作日富。又重登天一阁,检点金石碑帖,编为《天一阁碑目》。七年,与同县蒋拭之等成立“真率社”,赋诗唱和。十三年应聘至绍兴主讲蕺山书院,后因郡守失礼,拂然辞归,复专意著述。贫病继迫,为学益力。十六年往广东主端溪书院讲席,次年因病归里。十九年寓居扬州,病中仍校著不辍。冬返里。次年,子昭德病夭,悲恸至极卒。家人售双韭山房藏书万卷,获银200两始予安葬。墓在南郊王家桥畔,今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术上推崇黄宗羲,并受万斯同影响,研治宋末及南明史事最精,并留心乡邦文献。所著《鲒埼亭集》、《鲒埼亭集外编》,收明清际碑传,富史料价值。以10年功夫续成黄宗羲《宋元学案》,又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另著有《经史问答》、《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尤有功于宁波地方文献,搜求、抄录宋《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志》、《开庆四明志》。雍正时修《浙江通志》,值他旅京,遣使至甬发家藏历代宁波方志送志局供用。又续选《甬上耆旧诗》,编《句余唱和集》,撰《句余土音》等。

全祖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心血运动论

心血运动论

英国生理学家哈维著,1628年出版。原名为《动物的心血运动及解剖学研究》,中文本译名为《心血运动论》。哈维在书中总结了他的大量工作,用充实的实验材料论证了血液的循环运动。他特别强调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40种不同动物的解剖观察,他证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他把心脏比作水泵,并认为心脏在人体中的地位就象宇宙中的太阳,而太阳也就是宇宙的心脏。这个类比说明,哈维把自己的学说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血液循环的发现确实给生理学中的传统观念盖仑的三种灵气说以致命的打击,正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给天文学中的传统观念以致命的打击一样,从此,血液的运动不再需要灵气来帮忙,只要以心脏的机械运动(收缩和舒张)就足以使这个问题得到合理的说明。血液循环的发现使生理学发展成为科学,哈维也因这一成就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医学院院长,还在他在世时就为他树立了塑像。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现代社会人类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化自卑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是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水陆两栖人

水陆两栖人

《水陆两栖人》是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创作的小说。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完善人类”,使人具有更多更强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作者将深奥的医学知识、大胆的科学想象、生动紧张的故事情节和朴实淳美的语言文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一场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讴歌了正义和善良,也剖析了复杂的人性,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和道德力量。

还乡记

还乡记

这篇散文可以看作是柔石对他的还乡过程中情形的真实描绘,这篇作品的基调是明朗的、几乎可以说是欢快的,它一扫《旧时代之死》中朱胜龋似的抑郁和绝望。最重要的,柔石后期作品风格的转变在这篇散文中有完整清晰的体现。文中一共十二节,描写不同的场景,采用随见随录的形式,手法基本上是写实的,视角也是客观的。文中一开始描写了官舱中富人阶级的凶狠和无聊,与此相对应的却是穷人的苦难和辛酸。后面忽然一转,写到家乡宜人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字里行间表现出欢欣和愉悦。

茅山下

茅山下

丘东平著。作于1941年。写新四军一支部队在茅山下的斗争生活。他们不仅要和日寇汉奸作战,还要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同时在革命队伍内部也存在矛盾。郭元龙是工农出身的参谋长,夏伯阳式的指挥员,作战勇猛,处事果断,但傲视知识分子,有严重游击习气,甚至还犯过错误。而知识分子出身的青年干部周俊,看不惯郭元龙那独断的作风。他充满革命热情,工作积极,但存在着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动摇性,缺乏斗争经验。另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青年干部林纪勋,虚心好学,作风扎实,克服了自己经验不足的弱点。他们在以陈毅为原型的新四军的司令员关怀下,在实际斗争中克服了彼此矛盾。小说通过这支部队成长的描写,表现了苏南抗日根据地交织着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部队内部矛盾,反映了新四军初创时期战斗风貌,歌颂他们高昂的战斗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品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注重人物性格刻画。

大清宣统政纪

大清宣统政纪

《大清宣统政纪》。七十卷。宣统在位三年清廷即亡,故无“实录”,仅存“政纪”。金毓黻等编纂。采用编年体裁,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至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宣统一朝诏令。对于了解武昌起义前后清方动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附于《清实录》一并出版,有1934年奉天(今沈阳)辽海书社印本,四十三卷。1964年台北华联出版社和1987年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亦附收此书。